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患者常出现夜间打鼾并反复呼吸暂停。导致反复发作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白天则疲倦嗜睡、记忆力下降,久之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心病、高血压及心律失常,严重病例可发生猝死。近年来,国内外使用鼻罩连接呼吸机进行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s positive airwaypressure,NCPAP)治疗OSAS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经口鼻正压通气治疗30例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plin—APJ系统在大鼠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Apelin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复制不同时间的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低氧1用组(1H组),低氧2周组(2H组)、低氧4周组(4H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pelin、APJ蛋白在肺小血管中的组织定位。结果A.pelin-36蛋白在肺细小动脉的表达主要在血管内膜与外膜上表.中层平滑肌细胞基本无袁遮。NC组肺内肌型动脉Ape/in蛋白的表达内膜比外膜强(P〈0.05);肺内肌型动脉内膜低氧1H组、低氧2H组与外膜1H组.2H组Apelin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4H组肺细小动脉外膜表达明显强于内膜(P〈O.05);肺内细小动脉APJ表达。正常对照组肺内肌型动脉内膜表达强于外膜(P〈0.05)。1H组、2H组、4H组肺内肌型动脉内膜与外膜APJ蛋白表达积分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细小动脉内、外膜Apelin分布的改变可能与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简称为鼾症,是一种病态睡眠性疾病。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30%的高血压患者有OSAS,45%-50%的OSAS患者有高血压^[1-2],白天无高血压的OSAS患者夜间可出现血压增高。OSAS患者血压增高与睡眠低氧血症、呼吸暂停、睡眠结构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常因反复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结构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1]。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70例,其中35例在积极控制感染、氧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敏  江学勤  陈利华 《四川中医》2005,23(10):104-105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睡眠时相的临床作用及机理。方法:2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针刺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进行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效率、1期睡眠时间(TSl)、2期睡眠时问(TS2)、深睡眠时间(Delta)、快动眼睡眠时间(REM)等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多导睡眠图PSG检测结果改善明显。低通气及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1),睡眠效率增加(P<0.01),1期睡眠时间(TSl)、2期睡眠时间(TS2)、REM期睡眠时间明显减少(P<0.05),深睡眠时间(Delta)明显增加(P<0.05)。结论:OSAS病人针刺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SG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王丽媛  樊莉  王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58-15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1]。近年来OSAHS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反复发作的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可造成心脑等多器官的功能障碍,诱发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脑卒中等疾病,严重者可引起夜间猝死^[2]。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翔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5):109-1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因患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目前中医对OSAHS的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中医对OSAHS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治疗、针灸治疗、耳穴贴压、气功导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组织或者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因而发生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增大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组疾病[1]。其特点是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并发症多发,当患者急性发作时,支气管黏膜水肿、充血、痰液阻塞、支气管痉挛等原因导致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同时伴发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最终导致心、脑、肝、肾和消化道等多脏器功能的衰竭[1],为了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在COPD疾病进程中,外周气道的阻塞、肺实质的破坏、肺血管的异常等均可使肺气体交换容量减少,从而产生低氧血症。长期慢性缺氧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发生肺动脉高压(PAH)、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有效控制肺动脉压是延缓COPD向慢性肺心病进展的关键环节。笔者采用补肺化痰活血中药治疗COPD合并PAH患者2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成人患病率为2%~4%,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0%-40%,五年病死率为11%~13%。由于患者在睡眠时反复出现气道阻塞,导致睡眠结构紊乱,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患者表现为睡眠打鼾、憋气、白天乏力、嗜睡,。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治疗OSAHS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30例OSAHS患者。现将国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缺氧。导致肺动脉血管内皮和平滑肌一系列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改变。由于肺通气不足,肺血管床减少,肺循环阻力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产生肺动脉高压,从而加重右心负担,使右心室肥大、扩张,逐渐形成肺心病。该病终末期心功能失代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4年8月-2006年1月,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肺心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瘦身汤治疗肥胖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俐黎 《中医研究》2010,23(8):47-48
肥胖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与肥胖相关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俗称“鼾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导致白天嗜睡、精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可防治的常见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由有害颗粒或气体暴露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而导致[1]。患者长期反复发作,COPD肺脏病变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及缺氧致肺动脉收缩、血管重塑,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如能早期有效地控制肺动脉高压,对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改  相似文献   

14.
陈媛媛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79-208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系各种病因引起的肺脏内血管与组织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导致肺含水量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肺泡萎缩,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1]。本病起病急骤、发展快、病死率高。常见致病因素有休克、创伤、误吸、肺内或肺外的感染等^[2]。  相似文献   

15.
缺氧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缺氧引起低氧性肺血管收缩,长期缺氧以及慢性炎症导致肺血管发生重塑,引起持续性肺动脉压力增高。缺氧诱导因子(HIF)广泛存在于慢性缺氧细胞中,HIF-1是机体缺氧反应的关键核转录因子,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HIF-1α的靶基因,其表达受HIF-1α的调控。VEGF通过诱导细胞增殖和微血管通透性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缺氧诱导因子、内皮生长因子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中医药干预缺氧诱导因子、内皮生长因子有可能成为治疗COPD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6.
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和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由于患者长期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呼吸衰竭、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及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功能不全,从而造成全身各脏器的损害。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应用常规治疗加灯盏花素治疗肺心病患者8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实验与临床研究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动脉高压(PnmonyArteryHnyrtension,PAH)是指肺动脉平均压(PulmoopArteryMeanPressure,PAMP)在静息时高于266kPa(2(ham)或在运动时高于4.0kPa(30mmHg)。低氧性PAH临床常因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Thsease,COPD)继发。PA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CorPulmonle,CCP)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也是影响CCP患者存活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和寻找能有效地防治低氧性PAH的药物,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1-3]。PAH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氧疗、扩血管治疗及抗凝治…  相似文献   

18.
刘晓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9):1231-1231,1238
持续正压通气(CPAP)指在自主呼吸时,不仅在呼气末,而且在整个呼气和吸气过程中,人为施以一定程度气道内正压,从而防止气道萎缩,使功能残气量增加,气道压力下降;使咽部气道内压力高于上气道闭合压,使软腭、舌和咽后壁分离,空间扩大;气流刺激上气道的机械受体,可增加上气道的肌张力,防止气道陷闭的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是由上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的睡眠暂停。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仍存在。临床出现打鼾,夜间憋醒,导致反复发作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白天头痛头昏、疲倦乏力、嗜睡、记忆力下降,久之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心病、高血压及心律失常,严重病例可发生猝死。  相似文献   

19.
夜间睡眠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许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睡眠质量欠佳,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结合COPD所致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重点探讨推拿改善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策略,既要注重突出睡眠障碍的推拿干预方法,又要考虑COPD老年患者夜间中枢驱动及呼吸力学的变化,基于COPD变化规律而完善规范推拿治疗以达到较好临床疗效,以期对推拿提高COPD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0.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随着对睡眠生理和睡眠时呼吸变化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有些患者睡眠时呼吸暂停频频发作,每次时间在15秒以上。在呼吸暂停期间出现进行性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伴体循环高压、肺动脉高压、窦性心动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ntaSyndrome,SS)。其病因复杂,西医根据其病因病理一般分3型;中枢型、阻塞型及混合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