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与下肢骨折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是否存在相关性及临床监测意义。方法筛选我科老年人下肢骨折病人110例,其中确诊DVT阳性者45例,DVT阴性者65例,入院后抽血检查FIB与D-D,比较DVT阳性组(实验组)和DVT阴性组(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有无存在差异,把确诊DVT患者给予一致的治疗措施,分别于治疗后3、7、11、19天再次测定FIB与D-D。结果老年人下肢骨折后DVT阳性者与DVT阴性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数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与下肢骨折后发生DVT存在相关性。联合监测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并发DVT有较高的诊断率,对于DVT阳性组给予治疗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两者临床监测可以作为观察疗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昱  黄赞鸿 《现代医院》2013,13(8):78-80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10例DVT可疑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对其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评价。结果DVT可疑组10例及对照组50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低于临界值水平,上述60例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排除DVT;DVT可疑组剩余100例患者D-二聚体高于临界值,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确诊DVT患者84例;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38.5%、84.0%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值对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价值及对肿瘤围术期患者预防DVT的处理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行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187例,其中男172例,女15例,平均年龄(75±10.1)岁。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当日、术后1、2、3、5、7、10、15、20、30d)测定血浆D-二聚体,并于术前、术后f每隔1周或出现症状时)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记录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术后使用抗凝药与否及使用抗凝药时机、血栓患者出现血栓的时间及部位。结果187例患者中3例发生下肢DVT。所有患者中术前有71例(38%)血浆D-二聚体值超过0.5mg/L,平均(0.83±1.09)mg/L;所有患者血浆D-二聚体值手术后当日即有明显升高,平均(2.55±3.33)mg/L,术后第5天出现峰值,平均(3.97±3.52)mg/L,术后1个月仍未恢复至术前状态;腺癌、非腺癌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与消化系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部位肿瘤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值预测下肢DVT有很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很低,仍是目前非常重要的监测方法;术后预防性药物抗凝对于预防下肢DVT有一定效果,但要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24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用全自动血凝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初筛指标之一,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之一,并为其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临床诊断中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比值的价值。方法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50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计算D-二聚体/FDP比值,并对2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FDP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84.12±55.03)μg/L,对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63.35±52.65)μ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血浆FDP水平为(9.78±0.91)μg/L,对照组患者血浆FDP水平为(10.11±1.01)μg/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FDP比值为69.07±6.01,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FDP比值为64.40±5.12,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FDP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FDP比值较陈旧性脑梗死患者高;D-二聚体/FDP比值在临床诊断急性与陈旧性脑梗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新方法,观察应用弹力袜联合踝泵运动器预防下肢DVT的效果。方法:收集61例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试验组31例,应用弹力袜联合踝泵运动器预防下肢DVT;对照组30例,应用弹力袜预防下肢DVT。对比两组患者血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酶,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了解下肢股静脉血液回流速度、有无血栓形成。结果:试验组血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低于对照组,下肢股静脉血液回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袜联合踝泵运动器简单方便,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可很好的预防DVT,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奔放  朱丽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0-2101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62例DIC患者和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DIC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有助于DIC早、中、晚期的诊断,且是诊断早期DIC较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浆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诊断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分析40例经螺旋CT或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栓塞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栓塞患者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敏感性为100%,阳性率为96%,阴性预测值为90%,检测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对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进行血浆中FIB及DD的定量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结果骨折患者术前术后3d的血浆中FIB和DD均高于对照组(P〈0.01);90例患者有10例并发DVT,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DVT组术前、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DVT组与未并发DVT组相比较,术前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血浆中FIB及DD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中FIB及DD的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依次纳入我院内科住院且血浆D-二聚体升高者503例,正常者112例,并分为老年升高组、非老年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分析3个组的血浆D-二聚体与临床各因素、老年常见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升高组升高的血浆D-二聚体与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g)、血清C反应蛋白(CRP)显著正相关;并与FDP呈线性相关(P=0.000),与Fig有线性相关趋势(P=0.052);各种疾病对其影响大小依次为: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型心绞痛。结论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升高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及意义,其与静脉血栓性疾病关系最大,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陈晓燕 《中国校医》2021,35(2):123-126
目的 探究下肢创伤性骨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常见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分析,以期为临床中及时检测及预防DVT提供参照。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6年07月—2019年07月收治的因外伤性股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的157名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其手术前后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术前平均体质指数(BMI)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D-2聚体、术后纤维蛋白原、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切口感染具有差异(P值均<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BMI、术后D-2聚体和切口感染是影响创伤性骨折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指标纳入ROC分析,评价指标对测DVT发生的诊断价值,提示以0.650 pg/L为截点值,术后D-2聚体预测创伤骨折术后DVT发生的敏感度为86.62%,特异度为84.21%,曲线下面积为0.898,优于术前BMI指标。结论 术前BMI、术后D-2聚体和切口感染是影响创伤性骨折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术后D-2聚体对创伤性骨折术后DVT形成具有高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栓形成原因.方法 对常规妇科肿瘤术后的156例患者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二维图像、彩色血流情况及双侧股静脉流速.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者31例(血栓组),未发现血栓者125例(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患者发病前平静呼吸时的股静脉最大血流速度明显减低(P<0.05);平静呼吸时股静脉最大流速<12 cm/s的患者与>12cm/s的患者相比,其血栓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地判断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合高龄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的D-二聚体界值。方法回顾性调查52例高龄(≥80岁)DVT患者,对照同期住院的基本情况近似的208例高龄患者,分析不同D-二聚体界值对于诊断的价值。结果常规界值0.5μg/L的诊断特异性(23.1%)和阳性预测值(24.5%)均较低,ROC曲线分析后选取1μg/L时,其特异性(54.3%)、阳性预测值(35.4%)、阳性似然比(2.19)明显提高,达到年轻患者常规界值(0.5μg/L)水平,而特异性仍然达到100%。结论在高龄患者,根据年龄将D-二聚体界值调高到1μg/L,可以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骨折病人血浆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了解其二者联合检测在骨折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8例骨折病人血浆中D-D和FDP水平变化,其中骨折合并DVT组75例,骨折未合并DVT组5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下肢静脉超声检查、FDP与D-D检测,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对两组患者术后1 d、7 d、14 d、21 d的D-D和FDP的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二者对骨折预后的影响。 结果两组患者的D-D、FD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t=8.54,P=0.004;t=5.69,P=0.024)。骨折并DVT组患者D-D和FDP于骨折术后1 d内急剧升高,与骨折无DVT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6.89,P=0.000;t=5.19 ,P=0.000),骨折并DVT组患者D-D和FDP于术后21 d和14 d降至正常水平。D-D和FDP联合检测对骨折DVT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 结论D-D和FD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二者单独检测对诊断DVT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动态监测还可作为骨折治疗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预防肝胆外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使用血栓预防常规方案,研究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肝胆外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血栓预防常规护理加肝胆外科常规方案,对照组给予肝胆外科常规护理。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第4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凝血状态。结果术后第4天实验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预防常规方案能够降低肝胆外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沿用传统预防DVT方法,研究组同时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术后3d和术后7d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数值的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时(A组)、发病第3~4周时的D-二聚体数值(其中未并发下肢DVT的为B组,并发下肢DVT的为C组).对三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组与A组(P<0.05),C组与A组(P<0.01),C组与B组(P<0.05)三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并发下肢DVT的病人D-二聚体明显升高.结论D-二聚体数值的测定可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DVT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