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的医药行政措施,基本都是通过医官这一角色来贯彻和落实的。对历代医官进行全面考察和解析,是了解中围古代医药行政管理经验和优秀传统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对周代临床医疗职官和卫生保健职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宋代在医事管理、医学教育、医药理论等方面 ,对祖国医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北宋开国后 ,采取了一系列文治政策以休养生息 ,医政设施机构较唐代医疗体制大有改进。设立了翰林医官院以主管医药行政 ,而由太医局专管医学教育 ,从而结束了唐代太医署兼管医政、医疗与教学的格局。翰林医官院 (后改名“医官局”)掌管医疗制度的制定和医疗事务 ,包括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 ,管理医药等事宜 ,因唐代翰林待诏包括各种技艺人 ,医者也在其中 ,故宋沿唐制 ,在医官院前冠以“翰林”二字。枢密院副使范仲淹强调 :“今后不由师学 ,不得入翰林…  相似文献   

3.
干祖望趣味医话(30)干祖望南京中医学院(南京210029)难以解释的医药病三者范围的专用词大夫:唐制,太医院·医师中设有奉医、大夫、太医和署令四个级别。故而北方人称医为大夫。郎中:宋代医官另设官阶,内有大夫、郎中、医效和祗侯等级别,所以南方人称医生...  相似文献   

4.
考察天启《滇志》中相关医药内容可管窥明代云南医药文化。明代云南中医发展以儒学教育的普及为文化背景,建立有与内地类似之医事制度,除委派医官与行政官员兼医外,尚有谪戍或致仕官员行医,本地医学著作开始出现,儒医的大量出现成为明代云南医药文化的重要特点,从一些特殊疗法和特产药物来看,中医学在云南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本地特色。  相似文献   

5.
宋代医学发达,建立众多医政管理机构,选任大量医学人才充任医官。通过梳理宋代选任医官的方法,包括试选法、征召法、萌补法、荐举法等,分析宋代政府选任医官时禁止携带书籍、锁试、通行试卷等严格的措施,认为宋代医官选任制度较为成熟,可有效选任医官,或对当代医政管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略论《太平圣惠方》编著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文敬 《陕西中医》2006,27(9):1135-1137
据《宋史》“王怀隐传”及《玉海》记载,宋太宗在藩邸时曾对方药有所研究,暇日多留意医术,藏有名方千余首。称帝后又诏翰林医官院,各具家传验方以献,又万余首。在太平兴国三年诏命翰林医官使王怀隐与副使王祐、郑奇和医官陈迢遇等人,广收验方、秘方、时方以及历代医书所载之方,进行参对编类。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吴承恩,字汝忠,明代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既立足于民族文化,又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小说中涉及中医药知识的描述,也非常精当,今天读来颇有启发。 一、精采的脉象分析 《西游记》第10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写唐太宗“神魂倦怠,身体不安”,“太后有旨,召医官入宫用药”,“医官出来,众问何疾。医官道:‘皇上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医事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初具规模,据《周礼·天官》记载,当时已建有医官制度,把从医者分成医师、士、府、史、徒等不同职业、不同等级。其中医师为众医之长,掌管国家医药的行政法令,同时管理且协助各科医生办好医疗卫生事务。医师的下属官职为士,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  相似文献   

9.
禛恒 《气功》2010,(7):658-659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缠腰蛇丹”症,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太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没有回春之术。太祖一怒之下,把所有进宫治病的医生都监禁起来。后来一位河南府医官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活洞宾”的,就上章推荐他来治病。  相似文献   

10.
汉承秦制,汉代医事制度在秦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医事制度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文章对汉代的中央医官和地方医官作了详细考证和解析。  相似文献   

11.
《寿世保元》中治疗消渴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海 《光明中医》2009,24(10):1868-1869
<寿世保元>是为明代太医院医官、著名医学家龚廷贤所撰的一部综合性医药著作.该书大量论述医学问题,对很多疾病从理论上分析,其中包括对消渴病的机理、症状和治法、预后与转归、预防及调摄等,都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尤其是治疗方药,书中给出了丸、汤、膏、代茶饮等不同剂型之12首不同方剂,并对不同剂型的选择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相关的史、诗内容考证痛泻药方的创制者刘溥草窗绝非所云的“清代医生”,而是明代太医院医官、著名诗人和画家。  相似文献   

13.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太医局开始了医官招考工作。太医局医官是一个俸薪优渥、待遇很高的官职,从五品官位。出则车舆相从,入则列鼎而食,是很多读书子垂涎欲得的职位。太医局下属九科,共招收医官生三百人。而从全国各地来到京师应试的竟有几千之众。九科之中,针灸科的空额为最少,才十名,三年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涉及周代医官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解析,得出了不同于一般观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高希言 《中医杂志》2007,48(7):660-662
杨继洲(约1522-1620),字济时,明代针灸学家。据《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王国光叙称,他“幼业举子,博学绩文”,“祖父官太医,授有真秘”,明世宗朝,“侍内廷,功绩懋著……,声名籍甚”,又据《针灸大成》“请益”谓:“太医院医官继洲杨氏……”,可见杨氏家学渊源,曾在太医院任职医官,声望甚高。后因巡按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患痿痹,药未奏功,于京都延请他前往应诊,  相似文献   

16.
中古时期的疫病史料丰富,体现出这一时期的防疫对策可分为社会响应和医学应对两方面,其中罪己诏、隔离、公派医官、恤葬、减赋、禁寒食、宗教祈福、迁都等社会防疫措施,为医药防治疫病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医学上对疫病分类、病因病理、证治大法、防疫草药、预防养生等方面认识的深化与应对措施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着疫病造成的社会损失。二者相互良性共生的中国式防疫方案对后世疫病防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到秦王朝时期,是我国医事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尤其是有秦一代的医事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对秦代的太医令、六尚、侍医以及地方医官等作了初步探讨和解析。  相似文献   

18.
地龙的传说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因劳累过度,饮食起居缺乏节制,竟患了“缠腰蛇丹”,其宿疾哮喘一并发作。医官们绞尽脑汁,但无回春之术。有人荐举河南商丘一位民间医生张清理为其医治,太祖下诏请张入朝。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关的史、诗内容考证痛泻药方的创制者刘溥草窗绝非所云的"清代医生",而是明代太医院医官、著名诗人和画家。  相似文献   

20.
名老土家医周大成为古溪州(永顺)土司王朝宫内医官的第18代传人。周氏土家医药历史久远、相传千余年。周氏土家医医技医术特色突出,擅长于儿科病、妇科病的诊疗。用传统外治疗法小儿提风疗法、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走胎、惊风、发热等病症在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周氏土家医传承特点为"父传长子","婆传媳"的方式世代相传。课题组对周大成医技医术进行系统整理与评价,认为周氏土家医技医术历史悠久、特色突出、疗效显著,具有简、便、效、康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