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术前与术后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8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及术后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变化,术后3年预后随访,分析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变化与食管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选择2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食管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食管癌组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早期食管癌患者(P0.01);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术后生存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或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mRNA高表达促进食管癌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其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Ang-2) mRNA的表达量与其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89例CRC患者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年。分析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与CRC患者异时性肝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无异时性肝转移患者(P均0. 01)。CRC患者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术后复发、术后生存期长短密切相关(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表达量均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相关(χ2=4. 082,7. 389;P 0. 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两者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 131,9. 625)。术中门静脉血Ang-2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均0. 05)。结论术中门静脉血Ang-2mRNA的表达量与CRC患者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及异时性肝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其对异时性肝转移的预测价值比外周血Ang-2mRNA高,可成为CRC术后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mRNA的定量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2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和30位健康者外周血Ang-2 mRNA的表达量,以淋巴结组织HE染色和CK20表达检测评价淋巴结转移状态.分析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早期胃癌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结果 早期胃癌组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76±3.15 vs0.35±0.22,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组和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组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胃癌组和淋巴结微转移阴性组(6.84±1.38 vs 3.10 ±2.21,P<0.01);(4.33±2.16vs 2.82±1.78,P<0.05).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与早期胃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涧深度均相关(P<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的高表达量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微转移呈明显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术前外周血Ang-2 mRNA表达量可能成为评价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有价值的临床预测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利兵  洪宇  殷军 《山东医药》2008,48(24):45-46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Power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血管生成素(Ang)-2,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Ang-2 mRNA(1.21±0.19)和蛋白表达水平(60.0%)均高于癌旁肝组织(1.02±0.20,25.0%),且其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侵袭性、是否伴有肝硬化及是否感染HBsAg相关(P均<0.05).认为Ang-2能够促进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长、转移和侵袭,检测Ang-2表达有助于肝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量检测外周血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l)mRNA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异时性肝转移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66例CRC患者根治术前及术后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变化,随访术后预后3年,分析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结果]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均分别显著高于同期无异时性肝转移患者[(7.85±4.86)2~(-ΔΔCt)∶(4.45±2.75)2~(-ΔΔCt),(2.17±1.45)2~(-ΔΔCt)∶(1.10±0.93)2~(-ΔΔCt),P0.01];与术后6个月时比较,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确诊时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CRC组术前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期负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外周血Tiaml mRNA表达量均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是异时性CRC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EXP=4.382、9.170)。[结论]术前外周血Tiaml表达量与CRC重要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术前、术后6个月时外周血Tiaml mRNA高表达与CRC异时性肝转移密切相关,对其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癌组织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 1,Tiam1)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CRC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3例CRC患者癌组织、25例结直肠良性病变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量,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63例CRC患者外周血中角质蛋白20(CK20)mRNA表达以评价外周血微转移,CRC患者术后预后随访3年,分析CRC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与外周血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外周血微转移阳性CRC组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外周血微转移阴性CRC组(P0.01),两者均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病变组(P0.01);CRC组Tiam1 mRNA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脏器转移及有否术后复发转移呈正相关,与术后生存期长短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癌组织中Tiam1 mRNA表达量与外周血微转移相关(χ~2=11.866,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其是CRC外周血微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Exp=5.782)。结论癌组织中Tiam1表达量升高与CRC外周血微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成为评价CRC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检测门静脉血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77例行根治术CRC患者术中门静脉和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术后随访3年,选择30位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作对照组,分析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与CRC肝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比较,CRC组术中门静脉血及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CRC组中同时性肝转移者、异时性肝转移者术中门静脉血及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均分别显著低于无同时性肝转移者、无异时性肝转移者(P0.01),异时性肝转移者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显著低于其术前外周血表达量(P0.05)。CRC组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负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期长短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门静脉血及术前外周血miR-497表达量均与CRC异时性肝转移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是其独立危险因素(EXP=9.782,4.285)。[结论]术中门静脉血miR-497表达量变化与CRC重要病理特征及其肝转移、预后密切相关,对CRC异时性肝转移的预测敏感性高于外周血miR-497,可成为CRC术后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胃癌及术后随访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 (Ang-2)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158例胃癌、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胃腺瘤息肉、28例慢性胃炎伴胃溃疡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ng-2与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并检测131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年血清Ang-2含量的变化,随访其预后。分析胃癌患者血清Ang-2含量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清Ang-2和CEA含量分别为(331.8±64.3)μg/L和(42.6±37.3) μg/L,较正常对照组[(187.4±32.7)μg/L和(4.2±3.1)μg/L]及胃溃疡组[(197.3±35.4) μg/L和(4.5±3.2) μg/L]显著升高(P值均<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Ang-2含量亦明显升高(P<0.05),而CEA含量无明显变化,胃腺瘤息肉组Ang-2与CE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随访复发组及转移组术前血清Ang-2含量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未复发组术后1个月血清Ang-2含量降至正常范围,随访2年无明显升高。复发组术后1个月Ang-2含量亦降至正常范围,而术后6个月至2年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及正常组(P<0.01)。转移组术后2年Ang-2含量始终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及正常组(P<0.01)。未复发组2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复发组和转移组。胃癌患者血清Ang-2含量变化与胃癌分化程度、TNM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组织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均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Ang-2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术后复发、转移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放疗后肝癌侵袭转移能力及其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探讨肝癌侵袭转移分子机理。[方法]随机将肝癌细胞分为放疗组(8 Gy射线照射)和未放疗组(未射线照射),检测HepG2和Huh7两组细胞的干性相关标记物(CD133、CD44)表达水平,并且通过蛋白印迹试验检测肝癌细胞放疗前后中CLDN1表达水平差异;通过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放疗组及未放疗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潜能,确定侵袭转移潜能改变趋向,并进一步探讨CLDN1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放疗后肝癌细胞发生侵袭转移数目较未放疗组明显增加(P0.05),放疗后HepG2和Huh7肝癌细胞中CD133及CD44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放疗组(P0.05);CLDN1在放疗前后表达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降低CLDN1的表达,肝癌细胞发生侵袭转移数量减少(P0.05),并且放疗CLDN1低表达肝癌细胞,肝癌细胞表面干性相关标记物CD133、CD44表达上调表达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CLDN1未敲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后肿瘤细胞干性增加,CLDN1可通过诱导肝癌细胞获得肿瘤干细胞特性,从而增强放疗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 TAE 术前后外周血中微转移变化情况,并评价 AFP mRNA 的预后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巢式 RT-PCR 方法,检测32例肝癌患者 TAE 术前后外周血中 AFP mRNA 的表达,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32例 TAE 患者术前 AFP mRNA 阳性21例,阳性率为65.6%;术后 AFP mRNA 阳性23例,阳性率为71.9%。其中21例术前阳性者依然全部阳性,未发现有转阴性;11例阴性患者中有2例转为阳性。随访观察发现 AFP mRNA 阳性患者肝内、肝外转移发生率和 AFP mRNA 阴性患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 TAE 可能促使原发性肝癌发生血道播散。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 AFP mRNA,是一种灵敏预后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血管生成素-2(Ang-2)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51例HCC患者、26例良性肝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Ang-2的表达水平,并检测HCC患者术后各随访组及肿瘤复发组患者血清Ang-2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Ang-2含量与HCC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及肿瘤复发组患者血清Ang-2含量为[(2431.1±1084.2)ng/L、(2046.5±868.0)ng/L],较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1098.6±464.3)ng/L、(1028.4±452.3)ng/L]显著增高(P〈0.01),良性肝病组患者血清中Ang-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随访各组患者Ang-2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HCC患者的血清Ang-2含量与HCC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血清Ang-2表达水平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预测及高危对象的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肝细胞癌中DJ-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DJ-1基因与肝细胞癌的侵袭与转移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癌组织中DJ-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32/46)和58.7%(27/46),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1%(18/46)和34.8%(16/46)],χ2=8.587,P<0.05;且DJ-1基因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水平、HBsAg、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χ2=7.846,P<0.05).结论 DJ-1基因在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CT征象与表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参考。[方法]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行CT扫描,记录CT表现特征,观察肿瘤大小及强化类型、包膜形成等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及22例对照组肝硬化者肝组织VEGF表达水平,并分析原发性肝癌CT征象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肝癌CT征象中肿瘤大小与VEGF表达水平无关,包膜是否完整、强化类型与侵袭性与VEGF表达有关(P0.05)。[结论]VEGF异常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肝癌CT征象中包膜是否完整、侵袭性及强化类型与肝癌组织中VEGF表达升高相关,肝癌CT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癌(HCC)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B)和CB mRNA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测定71例肝组织标本CB及CB mRNA,其中对照(C)组12例,HCC组34例和HCC癌旁组织(PTT)组25例,对比分析CB、CB mRNA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CC组CB的平均吸光度值和CBmRNA条带的光密度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和PTT组(均P0.01),PTT组与C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CB在包膜不完整,有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HCC中的表达分别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无肝内转移和肝外转移者(P0.05或0.01);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随组织分化降低,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C组织CB及其基因均呈现高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尤其是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检测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血清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与GC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70例GC患者(GC组)术前及术后、3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及3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miR-497表达量,同时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探索其在HCC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FQ-PCR检测60例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CC患者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量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数量相应减少,阳性率也明显降低,以1周后下降最为显著(P〈0.05)。在肿瘤标志物持续表达阳性的患者中,其术后复发率也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外周血中定量检测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术后HCC的微转移,预测肿瘤的复发倾向,为术后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定量检测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患者血清microRNA-497(miR-497)表达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0例PC患者(PC组)治疗前、30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miR-497表达量以及血清CA199、CEA含量;随访PC患者治疗后预后2年;分析血清miR-497表达量的临床价值。[结果]PC组治疗前血清miR-497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miR-497对PC的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血清CA199(91.0%∶76.6%,χ2=7.637,P<0.01);两者诊断准确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治疗前血清miR-497表达量与PC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远处转移呈负相关(均P<0.01)。治疗前血清miR-497低表达组其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高表达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miR-497表达量是影响PC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血清miR-497低表达与PC侵袭转移、不良预后密切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AIl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该基因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间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研究20例肝细胞癌组织、14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KAl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经mRNA的定量分析及统计处理判定KAIl基因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KAll mRNA表达水平(0.113±0.110;0.139±0 078)显著低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0.316±0.121),(P=0.0003;P=0.0000);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织中KAll基因m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4152);KAIlmRNA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8261),而Ⅲ期肝细胞癌组织中的KAll基因表达显著低于Ⅱ期的肝细胞癌组织(P=0.0221)结论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肝硬化阶段亦有低表达;肝癌组织中KAI1基因的低表达与肝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表达水平,探讨对PLC诊断与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PLC患者外周血Ang-2和GP73浓度;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肝癌及癌周组织Ang-2和GP73表达,并以Western blot证实.结果:肝癌组织中呈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的GP73和Ang-2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胞浆或胞膜上,并经Western blot证实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周围组织(P0.001).PLC患者外周血Ang-2水平为40.8 ng/m L±3.5 ng/m L,GP73为87.3ng/m L±78.4 ng/m 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P0.01);且Ang-2与GP73改变呈显著正相关(r=0.987,P=0.01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ng-2=0.915,GP73=0.899,与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联检对PLC具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Ang-2和GP73过表达与PLC进展密切相关,且有助于PLC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的变化,探讨了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7例,其中肝硬化腹水无SBP患者45例,肝硬化腹水SBP患者42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结果]肝硬化SB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为(26.57±4.18)%,显著高于非SBP患者的(11.62±2.37)%(P0.01)。肝硬化SBP患者与非SB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肝硬化SBP患者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SBP患者(P0.01)。肝硬化SB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在Child-Pugh评分A、B、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显著高于有效组(P0.01),患者治疗后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检测诊断肝硬化SBP的敏感性为95.2%(40/42),特异性为93.3%(42/45),阳性预测值为93.0%(40/43),阴性预测值为95.5%(42/44)。[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显著升高,其有望用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疗效判定以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