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八段锦运动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6分钟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FVC、FEV_1及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FVC、FEV_1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6分钟步行距离大于干预前,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肺康复运动训练的干预,观察对稳定期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39例,两组间肺功能无差异性(P〉0.05),两组常规治疗方法无差异,训练组另加上肢锻炼和缩唇呼吸法,评价运动训练6个月后FEV1(%)、FEV1/FVC%变化。结果:训练组6个月后FEV1(%)、FEV1/FVC%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肺康复运动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重度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COPD中重度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运动耐力(6MWT)]。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可提高COPD中重度患者运动耐力,促进其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对 COPD 患者的预后预测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肺功能测定结果以及 CAT 量表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 FEV1%pred 的平均值为(37.1±13.2)%,FEV1/FVC(%)的均值为(49.4±11.4)%,CAT 的均值为(24±6),GOLD 不同程度分级组间 FEV1%pred、FEV1/FVC(%)和 CAT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 CAT 评分与 FEV1%pred 呈负相关,CAT 评分与 FEV1/FVC(%)呈负相关,且随着 CAT 得分增高,患者的病死率越高。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对 COPD 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一项预后的指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乐县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呼吸组49例,常规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工作,呼吸组进行缩唇、腹式、全身呼吸训练,对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呼吸组在PaO2、PaCO2、SaO2、FEV1、FEV1/FVC指标上较常规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预后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2015年1月-2016年12月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不良心理、再次住院率、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不良心理、再次住院率、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护理干预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是其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谷静  朱黎明  彭艳萍  张泓 《热带医学杂志》2023,(9):1198-1202+1211
目的 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下肢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数表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月就诊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实验组(n=30)与对照组(n=30),分别接受TEAS+下肢运动训练、单一下肢运动训练干预,均干预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呼吸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相关症状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COPD自我评估测试(CAT)、主观体力感等级量表(Brog)、肺康复评定指数(BODE)]、运动耐力[通过6 min步行距离(6MW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干预前,2组FEV1、FVC、FEV1/FVC、MIP、MEP、m MRC、CAT、Brog、BODE、6MWD、IL-6、IL-8、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4周后,2组FEV1、FVC、FEV1/FVC、MIP、...  相似文献   

8.
巨君芳  何迎春  李强 《浙江医学》2022,44(9):970-973
目的探讨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呼吸科及社区门诊接受治疗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呼吸康复组,每组8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炎、氧疗、止咳化痰、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等常规治疗,呼吸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吸困难程度[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评估]、活动能力[采用6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及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呼吸康复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常规治疗组,CAT评分及SGRQ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6MWT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熏蒸疗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7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的稳定期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口服中药组、熏蒸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口服中药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补肺汤加减治疗,熏蒸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熏蒸治疗。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肺功能、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自我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 干预及随访过程中对照组1例、口服中药组5例患者退出研究,最终纳入数据分析的患者为对照组49例、口服中药组45例、熏蒸组50例。干预后6个月时,3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FEV1实际值/预计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FEV1、FVC、FEV1/FVC、FEV1实际值/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期间,3组AECOPD次数少于干预前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中药组、熏蒸组AECOPD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时,3组CAT问卷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中药组、熏蒸组CAT问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时,口服中药组和熏蒸组6MWD长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中药组、熏蒸组6MWD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熏蒸疗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稳定期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但可明显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自身症状及增加步行距离,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及护理干预措施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日常饮食并施加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按热量25~30 kcal/(kg·d)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FEV 1、FEV 1%、FEV 1/FVC值。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EV 1为(1.54±0.34)L,FEV 1%为(62.09±7.23)%,FEV 1/FVC为(60.38±4.73)%,对照组患者FEV 1为(1.36±0.21)L,FEV 1%为(57.15±6.89)%,FEV 1/FVC为(55.74±5.62)%,2组患者肺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肠内营养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状况,使用前景广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6例处于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整体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各143例患者。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接受中医整体护理干预,普通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变化、肺功能改变以及病情急性发作的情况)。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6-MWT值、SGRQ分值均有所改善,但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的6-MWT值高于普通护理组患者(P<0.05),而SGRQ评分低于普通护理组患者(P<0.05)。②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的FEV1、FEV1占预计值%以及FEV1/FVC(%)均高于普通护理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组之间,TCL占预计值%、RV占预计值%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③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急性发作率及平均急性发作次数均低于普通护理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更有利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2.
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COPD稳定期GOLDⅡ级及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呼吸锻炼,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健康教育。实施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FVC%、FEV1%、(FEV1/FVC)%]、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干预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经12周干预后,两组FVC%、FEV1%、SGRQ及6MW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结合呼吸锻炼,能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阻力呼吸训练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组应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FEV_1、FVC、FEV_1/FVC水平均高于训练前,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对照组FEV_1/FVC水平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PaCO_2水平均低于训练前,PaO_2水平均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力呼吸训练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优秀的呼吸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健康干预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西医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辨证护理。对2组在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状态、呼吸功能、运动状态、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对比。结果 ①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FEV1/FVC比值、血氧饱和度(SpO2)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耐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健康干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金祯祯  叶志娟  杨卫青  李艳△ 《广东医学》2020,41(21):2246-2250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协作干预。护理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运动自我效能、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的比值(FEV1/FVC)水平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条目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条目评估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可促进AE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提高运动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曹淼英  秦娥  孙健  蒲桂梅  沈巨信  何春晓 《浙江医学》2021,43(16):1761-176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肺康复对脱机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因AE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经气管插管等治疗脱机后转入呼吸内科的患者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32例和常规组31例,常规组予常规的抗菌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康复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肺康复锻炼,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比值(FEV1%pred)、FEV1/FVC比值]、6min步行距离(6MW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BODE指数的变化,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精神状态的变化。结果最终两组患者均有29例获得全部随访。经过3个月的康复锻炼,康复组患者FVC、FEV1%pred、FEV1/FVC比值、6MWD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CAT评分、mMRC评分、BODE指数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经机械通气等治疗脱机后的患者尽早进行综合肺康复是可行的,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甩手运动.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肺功能指标、6 min行走距离(6MWT)、圣乔治评分(SGRQ).结果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6MWT、SGRQ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甩手运动联合缩唇腹式呼吸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且易于被COPD稳定期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接种流感疫苗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急性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及6MD等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临床效果良好,对于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出院的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授受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全面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稳定期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FVC、FEV1、FEV1%、PEF、FEV1/FVC%及p(O2)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有效的全面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疾病相关知识、护理干预依从性行为和自我护理技能的改变。方法将6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措施,并自制表格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两组相关知识及行为中的有效排痰、控制吸烟、用药、营养调节、心理支持、呼吸操(缩唇腹式呼吸)有显著差异(P〈0.01),氧疗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促进COPD患者掌握疾病防护知识,提高应对疾病的有效行为,提高自我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