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杨蓉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1,15(1):101-101,10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nsMononucleosis,IM )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全身免疫性疾病 ,尤以小儿时期多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而且没有特异性 ,极易误诊 ,但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现在将我院 1984~ 1999年间儿科收治的 30例IM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 :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②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单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 5 0 %以上 ,异型淋巴细胞 10 %以上 ;③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④EB病毒抗体阳性。具备①及其他 3项中任何一项 ,即可诊断(1) 。本组病例均…  相似文献   

2.
小儿EB病毒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 us mononuclesis IM)是由 EB病毒(Eps te in-Bzrr Vir us EB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主要以发热、咽喉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但部分婴幼儿感染后不能对EBV产生充分的免疫反应,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于漏诊。我们于2000年1月~12月间,应用酶联法检测急性感染患儿血清中EBV特异性抗体,为临床提供诊断性依据,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检测…  相似文献   

3.
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且人类感染后可成为终身潜伏性感染[1 ] 。小儿常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为主要表现形式 ,具急性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常规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 >1 0 %可诊断。近年来发现不典型的EB病毒感染似有增多 ,易误诊、漏诊 ,病程迁延可成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CAEBV) ,部分病例最终转化成淋巴瘤等恶性疾病 ,预后不佳 ,故重视EB病毒感染的多样性和早期诊断EB病毒感染不容忽视。为此用ELISA法检测 33例EB病毒感染者血EB病毒VCA IgM抗体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6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周围血中淋巴细胞总数和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病变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不一,缺乏典型表现者易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本科近6年收治的36例分析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5例,女2l例;~1岁5例,~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方法:对52例小儿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81.8%;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以有多种表现,有的仅表现发热、眼睑浮肿、皮疹,部分除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结论:对淋巴结、发热、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血清EBIg M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肝功能受累及血液系统改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差,病情凶险,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3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 3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殊临床表现 ,本文总结了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5月 6 6例 3岁以下(包括 3岁 )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特点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 6例中 ,男 42例 (6 3.6 % ) ,女 2 4例(36 .4% )。 <1岁 13例 (19.7% ) ,1~ 2岁 2 4例 (36 .4% ) ,2~ 3岁 2 9例 (4 3.9% )。1.2诊断标准 ①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 ;②外周血有一次查见异形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 10 %以上 ;③外周血有一次查见异形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 %~ 10 %和EB病毒IgM抗体阳性。本…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肾脏损害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肾脏损害6例张立明尚志梅*王玲*刘相荣(潍坊市人民医院儿科潍坊261041*潍坊化工厂医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为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误诊的原因。方法对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患儿20例作了外用血象分析,15例作了血清嗜异体凝集试验。结果外周血象分析20例,经反复检测,血淋巴细胞大于0.60的18例,并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大于0.10的16例,偶见2例。血嗜异凝集试验检查15例,凝集价在1:56以上10例。结论传单特征性的表现是外周血中异常淋巴细胞增多(0.10-0.60)对疑似本病应反复检查外周血象。血清嗜异体凝集试验凝集价在1:56以上是可靠的诊断指标。对具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患儿具有以上任何一项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中医证治邓先军,邓德英,秦镜(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医药疗法;传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方法:对52例小儿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81.8%;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以有多种表现,有的仅表现发热、眼睑浮肿、皮疹,部分除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结论:对淋巴结、发热、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血清 EBIgM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肝功能受累及血液系统改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 EB 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差,病情凶险,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胆管癌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光平  刘远文 《医学综述》2001,7(12):742-743
目前胆管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B超、CT、核磁胆道造影、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 (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ography,PTC)、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等 ,这些检查主要是对胆管癌作出定位诊断 ,同时可以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浸润范围、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情况。而胆管癌的定性诊断亦十分重要 ,因为胆管癌的根治性手术范围广、涉及的器官多、对患者的创伤大、术后…  相似文献   

12.
成人still病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人still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因诊断该病缺乏特异性标准 ,误诊率较高。本文将 1996年经我科更正诊断的12例成人still病回顾分析如下 ,籍以总结经验 ,提高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性 2例 ,女性 10例 ,年龄 39~ 5 6岁 ,平均为 45岁。误诊时间 ,最短为 3个月 ,最长为 2年。1 2 临床表现 :长期反复的高热 ,体温最高达 40℃以上 ,每日有 1次或 2次高峰的 12例 ;一过性反复发作的皮疹11例 ;发热时伴关节 ,肌肉疼痛 12例 ;明显咽痛 5例 ;肝脾肿大或淋巴结肿大5例。1 3 辅助检查 :经X线检查 ,3例有胸膜炎 ;经超声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2例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79.1%;临床症状多样化,无特异性,除富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结论:(1)对淋巴结、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2)肝功能受累及血液系统改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延玲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87-88,104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72例I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9岁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占69.4%;2临床症状多样化,无特异性,除富含淋巴组织的肝、脾、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外,其他多器官也可受累,多数患者多脏器损害;3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结论对淋巴结、肝、脾无明原因肿大且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者,需行白细胞分类,特别是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联合黄芪对慢性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翠云  付敏等 《中原医刊》2001,28(12):24-24
我国有众多肝炎病毒感染者 ,从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过程中 ,肝纤维化进展速度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阻断肝纤维化的进展 ,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我们应用复方丹参联合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所致的早期肝硬化 ,观察了其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治疗组 80例均为住院病人 ,年龄34~ 5 6岁 ,男 84例 ,女 39例 ,肝炎病史 3~ 10年 ,其中慢性肝炎轻度 19例 ,中度 39例 ,重度 2 2例。诊断标准按 1995年北京全国第五次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制定之标准执行用ELISA法查HBV -M :HBs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6例患儿中3~6岁患儿65例,占67.7%;96例患儿均发热,其中高热患儿81例,占84.3%;伴淋巴结肿大72例,占75%;伴咽峡炎者86例,占89.6%,其中扁桃体表面附着白色渗出物75例,占78.1%;伴肝脏肿大46例,占47.9%;脾脏肿大42例,占43.8%;鼻塞59例,占61.5%;眼睑浮肿者41例,占42.7%;皮疹者28例,占29.2%;伴有其他症状者34例,占35.4%;所有病例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均大于10%,其中3例达到50%以上,占3.1%。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好发于3~6岁儿童,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大于10%,感染后体内出现EB病毒IgM抗体阳性率100%。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潘敏仪 《医学文选》2001,20(3):311-31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是由 EB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多系统损害的急性传染病 ,可由散发和流行引发病 ,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 ,常易造成误诊 ,现将 1997~ 2 0 0 0年于我科确诊为 IM的 4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参照吕善根等 [1 ]提出的标准 :1症状和体征 :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2外周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10 %以上 ;3血清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血清效价 >1∶ 5 6 )。 4EBV特异性抗体测定EBV- VCA - Ig M阳性。除 1外 ,2、 3、 4项中可任具一项即可成立。1.2 一般资料 男 2 0例 ,女 2 3…  相似文献   

18.
检测肝干听觉诱发电位诊断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临床肝性脑病 (subclinicalhepaticen cephalopathy ,SHE)无肝性脑病症状和体征 ,但有脑电活动和智力测定的异常。为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s)对SHE诊断价值 ,我们检测 4 0例肝硬化患者 ,同时进行数字连接试验 (NCT )。脑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 ,38岁。因左上臂后侧皮下结节 4月 ,四肢躯干皮肤水疱、多发性溃疡 1月伴高热、寒战 1周 ,于 2 0 0 0年11月 13日入院。 4月前患者左上臂后侧出现皮下结节 ,表面皮肤呈青紫色 ,在当地医院行皮肤活检 ,病检结果为非化脓性结节性脂膜炎。曾给予抗生素及激素治疗 ,病情未见好转。 1月前出现四肢浮肿、皮肤水疱及四肢、躯干瘙痒 ,多发性皮肤溃疡 ;近 1周伴有寒战、高热 ,体温最高可达4 1℃。查体 :全身未触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 :血象及骨髓象均正常。B超检查 :肝、脾肿大。病人住院后病检诊断为皮肤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于 2…  相似文献   

20.
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引起的免疫异常性传染病,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种类很少,且疗效不确切。现将我院1997年6月~1998年9月确诊为IM患儿28例使用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的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符合以下三项诊断为IM的患儿,共68例。(1)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眼睑肿等。(2)外周血中变异淋巴细胞分类≥0.1。(3)血清EBV-IgM阳性。1.2方法:将68例IM,患儿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下称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