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文英 《药品评价》2011,8(17):9-12,28
预混人胰岛寨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经历了较长的应用时间,有大量研究证明预混人胰岛素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每日1-2次注射是安全有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耐受且安全有效.荟萃分析也发现预混人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的疗效、安全性相当,但相比之下价格更经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社区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12年6月至12月间进行疾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取单纯胰岛素治疗,实验组糖尿病患者采取罗格列酮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疾病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为良好,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取罗格列酮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3.
母义明 《药品评价》2011,8(17):13-14
胰岛素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的包括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同时使用基础和餐时胰岛素治疗,最早的胰岛素治疗常使用基础和餐时两种不同制剂每日4-5次注射,由于多次注射常影响治疗的依从性甚至造成胰岛素的误用,早期的临床医师多采用自行抽吸混合的方式,但操作性较差,故而后来研发产生了预混人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接受预混胰岛素30R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格列美脲后胰岛素剂量和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开放、自身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入选42例原先接受预混胰岛素30R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格列美脲治疗12周.结果 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全天7点血糖值均较基线下降,平均血红蛋白由9.6%下降至7.3%,42例患者中仅有1例低血糖发生,低血糖发生率为2.4%,节约预混胰岛素剂量33%.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节约预混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预混胰岛素治疗组,前者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后者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结果 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下降更显著,低血糖发生机率小.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耐...  相似文献   

6.
2种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蓓  梁勇前 《今日药学》2010,20(4):54-56
目的 评价门冬胰岛素30及预混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A、B组,分别给予门冬胰岛素30、预混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注射液治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组的总成本分别为2188元和2748元;疗效分别为90.0%和80.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4.31和34.35.结论 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的成本-效果优于预混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变化,预混人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相比,两组最高血糖、最低血糖、血糖标准差有显著差异,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显著减少餐后血糖增幅,减少重度夜间低血糖,减少下餐前低血糖,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血糖变异性.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前后1,5-AG水平发现,胰岛素治疗后1,5-AG明显升高,且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组的1,5-AG水平明显高于预混人胰岛素组(P<0.01),说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血糖变异性更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检索了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的中文文献,以了解国内对预混人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内容重点在于各研究的具体评价方法和研究结论.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相关研究多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设计,分析方法主要为成本效果分析:现有研究主要结论,口服降糖药比预混胰岛素更为经济实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则在成本效果分析中比预混人胰岛素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与预混人胰岛素相比,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浓度峰值与餐后血糖峰的同步性大大改善,又与中效部分胰岛素作用较少叠加,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漂移.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预混胰岛寨类似物与常规70/30胰岛素相比,餐后2h血糖漂移及餐后4h血清葡萄糖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都显著降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常规70/30胰岛素或NPH相比,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均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漂移,且在进餐时即刻注射,使用方便,依从性好.但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也有局限性,如部分患者午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固定比例的预混胰岛素不能满足所有患者需要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预混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每天2次的注射方案,选取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进行12周的比较,观察2种不同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4个时点的血糖(空腹及3餐后2h)、低血糖发生的治疗结果。结果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早餐、晚餐后2h及空腹血糖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中餐后2h血糖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相似,预混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顸混人胰岛素30R治疗组。结论预混门冬胰岛素30在疗效及安全性更优于预混人胰岛素30R。  相似文献   

11.
高耀娟  郭培德 《中国当代医药》2013,(28):177-178,182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逐步发展,社区医院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体系。在社区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使糖尿病患者保持标准体重、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提高糖尿病患者知识普及率,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防止或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今后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提供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的社区预防和治疗管理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分析影响社区糖尿病护理发展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推动社区糖尿病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糖尿病管理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方法:将本社区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综合管理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对综合管理组实施3年的糖尿病综合管理及治疗,常规组自行到社区卫生室或医院就诊,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行为的变化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的控制情况。结果:综合管理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对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和行为的变化、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的寿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周子仙  陈毅兴 《中国医药科学》2013,(24):184-185,197
目的:探讨糖尿病管理中心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知识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社区管理中心,对正阳社区21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管理,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生活方式改变情况及技能掌握情况、生化指标等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率及技能合格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的FBG、P2hBG及HbAlc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糖尿病管理中心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化糖尿病社区管理的路径对策。方法选取深圳市条件相当的2个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社区中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45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区干预,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成本一效益最大化的糖尿病社区管理路径,对特殊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监督管理等社区管理措施,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的进展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打浦桥街道社区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10例,维持原药物治疗不变,行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比较入选时及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健康教育的作用。结果经健康教育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有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脂及血压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且有益于患者血脂和血压的改善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Diabetes is a growing concern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Medical missions play a role in increasing access to care and medicines, but often ignore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advanced management. Increased knowledge of local community needs and resources can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pharmacist-supported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diabetes management in rural areas.Objectiv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1) underst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onitoring for diabetes locally; and 2) describe knowledge and health beliefs regarding diabetes management for those with diabetes, and prevention among those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MethodsThis qualitative evaluation us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key informants in a community in rural Honduras. Participants included those with diabetes, those at-risk for developing diabetes, and community leaders.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thematic content analysis through an iterative process of coding and theme development.ResultsA total of 35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five resulting themes: 1) participants identified multiple barriers to diabetes management including access to monitoring, access to certain medications, and access to advanced levels of care; 2) participants acknowle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style choices and diabetes control, but struggled with adherence to a healthy lifestyle; 3) participants identify that they have limited knowledge of diabetes pathophysiology, diabetes management, and strategies to prevent diabetes; 4) participants felt that opportunities existed within the community to support diabete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and 5) providers should integrate culture, societal norms, and religion in diabetes management.Conclusion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challenges and resulting opportunities for managing diabetes in rural Honduras. Health care providers including pharmacy personnel should consider strategies to engage communities around self-care and diabetes education. Further, strategies are needed to enhance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essential medicines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These themes can guide clinicians in supporting communities to enhance diabetes ca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社区筛查策略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市连续居住时间超过5年,年龄在25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分析。结果老年人和受教育文化程度较低为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文化教育程度对IGR的影响不大。结论从流行病学视角出发,鉴于目前T2DM和IGR日益加剧的发展趋势,加强对高危糖尿病人群的调查筛查以及社区干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社区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通过社区干预可以起到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AIMS: To assess the use of community networking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a predominantly New Zealand Maori and European community.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people with known diabetes identified either through general practice or community networks (others with diabetes, public notices or public meetings) was undertaken. Ascertainment was compared using capture-recapture methods for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RESULTS: Overall ascertainment by community networking was greater for Maori than Europeans (40 +/- 3% vs 15 +/- 2%, p < 0.001). Ascertainment using general practice registers was comparable in the two ethnic groups (48 +/- 4% vs 55 +/- 5%, respectively). Women were more likely than men to be contacted through community networking (odds ratio 1.47, 1.05-2.06). CONCLUSION: In closely knit communities, community networking provides an independent source for estimating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