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红酵母(Rhodotorula)在发酵产生番茄红素过程中,添加番茄红素环化酶抑制剂、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对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试验表明.环化酶抑制剂可阻断番茄红素进一步环化转化为β-胡萝卜素,较大幅度提高番茄红素的积累量.抑制剂的最佳加入时间为发酵开始后28 h,总共培养时间为72 h.不同阻断剂作用效果的比较表明,N-甲基吗啉和烟叶水提液促进番茄红素积累的效果要优于咪唑和吡啶.添加抑制剂同时添加氧化剂或表面活性剂均可促进番茄红素的积累,当添加5 ml/L N-甲基吗啉和0.5 ml/L tween-80时,番茄红素生物合成量可达到11.79 mg/L.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生产番茄红素及其发酵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文综述了产生番茄红素的微生物、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某些发酵促进剂对微生物产生番茄红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6):567-572
目的 结合各种诱变手段,获得细菌叶绿素a(bacteriochlorophyll a, Bchla)的高产菌株,并优化其发酵工艺,提高产量。方法 以球红假单胞菌ATCC17023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及亚硝基胍单独诱变或组合诱变,结合含氯化胆碱的抗性平板进行筛选。调整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组分和比例,优化种龄、接种量、发酵pH、摇瓶装量、转速及温度等发酵培养条件。结果 通过多轮筛选,得到突变高产菌株,其发酵单位达到285.7μg/mL,为原始出发菌株的114倍。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工艺,经50L发酵罐放大培养,最高效价单位达到296.6μg/mL。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A40926 B产生菌野野村放线菌SIPI-D-30为出发菌株,通过UV诱变及乙酸钠和甘氨酸抗性平板筛选,获得A40926 B产量提高的突变株SIPI-U-157。经优化,确定摇瓶发酵培养基(g/L)为:葡萄糖5.0、麦芽糊精30.0、可溶性淀粉10.0、玉米淀粉30.0、大豆蛋白胨5.0、肉蛋白胨10.0、酵母浸粉5.0、冷榨黄豆饼粉10.0、棉籽饼粉5.0、L-缬氨酸1.0,发酵培养7 d,突变株的A40926 B发酵单位为893 mg/L。该突变株在5 L发酵罐中培养180 h,A40926 B的产量最高为583 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乳清超滤液为发酵培养基,建立产辅酶Q10酵母SY-3和乳酸菌的共培养系统,进行生物合成辅酶Q10的初步研究.方法:皂化法提取辅酶Q10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辅酶Q10.结果:当乳糖起始浓度为50.0 g·L-1,共培养温度32℃,起始pH值5.5,酵母SY-3和乳酸菌的接种量分别为2%和1%时,发酵96 h后发酵液中菌体干重可达22.3 g·L-1,辅酶Q10.的产量高达105.8 mg·L-1,相比酵母SY-3于蔗糖培养基中单一培养时提高了约25%.结论:共培养酵母和乳酸菌发酵乳清生物合成辅酶Q10.具有可行性,为探索以工农业副产品为营养物质发酵生产辅酶Q10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结合各种诱变手段,获得细菌叶绿素a(bacteriochlorophyll a, Bchla)的高产菌株,并优化其发酵工艺,提高产量。方法 以球红假单胞菌ATCC17023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及亚硝基胍单独诱变或组合诱变,结合含氯化胆碱的抗性平板进行筛选。调整发酵培养基中碳氮源组分和比例,优化种龄、接种量、发酵pH、摇瓶装量、转速及温度等发酵培养条件。结果 通过多轮筛选,得到突变高产菌株,其发酵单位达到285.7μg/mL,为原始出发菌株的114倍。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工艺,经50L发酵罐放大培养,最高效价单位达到296.6μg/mL。结论 获得Bchla的高产菌株和摇瓶发酵工艺,并经50L发酵罐放大验证,为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和正交试验对毕赤酵母重组菌株产生人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rhLOX-1)的发酵过程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0.8%甲醇,1.8%酪蛋白水解物,初始pH 7.0,3×接种量。在此培养条件下,rhLOX-1在毕赤酵母重组菌株中的表达量可超过100 mg/L,比对照提高了1倍以上。本研究为大规模发酵制备rhLOX-1蛋白奠定了基础,更好地满足了LOX-1的理论研究及新药筛选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体发酵培养的最佳温度、起始pH值、摇瓶装液量、接种量、摇床转速和发酵天数。结果:最适菌丝体液体发酵的条件是培养温度28℃,发酵液起始pH6.5,250mL摇瓶装40mL培养液,接种量30%,摇床转速175r/min,发酵9d。结论:优选的培养条件有利于提高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产量和多糖的量。  相似文献   

9.
高产鼠李糖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鼠李糖脂的高产菌株R-3,经过发酵得到的鼠李糖脂的浓度可达到26.8g/L。经初步鉴定这个菌株为假丝酵母属(Candida),对该菌株的生长条件及产鼠李糖脂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发酵产生番茄红素过程中,添加番茄红素环化酶抑制剂对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试验表明,该类抑制剂可阻断番茄红素进一步环化转化为β-胡萝卜素,较大幅度提高番茄红素的积累量。抑制剂的最佳加入时间为48h。不同阻断剂作用效果的比较表明,咪唑、烟碱、N-甲基吗啉、吡啶及哌啶均可促进三孢布拉霉累积番茄红素。但前三者的效果优于吡啶和哌啶,发酵产物中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较少。考虑到工业生产成本,本试验还考察了废弃烟渣水抽提物对此菌产生番茄红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加入废弃烟渣水提物可使番茄红素的积累量从对照的1.42mg/L增加到160.3mg/L,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两种新方法提高酵母谷胱甘肽合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红酵母RY-4为试验菌株,欲提高其合成谷胱甘肽(GSH)的能力。方法在发酵期给予一定刺激,分别采用添加KMnO4溶液和提高渗透压的方式对细胞进行处理。结果在发酵30 h添加1 g/L KMnO4溶液0.6mL,刺激细胞发生应激反应,GSH总量和胞内质量分数分别达到255.27 mg/L和5.51%,与对照相比提高35.1%和35.0%;在发酵24 h加入一定量KCl(在发酵液中的终浓度达20 g/L),提高培养液的渗透压,GSH总量和胞内质量分数分别达到274.74 mg/L和5.95%,与对照相比提高46.5%和47.2%。经过试验,将两者作用叠加,GSH总量和胞内质量分数分别达到281.95 mg/L和6.22%,比出发株提高了51.0%和52.1%。结论红酵母RY-4摇瓶培养时可以利用提高渗透压与添加氧化刺激的方法提高GSH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进行rhAGN 5L罐发酵-菌体干重由原摇瓶发酵的3.02g/L增加到8.06g/L,表达量依然稳定在35%;对所产生的包涵体进行溶解变性研究,确定较佳变性缓冲液组成为8mol/L,尿素50mmol/L Tris-HCl,20mmol/LDTT,pH值8.0;凝胶过滤色谱复性效果相对较好,蛋白浓度4.28μg/ml(IC50)时对HEMC细胞的抑制活性达50.1%。  相似文献   

13.
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受碳、氮分解代谢物的阻遏和终点产物的抑制。螺旋霉素发酵对工艺条件很敏感,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很多,且错综复杂。对发酵控制可资借鉴的参数极少。为此,本文研究了发酵过程中ATP的变化与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关系,从中发现,过程ATP水平过高,对SPM生物合成不利,因基质主要用于初级代谢。另外,基础配方加油的批号比不加油的批号的ATP水平低,糖耗小,SPM单位平均增长42%。ATP含量高会抑制脂肪的代谢。发酵液的溶磷会影响ATP的含量,从而影响发酵单位。但发酵后期加入少量磷酸盐有利于SPM的合成,静息细胞系统中证明磷酸盐的作用在于减轻葡萄糖和NH_4~+的阻遏和SPM的反馈抑制,还促进SPM中三个糖的合成与连接。  相似文献   

14.
优化竹黄菌CGMCC 2201发酵培养基提高竹红菌素产量。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关键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结合植物油添加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 葡萄糖、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是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g/L):葡萄糖47.33,硫酸铵2.14,磷酸二氢钾2.87,硫酸镁1.68,豆油10。采用此发酵培养基的竹红菌素产量达257.66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提高了141.25%。结论 培养基是影响竹黄菌CGMCC 2201生物合成竹红菌素的重要因素,发酵培养基优化后显著提高了竹红菌素的发酵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660-665
优化竹黄菌CGMCC 2201发酵培养基提高竹红菌素产量。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培养基关键因素,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获得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结合植物油添加试验,获得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 葡萄糖、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是发酵培养基中的关键因素。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g/L):葡萄糖47.33,硫酸铵2.14,磷酸二氢钾2.87,硫酸镁1.68,豆油10。采用此发酵培养基的竹红菌素产量达257.66m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提高了141.25%。结论 培养基是影响竹黄菌CGMC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氧载体对番茄红素发酵的影响。方法在前期预实验的基础上,获得正己烷,正庚烷,正十六烷的最适添加浓度分别为0.2%、0.3%和1%;最适添加时间是发酵初期第0 h。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3种氧载体添加量的协同作用进行优化。结果根据最优预测结果,最终得到番茄红素产率为2.53 g·L-1,对应的氧载体添加量分别为正己烷0.30%,正庚烷0.25%,正十六烷0.88%。结论添加适宜比例的氧载体对番茄红素的发酵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胀果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以甘草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分别接种在不同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上,黑暗条件下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诱导甘草子叶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2,4-D(1mg/L) BA(1mg/L),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而且其愈伤组织鲜重与接种外植体重的比值达到15.37倍;诱导甘草下胚轴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 2,4-D(0.5mg/L)和MS 2,4-D(0.5) NAA(0.5),通过在这两种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增殖培养,也得到了十分可观的增殖效果,其相对生长量分别达到了381.52%和498.8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菌株生物合成利普斯他汀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Streptomyces toxytricini FIM-17-16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参数。结果 确定了适宜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参数:葵花籽油7%,甘油2%,黄豆粉3.25%,麸皮1%,卵磷脂1%,硫酸锌0.01%,碳酸钙0.08%,初始pH自然,装料系数80mL/500mL,种龄20h,接种量15%,摇床转速230r/min,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68h,产利普斯他汀的水平达到了9667μg/mL,提高了20.6%,发酵周期缩短24h。结论 经过优化发酵条件,S. toxytricini FIM-17-16生物合成利普斯他汀能力大幅提高,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脱病毒生姜同源四倍体的诱导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脱病毒生姜试管苗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和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并对试管苗进行了生理生化指标的考察。结果表明MS+BA(6-苄氨基嘌呤)2.0mg/L+NAA(α-萘乙酸)0.1mg/L+KT(激动素)1.0mg/L的培养基组成最适合于丛生芽的繁殖,MS+BA0.2mg/L+NAA1.0mg/L+KT0.1mg/L的培养基组成最适合于生姜根的生长。多倍体诱导试验表明,秋水仙碱浸泡生姜芽12h的诱导率最高。并且发现检测的多倍体生姜试管苗的蛋白含量升高,SOD酶活升高,POD酶活升高,APX酶活升高,叶绿素含量升高,预示多倍体可能具有较好的生长势,对提高生姜的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