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元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10):1342-1344
目的:制备半枝莲总黄酮微丸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半枝莲总黄酮微丸,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半枝莲总黄酮(以野黄芩苷和木犀草素计)含量.结果:按照最佳工艺制得的半枝莲总黄酮微丸外形美观,圆整度良好,大小均匀,平均得率为97.06%;半枝莲总黄酮含量以野黄芩苷计5.02 mg/g,RSD为1.60%;以木犀草素计2.03 mg/g,RSD为0.84%.结论: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半枝莲总黄酮微丸制备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维分离策略从半枝莲中分离野黄芩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具有互补分离机理的大孔树脂法及有机溶剂萃取法,以及高速逆流色谱法在优化的条件下分离半枝莲中的野黄芩苷类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质谱法定性。[结果]采用D101大孔树脂粗分离时,20%乙醇水洗脱组分固形物含量较高。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溶剂系统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1∶1∶2,v/v/v)时,水相中主成分含量较高。高速逆流色谱法溶剂系统为正丁醇∶水(1∶1,v/v)时,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对主成分峰进行鉴定后确定为野黄芩苷。[结论]结合多维分离策略,能够从半枝莲中高效分离制备得到野黄芩苷。  相似文献   

3.
半枝莲为清热解毒药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野黄芩苷。为了控制该药材的内在质量 ,我们建立了HPLC测定该药材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1 仪器与试药1 .1 仪器 :日本岛津 LC- 1 0 ATvp高效液相色谱仪 ;Mettler AG- 2 4 5分析天平。1 .2 试药 :野黄芩苷对照品 ,纯度 98.2 % ,由本所植化研究室提供 ;甲醇 ( GR)北京化工厂 ,乙酸 ( AR) ;半枝莲 :由九江森林植物标本馆帮助在全国各地采集及采购 ,并经该馆谭策铭教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 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干燥全草。2 方法与结果2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Shim- pack CLC…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半枝莲提取物经肠道菌转化前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CYP1A1酶抑制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TRAP-MS)技术检测半枝莲提取液在肠道菌中温孵0、0.5、1、2、4、6、12、24 h后主要活性成分的经时变化过程;通过CYP1A1酶活性分析实验研究半枝莲提取液经肠道菌转化不同时间点后对CYP1A1酶抑制作用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半枝莲中主要黄酮类成分,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及其苷对CYP1A1酶的抑制作用;利用分子对接验证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与CYP1A1之间的结合情况。   结果   半枝莲提取液经过肠道菌转化后,野黄芩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酮苷类成分野黄芩苷、木犀草苷、汉黄芩苷含量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而二萜类成分半枝莲碱A、半枝莲碱B、半枝莲碱X含量无明显变化;半枝莲提取液经肠道菌温孵2、4、6 h后对CYP1A1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而12 h后这种增强作用逐渐减弱;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与CYP1A1蛋白对接后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6.33、-6.61、-7.09 kcal/mol,配体与CYP1A1中Phe224形成的π-π堆积作用为主要相互作用。   结论   半枝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抑制CYP1A1酶活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可能与半枝莲的清热解毒功效有关。   相似文献   

5.
野黄芩苷是从草本植物的花、叶、茎和根中提取的一种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野黄芩苷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转移与耐药及诱导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野黄芩苷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野黄芩苷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芩茎叶为黄芩药材的地上部分.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野黄芩苷(scutellarin),该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扩张心脑血管,改善体内微循环等作用。故认为黄芩茎叶具有药用开发的价值。为控制采收黄芩茎叶的内在质量,我们建立了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野黄芩苷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抗微生物和抗肿瘤等作用.本文就野黄芩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贵州省不同产地半枝莲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分析,为黔产半枝莲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野黄芩苷作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35nm下对十批半枝莲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半枝莲总黄酮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产于贵州省中部、东南部及北部地区的半枝莲,其总黄酮含量较产于贵州省西南部及西部者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半枝莲中主要成分野黄芩苷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MTT法观察野黄芩苷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Transwell体外侵袭转移模型检测野黄芩苷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野黄芩苷在10~80μg/mL浓度范围有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野黄芩苷可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能力,且呈一定的量效应关系。结论野黄芩苷具有明显抑制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宫瘤宁片是由海藻,三棱,半枝莲等10多味中药制成的中药新药,具有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扶正固本之效,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新药质量标准采用容量法测定了海藻中的含碘量,但由于碘的量低,用容量法测定误差较大。半枝莲为该方的主要药味,而野黄芩苷为半枝莲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野黄芩苷。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1仪器与试药LG—2010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MettlerAE160电子天平(瑞士),KQ—250B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野黄芩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宫瘤宁片由甘肃武威制药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半枝莲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色谱方法,依据波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半枝莲中共分离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圣草酚、野黄芩素、三裂鼠尾草素、黄芩苷、芹菜素、汉黄芩素、4'-羟基汉黄芩素、木犀草素、4',5-二羟基-3',5',6,7-四甲氧基黄酮、柚皮素、7-羟基-5,8,2'-三甲氧基黄烷酮、大波斯菊苷。结论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型均为黄酮苷元和苷类化合物,可为半枝莲的黄酮成分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野黄芩苷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它具有抗炎症、降血脂、抗氧化、护肝、减小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代谢综合征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都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野黄芩苷可通过降低脂质合成、增加脂质氧化、抑制炎症通路和活化胰岛素通路等防治代谢综合征,本文就野黄芩苷对代谢综合征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河北承德产黄芩植株不同部位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河北承德隆化县黄芩GAP种植基地产黄芩植株不同部位(根、茎、叶、籽种壳)野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条件:柱温20.0℃、流动相甲醇∶水∶甲酸(20∶80∶0.4)、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35nm.结果:承德产黄芩植株根、茎、叶、籽种壳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分别为0.94%、12.57%、10.54%、1.89%.结论:野黄芩苷在黄芩植株不同部位的含量分布为茎>叶>籽种壳>根.  相似文献   

14.
黄芩苷、栀子苷对缺血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黄芩苷、栀子苷对缺血不同时段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含量的影响,探讨黄芩苷、栀子苷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方法制备脑缺血模型,黄芩苷、栀子苷干预,ELISA法测定脑组织NGF、bFGF、BDNF含量。结果脑缺血12 h和24 h,模型组脑组织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反应性增加;栀子苷组脑组织NGF含量显著降低;黄芩苷、栀子苷组脑组织bFGF含量均增加;黄芩苷、栀子苷组脑组织bDNF含量均降低。结论黄芩苷、栀子苷对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等产生bFGF是其主要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半枝莲药材及其制剂灯盏花素片中黄酮类化合物野黄芩苷测定的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方法 探讨了缓冲液的种类、浓度、添加剂、分离电压和进样量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以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1.0 mmol/L Hac-15.0 mmol/L三乙醇胺(pH 8.6)缓冲液为电泳介质,分离电压20.0 kV,用非接触式高频电导法检测.结果 野黄芩苷的峰形良好,出峰较快,线性范围为0.001~10.0μg/mL,检出限为0.5/μg/mL,回收率达99.4%以上.结论 为药材及制剂中野黄芩苷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和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灯盏花素片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色谱柱为kromasilC 18 (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0∶80),检测波长335 nm,流速1.0 mL/min,测定野黄芩苷的对照品及供试品.结果 野黄芩苷在7.04~35.2 μg/mL的浓度范围内,浓度对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野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9.64%(n=6),RSD为1.01%.结论 建立的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稳定性好,回收率高,可为灯盏花素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芩根及其茎叶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芩又名腐肠、泾芩、条芩等,多年生草根植物.传统根入药,性寒,味苦,归肺、胆、胃、大肠等经,具有清热燥湿、泄火清心、凉血活血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根提取物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抗爱滋病、降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芩除了根的广泛研究与应用,近年来,它的茎叶研究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植化研究发现,黄芩茎叶的主要成分也是黄酮类化合物,已经确定的三个单体成分是野黄芩苷(主要成分)、白杨素-7-O-D-葡萄糖磷酸苷和黄芩苷.而黄芩茎叶黄酮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芩茎叶黄酮也具有较强的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和较强的记忆改善作用.综合黄芩全草研究现状,就近年国内外对黄芩根及其茎叶的药理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半枝莲药材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半枝莲药材中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含量最多的为野黄芩甙.半枝莲药材中总黄酮提取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与野黄芩甙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一致,在285nm及335nm处各有一最大吸收峰,并在335nm处该药材中的其它成分对其总黄酮的紫外吸收影响较小,故本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半枝莲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检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在小鼠体内的抗肝损伤活性.方法 建立一种新的HPLC方法,以黄芩苷及其与磷脂的物理混合物为对照,测定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在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胃、肠、脂肪、脑及血浆中的药物含量;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病理模型,设置黄芩苷和物理混合物两个给药对照组,考察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高、中、低3个剂量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与黄芩苷类似,在各脏器组织中均有分布,但在胃、肾脏和血浆中的分布相对较多;抗肝损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随剂量增加其抑制酶活性的作用增强,复合物的低剂量对GPT的活性具有显著性降低作用,中、高剂量则有非常显著的降低作用.结论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增加了黄芩苷在胃肠中的吸收并增强了药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莲龙胶囊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为莲龙胶囊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用TLC法对制剂中半枝莲、红花龙胆、白芷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野黄芩苷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半枝莲、红花龙胆、白芷,且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无阴性干扰;野黄芩苷进样量在0.1295μg~0.51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1.14%,RSD值为1.10%。结论:所建立的TLC和HPLC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莲龙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