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1,27(1):101-10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围生期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妊娠≥20周、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1 75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相同孕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1 506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儿结局。结果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6.8%(1 752/25 765);甲减组的年龄和孕次、亚甲减组的分娩孕周均大于对照组;亚甲减组的年龄、孕次和产次均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是甲亢和甲减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亚甲亢组(贫血)、亚甲减组(血小板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膜早破),亚甲亢组、甲减组和亚甲减组(妊娠合并糖尿病);分娩及围产儿结局:甲减和亚甲减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产后2 h出血率、亚甲减顺产产后2 h出血量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死胎发生率1.8%~2.9%,对照组未发生死胎;观察组妊娠20~28周流产发生率及甲亢组早产率均比对照组高。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围生期不良结局,尤其与死胎、流产、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有关。应重视孕前及孕期保健,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母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96例,并根据孕期血小板计数分为4组,Ⅰ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50×10~9~100×10~9/L,Ⅱ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0×10~9~50×10~9/L,Ⅲ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10~9~30×10~9/L,Ⅳ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比较各组患者的疾病病因、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分娩情况。结果 9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病因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4组中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产后出血在4组中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围生儿足月低体重儿,颅内出血以及围生儿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血小板数目越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越高。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且患者血小板数目越少,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及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寻找其最佳的处理方法以促成良好妊娠结局。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2000-2008年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例49例,对其发生的病因、处理方法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21例(42.8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3例(26.5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例(14.29%),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4.0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例(4.08%),病因不明4例(8.16%)。有剖宫产指征的27例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其余22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率2.04%。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者4例。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孕妇血小板减少,PAT是最常见类型。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在术前和分娩前若能及时补充新鲜血及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无产科手术指征可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影响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HELLP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以期指导子痫前期患者预防HELLP综合征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9年8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834例,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0例子痫前期轻度、78例子痫前期重度、23例子痫(3组均未发生HELLP综合征)、20例HELLP综合征病例进行分析,比较4组一般临床资料及母儿妊娠结局。结果:①4组民族、家族史、不同产次、来源、产前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孕妇胎盘早剥、心电图改变、眼底改变、产后出血、急性肾衰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围生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民族、家族史、不同产次、来源、产前检查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及HELLP综合征的发生有关。②HELLP综合征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证发生率增加。③加强孕期保健,对预防和早期发现HELLP综合征,降低母婴并发证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早孕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定期产检和分娩的1306例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Hb水平将其分为3组:低Hb组(Hb<110 g/L,490例),中Hb组(110≤Hb<130 g/L,673例),高Hb组(Hb≥130 g/L,143例)。再将低Hb组分为2个亚组:极低Hb组(Hb≤90 g/L,64例)和较低Hb组(Hb>90 g/L,426例)。分析比较各组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早产率、NICU住院率、产后出血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Hb组的分娩孕周、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均较低Hb组和高Hb组高,高Hb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较低Hb组和中H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b组的早产率、NICU住院率较高,低Hb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极低Hb组和较低Hb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建议在妊娠期间筛查Hb水平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确保母儿平安。  相似文献   

6.
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总结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6例双胎妊娠和451例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单、双胎分两组比较其发病情况、母儿并发症及结局。结果:双胎妊娠比单胎妊娠发病孕周早、期待治疗时间短(P<0.05)、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P<0.01);两组孕妇并发子痫、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及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妊娠胎龄不同对围生儿结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双胎妊娠孕妇须注重孕期保健,减少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对发生重度子痫前期者应积极控制病情、延长孕周、减少低龄早产儿出生;胎龄36周终止妊娠围生儿结局最好。  相似文献   

7.
汤浩  刘洪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867-386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以下简称甲减)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方法:对住院分娩的88例甲减孕产妇(临床甲减组38例、亚临床甲减组50例)及正常对照组100例分别统计其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临床甲减组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窘、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亚临床甲减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窘发生率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减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与甲减的程度有关。因此有必要在孕前或孕早期筛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严密监测孕妇、胎儿情况,以改善甲减孕妇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03~2007年11月分娩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高龄妊娠组(≥35岁)和非高龄组(35岁)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早产的发生率以及围生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死宫内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高龄妊娠组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妊娠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巨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应该提倡适龄妊娠,加强高龄妊娠的各项检查及孕期监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围生期处理及分娩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产后出血率、新生儿患病率、产后血小板恢复状况及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C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其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分娩方式由产科指征决定。结论对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及有无症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由PAT引起的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妊娠结局较好,血小板减少绝大多数均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先兆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以重度先兆子痫101例(单胎妊娠91例,双胎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重度先兆子痫并发HELLP综合征26例(单胎妊娠22例,双胎4例)中22例单胎妊娠并发HELLP综合征病患为HELLP组,重度先兆子痫对照综合征75例(单胎妊娠69例,双胎6例)中69例单胎妊娠对照综合征病患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HELLP组和对照组孕妇的母儿结局。结果:HELLP组中最高舒张压、确诊孕周和终止妊娠孕周分别为(107.41±20.17)mm Hg、(32.17±4.80)周和(32.34±5.02)周,对照组分别为(97.39±13.49)mm Hg、(35.12±3.67)周和(34.80±4.02)周,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期待治疗时间(1.42±2.71)天与对照组(2.51±3.5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剖宫产率59.09%与对照组82.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蛋白、使用硫酸镁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多浆膜腔积液、眼底痉挛渗出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1.82%、63.64%、45.45%和18.18%,对照组分别为4.35%、10.14%、13.04%和4.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新生儿体质量(1 751.80±1 027.13)g与对照组(2 474.20±946.61)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LP组孕产妇死亡1例,死儿丢失9例;对照组未发生孕妇死亡,发生死儿丢失4例。结论:重度先兆子痫一旦并发HELLP综合征则表示病情危重,因HELLP综合征的发病孕周早将可能阻碍胎盘功能发挥,从而引发胎儿发育受限甚至发生死胎,其可严重影响母儿结局,而采取积极的治疗干预可争取较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4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岱  张学玲  金燕志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797-2799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影响母儿预后的因素及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3年我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标准为孕期两次血小板<100×109/L。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者最多,占61.1%,其次为合并妊高征者(17.4%)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1.1%);各组之间发生产后出血的量无显著差异;分娩前血小板水平<50×109/L的27例孕产妇中,有8例为经阴道分娩,19例剖宫产分娩,其中2例采用全麻,1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7例腰麻,9例腰麻加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未出现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在围分娩期静脉应用地塞米松20 mg/d组分娩后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10 mg/d组(P<0.05)。结论:在围分娩期静脉应用地塞米松20 mg/d,有助于血小板水平的提高。在分娩前孕妇的血小板水平<20×109/L或伴有自发出血倾向,或胎儿血小板水平<50×109/L时,应首选剖宫产分娩,对于分娩前的血小板水平在(20~30)×109/L的产妇,可根据胎儿的大小、产妇宫颈b ishop评分等选择分娩方式,放宽剖宫产指征。血小板水平<50×109/L时,可在积极治疗血小板减少的前提下采用腰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疤痕子宫孕产妇再次妊娠的结局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50例高龄(≥35周岁)疤痕子宫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设为A组;选择同期就诊的高龄(≥35周岁)非疤痕子宫孕产妇250例的临床资料,设为B组;同时选择同期就诊的适龄(<35周岁)疤痕子宫孕产妇350例的临床资料,设为C组,比较三组母婴结局.结果 三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5.82、27.91、8.09、13.23,均P<0.05),而三组产妇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和胎盘植入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08、0.80,均P>0.05).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83.45、13.05、26.55、10.93,均P<0.05).三组的子宫切除率、胎儿畸形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4、1.62、0.24、0.21,均P>0.05).三组产妇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5.36、10.05,均P<0.05),三组产妇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7、3.90,均P>0.05).结论 高龄疤痕子宫孕妇妊娠合并症多,再次剖宫产术容易产后出血,术后恢复慢,早产儿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高,应加强监护,做好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广元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将60例ITP孕妇分为3组,甲组PLT≤20×10~9/L,乙组(20~50)×10~9/L,丙组≥50×10~9/L,观察3组ITP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孕期首次PLT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PLT首次减少50×10~9/L是ITP独立预测指标;3组孕妇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首次减少发生时间及减少计数可早期诊断妊娠合并ITP,但对围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韩悦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65-1567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85例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剖宫产史25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的产妇12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产妇产前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围产儿出生情况及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疤痕子宫组产前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早产儿出生率、胎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与非疤痕子宫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产妇妊娠结局不良情况发生高于单纯性高血压产妇,重度子痫前期与轻度子痫前期产妇的妊娠结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产妇做好孕期监护,并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将有利于母婴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龄产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产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HD)的高龄孕产妇40例,同时选择同期年龄<35岁的孕产妇40例GHD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围产儿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龄组子痫前期及子痫、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龄组(x2值分别为7.680、4.114,均P<0.05),两组妊娠高血压心脏病、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1.053、0.392、1.053,均P>0.05).高龄组产妇生长受限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龄组(x2=3.914,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0.721、1.053,均P>0.05).结论 高龄产妇较低龄产妇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临床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不同情况下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早孕门诊检测发现的围产档案完整且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符合要求的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女性73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入观察A组(n=25),阴性入观察B组(n=48),同期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妇女营养科营养软件(雅培围产营养规划V2.0)中记录的同期正常早孕妇女,随机抽取60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三组女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同时观察三组新生儿低体重、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女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期糖尿病x2=9.82、P=0.03;妊娠期高血压x2=15.75、P=0.01;前置胎盘x2=4.16、P =0.04;胎盘早剥x2=6.37、P=0.04;产后出血发生率x2=7.54、P=0.04),观察A组较观察B组发生率更高(妊娠期糖尿病x2 =6.75、P=0.04;妊娠期高血压x2=6.75、P=0.04;前置胎盘x2=7.33、P=0.04;胎盘早剥x2 =6.92、P=0.04;产后出血发生率x2=8.54、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低体重、巨大儿、早产、低血糖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x2=11.27、P=0.02;巨大儿发生率x2=9.75、P=0.03;早产发生率x2=13.16、P=0.02;低血糖发生率x2=8.02、P=0.04;胎儿窘迫发生率x2=12.54、P=0.02),观察A组更高(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x2=8.54、P=0.04;巨大儿发生率x2=5.69、P=0.04;早产发生率x2 =9.25、P=0.03;低血糖发生率x2 =5.36、P=0.04;胎儿窘迫发生率x2=6.23、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引起母婴不良妊娠结局,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会加重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席德娣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0):1916-1918
目的探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对减少母体及围产儿并发症和改善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将131例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组、47例妊娠期糖尿病未治疗组和165例正常孕妇进行比较,分析在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组只有剖宫产高于对照组(P〈0.05)。未治疗组孕产妇的先兆子痫、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剖宫产、早产和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的巨大胎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以有效地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张国萃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08-4211
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特点及终止妊娠时机选择。方法: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7例以孕34周为界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7例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的临床资料及围产结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的年龄、≥35岁比例、孕产次、血压、高血压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APTT、血小板、ALT、AST、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分娩前治疗时间、分娩孕周、胎盘早剥、腹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方式、羊水过少、合并ICP、合并GDM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体重儿比例、新生儿放弃抢救、新生儿窒息、死胎、死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母儿预后差,而晚发型相对较温和。对于孕周较小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严密监护下延长孕周降低围产儿不良并发症及死亡率,再适时终止妊娠以最大限度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及经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10248例孕产妇病历资料,高龄产妇组1460例,适龄产妇组8788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结局。同时按照初产妇、经产妇进行分层分析,比较高龄对初产妇及经产妇的不同影响。结果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剖宫产、巨大儿、早产的发生风险是适龄产妇的1.485倍、1.320倍、1.409倍、1.642倍、1.670倍、1.299倍、1.440倍和1.233倍。按照初产妇和经产妇进行分层分析,初产妇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剖宫产和早产的发生风险是适龄产妇的2.754倍、1.436倍、2.309倍、2.728倍、1.993倍和1.233倍。经产妇高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剖宫产、巨大儿和早产的发生风险是适龄产妇的1.356倍、1.326倍、1.452倍、1.505倍、1.571倍、1.351倍和1.266倍。结论高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高于适龄妊娠产妇,高龄初产妇较适龄初产妇更容易发生胎盘早剥,高龄经产妇早产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产科医院高危妊娠的发生及病因分布等,为产科质量的管理提供依据,控制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通过北京市妇幼信息系统《北京市孕产妇分娩个案登记》导出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的分娩个案,对海淀区29227例高危孕产妇的分娩情况开展调查。结果高危妊娠中的前五位高危因素顺位为高龄、剖宫产再孕、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贫血。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剖宫产再孕与非剖宫产再孕的<35岁、35~40岁、>40岁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62~2438.338,均P<0.05)。除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在1000~2000mL产后出血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剖宫产再孕与非剖宫产再孕的<1000mL、1000~2000mL、>2000mL产后出血量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43~955.657,均P<0.05)。除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在产钳助产、剖宫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剖宫产再孕与非剖宫产再孕的自然产、产钳助产、剖宫产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12184.144,均P<0.05)。孕产妇的妊娠糖尿病与非妊娠糖尿病的孕周<37(周)、产后2小时出血、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和>4000g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7~30369.873,均P<0.05);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的产后2小时出血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93,P<0.05);剖宫产再孕与非剖宫产再孕的孕周<37(周)、产后2小时出血、死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和>4000g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55~3556.795,均P<0.05)。结论(1)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高龄、剖宫产再孕成为主要的妊娠高危因素;(2)高危妊娠的结局明显差于非高危组,必须重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