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药外治法对乳腺增生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乳腺增生病外治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共筛选纳入175组方药,其中乳香、没药、冰片是乳腺增生病中药外治法中使用频次最高的3味药;得到核心组合25个,演化18个治疗乳腺增生病中药外治法组方。结论:所分析数据库中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外用组方中,多以活血药为主,兼以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等,挖掘得到的新方可以认为由类方化裁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并根据用药规律对新方剂做出预测。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剂166篇,分析得到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38味常用药物、11种常用药对用药模式,22个新方核心组合及11个新处方。结论:分析显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物主要以补肾活血化痰类药物为常见。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新方,与临床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常用方剂桂枝茯苓丸、归芍地黄汤合越鞠丸、加味导痰汤等有相似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又参以补脾疏肝之药物,以补脾虚调达肝气。其配伍组合符合补肾活血、化痰祛瘀等临床主要治疗思路,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新药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T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98年至2015年CNKI,万方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TD的期刊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中医药治疗TD的方剂数据库,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熵聚类分析,总结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32首处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是:钩藤、白芍、僵蚕、甘草、天麻等,药物归经以肝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处方,通过聚类分析得到7个新方。结论:目前中医药治疗TD以健脾平肝、化痰熄风为主,调肺是关键。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研究中医药治疗TD方剂用药规律具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对陕西省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陕西省20家药品试点零差价基层医院的处方600张,以及其他非试点基层医院的处方600张,比较分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处方药品品种数量均数、均次处方金额,以及使用抗生素、激素、注射剂处方比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抽取调查的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量均数和均次处方金额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抗生素、激素、注射剂处方比例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能有效降低处方费用、处方药品数量,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注射剂的监管力度,提高合理用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肩周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近5年治疗肩周炎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24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结论:肩周炎常用的药物以补血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祛风湿散寒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主要是益气补血、发散风寒、祛风湿散寒、活血化瘀。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脾、心、肾为主。川芎、白芍、黄芪、桑枝、秦艽、甘草、当归、桂枝、羌活、防风、细辛、姜黄是临床治疗肩周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医院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方法:从美康系统抽取某医院2016年儿科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抽取100张,共抽取1200张进行回顾性点评与分析.结果:该医院儿科门诊疾病多涉及中医肺脏(西医呼吸系统),不合理处方118张,占抽取处方总数的9.83%.结论:该医院儿科中成药处方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需加强对《处方管理办法》和中医中药知识的学习,诊疗过程中要注意辨证论治,病、证、药相结合,加强临床中成药合理用药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和总结含酸枣仁治疗失眠经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方剂数据库"中含酸枣仁治疗失眠的所有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包含酸枣仁的治疗失眠方剂183首,其中2味药核心组合模式"酸枣仁、茯苓"频度出现最多,为137次;3味药核心组合模式"人参,茯苓,酸枣仁"频度为104次;4味药核心组合模式"人参,甘草,茯苓,酸枣仁"频度为55次;5味药的核心组合模式"人参,甘草,麦冬,茯苓,酸枣仁"频度为34次。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酸枣仁汤、大酸枣汤、小酸枣汤等方剂治疗失眠是合理使用核心药物的常用组合方剂,药物之间的关联是以核心药物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川芎等之间的关联为基础而不断丰富扩展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膝骨性关节炎外用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15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文献的外用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共筛选出的146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所有验方核心药物组成多为舒筋活血洗方或海桐皮汤加减,并挖掘出18个核心组合和9首新处方。结论:总结膝骨性关节炎常用的外用药物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相似文献   

9.
目的: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查某院2005~2006年的门诊输液处方5849张,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用药较多,占调查处方的60.16%;不合理用药处方共467张,占调查处方的7.99%,多为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不当、用法不当。结论:合理用药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为开展合理用药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1995—2016年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用药规律,并根据用药规律对新方做出预测。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有效的中医药方剂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方剂148篇,分析得到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32味常用药物,7种常用药对用药模式,16个新方核心组合以及8个新处方。结论:分析显示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药物主要以补气健脾、渗湿利水类药物为常见。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新方,与临床上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和健脾渗湿汤等有相似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又参以理气疏肝之药物,以达到舒达肝气、健补脾胃的作用。配伍组合符合补气健脾、渗湿止泻等临床主要治疗思路,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新药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水肿患者多病情缠绵,中医在治疗水肿病方面存在独特优势,总结中医对此证的经验心得独具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孙思邈和叶天士治疗水肿的遣方用药进行统计,如药物剂量、使用频次、四气、五味等,对其进行分析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孙思邈水肿处方共86首,含中药154味;叶天士用方共91首,含中药136味,其中五味属性上孙、叶2人所用药物皆是辛、甘、苦味药为主,四气属性:二者使用寒药频次有显著不同,孙氏温药(44%)、寒药(31%),叶氏温药(48%)、寒药(22%);治法方面孙氏用利水法61次(45%)、温阳法23次(17%)、活血法13次(10%)、祛湿法10次(7%)、攻逐法29次(21%),叶氏用利水法57次(46%)、温阳35次(28%)、活血5次(4%)、祛湿26次(21%)、攻逐2次(2%),新方分析孙氏核心组合25对,叶氏核心组合12对。结论:二者对水肿核心病机存在不同认识,孙氏认为由五脏失利,水气泛溢,且多由肺起;叶氏认为此证本质上分为肿和胀,治在脾胃;用药规律方面孙氏常用“泻肺逐水”为法,代表药有葶苈子、杏仁、桑白皮、甘遂等,叶氏多用“温阳祛湿”为法,代表药有附子、干姜、桂枝、茯苓、豆蔻等;数据挖掘:推导出新方各11首,为水肿的进一步理解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孟河名医邓星伯先生治疗肺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邓星伯先生82首治疗肺系病证方剂中各个药物的使用频次和关联规则,提炼其对肺系病证的治疗经验。结果: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甜杏仁、茯苓、炒竹茹、海浮石、石斛、浙贝母、栀子、白前等,同时挖掘出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结论:邓星伯先生用药平和,治疗肺系病证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法为主,兼以调补脾胃辅之,对于肺系病证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肺痿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肺痿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收集、整理治疗肺痿疾病的方剂,录入系统,利用熵方法与apriori算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81个肺痿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有23味.apriori算法组方规律分析得到42个常用药对(支持度个数≤13),35个3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8),8个4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6),对肺痿方剂中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支持度个数≤10,置信度≤0.6.基于熵方法分析得到3味药核心组合32个,熵层次聚类得到9对组成新方的核心组合以及9个候选新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是中医方剂用药规律分析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中医脾胃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方法。方法:1.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中筛选出1355首脾胃方;2.按照数据挖掘技术中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方剂数据的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3.根据方剂的数据特点,选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和频繁集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和量化的分析和处理,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结果:就脾胃方的核心药物、方剂结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的对应关联所进行的数据挖掘,结果基本符合中医脾胃方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特殊配伍现象和模式。结论:本研究表明,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能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进行数据解析,适宜对包含大量模糊和非量化数据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但由于数据挖掘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高,因而数据预处理在方剂数据挖掘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是实现方剂配伍规律的知识发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脾胃方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试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方法。方法:1.从《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中筛选出1355首脾胃方;2.按照数据挖掘技术中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方剂数据的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3.根据方剂的数据特点,选用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和频繁集方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和量化的分析和处理,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结果:就脾胃方的核心药物、方剂结构、药对药组和“方药证”的对应关联所进行的数据挖掘,结果基本符合中医脾胃方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并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特殊配伍现象和模式。结论:本研究表明,数据挖掘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不同,能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进行数据解析,适宜对包含大量模糊和非量化数据的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但由于数据挖掘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高,因而数据预处理在方剂数据挖掘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是实现方剂配伍规律的知识发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岭南医家湿病治疗的组方规律、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全国其他地区湿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民国以前岭南代表医家著作进行整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平台数据挖掘原理分析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方剂共161首,中药共计211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20个,演化新处方10个。结论:根据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多角度分析,提示岭南地区湿病治疗应以燥湿利湿、温经化湿、理脾行气和血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回药治疗脑卒中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回医理论的指导下对香药性味归类并研究其组方的配伍规律,为回药治疗脑卒中的现代制剂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前期筛选得到的101首回药治疗脑卒中方剂中香药按回药性味分类;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单味香药、两味药以及三味药所组成的药物组合进行频数统计,将得出的数据进行组方配伍规律分析。结果: 按冷热干湿对47味香药的性味分类;单味药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有胡椒等;组方中两味药物组合出现频次以"胡椒+荜拔"最多,三味药组成的药物组合出现频次以"胡椒+荜拔+撒法郎"最高。结论: 治疗脑卒中的方剂均为复方方剂,且所使用的回族香药多为热、干性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软件,探讨《中华医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古方用药规律,包括药性规律、常用药物、药对及新方组合等,以期为中风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华医典》光盘中历代治疗中风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运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寻找高频药物、药类、药对等,探讨治疗中风病药物配伍规律,以方测证,从中总结古方治疗中风之病因病机。结果:根据方剂纳入与排除标准,共筛选出符合方剂617首,涉及中药320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中,以风药为主,其中排名前10的高频药物为防风、川芎、甘草、肉桂、当归、天麻、附子、麻黄、天南星、羌活;药对以川芎与防风最为常见;关联规则显示"它药-防风"的关联规律,并得出13首治疗中风的新方。结论:根据分析得出古代医家在治疗中风时,重视对风药的配伍使用,并以辨证论治为指导,辅以开窍、活血、化痰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