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华 《职业与健康》2007,23(13):1160-116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2例为A组,79例住院患者依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B组为单纯高血压病组38例,C组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1例,各组患者测血压及脉压(PP),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B组和C组的PP分别为(53.89±16.21)和(68.02±15.21)mm Hg,较A组的(41.26±6.98)mm 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C组PP高于B组(P<0.01),B组和C组的CRP分别为(2.12±0.20)和(4.56±0.46)mg/L,较A组的(0.8±1.10)mg/L高(P<0.01),而且C组CRP高于B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发生冠心病的过程,PP与CRP均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 (PGE1 ) 对小儿重症肺炎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为临床使用PGE1 辅佐治疗重症肺炎、防治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40例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肺动脉高压而无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微注泵持续静脉缓慢注射PGE1 50ng/kg·min, 治疗3d; 对照组只进行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 为51 .42±11. 36mmHg, 治疗3d后为23 .68±5. 42mmHg,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 .86, P<0 .01); 对照组治疗前的PASP为49. 36±12 .75mmHg, 治疗3d后为46. 15±9 .36mmHg, 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1 24, P>0 05); 两组病例治疗前PASP无显著性差异(t=1 .16, P>0 .05), 而治疗3d后则有显著性差异(t=2 .73, P<0. 01)。结论: PGE1 可有效降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的肺动脉高压, 有助于减轻右心负荷, 提高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弱视与微量元素硒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敏  颜为礼  李晓林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549-2551
目的:观察微量元素硒及相关生物活性物质对小儿弱视影响以及硒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弱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使用遮盖加精细目力训练的基础上,A组37例患儿口服亚硒酸钠0.5 mg/d,连服1周,以后每周0.5 mg,疗程6个月;B组31例患儿未服用亚硒酸钠。观察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抽血检测血清硒(Se)、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随访1年,以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血清Se(0.034±0.016)mg/L明显高于治疗前(0.013±0.008)mg/L,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血浆GSH-PX活力为(87.12±13.61)IU/L,较治疗前(53.62±18.70)IU/L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MDA含量(6.46±1.55)nmol/m l,较治疗前(8.68±1.49)nmol/m l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Se与血浆GSH-PX呈正相关(r值=0.781,P<0.01),与MDA呈负相关(r值=-0.385,P<0.05)。患儿视力恢复正常者A组22例(59.46%),B组11例(35.48%);视力进步者A组12例(32.43%),B组12例(38.71%);视力恢复率A组明显高于B组(2χ值=3.896,P<0.05),远期疗效较好。结论:用亚硒酸钠治疗该地区弱视患儿有明显的治疗效果;Se水平低表明该地区小儿弱视可能与缺硒有关。提示补充适量硒可提高该地区因低硒引起的弱视患儿的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剂量茶碱合并小剂量激素对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轻、中度的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小剂量茶碱联合小剂量激素组(A组)21例:给予无水缓释茶碱口服,每晚200 mg,加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每天250μg吸入;单纯大剂量激素吸入组(B组)21例:仅给予BDP每天500μg吸入及每晚口服安慰剂,疗程12周。结果治疗前、后的呼气峰流速值及其变异率:A组分别为(298±95)L/min和(451±150)L/min以及(24±8)%和(9±3)%,B组分别为(316±127)L/min和(441±156)L/min以及(25±7)%和(9±3)%,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反应性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夜间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A组(1.3±0.9)次与B组(3.7±1.4)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茶碱口服联合小剂量激素吸入同单纯大剂量激素吸入对哮喘具有相同的疗效,但减少了夜间使用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且避免了因大量使用激素而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乙酰胺在氟乙酰胺和毒鼠强中毒鉴别不清时应用的可行性,灌胃制做SD大鼠轻度急性中毒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治疗组、乙酰胺临床最大量和超大量用药组,比较各组大鼠相同时间段血清心肌酶活性。结果显示,3 h乙酰胺超大量用药组CK-MB(1 531.00±589.13)U/L较NS组(409.50±389.32)U/L明显增高(P<0.01);12 h、48 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酰胺临床最大量用药组[(281.00±90.48)U/L、(437.00±203.84)U/L],较NS组[(141.75±11.18)U/L、(122.5.0±27.23)U/L]明显升高(P<0.05,P<0.01);7 d各组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产科围术期子痫前期急性肺水肿的临床干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产科围术期干预,降低子痫前期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本院产科68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解痉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产后予利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围术期急性肺水肿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术后血氧饱和度(98.30±1.40)%与对照组(93.57±2.7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呼吸频率及心率分别为19.61±1.73次/分、85.33±11.98次/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17±3.97次/分、104.31±13.11次/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尿量为248.45±32.76ml/h,明显多于对照组的97.20±26.49ml/h(P<0.01)。干预组术后平均动脉压为102.79±9.58mmHg,比对照组的117.06±8.20mmHg明显下降(P<0.05)。干预组术后胶体渗透压为17.66±3.17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65±4.1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围术期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44%(P<0.05)。结论:通过围术期干预治疗,可改善子痫前期剖宫产者肺功能,降低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用卡托普利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6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并设常规治疗54例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血压恢复正常时间为2.7天±1.5天,对照组为5.2天±3.5天(P<0.01);治疗组少尿天数为3.1天±1.8天,对照组为4.82天±2.35天(P<0.01);治疗组多尿天数为6.55天±3.23天,对照组为9.38天±4.81天(P<0.01);治疗组尿蛋白转阴天数为4.03天±1.87天,对照组为7.52天±3.53天(P<0.01);治疗组尿素氮降至正常天数为6.12天±3.18天,对照组为10.21天±4.72天(P<0.01);治疗组并发症及死亡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两药合用确能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和改善肾功能,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减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效果。方法收治渗出性胸膜炎2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4例。治疗组充分引流后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ml;化疗方案等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19.8±5.2)d,对照组(19.1±4.1)d(P>0.05)。抽液总量,治疗组(3458±528)ml,对照组(2896±468)ml(P<0.01)。抽液次数,治疗组(5.1±1.8)次,对照组(4.9±1.6)次(P>0.05)。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治疗组4例,对照组19例(P<0.01)。2个月后B超查胸膜肥厚,治疗组(1.02±0.21)mm,对照组(1.43±0.32)mm(P<0.01)。肺功能FEV1%,治疗组88.9%±1.8%,对照组81.1%±2.3%(P<0.01)。FVC%治疗组94.2%±2.1%,对照组89.9%±2.2%(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减少胸腔分隔、多房的形成。减少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利巴韦林与维生素B_2联合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与维生素B2联合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3例符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条件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6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利巴韦林与维生素B2混合溶液咽部喷雾治疗,以退热时间与咽部疱疹、溃疡愈合时间及总有效率作为客观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退热时间(h)分别为39.5±8.3、50.7±10.6(t=7.72,P<0.01);咽部病变愈合时间(天)分别为3.2±0.7、4.5±0.9(t=10.83,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95.4%,对照组73.3%(χ2=10.56,P<0.01)。结论:利巴韦林与维生素B2联合喷雾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我省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居住在辽宁省7个地区15岁及以上的居民,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职业性体力活动等以及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WC),并进行分析。结果居民血压均值为(126±22/79±12)mmHg,男性(128±21/80±12)mmHg,女性(125±23/78±11)mmHg,男性SBP与DBP均大于女性,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127±11/80±11)mmHg,农村居民(125±21/78±12)mmHg,城市SBP与DBP均大于农村,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和DBP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2484人,患病率为29.4%,标化率为22.5%。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1.5%,27.7%,男性高于女性(χ2=14.9,P<0.01);城市、农村患病率分别为32.3%,25.4%,城市高于农村(χ2=46.7,P<0.01)。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5,P<0.01)。不同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职业和体质指数(BMI)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家族史、饮酒、体力活动较低和腹部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无家族史、不饮酒、体力活动较重和WC正常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3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占61.2%,24.4%,14.4%。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的8452人中有63人问答缺失,居民曾经测过血压的有4003人,占47.7%。无论地区、性别测过血压的比例均为城市大于农村,女性大于男性,经χ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7.7%,20.6%和4.2%。其中前2项指标中城市大于农村,女性大于男性,经χ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率中城市男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农村女性大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1)。结论辽宁地区高血压流行现况及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防治效果欠佳,需加大该地区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疼痛时对产妇外周血CD3^+、CIM^+、CI)8^+细胞的影响。方法50例足月产妇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C组)各25例。A组行CSEA分娩镇痛,选L3-4间隙为穿刺点,腰麻用药为20μg芬太尼,硬膜外用药为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C组不做镇痛处理。两组产妇在宫口开大2-3cm(T1),胎儿娩出时(T2)、分娩后24h(T1)采血,用放免法检测皮质醇,流式细胞仪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分别记录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1)与C组比较,A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177.64±67.98)minVS(219.40±67.37)min,t=2.812,P〈0.05]而第二、三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32.92±11.59)min,(7.56±2.47)min,9.204-0.82;C组:(31.44±13.93)min,(7.28±2.25)min,8.84±1.31](P〉0.05)。(2)皮质醇浓度在T2时点A组[(548.11±75.67)ng/m1]明显低于c组[(789.32±96.07)ng/m1](P〈0.05)。(3)两组母血CD3^+、CD4^+、CD8^+/CD8’在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且在L时点A组和C组均降低显著(P〈0.05),C组[分别为(48.43±6.46)%,(31.35±8.93)%,(0.96±0.21)%]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52.38±5.62)%,(36.90±7.91)%,(1.16±0.25)%](P〈0.05)。结论CSEA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能够减轻疼痛等应激反应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OK抑制剂对EAN发病的影响。方法54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EAN模型组、EAN+ROK抑制剂干预组和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CFA)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发病率、开始发病时间、最高临床评分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EAN组大鼠在抗原免疫后第17天达到发病高峰;EAN+ROK抑制剂组大鼠与EAN组相比,有体重增加、发病率降低、开始发病时间延迟的趋势,其平均最高临床评分明显降低(P〈0.01),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减轻,CFA组大鼠无症状。结论ROK抑制剂可以减轻EAN发病程度,抑制Rho/ROK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建立规范隔离病区,制定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规范消毒方法,采取严格病人管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等综合控制医院感染措施。结果避免了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有效预防了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的交叉感染。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针对SARS的传播特点,制定科学的消毒隔离制度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对控制SARS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病学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网上电子病历审查、电话询问等方法。结果 认真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内无任何人员感染发病。SARS住院病人治愈率为89.2%,病死率5.4%,有接触史患占37.8%。结论 SARS病例在年龄上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商业餐饮服务人员为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80、CD86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白血病细胞(HL60,U937,NB4及I(562)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刺激分子CD80、CD86在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U937细胞、NB4细胞和K562细胞的表达。结果CD80在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很低或不表达,CD86在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表达[(27.86±19.65)%]高于对照组[(1.21±0.13)%,t=3.55,P〈0.01]。其中CD86在M4型(48.65±21.92)%、M5型(39.25±18.67)%表达较高,但与对照组单核细胞表达(50.204-20.3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6在HL-60细胞、U937细胞和NB4细胞的培养24h后表达分别为(30.624-5.35)%、(24.12±5.23)%、(21.25±3.78)%,与培养48h后表达[(29.43±4.67)%、(26.564-6.54)%、(23.21±6.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0在HL一60细胞、U937细胞和NB4细胞的表达很低或不表达,K562细胞不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结论CD86在HL-60细胞、U937细胞和NB4细胞和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病人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DD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SDD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术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干预。检测2组病人在诱导麻醉、CPB结束、CPB后2 h、24 h共4个时相点循环D-乳酸、内毒素、TNF-α、补体C3值、临床生化指标,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等临床结果。结果⑴SDD组病人循环D-乳酸水平在诱导麻醉和CPB后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⑵2组病人CPB后体内内毒素水平皆显著增高(P<0.05),而SDD组在CPB结束(P<0.01)及CPB后24 h(P<0.05)的内毒素水平皆显著低于对照组。⑶2组病人TNF-α、补体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生化指标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心内直视术引发内毒素血症,而SDD干预是预防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但可能对炎症介质激活及临床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徐州市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疫情,提出现阶段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徐州市网络直报的恶性疟疫情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2010-2012年发生输入性恶性疟共40例,分别为12、11、17例。病例均为男性,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分布在出国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区,病例主要是出国劳务人员。40例恶性疟均为境外感染,临床表现为高热,发热时间不规则,部分患者有胃肠道症状;37例患者血片镜检疟原虫阳性。结论徐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有增多趋势,应加强重点地区劳务输出归国人员的疟疾防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液中线索细胞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对957例患者精液,直接涂片显微镜下查找线索细胞,阳性者再作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确证,同时进行精液参数分析。结果精液线索细胞检出率为23.5%(225/957)与细菌培养符合率为95.1%、精子活率、精子a级、a+b级活力、密度及低渗肿胀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及正常对照组,而精子畸形率、精液pH值明显高于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0例不育者配偶依据Amsel诊断标准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Bv)28例(93.3%)。结论Bv病原体可通过性生活侵犯到男性泌尿生殖道各部位,影响精液质量,是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并黏附于鳞状上皮形成线索细胞而对加德纳菌及短小球杆菌感染致不育的判断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19-9、CA242、CA72-4及单涎酸神经节苷脂抗原(CA5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进行治疗,DT 46 ~66 GY/23 ~33 F,放疗期间行肿瘤局部区域热疗,温度41 ~43℃,2次/周,持续60 min.治疗过程中每2周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ECLIA)检测外周血清中CEA、CA19-9、CA242、CA72-4及CA50的表达,并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开始治疗至第8周,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的不断进行,CEA、CA19-9、CA50及CA242的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第6周时分别为(6.22 ±2.71) μg/L、(43.44±12.93) μg/L、(23.21±7.71)μg/L、(24.26±8.92)μg/L,与第0周、第2周、第4周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6周与第8周相比较,CEA、CA19-9、CA50及CA24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724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CEA、CA19-9、CA50及CA242与胰腺癌病灶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877,0.725,0.826,P<0.01),而CA724与病灶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清CEA、CA19-9、CA50及CA242的表达与胰腺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可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提供独立而客观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皮非黑素肿瘤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表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例人皮肤鳞状细胞癌(scc)、20例基底细胞癌(BCC)、20例脂溢性角化(SK)和2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组织中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意义。结果(1)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0%(18/20)、80%(16/20),与正常皮肤组织65%(13/20)和皮肤SK75%(15/20)相比明显增高(P〈0.05),Oct-4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4在皮肤SK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NA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分别为95%(19/20)、90%(18/20),与正常皮肤组织75%(12/20)和皮肤SK85%(1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皮肤SCC和BCC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肤SK和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NA在皮肤SK和BCC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ct-4在皮肤SCC、BCC中表达强度与细胞周期蛋白PCNA表达阳性强度均呈正相关(-=0.450,0.457,P〈0.05)。结论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在BCC和SCC中表达强度明显增高,可能与BCC和SCC发生发展有关。PCNA在BCC和SCC中强阳性表达,可能参与了BCC和SCC增殖过程。Oct-4和PCNA在皮肤SCC、BCC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Oct-4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参与了BCC和SCC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