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观察余氏督脉针刺通络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我院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完成治疗49例,对照组完成47例。治疗组使用余氏督脉针刺通络疗法治疗,对照组使用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2组在治疗1周后观察JOA评分、VAS评分变化及疗效评价。结果 2组治疗前后JOA评分、VAS评分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79.59%,与对照组的80.8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余氏督脉针刺通络疗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TLIF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1个月末、3个月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下肢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量表评价腰椎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末、1个月末和3个月末,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点VAS评分和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TLIF治疗相比,腰椎后路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能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椎间孔镜下采取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其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椎间孔镜下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对2组手术情况加以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等均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术前2组VAS和J0A评分相差区别不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而J0A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间孔镜下进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且手术时间短、操作方便及放射暴露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1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6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提高腰椎功能JOA评分,降低术中出血量、ODI评分、VAS评分,缩短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椎间孔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用椎间孔埋线治疗,对照组用电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两组疗程.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程短于对照组. 结论 椎间孔埋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很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范华侨 《重庆医学》2013,(22):2607-2610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及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腰痛和腿痛减轻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腰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是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相比,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并且两种手术方法的长期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臭氧侧隐窝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行臭氧侧隐窝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JOA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JOA评分观察组为(21.43±3.83)分、对照组为(16.65±3.06)分,治疗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椎间孔注射联合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73-76
目的探讨椎间孔针闭合松解椎间孔外口结合术后口服藤黄健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87例予以椎间孔闭合松解术治疗,研究组8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藤黄健骨胶囊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间腰椎症状及功能评分、血清疼痛物质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85.06%)低于研究组(9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VAS、ODI评分较低,JOA评分较高,治疗后血清SP、NGF、NPY水平较低,治疗后血清TNF-α、PCT、IFN-γ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闭合松解椎间孔外口结合术后口服藤黄健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降低血清疼痛物质及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及炎症反应,抑制病情发展,缓解腰椎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腰椎间孔神经阻滞并椎间孔外口针刀松解,对照组行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疗效,两组并进行比较。结果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5/10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4%,79/97例)(P〈0.05);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优良率(92.2%,94/102例;90.2%,92/102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8.4%,76/97例;76.3%,74/ 97例)(P〈0.01)。结论腰椎间孔神经阻滞配合椎间孔外口松解,较单纯腰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疗效,其远期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克氏针引导大直径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技术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2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Joimax公司常规绿色、黄色和红色环锯依次扩大椎间孔,观察组椎间孔成形采用克氏针引导直径8.5 mm环锯一次性成形技术。比较两组椎间孔成形时间、成形过程中透视次数、手术总时间、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椎间孔成形时间、成形过程透视次数、手术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两组间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优良率(96.9%)与对照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一过性L4出口神经根损伤1例,对照组出现椎间隙感染1例,两组均未出现硬脊膜破裂、大血管损伤。结论:克氏针引导大直径环锯一次性椎间孔成形的技术在椎间孔镜手术中取得良好效果,能够明显减少椎间孔成形的操作步骤、椎间孔成形时间及X线暴露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微创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腰部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研究组应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结果、疼痛评分及术后腰部活动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②两组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有差异(P?<0.05),研究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较对照组低,相对镇痛效果较好。③两组的VA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腰椎前屈(度)、腰椎后伸(度)、腰椎左侧屈(度)、腰椎右侧屈(度)的差值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过程中,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术中出血量少,腰椎活动度保留好等优点,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田海英 《当代医学》2022,28(2):53-56
目的 分析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温针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观察组接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温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活动度、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通过对比研究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意义。方法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单纯组和Coflex组,每组各30例。单纯组接受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减压术,Coflex组摘除责任节段椎间盘髓核后于该节段棘突间植入Coflex钛合金材料固定。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行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同时行X线及CT检查并测量手术节段椎间盘背侧及腹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距离,棘突顶距及椎管面积等相关指标。结果 Coflex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单纯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结果 Coflex组与单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距离、棘突顶距及椎管面积与各自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12个月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间动态内固定装置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近期临床疗效、防止腰椎退变、增加椎间盘背侧高度、增加椎间孔间最大距离、维持椎间隙高度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症状的缓解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椎间孔针闭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2012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采用简单随机法,根据SAS统计软件,将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纽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1.3±4.8)岁,病程(4.9±3.2)年,治疗前lOA腰腿痛疾患评分(8.1±4.7117)分。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0.6±4.4)岁,病程(5.0±3.8)年,治疗前IOA腰腿痛疾惠评分(9.75±38096)分,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给予针刀椎管外闭合松解联合椎间孔针椎管内闭合松解,对照组给予针刀椎管外闭合松解。于治疗结束后30d及180d后随访,根据JOA腰腿痛疾患疗效评分表进行评分,其中包括下腰痛、肢体疼痛和麻木、步态、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0d 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可使症状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更好。治疗后180d,治疗组JOA评分与治疗后30d时相近,说明治疗组远期疗效稳定,对照组JOA评分与治疗后30d相比稍有下降,说明远期疗效不够稳定。180d后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针刀椎管外闭合松解相比,针刀椎管外闭合松解联合椎间孔针椎管内闭合松解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长期疗效稳定,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定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评定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明显降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观察组满意度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疼痛,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补腰健肾汤口服联合肾腧穴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补腰健肾汤口服联合肾腧穴贴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机制的研究.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诊断而收入院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43例予补腰健肾汤口服联合肾腧穴贴敷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VAS、ODI、LFR评分,血清TNF-α、MMP3、CGRP及IL-1α 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VAS、ODI评分,TNF-α、MMP3、CGRP及IL-1α 水平均明显降低,LFR评分明显升高;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VAS、ODI评分,TNF-α、MMP3、CGRP及IL-1α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LF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腰健肾汤联合肾腧穴贴敷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疼痛,改善腰部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牛角罐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10月我科就诊的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牛角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以及腰椎活动度,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量表分值、JOA评分量表分值、腰椎活动度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量表分值、JOA评分量表分值、腰椎活动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角罐联合骨科常规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骨科常规治疗,说明牛角罐在缓解腰部疼痛和改善活动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靶向单通道髓核摘除术(TO-PTED)对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运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行TO-PTED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的45例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进行疗效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1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月,观察组相对椎间高度及节段角度维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12月相对椎间孔面积均无显著变化,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PTED能明显缓解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LDH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的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切除技术治疗高度游离腰椎间盘脱出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高度游离腰椎间盘脱出患者1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切除技术治疗)与对照组(采用经患侧椎间孔入路切除技术治疗),各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MP-3表达水平、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线检查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马尾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硬脊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MMP-3表达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MMP-3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切除技术能有效缓解高度游离腰椎间盘脱出患者疼痛,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与X线检查次数,能有效降低MMP-3表达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总体预后疗效。 椎间盘移位;椎间孔切开术;基质金属蛋白酶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