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是晚期,预后差,患者的生存率低,亟需寻找更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可作为生物信号信使和载体参与生命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研究显示,外泌体能够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并且也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文主要介绍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释放的微小囊泡,其中包含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不同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在肿瘤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外泌体可通过携带特定的蛋白质和核酸,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并参与远处转移的过程。此外,外泌体中的某些生物标志物可作为骨肉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该文综述了外泌体在骨肉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深入了解其在该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癌症诊断有前景的生物学标志物,外泌体在癌症的液体活检中受到很大关注。外泌体的生物学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凸显了开发有效提取和分离外泌体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外泌体miRNA越来越被认为是潜在的疾病非侵入性生物学标志物,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miRNA表达失调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该文对几种不同外泌体分离提取方法及其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含有特异性的蛋白质、脂质、核酸和代谢物等,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筛选与检测其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已成为液体活检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疾病诊断、疗效监测与预后判断中彰显出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外泌体高通量组学筛选、分离及检验技术的发展,新的外泌体分子标志物不断被发现,为临床重大疾病诊疗提供了新的依据,外泌体分子标志物检测将成为疾病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多种细胞分泌的多形性囊泡样小体,直径30~100 nm,几乎可以存在于所有体液中。外泌体可以通过转移膜受体、蛋白质、mRNA和microRNAs(miRNAs)等生物活性分子影响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是细胞间交互作用的新方式。其中,外泌体miRNA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旨在对外泌体miRNA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地位及其作为临床生物学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一类由多种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囊状结构, 内含多种蛋白质、脂质、信使RNA、微小RNA(miRNA)以及非编码RNA。外泌体miRNA在多种疾病中异常表达并参与细胞凋亡、细胞焦亡、细胞自噬等生理过程, 通过不同分子机制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 并具有作为肿瘤无创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本文总结了外泌体miRNA调节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无创诊断价值, 以期为外泌体miRNA作为肿瘤无创诊断标志物及作为分子靶点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结构,可通过其携带的miRNA、蛋白质、脂质等活性分子来调节受体细胞生物学活性,在细胞间的通讯交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多种肾脏疾病患者尿液外泌体miRNA含量均发生改变,其变化可反映肾功能,且具有作为肾脏疾病分子标志物的潜能。该文就尿液外泌体miRNA在肾脏疾病的水平及其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临床精准治疗和预后转归有重要意义。液体活检是一种方便、快速、无创、可多次取样的检测方法,可以动态反映肿瘤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在肿瘤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液体活检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液等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游离DNA、循环肿瘤DNA、小分子RNA、外泌体等生物分子,分析评估患者体内肿瘤发生、发展、变化等相关情况,用于肿瘤诊断及辅助治疗等。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其内容物(蛋白质、核酸、糖结合物和脂质等)蕴含丰富的生物学信息,特别是外泌体miRNA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外泌体miRNA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1-2]。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所有细胞都释放的胞外囊泡,其直径为30~150 nm。外泌体包含了DNA、RNA和蛋白质等内容物。外泌体可以调节细胞间通讯,活化它们所参与或相互作用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外泌体可在肿瘤微环境中检测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促进肿瘤生长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参与血管生成、免疫应答和肿瘤转移等活动。循环中的外泌体可能会成为液体活检且无创的生物学标志物应用到肿瘤患者的早期检测、诊断和治疗中。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它可以携带包括蛋白、核酸、脂质和代谢产物在内的多种成分。通过这些组分,外泌体可以介导细胞间通讯,进而影响人体内各项细胞生命活动。最近研究发现,外泌体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生、发展及耐药等各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非编码RNAs作为外泌体重要组分可以参与调节HCC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行为,有望成为HCC新的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外泌体组分在HCC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期望在HCC的早期诊断、预后及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外泌体是由细胞主动分泌的胞外囊泡,内含多种细胞特异的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载体,参与了调节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及功能重塑的过程。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外泌体来源的微小RNA(miRNA)在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就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miRNA的研究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分泌, 磷脂双分子层包裹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核苷酸、脂质及代谢产物等。外泌体在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外泌体相关的标志物在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 传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概述了近年来外泌体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是多种细胞主动分泌的直径为40~100 nm的囊泡,这些成分可以从多种体液中分离。外泌体含有蛋白质, mRNA,miRNAs等信号分子,它们反映分泌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功能状态,从而提供了丰富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分子源。除了用于疾病诊断外,外泌体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诱导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功能。本文主要对外泌体在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骨髓瘤作为发病率高居第二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种起病隐匿、至今仍无法治愈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特点是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而致病,可导致多器官及多系统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外泌体作为一种小型细胞外囊泡,已成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其可以将含有生物活性的多种分子,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导致遗传信息的交换和受体细胞的重新编辑,从而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现有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产生更多的外泌体,鉴于外泌体是特异性的、稳定的、可从体液中获得,因而对其的检测可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预后监测提供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并可能代表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起源于内吞体系统的细胞外囊泡,是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肿瘤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外泌体与微环境的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进而促进肿瘤进展。肿瘤外泌体中可以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形式的生物信息分子,这些分子既可以对受体细胞进行驯化作用,同时有可能成为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在肿瘤临床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外泌体的研究已成肿瘤基础和临床检验研究中重要的新领域。该文就肿瘤外泌体在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作为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研究现状和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骨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生理病理学特征,可促进癌症转移,尤其是实体瘤,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肾脏癌和肺癌的癌转移。外泌体的活动在骨肿瘤细胞与其微环境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骨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即肿瘤外泌体)成分特殊,可以用作肿瘤检测的生物标记物。本研究就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及外泌体与骨肿瘤的早期诊断、骨肿瘤微环境、骨肿瘤侵袭及转移、骨肿瘤的免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外泌体(exosomes)是直径在30~100 nm,内含RNA、脂质和蛋白质的纳米级囊泡,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微粒内陷形成的多囊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胞外,是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通讯和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通过外泌体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其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随着体液运输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加快血管形成及促进癌症发展;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等共同构成的局部稳态环境,在癌症的发生、复发、转移和化疗耐药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综述着重讨论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为研究及诊断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是细胞内的多囊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主动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生物活性小囊泡。外泌体由脂质双分层构成,内含有脂质、蛋白质、RNA等物质,可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水平转移内容物而发挥生物学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细胞交流通讯途径,参与组成神经系统神经元-胶质信号网络。神经系统细胞及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及损伤修复机制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显示外泌体不仅可作为生物学标志物,同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潜能。本文着重阐述外泌体的一般特性、功能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乳腺肿瘤是在我国女性好发于腺上皮组织中的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对策为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治疗。但是,迄今仍没有一种可将其根治的治疗方法。肿瘤干细胞的转移和耐药是治疗无效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可通过其产生的多种生物成分的传递完成细胞间的交流小囊泡。因其在癌症早期诊断、转移、复发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外泌体在乳腺癌方面的相关性研究也不断被报道。  相似文献   

20.
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外泌体常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各类细胞均能够释放外泌体,并通过其中生物活性分子的传递来调节肿瘤微环境.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NA)通过细胞对外泌体的摄取而发挥各种作用,如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调节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通过控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和血管生成在肿瘤转移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