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ASMEP)的疗效。方法 将39例ASMEP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0)用IVIG、干扰素(IFN)、病毒唑及对症等综合治疗,对照组(n=19)用IFN、病毒唑及对症等综合治疗,IVIG按0.4g/kg,d,连用3~5天。结果 治疗组痊愈17例,有效3例,治愈率85%,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愈率53%,有效率84%,两组治愈率对比有显著性的差异(x~2=5.23,P<0.05)。两组症状控制时间方面,治疗组在退热、解痉、神志转清、脑膜刺激征消失方面均较对照组为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 应用IVIG、IFN、病毒唑及对症等综合治疗ASMEP的疗效优于IFN、病毒唑及对症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据其首次使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后临床症状有无改善将其分为敏感组(A组)和无反应组(B)组,比较两组在实验室指标、追加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后疗效等方面的差异,了解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临床危险因素和有效治疗方案。结果:接受IVIG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中,IVIG敏感者106例,IVIG无反应性者20例,发生率15.87%。无反应组(B)组在首次IVIG治疗时间、WBC(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比例、CRP(C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ALB(白蛋白)等实验室指标方面与敏感组(A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无反应性川崎病患儿采用IVIG追加1次冲击治疗,大部分患儿仍有效,有效率75%,仍无效者采用“IVIG+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治疗,有效率100%。结论:首次IVIG治疗时间、外周WBC、Hb、CRP、ESR、ALB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接受IVIG治疗时间早,血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RP、ESR明显升高,Hb、ALB明显降低的川崎病患儿,更容易出现对IVIG无反应。对IVIG无反应川崎病可采用IVIG追加治疗,无效者可采用“IVIG+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薛振怀  黄伯梯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15-2716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N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激素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阶段中医治疗。结果:(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4%。两组比较,P<0.05;(2)试验组血脂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肾功能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素联合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4):894-896
目的:评价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和地塞米松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6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IVI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及其对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为76.19%(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和地塞米松用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有助于肺部功能的改善和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5.
刘险峰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70-197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8例重症GBS患者分为两组:IVIG组和激素组。两组均以维生素B族、神经保护、改善血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为基础。区别是IVIG组应用IVIG 0.4 g.kg-1.d-1,5 d为1个疗程,激素组急性期应用地塞米松20-30mg/d冲击,以后逐渐减量停药。结果IVIG组疗效明显优于激素组(P<0.05)。与激素组比较IVIG组起效时间短,呼吸肌麻痹发生率低,病程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重症GBS疗效确切,可以大大降低病死率,应该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脑炎(ASMEP)的疗效.方法将39例ASMEP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20)用IVIG、干扰素(IFN)、病毒唑及对症等综合治疗,对照组(n=19)用IFN、病毒唑及对症等综合治疗,IVIG按0.4g/kg.d,连用3~5天.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有效3例,治愈率85%,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愈率5 3%,有效率84%,两组治愈率对比有显著性的差异(x2=5.23,P<0.05).两组症状控制时间方面,治疗组在退热、解痉、神志转清、脑膜刺激征消失方面均较对照组为短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应用IVIG、IFN、病毒唑及对症等综合治疗ASMEP的疗效优于IFN、病毒唑及对症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IVIG)、α-干扰素(IFN-α)及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142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IVIG、IFN-α或利巴韦林治疗,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VIG组、IFN-α组有效率达97.2%、92.9%,与利巴韦林组(有效率为40.0%)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α-干扰素治疗能明显缩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案.方法治疗组为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与常规强的松治疗急性ITP的对照研究.结果IVIG组32例,总有效率为93.8%;MP组30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26例,总有效率为61.5%,IVIG组及MP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VIG组与MP组的总有效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VIG组及MP组在出血症状控制时间、血小板回升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VIG组与MP组在该两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VIG或大剂量MP冲击治疗小儿急性ITP对迅速减轻出血症状,提升血小板计数,提高疗效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邹敏书  余健  聂国明  刘静 《中国药师》2005,8(5):411-413
目的:观察环孢素(CsA)、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川芎嗪三者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观察环孢素联合IVIG和川芎嗪治疗12例SAA临床疗效及实验指标,并与CsA加IVIG治疗10例SAA对照组相比较.结果:CsA、IVIG、川芎嗪三者联用治疗SAA总有效率为83.3%,CsA加IVIG总有效率4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象、骨髓象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细胞免疫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A、IVIG、川芎嗪三者联用治疗SAA有效、安全,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首次静注人丙种球蛋白(IVIG)不敏感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年至2014年在我院住院KD患儿的临床资料。IVIG不敏感定义为首次IVIG治疗36h后体温仍超过38℃或退热2-7d后再现发热并伴至少一项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首次治疗有效者为敏感组,首次治疗无效者为不敏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2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其中23例对首次IVIG无反应,发生率5.7%(23/402),与敏感组相比,不敏感组CRP、WBC、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冠脉病变(CAL)发生率明显增高;23例不敏感患儿,全部给予第二次IVIG治疗,有效11例,5例对二次IVIG治疗仍无反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另外7例直接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7例均热退。结论:本研究显示5.7%KD患儿对首次IVIG治疗不敏感,其特点为CRP、WBC、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冠脉病变(CAL)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的价值。方法: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检测62 例早产儿(胎龄32周~36周)入院时及10 d后的血清IgG、IgM、IgA。同时随机分为IVIG组、抗生素组及对照组,分别 予以IVIG每天按0.5g/kg~1.0 g/kg稀释成50 mL在2h~3h滴完,连用2d;选择青霉素、头孢氨噻肟钠、氧哌嗪青 霉素,使用其中1种~2种.连用3d~5d。结果;IgG均值随胎龄增加而升高(r=0.92,P<0.01),而IgM、IgA差异无 显著意义。且IVIG组治疗后均值明显上升(P<0.01),而抗生素组及对照组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P>0.05);院内感 染发生率为20.97%,其中抗生素组发生率为35.00%,对照组为27.78%,IVIG组仅为4.17 %。结论:静脉注射丙种 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的KD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探讨急性期血小板变化与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KD及冠状动脉病变(CAL)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恢复期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应用的指导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8例KD患儿。IVIG治疗无反应组36例(4.46%),IVIG治疗有反应组772例(95.54%)。IVIG治疗无反应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低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高于IVIG治疗有反应组(P均<0.05)。恢复期有CAL(CAL组)178例(22.03%),恢复期无CAL(n CAL组)630例(77.97%)。规律随访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恢复期n CAL患儿420例,服药6周后321例(76.43%)PLT可降至400×10^9/L以下,8周为355例(8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P<0.05);12周为371例(88.33%),与8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结论:PLT、PCT、MPV急性期变化可能与IVIG治疗无反应相关,与CAL无明显关系。对无CAL或一过性冠脉扩张的绝大多数KD患儿,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疗程在6~8周适宜。  相似文献   

13.
孙芬琴 《中国药房》2012,(20):1860-1862
目的:观察人工周期疗法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9月住院接受治疗的卵巢早衰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采用人工周期疗法+小剂量甲状腺素片联合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人工周期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且血清促性腺激素(FSH)接近正常者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痊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0%,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3dFSH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7天、第1个月、第3个月FSH、雌二醇(E2)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后2组患者FS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人工周期疗法联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佐治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和对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重症MPP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儿均予对症支持治疗及阿奇霉素、红霉素序贯治疗,疗程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VIG 400 mg/(kg.d),连用3 d。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37例,有效23例,无效3例;对照组患儿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18例。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佐治重症MPP患儿的疗效确切,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采用生理盐水15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均连用14d。治疗组予注射用灯盏花素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另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14、21d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70.8%)明显高于对照组(40.8%)(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1.7%)与对照组(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90d MR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依达拉奉与灯盏花素联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辉  郁文龙 《安徽医药》2011,15(8):1030-1031
目的 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收治35例重症早期手足口病的患儿均在监护条件下给予抗病毒、退热等处理,由外院转入17例患儿未在重症早期使用常规剂量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18例)采取加强治疗,包括:(1)静脉注射常规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2.5~5.0 g,分1~2 d给予;(2...  相似文献   

17.
杏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杏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杏丁治疗组(80例应用杏丁注射液20m1配入0.85%生理盐水中),对照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0m1配入0.85%生理盐水中)。治疗期为21d。观察病人肢端末梢的感觉变化情况及体感诱发的变化情况。结果 杏丁治疗组病人总有效74例(92.5%),有效31例(38.75%),显效43例(53.7%),无效6例(7.1%)。结论 杏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有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病人肢端末梢麻木、疼痛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用于辅助治疗川崎病高凝状态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川崎病 高凝状态住院患儿共102例,按是否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在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 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前后监测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血沉(ESR)、血小板计数(PLT)、 红细胞压积(HCT)、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 出院后随访6个月,心脏彩超观察冠脉损害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 儿血管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 PLT、HCT、hs-CRP、ESR、FIB、D-二聚体均下降(P 均 <0.05),且观察组 PLT、hs-CRP、ESR、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 均<0.05)。 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出血倾向情况,观察 组冠脉损害发生率16.36% ,低于对照组的 34.04% (P<0.05)。 结论:低分子肝素作为川崎病高凝状态患儿的辅助治疗,在降 低血小板、抗炎、改善高凝状态、减少冠脉损害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止咳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1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雾化吸入20min,1次/d.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平均治疗天数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