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兰  胡娟娟 《上海护理》2020,20(12):58-60
目的:探讨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对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就诊的72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四级分诊模式,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3641例)和观察组(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3641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候诊意外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死亡率及候诊意外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大幅改善(P<0.05)。结论: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过程后,分诊护士借助急诊预检快速分诊评估单,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并正确分级分诊,缩短预检分诊护士的分诊时间,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急诊接诊急性胸痛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n=40,凭经验进行预检分诊)、观察组(n=40,按照SOAP分诊法进行预检分诊),回顾对比两组分诊准确率、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平均分诊时间为(1.88±0.36) min,短于对照组的(2.19±1.41) min(t=3.846,P0.05),分诊准确率(95.50%)、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92.50%)、预见护理实施率(97.50%)均高于对照组(80.00%、75.00%、85.00%)(χ~2=4.117、4.501、3.914,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分诊满意度为97.56%,患者满意度为95.12%,均高于对照组的90.24%、82.93%(Z=-2.128、-2.057,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过程中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可有效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冯丽敏 《妇幼护理》2023,3(21):5193-5195
目的 探究并分析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辅以标准化急救护理的实践效果及价值。方法 我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 收治的急诊危重症患者(n=64),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施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基于此施行标准化急救护理。 比较两组急救用时,抢救成功率、预检分诊准确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院前救治、心电图及分诊评估、创建输液通 道、住院用时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预检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如呼吸 机相关肺炎、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等)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辅以标准化急救护理,有益于实现快 速分诊、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陈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1833-1834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并对其实施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3年4~7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4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分检;抽取2014年4~7月在我院急诊就诊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危重患者的等待时间、抢救成功率、意外的发生率、急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意外发生次数、意外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服务、候诊环境、信息沟通、就诊次序、急救技能这些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标准化急诊预诊分诊系统的使用能够改善急诊就诊的环境,缓解急诊的拥堵现象,保证急诊就诊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保证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分配,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对儿科急诊分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急诊就诊患儿80例,根据临床分诊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预检分诊模式,观察组进行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候诊意外发生、纠纷发生、死亡发生率及抢救成功情况,比较两组就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候诊意外发生、纠纷发生、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急诊分诊中,系统化预检分诊模式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318-1319
目的探讨改良预警评分(MEWS)在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急诊救治的患儿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MEWS急诊预检分诊救治,对比分析两组分诊后的分诊准确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分诊结束后,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EWS评分应用于小儿急诊预检分诊救治中,可提高对小儿重症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增强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王明珠  张天淑 《妇幼护理》2023,3(21):5155-5157
目的 探讨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急诊胸痛患者 70 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提供快速准确 分诊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救治时间节点、满意度与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 FMC 至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FMC2B 时间、D2B 时间及总缺血时间各项救治时间节点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 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胸痛患者抢救实施快速准确分诊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患者分诊就诊时间,减少不良事件,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改良式早期预警(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与胸科专科预检标准相结合,构建适用于心胸专科急诊分诊的校正MEWS系统,探讨其对于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2015年9-12月急诊就诊患者8994例为对照组,2016年1-3月急诊就诊患者91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处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校正MEWS系统的评分结果进行预检及分区分级处置,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及分诊正确率、高危胸痛患者识别率、应急处理率,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分诊正确率、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应急处理率、患者满意率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校正MEWS评分系统便于急诊护士快速准确地分诊,同时可有效识别胸痛高危患者,提高心胸专科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可操作性及准确率,有助于急诊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规范、科学、适当、合理、及时的救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批烧(创)伤患者联合急救护理模式在爆炸事故救援中的效果。方法以联合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前我院救治的某公交爆炸事件以及某地火灾共31名重度烧伤患者为对照组,以某地爆炸事故10名特重度烧伤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联合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预检分诊时间以及通过急诊达到烧伤ICU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妥善救治。对照组急诊预检分诊时间为(3.06±0.67)分,通过急诊到达烧伤ICU时间为(8.99±0.59)分;观察组急诊预检分诊时间为(0.57±0.12)分,到达烧伤ICU时间为(6.63±0.78)分。上述两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急救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急诊预检分诊时间,为成批伤患者赢得更多救治时间,临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胸痛分诊人数12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分诊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处理;将2020年胸痛分诊人数163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比较两组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诊效率。结果:观察组高危胸痛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检验时间、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应用于急诊胸痛患者诊疗中,可提高胸痛分诊准确率和分诊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在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10月进入本院急诊就诊的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75,实施传统经验预检分诊)和观察组(n=75,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比较2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分诊时间为(1.80±0.36)t/min,明显短于参照组的(2.19±1.41)t/min,分诊准确率(96.00%)高于参照组(85.33%),意外事件发生率(0%)低于参照组(8.00%)(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急诊患者就诊过程中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可使分诊工作效果及质量有效提高,缩短患者等候时间,获得更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对急诊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对2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急救时间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8.00%,对照组为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为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及分诊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可提高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时间,也能降低护患纠纷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CRAMS 评分法在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比较,急诊科在2014-09~2015-09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为133例为对照组,2015 -10~2016 -10月急诊预检CRAMS评分分诊创伤患者113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急救成功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及抢救室急救成功例数明显升高、急诊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 < 0. 05)。 结论 CRAMS 评分法能够对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病情进行临床上的快速评估,准确分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在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中的临床实际护理价值。方法选取98例急诊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预检分诊,观察组采取降阶梯思维进行预检分诊,对比2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患者出院治疗结果不良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治疗结果不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降阶梯思维应用在急诊创伤患者预检分诊中效果良好,较常规预检分诊有突出优势,适合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道、出急诊室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命体征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经抢救后,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均较抢救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采血、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出急诊室和介入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干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在急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预检分诊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急诊就诊患者500例为观察组,采用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所需时间及患者就医满意度。结果:两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所需时间、患者就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网络智能信息化预检分诊系统可有效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时间,提高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急诊预检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8年5月以前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将2018年5月及以后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分诊准确率及危重患者检出率、危重患者等候时间、危重患者候诊意外发生率,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对急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及急诊医护人员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用时、分诊挂号用时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危重患者等候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分诊检出率分别为96.67%、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50.00%,候诊意外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6.67%),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急诊候诊环境、就诊次序、等候时间、预检服务、信息沟通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实施后,急诊医护人员对急诊分诊正确性、候诊有序性、就诊优先性、患者依从性、使用方便性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并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陈灵 《妇幼护理》2023,3(21):5164-5166
目的 分析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 SBAR 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21 年 7 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预检分诊患者 163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类和经验分类的方法。选取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急诊预检分诊患者 163 例作为观察 组,实施 SBAR 模式分诊法。比较两组的评估时间、分诊挂号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分诊 评估、分诊挂号及急诊滞留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 SBAR 模型进行急诊预检和分诊,可缩短评估、挂号和等待时间,提高护士预检和分诊的准确性,提 高患者对预检分诊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儿科危急重症患儿分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儿科急诊接受诊治的200例危急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100例,同时将分诊医护人员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研究组患儿接受系统的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儿分诊准确率、抢救结果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候诊意外、医疗纠纷、死亡的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的满意度为97.0%(97/100),高于对照组的84.0%(84/100)(P0.05)。结论儿科系统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危急重症患儿分诊具有显著改善效果,能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改善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对分诊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