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松林 《中成药》1991,13(8):38-38
在中药的炮制过程中,除矿物类、贝壳类、部分花类和种子类以及部分动物类无须用刀法切制外,根及根茎类、全草类、果实类、茎枝藤木类等大部分药材均须采用刀法切制后用于临床或为下道炮制程序作准备。刀法在炮制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各种切药机相继问世,从而开始从手工切制逐步走向机械化,使得中药材的切制过  相似文献   

2.
部分全草类中药饮片简易鉴别法张明辉童园园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121000全草类中药饮片在中药饮片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多数中药鉴别专著中,偏重对全草类中药材茎、叶、花的形态和特征的描述,而对果实的形态和特征描述不多。这对完整的药材植株...  相似文献   

3.
下列几组全草类药材经炮制切成饮片晒干以后,在性状方面较为相似。中药饮片配方及装斗人员在工作时不仔细鉴别,极易发生差错事故。作者认为要鉴别以下几组全草类药材,首先必须掌握这几组全草类药材的原植物形态特征,包括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器官的特征以...  相似文献   

4.
<正> 全草类中药材品种繁杂、药材易干皱破碎、鉴别较为困难,植物学实践表明,在区分植物属种的工作中,以繁殖器官(如花、果实、种子等)的特征最为重要。然而在全草类中药材的鉴别中,多数文献资料都不够注重其繁殖器官的特征。尤其是在显微方面,历版药典和中药志等重要典籍均是以茎横切及叶表面特征为主,极少谈及繁殖器官的显微特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全草类生  相似文献   

5.
以花与果实鉴别草类药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草类药材大多属于种子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或全株。它包括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及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其中营养器官占药材的绝大部分。由于营养器官的形态变异较大。全草上的叶子往往皱缩破碎,因而给全草类药材的鉴别带来困难。然而。植物的繁殖器官花及果实虽占药材的比重很小。但其形态比较稳定,变异小。且随植物种类各  相似文献   

6.
<正> 《中药材真伪鉴别图谱》是我国第一部图文并茂的中药材真伪鉴别的彩色图谱。该书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出版,收载标本彩色照片152幅,正品药材79种,地方习用品28种,伪品及混淆品148种,共255种。本书以现代中药鉴定分类方法,按照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它类4部分介绍。植物类药材按其药用部位,即根、根茎、茎藤、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为序排列。每种正品药材后均附有药材拉丁名和汉语拼音。  相似文献   

7.
<正> 中药饮片切制是加工炮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多数植物类药材的根、根茎、果实、枝皮、全草等都需切制成饮片[注]。其类型、厚薄、大小、整碎等对调配、制剂、炮制品的质量、外观鉴别、贮藏等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就切制饮片的质量对上述关系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6,(2)
目的: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及微性状特征研究。方法:采用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采用微性状鉴别对三花莸叶的表面、果实、种子进行微性状特征研究。结果:植物形态以茎、叶、花和果实的形态为其主要鉴别特征;性状以茎叶的表面颜色及大小、花序和果实类型、气味为其主要鉴别特征;茎的横切面以厚角细胞、内皮层细胞、纤维束、维管束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叶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叶肉细胞的排列方式、维管束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粉末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导管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三花莸的品种鉴别、生药学研究、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1组草类药材的鉴别梁连民南京市中医院210001中药的全草类药材在原植物时较易鉴别,但经切制干燥后就失去原来的形态,不易分清。老中药师根据经验从颜色、大小、粗细等方面加以鉴别,但有时也不够确切,正确的鉴别方法应是利用植物学的有关知识掌握草类药材的各器...  相似文献   

10.
新疆厄鲁特蒙古族对植物的药物利用知识包括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药用部分的选择、功能和主治的认识、药用方法的实践等4个方面。民间药用植物共有42种,隶属于22科、38属。民间选择的药用部位可分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其他类等7个类型,根及根茎类和全草类是药用最多的部位。民间对药用植物功能和主治有着一定的认识,但往往不能明确区分植物药用功能和主治。民间对植物的药用方法有着类似炮制、配方、剂型和用药方法的知识和经验;内服药以水煎服为主,外用药以涂搽和洗浴为主。新疆厄鲁特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对寻找药用植物新种类及其方法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芦丁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芦丁(Rutin)又名芸香苷,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并且价廉易得。芦丁的临床应用效果肯定,副作用少,近年来对芦丁的研究范围较广,并达到一定的深度。本文就其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分布 芦丁在植物界分布非常广泛,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有存在,一些常用中药(如大枣、山楂、银杏、枸杞、益母草、柴胡、夏枯草、芦荟、绞股蓝等)都含有芦丁。另如,芸香科植物芸香(Ruta graveolens L.)全草,金丝桃科植物红旱莲(Hypericum ascyron L.)全草,鼠李科植物光枝勾儿茶(Berchemia polyphylla Wa…  相似文献   

12.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编著的《中药材真伪鉴别图谱》己于1986年1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和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这是一部专门记载中药材真伪鉴别的彩色图谱,收载药材标本彩色照相图片152桢,正品药材包括人参、三七、天麻、肉桂、黄芪、青天葵、石斛、巴戟天、冬虫夏草、蛤蚧、麝香等79种,地方习用品28种,伪品及混淆品148种,共255种。按植物、动物、矿物类别排列,其中植物类按根及根茎、茎、木、藤、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为序编排。中药材真伪的鉴别以性状特征为主,部分品种有其组织粉末显微鉴别或理化鉴别,都以文字说明。书末附有中药材正品、习用品、混淆品及伪品的中文名索引及拉丁学名索引,使用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发掘疗效显著的民间药用资源,对来源植物刺苋的全草进行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特征研究,以期建立该药材形态组织学方面的标准。方法: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利用常规生药制片技术制片并鉴别组织构造特征等方面对刺苋进行品种鉴别。结果:形态观察发现植物叶腋有刺,且部分苞片变成细刺状。药材性状为全草类药材特点,主要包含根、茎、叶。研究的根及茎显微结构中发现存在三生构造,都为多轮同心性异常维管束;叶主脉维管束4个;后含物含有草酸钙簇晶和砂晶,粉末中可见导管、腺毛及非腺毛。结论:通过形态组织特征可很好地鉴别刺苋,可为该药材的种质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溪黄草全草、茎、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借助于二阶导数谱、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溪黄草不同部位(干燥并粉碎)红外谱图整体变化规律。结果溪黄草全草、茎、叶中的共有成分为酯类、黄酮类、木质素、芳香类和糖苷类等,但三者各主体成分的相对含有量差异较大,溪黄草茎、全草中的酯类、木质素、芳香族化合物和糖苷类物质含有量高于溪黄草叶,而溪黄草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含有量高于茎和全草。结论红外光谱能够快速、无损、简便地提供中药不同部位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宏观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皮类、叶类、花类、茎木类、全草类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制订的方法及依据。方法:以牡丹皮、杜仲、金银花等7种皮类、叶类、花类、茎木类以及全草类药材为例,对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进行介绍,总结出该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结果:介绍了牡丹皮、杜仲、金银花、淫羊藿、桂枝、鸡血藤、薄荷7种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总结了皮类、全草、叶类、花类、茎木类、全草类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依据。结论:皮类药材主要按照长度、直径、皮的厚度、去除非药用部位的程度等划分等级;花叶类药材主要按照花的非药用部位多少、加工过程导致的褐变、花蕾药材的开花率、含杂质率、破碎率、色泽、气味等划分等级;叶类主要根据叶所含的比例及其完整度划分等级;茎类中药主要按照加工方法、是否野生、长度、直径等与大小性状相关指标划分等级;全草类大多为统货。  相似文献   

16.
王芳  朱曙东 《西部中医药》2009,22(10):13-14
植物药占中药的很大部分,植物药材可取其根、茎、花、叶、果实等,而取用不同的部位,功效会有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此类药物在慢性胃炎中使用甚多,应用得当,有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17.
<正> 唇形科原植物形态极为相似,通常均有“方茎对叶气芳香,四枚坚果唇形花”的特征。因此,在实际中药工作中,唇形科全草类药材非常容易混淆,常用种类主要有以下9种。 1 来源及分布 广藿香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原产于菲律宾等热  相似文献   

18.
宋瑞丽  高洁  张卫  王亚旭 《光明中医》2023,(9):1691-1694
目的 探究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80张中药调剂处方,统计易混淆中药饮片差错发生情况,并通过文献检索、互联网搜索等途径,与中药调剂相结合,总结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结果 280张中药调剂处方中,发生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错误处方14张,占5.00%,主要涉及根及根茎类鉴别、茎木类鉴别、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叶类中药饮片鉴别等;经过微性状鉴别能够清晰显示中药饮片微性状特征,帮助易混淆中药饮片有效鉴别。结论 微性状鉴别应用于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能够清晰显示出中药饮片性状特征,提高鉴别准确率,保障用药安全性,可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鬼针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比色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鬼针草是菊科植物鬼针草的地上全草 ,其味苦 ,性温 ,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 ,用于治疗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等症。我国鬼针草资源较为丰富 ,在某些地区基本上可成为广幅生态型的植物 ,据报道 ,在我国民间有单用鬼针草叶治疗急性肾炎。为了考察鬼针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我们对鬼针草花果期各部位的黄酮总量进行测定。1 材料与仪器1 .1 材料 试验用材料 2 0 0 2年 1 0月 8日采自天津市北辰区小淀镇 ,经鉴定为菊科鬼针草属植物 ,鬼针草 Bidens bipinnata L.。割取其地上部分并依次剪下叶、花序、果实、茎枝及全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南天竹的根、茎、叶、果实进行系统的形态组织学研究,为其真伪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方法对南天竹各药用部位进行外观特征描述;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粉末制片技术对各药用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绘制墨线图并拍照。结果:发现该原植物形态特征与本草描述一致;药材性状为根、茎、叶、花、果实类生药特点;根横切面无髓部;茎横切面中可见皮层有断续成环的纤维束及木质部内侧的帽状纤维束;叶横切面中栅栏组织较为宽广,主脉维管束周围的纤维束成环;叶柄横切面中纤维束间断排列成环;果实横切面中可见多层石细胞组成的环带;根和茎的粉末特征中主要含有含晶石细胞;叶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和不定式气孔;花粉末中可见花粉粒,具3孔沟,外壁网状雕纹明显,有较多的网纹细胞;果实粉末中可见大量分枝状石细胞及草酸钙方晶。结论:上述形态与显微鉴别特征有鉴定意义,为南天竹的真伪鉴别、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