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实现本世纪末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把1990年的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1/3”,提高我院医疗质量,反映保健水平,现对我院1990年~1997年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一、资料双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1990年~1997年儿科出院病例5755例,死亡病例152例,其中新生儿108例。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分类,将新生儿死亡年龄分布、死亡疾病构成及顺位进行统计及比较分析。二、结果1.一般情况1990年~1997年死亡病例152例,婴儿143例占死亡94.1%,其中新生儿108例占死亡71.1%,占婴儿死亡75.5%。108例新生儿中男62例,女…  相似文献   

2.
研究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是提高围产医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世界上将围产儿死亡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医学卫生、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将我院1951年1月至1984年4月,按WH0规定:孕满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至出生后7天内之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结果如下。一、围产儿死亡率本组分娩总数23,358例,围产儿23,561例(双胎203例),围产儿死亡496例,围产儿死亡率为21.05‰,其中死胎179例,死产106例,新生儿死亡211例。各年代围产儿死亡率见表1。  相似文献   

3.
220例早产原因及对母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早产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37周二组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臀位、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ICP)占据早产病因前五位.不同孕周的二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比越高.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年间围产儿死亡的构成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200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分娩的围产儿12 741例临床资料,对107例死亡病例按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进行分析.对照前后10年死亡构成变化,分析致死病因的改变.结果 20年的国产儿死亡率为84/万,其中死胎率为45/万,死产率为13/万,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为26/万.前后10年死胎构成比分别为46.6%、67.6%,(P<0.05);死产构成比分别为16.4%、14.7%(P>0.05)、新生儿死亡构成比分别为37.0%、17.6%(P<0.05).后10年死胎主要死因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变为胎儿畸形.死产和新生儿的致死病因始终畸形为首位.结论 加强产前筛查和国产期保健.提高新生儿抢救措施,能降低围产儿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湖北省红安县近十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本县新生儿的诊治及保健水平,降低本县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4-01/2013-12本县总出生新生儿55 623人,其中总死亡新生儿326人进行逐户走访、查阅病例方法 ,对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死亡原因、就诊情况、死亡相关因素等。结果红安县2004~2013年新生儿死亡原因主要为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出生窒息,其次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及先天异常;新生儿死亡率逐年波动下降,死亡患儿中就诊率在逐年上升。结论预防早产、窒息、有效复苏、恰当的转诊、做好群众的健康宣教及高危儿的随诊,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很大比例。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当地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掌握了新生儿死亡原因,更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资料来源及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7~2009年万安县人民医院、万安县中医院报告数据;以现住址为万安县、终审日期为2007~2009年作为统计分析;死因分类是根据国家ICD~10死因编码规则进行分类。结果:2007~2009年共登记报告万安县新生儿死亡72例,占婴儿死亡人数的81.8%,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68.6%;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4:1;死亡原因居前三位的是:早产儿和未成熟儿、新生儿产伤和窒息、起源于国产期的其他情况;死亡年龄在1~7天内的占绝大多数,48例,占总死亡人数的66.7%。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加强围产期监测,预防宫内窘迫,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10年围产儿死亡回顾分析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比.方法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我院建院10年期间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比11.31‰,死胎占55.92%,死产占8.16%,新生儿死亡占35.92%.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发展及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不断完善,新生儿住院病死率逐年下降.对我院8年来420例住院新生儿死亡病例作一分析,以期总结经验,指导今后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十年回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每年约2000万新生儿出生的中国,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每一个新生儿的健康都受到家庭及社会的高度关注。1991年中国要儿死亡率为50.2‰,1998年降至33.3‰,地区性差别很大,贫困地区最高可达56‰,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低至7.5‰。围产医学界公认围产窒息为要儿患病及死亡的首要原因,如合并早产、严重肺、脑疾病等后果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限生存活力的早产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已达较高水平。但早产儿死亡风险、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与足月新生儿相比,仍存在差异。本文就早产儿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及远期预后,特别是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的远期预后等问题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统计,每年400万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还有100万以上的新生儿窒息后引起脑性瘫痪、智力障碍或其他残疾.  相似文献   

12.
出生缺陷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威胁围产儿的生命和健康.防治出生缺陷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中心环节,尽早发现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助产士是第一个接触新生儿的人,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高度重视.只要仔细检查,是能够极早发现出生缺陷的. 一、详细询问病史:①首先要了解产妇是否是近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常见的危重症.NR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围产医学水平以及NICU救治危重患儿的效能.本文旨在通过对已经开展的NRF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NRF的病因、高危因素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亦是新生儿期以后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癫瘌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2004年以来,我院采用最新<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1-2]及<新生儿窄息复苏指南>[3](以下简称<新教材>、<新指南>),作为理论、操作培训指南,并付诸实施,显著地提高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有效降低了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时期新生儿重度窒息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寻找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和改善预后的办法。方法 :分析了 1990年和 1998~ 2 0 0 0年两个时期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有关因素和结局。结果 :农村产妇及 1990年羊水 ~ 度胎粪污染者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较高 ,P<0 .0 1。后一时期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较 1990年低 ,P<0 .0 1。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重度窒息无直接关系 ,后一时期重度窒息新生儿经气管插管抢救 ,提高了 5分钟 Apgar评分 ,无初期新生儿死亡。结论 :努力提高孕期保健和产科质量 ,可以预防和减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发生率。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 ,能迅速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 ,改善重度窒息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152例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1993年5年中,我院新生儿死亡152名,新生儿死亡率为6.06‰。资料分析新生儿死亡的产母82.89%有产科并发症.手术产的新生儿比自然分娩的死亡率高,前者是10.33‰,后者是3.42‰,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早产、低体重儿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死亡率为足月正常体重儿的数十倍.早产儿的主要死因为肺出血、肺透明膜变和缺氧性颅内出血;足月正常体重儿的主要死因为产程缺氧,吸入性肺炎和损伤性颅内出血.72.37%的新生儿死亡有窒息史,重度窒息儿的病死率为666.67‰.新生儿死亡还与产程管理、接产技巧有密切关系.做好高危妊娠的围产保健、预防早产、产程各环节的合理处理和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效果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每年500万的新生儿死亡中约有100万死于新生儿窒息,即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了婴儿死亡的20%~30%。在中国,2002年全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婴儿死亡率为29.2‰,新生儿窒息已成为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大致死原因。正确并及时地对有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复苏抢救,是减  相似文献   

18.
分娩全程监护在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分娩全程监护在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总结20年围生儿死亡情况,按5年为一个阶段并加以对照,结果:第四阶段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较前三个阶段均有明显下降;各阶段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比呈逐阶段性下降,结论:分娩全程监护可有效地降低死产和早期新生儿死亡,从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生儿窒息是当今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影响儿童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性瘫痪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Ambalavanan 等[1]报道,估计全世界每年400万新生儿死亡中有23%、死亡年龄<5岁的儿童中有8%与出生时窒息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的自身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又受原发病的影响,早期诊断困难。而且,国内外对心衰的评价,缺乏金标准,诊断仍限于症状、体征判断,临床上难以准确把握治疗时机,易贻误病情。为提高对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本资料对39例心衰患儿的症状、体征变化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并应用1993年制订的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判断病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