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腋下小切口治疗肺癌5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伟 《山东医药》2008,48(12):84-85
采用腋下小切口(10~16 cm)手术治疗肺癌53例(中心型13例,周围型40例,病灶直径2.0~6.0 cm).施行肺叶切除39例,全肺切除8例,肺楔形切除4例,剖胸探查4例.清扫肺门淋巴结316枚,清扫纵隔淋巴结271枚,其中淋巴结转移38枚.手术时间2.0~6.5 h,平均3.5 h.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117.4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2~15 d,平均4.5 d.术后住院9~21 d,平均12.3 d.认为腋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操作简单、术中显露良好、损伤轻、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用肺一胸膜气漏造影定位术指导选择自发性气胸剖胸切口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所实践的6例结果。认为应用该技术可避免选择剖胸切口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为 178例行肺、食管手术患者取腋下微创切口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38例 ,女 4 0例 ;年龄 4 2~ 72岁 ,平均5 8岁。其中肺癌 12 9例 ,肺炎性假瘤 5例 ,肺结核 17例 ,支气管扩张症 17例 ,食管癌 8例 ,贲门癌 2例。 16 8例肺手术中 ,肺叶切除术 (包括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 115例 ,袖状肺叶切除术 16例 ,全肺切除术 2 8例 ,心包内全肺切除术 9例。 8例食管癌手术中 ,经左颈、右胸、上腹部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 1例 ,经左胸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用吻合器颈主动脉弓上机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肺切除术多采用后外侧切口,手术视野开阔,有利于深部解剖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但需切断胸壁主要肌群,创伤大,后遗症多,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可导致术后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2002~2009年,我们在65例肺切除术中采用保留胸肌的腋下切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1992~2001年间将传统腋下切口进行改进,对67例胸腔内多种疾病剖胸行多种术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及体会.方法 经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病194例,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76例、房间隔缺损9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0例.结果 手术顺利,全组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8.7±29.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1.4)h,术后引流量(170.5±82.2)ml.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肺切除术后再剖胸止血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切除术后胸腔大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本院胸外科自1980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施行肺切除术7606例,术后并发胸腔大出血并再剖胸止血26例,占手术数的0.34%,同国内报道相近。再剖胸止血术后近期死亡2例,死亡率7.7%,余均治愈。本文讨论肺切除术后并发胸腔大出血再剖胸止血的指征及处理要点。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应用经肋间切口支气管残端结扎法行各种肺癌切除术86例。其优点为开胸快,并胸简单,不需切除肋骨、创伤小,出血小。支气管残端结扎法简单可靠,且避免了术中血液返流入健肺组织,减少了肺部并发症。本组无一例支气管胸膜瘘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腋下小切口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79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1例手术采用腋下小切口(改良组),48例采用常规左胸切口(常规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1、3a存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腋下小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经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手术的治疗经验,为此类疾病的手术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手术矫治的13例UCSS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术前经超声确诊率为54%(7/13),经手术中探查,其中I a型7例,II b型1例,III a型4例,III b型1例。合并左上腔静脉(LSVC)引流入左心房11例,采用自体心包缝制心内隧道9例,左心房后壁折叠式隧道窦顶重建1例,直接结扎LSVC 1例。全组病例均合并其他心内畸形,手术同期根治合并畸形。10例经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行根治术。结果:本组手术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1例术后并发右侧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分别治疗18天和24天后痊愈出院。其余11例患儿术后早期恢复顺利,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33.8小时;住院天数(11.6±5.3)天;全组病例均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9个月,其中10例经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行矫治术,无死亡及并发症。结论:UCSS的术前漏诊率较高,需经术中仔细探查。根据分型及合并畸形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右腋下剖胸小切口入路手术根治多数心内畸形合并UCSS,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右腋下剖胸小儿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剖胸小切口的手术要点及手术指征。  方法 :本组 10 2例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及体外循环下行小儿心内直视术 ,其中房间隔缺损 2 4例 ,室间隔缺损 6 8例 ,法乐四联症 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3例 ,右心室双出口、Ebstein畸形各 1例。合并畸形 :左上腔静脉 4例 ,右心室双腔及动脉导管未闭各 1例。  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  结论 :切口的正确选择是术野良好显露的前提 ,主动脉插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该切口适用于大部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在体外循环(CPB)下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矫治婴幼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两种术式效果。方法 本研究取2005年9月至2014年9月我科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共126例,平均年龄1.0±0.2岁,平均体重8.5±0.3kg,均为简单型先天性性脏病。分成右腋下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CPB时间、术中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正中切口组无手术死亡,术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2周内均恢复,肺不张1例,胸骨愈合不良1例;右腋下小切口组术后传导阻滞3例,均恢复,死亡3例;2均为肺不张致肺部严重感染并全身败血症患者,1例心脏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术中未能正确处理PDA,术后患者低心排而死亡。右腋下小切口组的术后胸液量(50.64±10.81)ml明显小于胸骨正中切口组的术后胸液量(86.11±11.25)ml,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CPB时间、术中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天数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右腋下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安全、有效,能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剖胸矫治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术前明确诊断为选择此种切口必要条件,但对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的复杂畸形选择此种切口要慎重。 【关键词】 右腋下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心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气血胸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自发性气血胸患者施行剖胸手术,其中气胸26例,血胸6例,血气胸8例。手术方式为肺大泡切除术和粘连带凝切术35例,肺段、肺叶切除术各2例,全肺切除术1例;同期行肺纤维板剥脱术6例。全部病例均施行胸膜固定术。结果显示,自发性气血胸的主要致病原因是肺大泡破裂和(或)粘连带撕脱。本组除2例术后并发复张性肺水肿外,临床效果均满意,随访5年无复发者。提示90%以上的自发性气血胸患者需行外科手术,根据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切口法乐四联症及室间隔缺损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纠治术的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腋下切口行法乐四联症及室间隔缺损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纠治术49例(右腋下切口组).与同期常规正中胸切口行同类手术51例(正中胸切口组)对比.结果右腋下切口组手术顺利,临床效果满意.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右腋下切口可安全有效地替代正中切口行大部分法乐四联症及室间隔缺损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纠治术.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在肺良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科行肺良性疾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0例。其中辅助小切口2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48例,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6%)。手术平均时间10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9 ml;术后胸液平均268 ml;术后平均置管时间4.9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天。术后病理:炎性假瘤11例,肺结核球13例,肺囊肿7例,错构瘤2例,支气管扩张5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曲霉菌病2例,肺隔离症3例,肺脓肿2例,腺瘤2例。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可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肺良性疾病的目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乳糜胸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肺癌术后发生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叶切除术后18例,全肺切除术后2例。其中19例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1例。结果20例均痊愈,无1例死亡,其中全肺切除术后1例因引流较多再次手术治疗,经结扎胸导管而痊愈。结论肺癌切除术后乳糜胸应首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引流较多者需手术治疗。肺癌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时避免误伤胸导管,预防性结扎胸导管是减少乳糜胸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外侧保留胸肌切口在肺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经后外侧保留胸肌切口治疗的22例肺外科疾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此切口避免大片胸壁肌肉切断;明显减轻术后胸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减少出血或输血,大大缩短开关胸时间。结论 经后外侧保留胸肌切口是可行的,在肺外科手术中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胸部微创切口治疗结核性脓胸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1993年至2003年经腋下微创剖胸切口行胸膜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包括肺结核球切除8例,肺结核空洞切除2例,穿透性脓胸4例。结果术后并发血胸2例,皮下气肿14例,刀口Ⅱ期愈合11例,肋骨骨折36例。无手术死亡,无结核复发及播散。结论微创剖胸,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刀口位置隐蔽,易为病人接受等特点;电视胸腔镜外科辅助治疗,扩大了其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传统的后外侧剖胸切口一直是胸外科最常用的进胸方式,但是由于该切口存在切口长,切断多组胸背肌,切断或去除部分肋骨等缺点,术后容易引起术后疼痛,肺功能减退等。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进步,“微创”概念的深入,近年来,腋下保留肌肉切口(Muscle-Sparing切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它切口小,保留胸壁肌肉,不切断肋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腋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12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中红  高战国 《山东医药》2006,46(27):40-41
对126例肺癌患者行腋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A组)并与同期行标准后外侧切口肺癌根治术的278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失血量A组明显少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均低于B组,P均〉0.05。认为腋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效果明显优于标准后外侧切口肺癌根治术,但不能取代标准后外侧切口肺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