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应用HCMV早期结构抗原(PP65)、HCMV-DNA-PCR及抗CMV-IgM同时检测同类病人,提高了CMV活动性感染标记的检出率(22/156,14.1%),笔者认为三项检查互补,可有效提高CMV感染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应用酶免疫法检测天津地区90例慢性活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体。对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进行了Nested-PCR检测。90例患者有24例为抗-HCV阳性,阳性率为26.7%;24例抗-HCV阳性患者经PCR检测,8例为HCV RNA阳性。本组研究表明,天津地区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抗-HCV。在一定数量的患者中抗-HCV与HCV RNA并存,揭示确有HBV和  相似文献   

3.
福州地区部分人群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刘燕玉林舒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550例福州地区献血员及82例肿瘤患者进行了抗-HCV检测,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献血员系福州地区经ALT检测正常,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职业献血员、肝病患者的血清采用nPCR法和ELISA法检测TTVDNA和IgGTTV ,分析了它们与肝功能、病原学、发病诱因的关系 ,进而探讨TTV的致病性。对象和方法一、对象2 0例职业献血员血清来自南通市血站。 85例肝病患者为本院传染科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1月的住院病人 ,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制订的标准。二、方法 :1.TTVDNA检测采用nPCR法 ;IgG抗TTV检测采用ELISA法 (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试剂 )。2 .其他病毒血清标志检测 :IgM抗HAV、HBVM、IgG抗HC…  相似文献   

5.
金淑仙  刘莉 《云南医药》1999,20(3):219-220
1995年国外学者报道的庚型肝炎病毒(HGV),其传播途径及危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相似,可引起人类急、慢性肝炎。为了解肝硬化、肝癌患者中HGV的感染情况,我们对43例患者血清进行抗-HGVIgG检测,同时作血清-HBV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SA法对146例血液透析(HD)患者进行了抗-HCV的检测,并与450例献血员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抗-HC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5%与7.1%,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同时对81例抗-HCV阳性HD患者进行HBsAg、HBeAg及抗-HBC测定,结果表明:74.1%(60/81)抗-HCV阳性HD患者HBV检测阳性。追访部分HD者发现:抗-HCV阳性合并HBV重叠感染者,ALT升高者占83.3%(516)。ALT值多波动在0.014~0.028μmol·s ̄(-1)。提示: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感染者,可加速对肝脏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者血清中HCV的存在情况,结合其它指标,可以判定丙型肝炎病人的病情是何种情况,以指导临床的治疗与监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抗-HCV;应用聚合权衡利弊链反应检测HCV-RNA。结果:2470例住院患者检测抗HCV-,有80例阳性,其中患血液病的患者抗-HCV阳性为28例,占总阳性35%;患肝病的抗-HCV阳性为18例,占总阳性22.5%;透析患者抗-H  相似文献   

8.
对60例不同临床阶段的白血病患者和2O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透明质酸和甘胆酸测定,同时测定了抗—HCVIgM。结果示:常规肝功能检查正常的初发组、复发组和完全缓解组的血清透明质酸和甘胆酸均高于正常,以复发组为甚(P<0.01);复发组和完全缓解组抗HCV—IgM阳性者分别占18%和20%。表明血清透明质酸和甘胆酸测定白血病人肝功较灵敏,白血病复发者及完全缓解者丙型肝炎感染者较多。  相似文献   

9.
肝炎中抗-EBV-IgM检测的临床意义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陈秀纬,王雪芳,荀健,邸秀珍,齐改梅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龙凤为了探讨抗-EBV-IgM在肝炎中的确切意义,我们用免疫酶法对急、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抗-EBV-IgM的检测,并观察了小儿抗-FBV-IgM阳性组与其阴性组患者的病情之间相互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990年1月至11月间,我院收治955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612例,成人490例,小儿(14岁以下者)122例,入院后取血用免疫酶法检测抗-EBV-IgM。试剂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肝炎室提供。结果一、抗-EBV-IgM阳性率:612份血清标本中,抗-EBV-IgM阳性128例,占20.9%,其中成人490例血清标本中,抗-EBV-IgM阳性74例,占15.1%;小儿122例血清标本中,抗-EBV-IgM阳性54例,占44.3%,小儿抗-EBV-IgM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2>6.62,P<0.01)。二、小儿不伴有抗-EBV-IgM阳性急性黄疸型肝炎和伴有抗-EBV-IgM阳性急性黄疸型肝炎(以下称急黄肝)组的主要病情和病程比较:同期诊治不伴有抗-EBV-I  相似文献   

10.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戊肝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曎钢  付煜 《天津医药》2002,30(11):667-667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 (戊肝 )在我国广泛存在。目前检测戊肝的实验方法有戊肝抗体 (抗_HEV) ,免疫电镜检测病毒颗粒和检测HEV_RNA。但由于病毒颗粒在体内降解 ,进入肠道的HEV不易检测到。而应用RT_PCR方法虽较为灵敏 ,但病毒血症高峰期出现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顶峰及临床症状前[1],因此 ,戊肝的实验室检测仍以抗体检测为主。笔者对92例戊肝患者及90例健康体检者血中戊肝抗体IgM(抗_HEV_IgM)及戊肝抗体IgG(抗_HEV_IgG)测定 ,以期探讨戊型肝炎患者抗体出现特点。1资料与方法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他们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胰腺炎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急性胰腺炎病人血清中IL-2、IL-8。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阳性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在急性胰腺炎病人中降低,IL-2、在惠性胰腺炎病人中降低、IL -8在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增高。结论:急性胰腺炎症过程中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发病机理,某些细胞因子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分析手足口病从普通病例发展到重症病例过程中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测定20例手足口病患儿普通病例时期和发展到重症病例后,其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以同期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组IgG(8.322±1.487)g/L、IgA(0.584±0.172)g/L、IgM(1.345±0.367)g/L均有显著降低,CD4/CD8(1.18±0.28)亦显著降低,CD8(29.30±4.08)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CD3、CD4无显著变化;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组比较,则IgA(0.321±0.018)g/L、CD3(50.26±5.32)、CD4(30.25±2.71)、CD4,CD8(0.87±0.15)均显著下降,而CD8(37.42±4.2)显著升高(P<0.05),而IgG、IgM无显著变化.结论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免疫功能变化主要是体液免疫下降,细胞免疫的改变不大,而发展到重症病例,则主要表现为CD3、CD4、CD4/CD8下降,CD8升高等细胞免疫改变;提示细胞免疫的紊乱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轻、重症的鉴别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抗HCV—IgM检测的价值,方法对60名正常人、20例活动期丙型肝炎患者及10例稳定期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抗HCV—IgM、HCV-RNA检测。结果两组抗HCV—IgM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丙肝活动期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P〈0.001);HCV—IgM抗体阳性率与HCV—RNA阳性率相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抗HCV—IgM与肝细胞损害有关,可视为慢性丙型肝炎活动、HCV复制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3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6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 DNA。结果:84例慢性HBV携带者(ASC)、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 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0.001),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HBV携带者相比,CD3+ 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0.05)。随着病情发展,从健康对照组、慢性HBV携带者到慢性乙型肝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CD8+ T细胞百分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慢性HBV携带者HBV DNA阳性组与HBV DNA阴性组相比,CD3+ T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01),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01),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 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血清 HBVDNA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5 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 ,并以 2 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 CD3+ 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Th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5 ) ;Tc细胞百分率则明显升高 (P<0 .0 1 ) ;Th/ Tc明显降低 (P<0 .0 1 )。HBVD-NA (+)组与 HBVDNA (- )组相比 ,CD3+ 细胞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Th细胞百分率有降低趋势 ,Tc细胞百分率有升高趋势 ,而 Th/ Tc明显下降 (P<0 .0 1 )。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乙肝病毒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变 ,HBVDNA复制增加可进一步导致乙肝病毒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热养肝丸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将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养肝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安慰剂,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CD8+均降低,但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养肝丸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内毒素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TNFα、IL-6、IL-10、IL-12、IL-18及细胞免疫的相关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鲎三肽基质显色法检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LPS);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0、IL-12、IL-18;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CD4+、CD8+。结果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其TNFα、IL-6、IL-10、IL-12、IL-18水平也均有统计学差异。病死组中入院时与加重后血清LPS水平有统计学差异。生存组入院时血清TNFα、IL-6、IL-12、IL-18 水平均高于好转后,IL-10水平却在好转后升高;而在病死组中则恰恰相反,仅IL-10变化不大。血浆置换后生存组血清LPS、IL-12、IL-18水平明显下降,TNFα水平变化不大,病死组中在血浆置换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TNFα、IL-12水平呈正相关,与IL-6、IL-10水平呈负相关,而与IL-18没有明显相关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LPS水平与CD4+/CD8+值呈负相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细胞因子TNFα、IL-6、IL-10、IL-12、IL-18水平有相关性,与T细胞亚群也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它们对了解病情、判断预后、改进治疗策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ACE联合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选择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共22例,行TACE联合氩氦冷冻消融术;B组共20例,单纯行TACE治疗。观察2组治疗有效率及血清AFP水平变化,同时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结果 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患者AFP水平显著低于单纯行TACE组患者;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CD3+、CD4+、CD4+/CD8+T细胞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CD8+T细胞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后患者CD3+、CD4+、CD4+/CD8+T细胞值显著增加(P均<0.05),CD8+T细胞显著下降(P均<0.05);单纯TACE治疗后患者CD3+、CD4+、CD4+/CD8+T及CD8+T细胞值变化均不显著(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TACE联合氩氦冷冻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肝肝硬化组的CD4 、CD4 /CD8 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CD3 、CD8 、CD56 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与疾病的进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Graves病的免疫学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韬威  刘若英 《贵州医药》1995,19(5):257-259
本文对46例未治疗的Graves’病(GD)患者的外周血采用OKT4、OKT3单元隆抗抗体法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的同时,还检测了其B细胞、红细胞免疫及一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