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非特异性肝脏炎症诱导BALB/c小鼠产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原因。方法:尾静脉注射质粒pCYP2D6、pcDNA3.1和psTLR2/4,腹腔重复注射四氯化碳(CCl_4)。ELISA检测抗CYP2D6抗体和自身抗体水平;HE染色检测肝脏炎症情况;天狼星红染色检测肝脏纤维化情况。结果:CCl_4引发BALB/c小鼠产生非特异性肝脏炎症,TLR2/4配体增强了这种炎症。停止注射CCl_4后,非特异性肝脏炎症消失,但是却促进模拟抗原人CYP2D6诱导产生自身免疫应答、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纤维化,且TLR2/4配体增强了这些变化。结论:TLR2/4增强的肝脏非特异性炎症在BALB/c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启动和发展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活检病理组织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血清ALT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临床意义.方法 105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全部进行肝组织活检,并按血清ALT水平分为3组:ALT≤0.5×正常参考值上限(ULN)为A组,0.5×ULN<ALT≤1×ULN为B组,1×ULN<ALT<2×ULN为C组;对3组肝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比较,并对不同肝组织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与患者基本情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中炎症程度≥G2者占40.95%,其中ALT正常的患者有30.43%≥G2;纤维化程度≥S2者占26.67%,其中ALT正常的患者中≥S2者占17.39%.血清ALT及透明质酸随肝脏炎症程度加重及纤维化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O.05).结论 密切随访血清ALT和透明质酸可协助了解肝脏病变情况,肝脏病理学依据仍然是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类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类的进展王泰龄张泰和病毒性肝炎为世界流行。我国曾在50年代中期发生了全国性大流行。各地病理工作者对其病变形态作了大量非常细致的观察。当时对肝炎病毒所知甚少。曾根据肝脏内炎症反应与纤维化的不同程度订出了病理形态诊断标准[1],并作为比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93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PAB、CHE、TBA及ALT水平的变化,并将其与肝活检组织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脏病理组织炎症分为G1~G4级,纤维化分为S0~S4期。炎症轻重两组间PAB、CHE、TBA及AL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ALT变化无规律,PAB、CHE逐渐下降,而TBA逐渐升高,且S4及S0、S1、S2和S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AB、CHE、TBA及ALT与炎症分级之间,CHE、TBA和PAB与纤维化分期之间,相关性均非常显著(P均<0.01)。结论:PAB、CHE、TBA及ALT能较好地反映慢性乙肝肝脏的炎症活动水平,CHE、TBA和PAB能较敏感地反映慢性乙肝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四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IL-10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而IL-22是兼具保护性作用和促进炎症应答的双重功能细胞因子,其功能与细胞因子特异性表达的环境、IL-22的浓度以及发挥作用的时间密切相关。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及肝脏组织IL-22表达水平升高,且与肝脏炎症应答、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IL-2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基因型与肝脏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以了解其在乙肝诊断中的价值,指导治疗和预后.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儿科和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乙肝及HBV携带患儿为慢性乙肝组和HBV携带组,选择同期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检测慢性乙肝组、HBV携带组和对照组血清HA、LN、PCⅢ和CⅣ.依据病情严重程度,慢性乙肝组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亚组;慢性乙肝组和HBV携带组检测血清HBV cccDNA和HBV基因型;分析HBV cccDNA、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HBV基因型与肝脏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46例患儿进入分析,男34例,女12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11.8±3.7)岁.HBV携带组20例,慢性乙肝组26例(轻度13例、中度8例、重度5例),对照组20例.①随乙肝临床分度加重,血清HA、LN、PCⅢ和CⅣ呈升高趋势,以重度乙肝亚组上升最为明显;②随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的增加,血清HA、LN、PCⅢ和CⅣ呈升高趋势;③血清HBV cccDNA阳性组与阴性组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级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35 vs 9/11,P=0.963);在肝组织纤维化〈S2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5 vs 9/11,P=0.736);④HBV B基因型患儿肝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C基因型.结论 血清HBV cccDNA水平与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无相关性;血清HA、LN、PCⅢ和CⅣ,HBV基因型与肝纤维化和炎症活动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临床可结合病毒复制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及HBV基因分型综合判断肝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一些研究报告认为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炎肝纤维化相关[1] 。本文对 15 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B超二维图像、乙肝病毒标志物与病理纤维化及其分期进行了对比 ,以进一步探讨这些非创伤性临床指标对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资料和方法一、对象 :15 5例 (男 143,女 12 )为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年龄 2 0~ 6 2岁 ,平均 36岁。二、诊断 :临床及病理诊断按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 。肝纤维化以S分期后再分…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急慢性炎症,目前世界上约有2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1]),中国约有3700万~4 000万~([2]).感染者约80%发展成慢性肝炎,在慢性丙肝感染中,HCV不仅导致所感染的肝细胞凋亡,也会干扰肝脏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免于被免疫系统所清除,同时会导致肝脏免疫病理变化,产生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癌~([3]).HCV感染后大约10%~15%的感染者在感染后能通过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毒而旱自限性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慢性肝炎贮脂细胞超微形态的计量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Xu C  Li W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6):416-420
目的探讨人慢性肝炎贮脂细胞(又称肝星状细胞)的转化规律。方法利用肝穿刺活检材料,以半薄切片光镜计数及电镜形态计量学等研究方法,对人慢性迁延性肝炎(5例)、轻度慢性活动性肝炎(5例)、中度慢性活动性肝炎(6例)及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5例)的肝小叶非纤维化区和正常肝组织(8例)的贮脂细胞数量、形态及细胞器含量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肝小叶非纤维化区内贮脂细胞总数(28.80±3.96、27.11±3.96、27.20±8.85)个/200000μm2明显低于正常肝组(44.75±6.87)个/200000μm2及慢性迁延性肝炎组(42.40±10.76)个/200000μm2;过渡细胞的百分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趋向升高;部分贮脂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致肝纤维化过程中,贮脂细胞不断向成纤维细胞转化,并有向肝小叶纤维间隔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研究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发生的机制,我们对49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检测了其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以及Ⅳ型胶原(Ⅳ-C)等,同时对其肝组织进行了LN、Ⅳ-C、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细胞角蛋白(CK)等免疫组化研究。血清学检测结果表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及急性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各项指标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以Ⅳ-C升高明显,重度(S4)患者显著高于轻度(S0~2)患者(P<0.01)。肝组织a-SMA、Ⅳ-C、LN的表达亦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明显。作者认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应结合临床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与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速率法,测定135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及力白蛋白,同时采用比浊法测定他们的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 在慢性肝炎轻度至中度,血清胆咸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下降的百分率更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1;随着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01;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各项指标均逐渐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均<0.001;血清胆碱酯酶活力、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彼此间相关系数为0.720-0.778(P均<0.00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力较白蛋白及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和储备功能,能更准确地反映肝脏的病理损害程度,它们均与肝脏的病理损害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CH)临床与病理的相关性及CH的临床诊断。方法:对973例C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症状与体征等多种因素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判别分析,采用肝功能指数(AAPEA指数)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在CH诊断中的应用。结果:CH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毒(TBIL)、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蛋白电泳γ球蛋白(γG)、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等生化指标及B超脾脏厚度等,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密切相关;AST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优于ALT。多因素判别分析总体误判率为28.1%,但对中、重度误判率较率。肝功能指数(AAPEA)指数与CH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纤维化程度及病理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9、0.545及0.529(P<0.0001)。结论:PA、ALT、TBIL、ALB、A/G、γG、CHE、AST等生化指标以及B超脾脏厚度在判定CH程度方面有重要意义。AST反映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优于ALT。多因素判别分析对CH中、重度误判率较高。AAPEA指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单项指标判定为高。  相似文献   

13.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种累及肝脏实质的慢性进展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以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中可检测到非器官特异性和肝脏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为特征.此病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3.6),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典型病理组织学特征为界面性肝炎,如未给予有效治疗,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失代偿引起死亡或需要进行肝脏移植.目前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对阻止病情进展显示了一定疗效.基于血清免疫学的进展,目前认为AIH分为两个型:1型AIH(AIH-1)是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与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型(p-ANCA)和/或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体(抗SLA/LP)相关;2型AIH(AIH-2)以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抗LKM-1)为特点[1].无论何种类型的AIH,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均不清楚,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AIH发病机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肝病研究表明,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的增多与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然而FFA水平在丙肝患者中变化的研究报道不多。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丙肝的主要指标是丙肝病毒RNA(HCV—RNA)检测,该指标可以直接反应HCV存在的情况,也是反应丙肝传染性的重要指标。为此本文检测了199例丙肝患者血中HCV-RNA载量、FFA水平、血脂相关指标水平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探讨FFA水平与HCV—RNA载量及肝损伤发生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肝功能、病毒复制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 检测6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开始(0周)、结束(48周)和停药12周(60周)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 治疗后完全应答组(CR-S,43/67) ALT、HCV RNA及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P <0.05或P<0.01),部分应答组(CR-R,13/67)和无应答组(NR,11/67) ALT、HCV RNA及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变化不明显,反跳甚至更高.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约65%患者完全应答,随着肝细胞炎症的改善,病毒RNA滴度、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能抑制HCV RNA复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慢性HBV感染肝脏病理变化和生化ALT及病毒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ALT、HBV DNA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8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检测血清ALT、HBV DNA.并进行肝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ALT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683和0.419),与HBV DNA无相关性.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ALT有升高趋势(χ2趋势值分别为25.81和12.012),HBV DNA无升高趋势,而随着HBVDNA的升高,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并无加重趋势.肝组织HBsAg、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ALT、HBV 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T与肝脏炎症活动度有明显相关性,仍是观察炎症变化的敏感指标,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运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 ARFI)评价肝脏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选取66例经肝穿活检证实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与33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S0),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测量受检者肝脏s5、s6、s7、s8段及肝包膜的剪切波速度,同时常规测量所有受检者的肝、脾大小及门静脉内径.结果 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照肝穿活检病理结果分为S1组、肝脏纤维化组(S2-S3)、早期肝硬化组(S4).早期肝硬化组(S4)的肝脏各段剪切波速度与S0组、S1组、肝脏纤维化组(S2-S3)间的相应肝段剪切波速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纤维化组(S2-S3)与S0组、S1组间的相应肝段剪切波速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S1组与S0组间的各肝段剪切波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肝包膜剪切波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肝硬化组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内径较其他组有增加,并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价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程度,方法可行,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结核的不典型肺癌病人33例。方法回顾分析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与治疗,探讨误诊原因。结果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主要有:(1)中老年人肺结核发病有增多趋势,与肺癌发病年龄相重叠,肺结核与肺癌临床表现相似,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医生对肺癌认识不足。(2)X线影像不典型,很多方面二者有相似重叠现象。(3)有些患者依从性差,拒绝医生建议,不愿作纤支镜、经皮肺穿刺、淋巴结活检等相关检查,错过了早期诊断的机会。结论肺癌与肺结核影像学特征相似,易误诊,及早获得病理标本检查,是早期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P73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95例各类肝脏疾病患者(213例病毒性肝炎、26例酒精性肝炎、2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3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及33例健康对照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分别对血清GP73进行定量检测,并对治疗前后进行分析比较;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LP、AST、GGT、CHE、ALB、TBIL、AFP的含量,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拷贝,分析不同肝病患者血清GP73含量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治疗前病毒性肝炎组、酒精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其GP73含量的中位数均〉健康对照组(U分别为240.4、24.0和27.0),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U=157.5,P〉0.05);病毒性肝炎组与酒精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760.5和1299.0,P〈0.05);病毒性肝炎组、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u分别为67.2、99.4,P〈0.01),酒精性肝炎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U为1322,P〉0.05)。血清GP73与CHE、ALB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4,-0.469),与GGT、TBIL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和0.39)。结论:血清GP73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中表达上调,可作为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治疗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甘胆酸(CG)和胆汁酸(TBA)联合DeRitis比值(AST/ALT)水平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回顾模型,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收治的肝脏系统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性质分为病毒性肝炎组60例,肝纤维化组60例、肝硬化组60例、肝癌组60例,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人员均进行血清的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eRitis比值(AST/ALT比值)、血清Ⅳ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多肽(PCⅢNP)、白蛋白(ALB)以及甲胎蛋白(AFP)等指标水平测定,比较各指标水平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慢性肝脏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的CG、TBA、AST、AFP和DeRitis比值水平均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肝癌组外,肝硬化组CG、TBA、AST和DeRitis比值水平均高于其他组,而ALB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的CG水平高于病毒性肝炎组,AST水平低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在鉴别肝癌和肝硬化、肝纤4项在鉴别肝癌和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AUC)高于其他单一指标.血清CG、TBA、DeRitis比值、肝纤4项、ALB和AFP联合检测在诊断肝癌、肝硬化、肝纤维化以及鉴别肝癌和肝硬化、肝癌和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纤维化中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和灵敏度、特异性.结论 血清CG、TBA、DeRitis比值、肝纤4项、ALB和AFP联合检测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