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通过析因设计探究中药熏蒸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两因素三水平的析因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两因素即温度组、时间组,三水平即温度组(38、40、42℃)、时间组(20、25、30 min),采集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9组进行试验,疗程均为2周。[结果]不同温度、时间组合对中药熏蒸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疗效影响大小为:42℃×25 min42℃×30 min42℃×20 min40℃×25 min40℃×20 min38℃×30 min40℃×30 min38℃×20 min38℃×25 min。在时间与温度的交互作用统计分析结果中,提示时间、温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温度的单独效应结果来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不同的温度对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下降值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42℃温度条件下对PASI评分降低影响更为显著。[结论]中药熏蒸对血热型银屑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42℃×25 min组合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用可调节控温药熏蒸床以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 80例患者按 2∶1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1 2 0例。按病情将自拟熏蒸方药及适量置于熏蒸锅内加温煮沸 ,病人平卧熏蒸床上 ,调节时间 ,控制温度于 4 5~ 5 2℃ ,1次熏蒸 30min ,每日 1次 ,1 0次为 1疗程 ;对照组 6 0例用蒸馏水 ,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 :经 1年以上随访 ,治疗组有效率为 95 % ,对照组有效率为 70 % ,结论 :可调节控温药熏蒸床以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可调节控温药熏床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用可调节控温药熏蒸床以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患按2: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按病情将自拟熏蒸方药及适量置于熏蒸锅内加温煮沸,病人平卧熏蒸床上,调节时间,控制温度于45-52℃,1次熏蒸30min,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对照组60例用蒸馏水,治疗方法同治疗组。结果:经1年以上随访,治疗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结论:可调节控温药熏蒸床以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1382例体外循环中温度管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温度管理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1997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1382例ECC下行外科手术的低温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最低鼻咽温分为浅低温(32℃~35℃)、中低温(26℃~310C)、深低温(<250C)三组,三组复温目标均为直肠温度36℃.比较各组复温时间和复温速率的差异.结果最低直肠温度分别为浅低温组(34.3±0.7)℃,中低温组(30.2±2.5)℃,深低温组(18.7 ±4.1)℃.ECC复温时间分别为浅低温组(11.3±3.5)min;中低温组(28.5 ±7.6)min;深低温组(74.3 ±20.6)min.平均复温速率分别为浅低温组(0.42 ±0.17)℃/min,中低温组(0.31±0.09)℃/min,深低温组(0.21 ±0.11)℃/min.三组间复温速率有明显差异(P<0.05),深低温组复温时间最长,速率最低.所有患者术中良好,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ECC低温程度决定复温速率,在临床操作中应针对不同低温的ECC严格控制好复温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硫磺熏蒸对山药中尿囊素的影响。方法 以尿囊素为指标,选择硫磺用量、熏蒸时间、熏蒸次数3个因素,用L9(34)正交试验表,考察不同熏蒸工艺尿囊素的量并与未熏蒸山药进行比较。结果 硫磺用量为100 g/m3,熏蒸1次,熏蒸2 h,尿囊素的量最高。结论 不同熏蒸工艺对山药中尿囊素有一定影响,且有随硫磺用量增加、熏蒸时间延长、次数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评价中药熏蒸对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缓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给予中药熏蒸治疗,每次熏蒸蒸汽温度控制60℃,时间设定为45 min,隔天一次,以2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改善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效10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结论中药熏蒸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疼痛改善疗效满意,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局部亚低温对猪脑部温度梯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脑部温度梯度的影响,并探讨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在治疗时间窗内将脑温降至亚低温水平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医用半导体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制冷器,温度分别为10℃、6℃和2℃,制冷的同时直接测量迪卡猪颅内不同部位的温度,建立猪脑三维空间温度梯度的数学模型。结果:(1)由数学模型推导出的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拟合良好,平均绝对误差为0.15℃。(2)2-10℃制冷可使壳核、丘脑温度在17min内了至32-34℃。结论:应用局部亚低湿脑保护仪可在允许的时间窗内使脑温降至亚低温水平,并找出了制冷温度与脑温之间的函数关系,为亚低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时间差异对前庭大腺囊肿疗效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前庭大腺囊肿者40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中药熏蒸治疗,研究组每次中药熏蒸时间为20 min,对照组为30 min,连续熏蒸一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9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满意率度为95%,远高于对照组的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蒸应用于前庭大腺囊肿临床治疗中,疗效肯定;中药熏蒸时间缩短时(20 min),临床疗效与中药熏蒸30 min时一致,但可极大提高患者治疗舒适性,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肟钠的残留溶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噻肟钠样品中的残留溶媒丙酮、异丙醇的含量的方法。实验以正丙醇为内标物 ,采用OV1 70 1弹性石英熔融毛细管柱 (5 0mm× 0 .2 5mm× 0 .30 μm)。载气 :氮气 ,流量 1 .2mL/min ,分流比 1∶6 0 ;柱温 (程序升温 ) :初始柱温 4 5℃ ,保持时间 3min ;升温速率 2 0℃ /min ;终点温度 1 0 5℃。FID检测器 ,温度 2 5 0℃。气化室温度 2 5 0℃。结果 :丙酮、异丙醇在 30~ 1 5 0 μg/mL范围内与内标峰面积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丙酮 :r =0 .9997;异丙醇 :r =0 9996 ) ;回收率 :丙酮为 99.7% ,RSD =1 .9% ,(n =9) ;异丙醇为 99.5 %RSD =2 .0 % ,(n =9)。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为有效控制头孢噻肟钠的残留溶媒建立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结合温针法治疗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的治疗效果,以及该方法与常规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及区别。方法:对50例滑膜炎患者采取中药熏蒸治疗仪熏蒸,并与温针法治疗比较。方法:根据滑膜炎的不同临床表现选择不同年龄段的该病患者92例;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温针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温通汤,利用中药熏蒸治疗仪对局部熏蒸治疗,于治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熏蒸结合温针法治疗滑膜炎的总有效率为92%。结论:熏蒸结合温针法治疗滑膜炎经济、方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应用单侧脑顺行灌注保护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连续53例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资料,按术中脑保护方法分为单纯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和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于停循环中行单侧脑顺行灌注组(UACP),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停循环温度、变温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死亡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较DHCA组比,UACP组停循环时间较长(P=0.007),停循环时鼻咽温度、直肠温度均较高(P=0.000),体外循环时间(P=0.011)、降温时间(P=0.000)、升温时间(P=0.000)则缩短,术后气管插管时间(P=0.011)、监护室滞留时间(P=0.015)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无差异(P=0.146)。术后DHCA组死亡2例,UACP组无死亡,死亡率无差异(P=0.495)。术后DHCA组偏瘫1例,UACP组截瘫1例,比较无差异(P=0.705)。结论主动脉全弓置换术中,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于停循环中行UACP保护简便、安全、有效,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体外循环本身和过度低温损伤,在需要停循环时间较长的手术中,其优势可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给予中药苦参汤加减(苦参、黄柏各30 g,川椒10 g,白芷、蛇床子、地肤子、赤芍、野菊花、蒲公英各20 g)熏洗,1015 min/次,2次/d。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DP照射,30 min/次,2次/d。两组治疗均共7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组的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苦参汤加减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应用孙式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回顾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器官保护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对我院10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式手术,均采用DHCA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方法,脑灌注流量5~10 ml/(kg.min)。心肌保护均采用血液停搏液。术中采用洗血球机以及ECC中应用超滤技术。结果平均ECC时间(189±48)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98±27)min,ASCP时间(21±5)min。DHCA时鼻温/直肠温(19.8±1.5)℃/(23.4±2.5)℃,降温时间(38±10)min,复温时间(91±16)min。气管插管时间7~450(48±68)h,ICU时间10~455(60±71)h。院内死亡4例(3.7%)。结论针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采用合理的ECC管理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有效减少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四藤一仙汤熏洗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需要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预防治疗组在接受化疗同时采用四藤一仙汤熏洗手足,每次40?min,每日2次;对照组只接受化疗,2组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疗程化疗。化疗结束后1月评估其周围神经毒性发生及分级情况,评价其预防作用。结果?预防治疗组、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18.7%和56.0%,差异显著(P<0.01);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的平均秩次分别是60.63和90.37,预防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的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2级及以上周围神经毒性的患者中,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奥沙利铂累积剂量分别是1?054.76±124.6,823.47±190.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中药熏洗是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四藤一仙汤熏洗可以降低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减轻其发生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耐受奥沙利铂化疗累积量,且是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伟 《河北医学》2014,(6):951-954
目的:研究腹腔冲洗温度和不同冲洗方式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数字法将胃肠手术病患36例分成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在关腹前以室温之下生理盐水冲洗碗对腹腔冲洗。观察组则以冲洗装置对生理盐水缓慢加热后匀速冲洗。对比两个组别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鼓膜温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冲洗液剂量为3195±789 mL,复苏拔管的时间为43.6±7.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4282±1045 mL,51.4±8.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和冲洗时长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4(22.22%),烦躁和躁动为4(22.22%),肠道通气时间为21.9±4.2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数据10(55.56%),11(61.11%),25.2±5.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寒战程度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3±0.4℃,术后30min温度为36.5±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9±0.3℃;观察组冲洗之后温度为36.5±0.1℃,术后30min温度为36.6±0.3℃,均显著低于冲洗之前温度36.8±0.2℃。同时,观察组在冲洗之后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冲洗之后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冲洗液进行加热之后匀速冲洗腹腔,能够减少冲洗剂量,缩短复苏拔管的时间,以及肠道的通气时间,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患体温下降情况迅速恢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基础治疗(推拿+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中药稀释液熏洗配合基础治疗(推拿+运动疗法)。每周6次,1个月为1疗程。以踝关节活动度为主要观察指标,在患儿入组时、每个治疗周的1、3、5天治疗前后及出组时记录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关节活动度显效率治疗组95.83%,对照组65.2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踝背屈、踝跖屈的活动度即时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熏洗具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主要表现为治疗前后踝关节活动度的即时效应改善明显,因此在推拿及功能训练之前进行熏洗治疗,可以有效放松痉挛的肌肉、肌腱,对于异常姿势的纠正更有利,同时可以减少患儿的疼痛,增强患儿的康复配合度,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进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等肛门疾病术后切口愈合疗效。方法将137例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69例应用痔洗液肛门局部熏洗,止痛生肌膏切口换药;对照组68例应用高锰酸钾局部外洗,凡士林纱条创面换药。结果研究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14.7±3.0)d,对照组术后切VI愈合时间平均(18±5)d。结论研究组术后切12I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痔洗液熏洗加止痛生肌膏肛门切口换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对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尺骨鹰嘴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2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均给予常规锻炼,中药熏洗组配合中药熏洗治疗。21 d后观察2组病人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肘关节活动度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锻炼组比较,中药熏洗组肘关节疼痛、肘关节活动度以及肘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尺骨鹰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加快肘关节功能恢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克氏针内固定加中药熏洗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手外科收治的掌指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问短(t=5.4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X^2=5.48),住院时问短(t=5.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标准评价两组术后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术后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5.48,P〈0.05)。结论 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术后功能锻炼配合中药熏洗疗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手指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根治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肛周脓肿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治术配合中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1例采用一次性根治术后加高锰酸钾熏洗治疗;治疗组75例采用一次性根治术后加中药熏洗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创口感染情况、肛门功能障碍或畸形情况和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为(28.4±5.2)d,有10例患者发生了感染,1例出现轻度肛门失禁,2例肛管狭窄,1例后遗肛瘘,4例脓肿复发。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为(22.1±4.8)d,有4例患者发生了感染,但无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畸形及脓肿复发情况。治疗组在术后创口愈合时间、创口感染病例、肛门功能障碍或者畸形及复发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配合中药熏洗方辅助治疗肛周脓肿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