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与经腹股沟区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术治疗179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同期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9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脐内侧襞覆盖内环口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并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性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237例,观察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无中转开腹,全部成功,均治愈出院,手术时间单侧8~26 min,双侧13~37 min,住院时间1~3 d。术后随访2~25个月,复发1例,无感染。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复发率低,疼痛轻,并发症少的优势。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性疝,更加高位结扎疝囊颈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横纹切口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就诊的腹股沟斜疝患儿60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380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220例,采用传统腹横纹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二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切口较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3、2.451、2.472,P均〈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7,x^2=6.435、30.746,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安全可靠等优点,术中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腹股沟区隐匿性疝,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制缝合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治疗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1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应用自制缝合针为93例患儿行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5±5.8)min,切口不需缝合。除2例有皮下异物感外,无明显并发症。平均住院(3.4±1.7)d。随诊患儿症状均消失,术后无疤痕。结论:应用自制缝合针行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切口小,损伤轻,疼痛轻,康复快,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可同时发现及处理隐性内环口未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且可有效防治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3D腹腔镜下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1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资料,其中右侧90例,左侧37例,双侧21例。以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为参考指标,系统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儿均于3D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缝扎术,无一例行中转手术。手术时间5~10 min(单侧疝环高位缝扎术),平均7.5 min。术后住院时间6~12 h,平均10 h。术后随访1~2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3D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视野更清晰、立体感更强,手术更精准、操作更简单和安全性更高,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比较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与传统腹股沟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及术后疼痛感、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1~3分患者比例更高,7~10分患者比例更低;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较好,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3例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3例患儿均顺利度过手术,无中转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1~14 min、(11.35±2.11)min;术中出血5~10 m L、(7.00±3.15)m L;住院时间2~3 d,中位数为2.6 d。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8例,以同法处理,均获成功。术后2例患儿发生阴囊肿胀,其余无积血、积液、腹痛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3例患儿均获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为4.5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1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对侧发生新发疝。结论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可行的,其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孔与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福建省石狮市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2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孔组(38例)与二孔组(88例),比较2组患儿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发生阴囊水肿及复发率。 结果研究组的下床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阴囊水肿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二孔法比较,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婴幼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121例患儿行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2±1.4)mL,手术时间平均(13.0±3.7)min,术后平均住院(1.2±0.4)d;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7±2.3)mL,手术时间平均(30.0±5.5)min,术后平均住院(5.7±0.8)d,单孔组优于开放组,且术后术区局部肿胀、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结论:改良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可靠,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疤痕小,较美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孔一针法腹腔镜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与传统术式(开放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两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37例,并与同期45例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组)患儿进行疗效比较。腹腔镜组采用两孔一针法经腹腔镜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组经腹股沟外环处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13±4)min vs(26±4)min,t=16.674,P0.001]、术后应用止痛药比例低[0%vs 10%,χ~2=8.312,P=0.004]、术后住院时间短[(1.2±0.4)d vs(1.8±0.5)d,t=4.979,P0.001]、住院费用高[(6473±1193)元vs(3122±1018)元,t=-13.724,P0.01]。2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1,P=0.267)。结论两孔一针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为33例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麻醉后自动复位,17例腹腔镜下复位,7例难复性嵌顿疝经腹股沟小切口打开疝囊颈束环后腹腔镜下复位,33例复位成功后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14例同时行对侧隐匿疝治疗。7例打开疝囊颈束环者,丝线缝合修补并缩窄内环口,2例镜下同期切除阑尾。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9.8±9.9)min,平均住院(3.2±1.1)d。术后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发生。随访3-12个月,无睾丸萎缩、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腹腔探查、嵌顿疝松解术及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安全、简便、暴露充分、微创、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术中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4年6月为81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4例,女112例;10个月~12岁,平均(4.26±2.76)岁;右侧452例,左侧316例,双侧48例,隐性疝132例;均行全麻气管插管。结果:本组8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0~45 min,单侧平均(20±4)min,双侧平均(25±6)min。术后平均住院(3.2±0.8)d。术后第2天开始正常进食。术后瘢痕极小,无精索及输精管损伤、皮下血肿、阴囊血肿、戳孔疝等并发症发生。810例获得随访,随访6~40个月,平均(12.5±4.5)个月,失访6例,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操作简单易学、复发率低、切口美观、可同时处理双侧疝等优点,术中可发现对侧隐性疝并同时处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潮安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部小儿腹股沟斜疝20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分组,观察组采用患儿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切口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切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显著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腹股沟疝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00例(腹腔镜手术组)运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另100例(传统开放手术组)使用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二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较传统开放手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但住院费用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切口小,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较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经疝囊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经疝囊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经疝囊内高位结扎术治疗,不需要横断、分离及切除疝囊。结果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22.5min,平均住院时间4.5d,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均随访,尚未见复发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经疝囊内高位疝囊结扎法,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优缺点。方法:对比分析843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与519例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开放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隐匿疝的发现、麻醉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隐匿疝的发现、麻醉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优于开放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复发1例,复发率0.1%;开放组复发11例,复发率2.1%。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麻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术中可及时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疝、双侧疝。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治疗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新生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为35例腹股沟斜疝新生儿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0例非新生儿期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新生儿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阴囊血肿及继发性隐睾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基础上,新生儿期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分别采用微型腹腔镜及传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微型腹腔镜手术组采用微型腹腔镜下缝扎内环口的方法 ,传统术式组采用经腹股沟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微型腹腔镜术手组较传统术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术式组,并且疗效确切.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脐无瘢痕腹腔镜女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为35例女性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脐部单孔微型腹腔镜进行疝囊高位缝扎术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患儿。本组30例单侧腹股沟斜疝,5例双侧腹股沟斜疝。本组35例女性腹股沟斜疝患儿均进行全身麻醉,于脐上皱褶处3或5 mm小切口,Veress针建立CO_2气腹,置入3或5 mm trocar,置入腹腔镜镜头,进行操作同时观察对侧是否存在隐性。在腹腔镜下于患侧内环相应体表投影处切开皮肤1.5 mm,用带线器腹膜外潜行穿刺进行疝囊颈高位缝扎,切口用创可贴粘住。结果本组35例腹股沟疝女患儿均成功完成经脐部单孔微型腹腔镜手术,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 min,术中无出血、后腹膜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2.5 d,术后随访6~20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标准腹腔镜器械较大,且腹壁留有10 mm切口,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优越性不突出。经脐部单孔微型腹腔镜女儿童疝囊高位结扎术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明显缩短患儿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术后恢复快。术后不留瘢痕,这种术式不影响学龄期儿童的上课学习。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1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改良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斜疝95例,双侧斜疝5例。手术特点主要通过一个改良的腹壁穿刺针进行穿刺、疝囊高位结扎,完成手术。结果〓10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单侧疝10~35 min,双侧疝25~45 min,术后平均1~2 d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和复发病例。结论〓改良单孔法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同期处理对侧隐匿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