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全忠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51-951
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微生物90%以上是病毒,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引起上感的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患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可继发细菌感染。由于感冒的病原体中病毒性占绝大多数,因为怕细菌感染而预防性给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239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浅析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保菊英,刘伟,董玉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疾病,其病因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毒有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我国目前在上感的治疗方面滥用抗生素现象相当严重,现在我们通...  相似文献   

3.
潘生丁为扩张冠状动脉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用于冠心病及预防血栓形成。近年来发现在临床上又有新的用途,现综述如下。 一、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上感多由病毒引起,少数由细菌引起。近年来大量资料证明潘生丁具有抗病毒作用。实验已证实潘生丁在试管内能抑制所有的小核糖核酸(RNA)病毒,正、副粘液病毒和某些脱氧核酸(DNA)病毒。亦  相似文献   

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上感”)是儿科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尤以冬、春季多见.“上感”可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起,但病毒感染可占原发性感染的90%以上.常以起病急、热势高、变化快为其特点.此病属祖国医学外感温热病范畴,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多以抗生素、病毒咄等口服,肌注或静脉点滴治疗为主,对于轻型病人只是给予退热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741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2003-2004年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在季节、呼吸道疾病、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741例住院确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抽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流感病毒A、B。结果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的总阳性率与季节、呼吸道疾病、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冬季、毛细支气管炎、29 d至6个月婴幼儿病毒检出率最高,春季、上感、3岁以上儿童病毒检出率最低。在7种感染病毒中,以RSV占首位,阳性率为87.3%,其次递减为副流感病毒Ⅲ、腺病毒、流感病毒A。其中RSV在0~6个月、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3岁以上、上感儿童检出率最低;腺病毒常见于夏季、上感、3岁以上、女性儿童;流感病毒A则多见于夏季、上感儿童。结论通过检测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病毒病原,不仅可对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者,还可通过季节、疾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来鉴别病毒病原,必要时应进行病毒抗体或病毒血清学检查,以便治疗和预防,降低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小儿呼吸道疾病CVB、CMV和EBV感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CVB)、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感染状态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90例患儿,男158例,女132例,年龄6个月-12岁。以ELISA法检测CVB抗原(CVB-Ag) IgM抗体(CVB-IgM),CMV-IgM,EBV-IgM。结果(1)病毒感染率,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支气管炎、肺炎CVB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同期住院的非感染组(P<0.01);肺炎组CMV阳性率高于上感和非感染组(P<0.05)。各组CVB感染明显高于CMV和EBV的感染率(P<0.01)。(2)3种病毒交叉感染率;上感、支气管炎和肺炎存在交叉病毒阳性情况,以CVB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多见。肺炎患儿交叉病毒感染率高于上感(P<0.05)。(3)肺炎病毒感染状态与临床病程的关系。单纯CVB感染性肺炎的病程较全部志物阴性的肺炎患儿长(P<0.01),但较合并多种标志物阳性的肺炎短(P<0.01)。多种病毒阳性的肺炎,其年龄相对较小,发热时间和病程均较单纯CXVB感染的肺炎长,结论:CVB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要注意多种病毒阳性的肺炎。  相似文献   

7.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respiratoryinfection,RRI,简称复感)是小儿时期的多发病,尤其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往往反复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一年间可至七八次以上。根据我们在北京郊县对农村0~6岁儿童呼吸道感染进行两年监测,年复感发生率为90%及13.2%;在北京市区对托幼机构0~6岁儿童呼吸道感染进行三年监测,年复感发生率平均为11.9%。患儿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上感之后多数发展为支气管炎,且可绵延数周,其中一部分并发哮喘;少数则反复发生肺炎。上感90%以上由病毒引起,可有呼吸道病毒和其他病毒130余…  相似文献   

8.
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100例与上呼吸道感染58例,肺温热49例结果显示本药对退黄,降低转氨酶效果较对照组为高(P〈0.01)。对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HBeAg转阴有近期疗效,对上感和肺湿热亦均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理经PCR法检测可能抑制病毒复制,揭示本药是值得推荐的治疗病毒性肝炎和上感,肺温热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黄连上清丸是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大黄、连翘、栀子、菊花、桔梗七味中草药组成,一药可多用: 一、上感: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90%为病毒,10%为细菌感染。用黄连上清丸治疗“上感”风热型效果好,一次6~9克,一日2次。同时可用5%食醋涂鼻腔。  相似文献   

10.
聚肌胞防治“上感”50例观察牛攀东武陟县人民医院(454950)聚肌胞为广谱抗病毒药,主要用于治疗带状疮疹、扁平疣、慢性病毒性肝炎等。用于防治“上感”乃系笔者无意中所发现。一患者因两手背布满扁平疣而肌注聚肌胞,一月后,不仅疣愈而且易患“上感”也未再发...  相似文献   

11.
一年来,我们在门诊和病房对182例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上感”)的患儿,根据起病特点、典型的病毒性“上感”症状与体征、外周血象,结合流行病史、接触史、发病年龄、免疫机能状况,并排除有类似“上感”症状的某些急性传染病后,提出初步诊断。对少数“上感”是病毒还是细菌难以鉴別的病例,采用鼻咽部粘膜涂片做细胞学检查、NBT试验、外周血变异淋巴出现率、PHA皮试、阿司匹林试验等方法,综合分析,做出诊断。随机抽样分组,应用板蓝根针剂、冲剂及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们把气管以上鼻、咽及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称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引起。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性感染的90%以上。从临床表现很难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因此,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现对此病的护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上感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表达的影响,来探讨其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抗病毒口服液组、利巴韦林组、上感颗粒大、中、低剂量组。病毒滴鼻后给药,观察其肺组织TLR3及PKR mRNA的表达。结果:抗病毒口服液、利巴韦林、上感颗粒可降低小鼠肺组织TLR3及PKR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上感颗粒可抑制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小鼠肺组织中TLR3及PKR mRNA的表达,可能为其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80%以上),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可继发细菌感染(15%~20%)。病毒与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鼻咽部。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或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往往容易诱发本病。本病预后良好。1临床资料本组4例,有2例是特殊类型的上感。其中一例,男,3岁,主要表现鼻咽部症状,…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把气管以上鼻、咽及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称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引起.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性感染的90%以上.从临床表现很难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因此,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现对此病的护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们把气管以上鼻、咽及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称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由多种病毒和细菌引起,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性感染的9o%以上。从临床表现很难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因此,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  相似文献   

18.
重庆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1731例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容  黄英  罗晓菊  刘恩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2):1279-1281,1346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731例住院的ARI儿童抽取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Ⅲ、流感病毒A、B.结果:儿童ARI病毒病原的总阳性率与年龄、季节及病种有关,与性别无关.7种病毒中RSV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副流感病毒Ⅲ.RSV在冬季、6~12月的婴儿及毛细支气管炎中感染率较高;副流感病毒Ⅲ多见于5岁以上、上感的儿童.结论:通过检测儿童ARI的病毒病原,不仅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防止滥用抗生素,而且为长期的病毒病原监测和病毒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0%以上.由于儿童呼吸道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容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病毒居多,但多数为病毒和细菌的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20.
小儿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作者于1993年一1996年,冬春两季节对102例上感患儿分别使用病毒哩与聚肌胞治疗,井进行疗效对比旨”在探讨治疗小儿上感的有效方法。lits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两组病例均来自留院观察和部分门诊患儿,共102例。其中病毒哩组54例,聚肌胞组5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分布上无明显差异。102例患儿既往均体健,无慢性病史。其起病至就诊时间为id-3d,体温均在38.5℃以上。部分患儿曾用过青霉素或小诺霉素未曾见效。1.2诊断标准①所有患儿发病时间为冬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