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舌象与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Scan)检测值(FS值)的相关性,为中医通过望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舌象、FS值等,并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将数据根据舌象有无出现分组,并运用SPSS 20. 0软件对患者临床信息、FS值及舌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结果 (1)10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FS值最小值4. 1 k Pa,最大值75 k Pa,平均(24. 07±18. 43) k Pa,其中代偿期(16. 18±10. 06) k Pa,失代偿期(38. 03±21. 50) k Pa,2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108例患者不同舌象FS值的比较发现:舌色上,红绛舌组FS值最高;舌形上,瘦舌组FS值最高;苔质上,燥苔组FS值最高;苔色上,黄苔组FS值最高。所有分组中,只有胖舌组、裂纹舌组以及燥苔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象表现为瘦舌、裂纹舌和燥苔患者的FS值较高,说明当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以上3种舌象时,病机主要以热证、阴虚、血虚和津伤为主,提示肝硬化病情越严重。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FS值与舌象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细胞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6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参数,按失代偿期、代偿期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RBC、HBG、HCT、PLT明显下降,MCV、MCH、RDW-CV、MPV、PDW明显增加.结论 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肝炎肝硬化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一般病情资料、症状、体征进行采集,并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均以淡红舌(33.55%、30.00%)、白苔(60.70%、60.08%)、薄苔(72.44%、58.09%)、润苔(78.07%、74.09%)的出现率为高。②暗红舌、老舌、胖舌、舌下络脉增粗、迂曲,舌上瘀点/瘀斑、厚苔、腐腻苔、剥脱苔等舌象在两期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失代偿期的比例为高。结论舌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比值变化对乙肝肝硬化(HBC)失代偿期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HBC失代偿期进展为肝癌的患者作为进展组,另以1∶2的比例纳入同期96例HBC失代偿期未进展为肝癌的患者作为未进展组,所有患者至少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χ^(2)检验、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肝功能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期间RDW、PLT及RDW/PLT比值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治疗前RDW、PLT及RDW/PLT比值对HBC失代偿期进展为肝癌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RDW、PLT及RDW/PLT比值对HBC失代偿期进展为肝癌的预测价值。结果进展组患者Child-Pugh分级高于未进展组,治疗前AFP水平高于未进展组(P<0.05)。治疗前进展组RDW、RDW/PLT比值高于未进展组,PLT低于未进展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RDW、RDW/PLT比值较治疗前降低,PLT较治疗前升高,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RDW、RDW/PLT比值是HBC失代偿期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危险因素(OR>1,P<0.05),高水平PLT是其保护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前RDW、PLT、RDW/PLT比值预测HBC失代偿期患者进展为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0.70,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RDW/PLT比值在HBC失代偿期患者治疗过程中逐渐降低,治疗前RDW/PLT比值可能会影响疾病进展程度,并可作为预测肝癌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布-加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女,26岁,因腹胀、尿少半个月,门诊以“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收入院。未到过外省及疫区,在家务农,育有2女。入院查体:体温36.8℃,神情倦怠,面色晦暗,肝掌明显,无蜘蛛痣。左侧腋下靠近胸壁处有2枚淋巴结如黄豆大小,可活动,无粘连、触痛、破溃、红肿。皮肤、巩膜无黄  相似文献   

6.
吉杉  汪晓军 《北京医学》2016,(9):945-947
目的 探讨健康人、肝硬化代偿期及失代偿期患者面部区位点的色度值及关系.方法 应用DS-01A中医四诊仪实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9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4例,健康人134例,检测受试者面部整体、额区、鼻区、唇区、左右脸颊区、眼区各部位的HSV值[H(色度)、S(鲜艳度)、V(明度)],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和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面部色部区位点色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面部整体、颊区、眼区区位点H值、V值较健康人群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面部整体、颊区、眼区区位点S值较代偿期患者高.结论 健康人群和肝硬化患者不同脏腑面部色部区位点色度值有明显差异.肝硬化患者颊区、眼区及面部整体的颜色较健康人晦暗,且失代偿期患者较代偿期患者面色更晦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血清雌二醇(E_2)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中医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为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干预及其中医病机的阐述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通过本课题组统一制定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全国九家合作医院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症状、体征等临床信息;同时采集血液标本并统一检测所需客观指标;参照现行的多个诊疗共识,结合前期文献回顾与临床调查结果,并经过两轮专家论证制订了《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根据该标准,判定入组患者各自所属的病性类证候要素。然后,利用SPSS20.0软件对患者临床信息、客观指标及证候要素的数据结果进行存储及统计分析。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之间、活动期与静止期之间的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E_2平均水平Child-pugh分级C级B级A级、失代偿期代偿期、活动期静止期。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值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P0.05,-1r0)。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最常见的是阴虚证,其中代偿期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最常见的是阴虚证和气滞证;失代偿期患者病性类证候要素最常见的是水停证。病性类证候要素在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分布频率远多于在代偿期患者中的分布。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水平气虚组非气虚组、水停组非水停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值会随病情的加重而呈现升高趋势,肝炎肝硬化绝经患者的血清E_2水平会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气虚证及水停证的出现可能会对肝炎肝硬化绝经女性患者的血清E_2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FibroScan肝脏硬度(LSM)值与舌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门诊就诊行FibroScan检查的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运用《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学资料、舌象及FibroScan检查结果,并进一步分析LSM值与舌象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60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平均(13.58±9.85)k Pa;舌色上,以黯红舌及黯淡舌(44.4%,36.9%)出现率为高,舌形上,齿痕舌(65.6%)多见。紫黯舌LSM值最高,且大于淡红舌(P0.05)、黯淡舌(P0.05)及黯红舌组(P0.05)。齿痕舌组LSM高于无齿痕组(P0.05);瘀点/瘀斑舌组及舌下络脉增粗组均高于无瘀点/瘀斑舌组及舌下络脉无增粗组(P0.05)。结论: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LSM值与舌脉象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紫黯舌、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增粗的患者,LSM值越高,说明肝硬化病情越重,血瘀越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两期患者血瘀证型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血脂水平,探讨不同病情阶段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与血瘀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血瘀证型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四项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检测值均低于代偿期(P0.05)。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血瘀证判定组TC、HDL、LDL水平低于非判定组(P0.05,P0.01);失代偿期患者,血瘀证判定组LDL水平高于非判定组(P0.05)。血瘀证判定组HDL水平低于非判定组(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病情进展可能引起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血瘀证型判定组与非判定组间血脂水平有差异,提示中医病性辨证与血脂指标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PLT)3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23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15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28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均低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PLT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均高于对照组,且肝炎肝硬化患者组MPV和PDW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组高。结论联合检测与动态观察PLT、MPV和PDW等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受损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