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复方苯乙哌啶20世纪60年代初投入临床使用,因其应用后中毒表现多样而容易造成误诊。现将20例婴幼儿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中,男9例,女11例,月龄6~24个月;均原为腹泻患者。一次口服量为1~2片,服药后多在1~2d就诊。1.2临床表现呼吸急促9例,呼吸减慢8例,呼吸无变化3例,面色苍白6例,面红伴瞳孔缩小2例,瞳孔扩大2例,嗜睡伴肌肢力降低3例,昏迷伴惊厥4例,嗜睡11例,囟门饱满6例,发热10例。其中9例误诊为脑炎,11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时均无腹泻症状,白细胞(5~12)×109/L。1.3误诊分析1.3.19例误…  相似文献   

2.
苯乙哌啶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止泻药,用于治疗急性功能性腹泻。自1991年以来我院接诊苯乙哌啶致小儿呼吸抑制22例,由于诊断明确,救治措施得力均转安,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20天-8岁。其中呼吸完全停止者3例,呼吸浅慢者9例,呼吸不规则者10例,2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及意识障碍,肌张力减弱,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追问病史,来诊前曾因腹泻在附近诊所诊断为消化不良或急性胃肠炎,服用过多种药物,追查处方发现所服药物中有苯乙哌啶。据患儿家长介绍,患儿在服药前除呕吐、腹泻外,精神状态和…  相似文献   

3.
宣驯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7):368-368
复方苯乙哌啶是一种非特异性止泻剂 ,治疗急、慢性功能性腹泻疗效确切。我院自 1988年以来共收治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 1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性 9例 ,女性 7例 ;年龄 3~ 18个月。1.2 中毒原因及剂量  16例中 14例因患腹泻服此药 (8例按处方服药 ,6例擅自增加剂量 ) ,另 2例系误服。出现中毒反应时间 4h~ 4d ,一次服药量0 .3~ 10片 ,总量 2 .5~ 10片 (每片含盐酸苯乙哌啶 2 .5mg ,硫酸阿托品0 .0 2 5mg)。服药后 6h~ 4d就诊。1.3 临床表现 呼吸急促 ,皮肤潮红 ,瞳孔扩大 12例 ,高热 (39~…  相似文献   

4.
抢救成功复方苯乙哌啶中毒致婴儿呼吸衰竭1例范厚军,阚晓娥女10月.腹泻3天,神萎嗜睡2天,惊厥1天,昏迷3小时入院。患儿大便每天3次,呈稀糊状。给复方苯乙贩噬每次2片,每天3次口服,3日内计服14片。于服后24小时出现神萎嗜睡,48小时出现惊厥频繁发...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1月。因低热一小时、腹泻三次、呕吐一次于1937年9月29日早6时去医院门诊。大便为黄色稀水样,量不多无脓血,不伴腹痛。咯吐为食物,量不多。夜间入睡好,否认特殊食物史。神志清楚,精神好,无脱水外貌。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软胀叩为鼓音,肠呜亢进。肝脾未触及。给予内服复方苯乙哌啶和乳酶生治疗。当日10时因家长记错剂量,过量给患儿内服复方苯乙哌啶片和乳酶生各2片。服药后片刻即入睡。下午2时,家长发现患儿面部潮红,但未介意。下午4时,家长疑患儿发热未退来所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的急救对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治的36例误服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患儿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主要表现为:嗜睡、皮肤潮红、高热、尿潴留、瞳孔扩大、反射降低、意识障碍、呼吸抑制、惊厥.经过洗胃、输液、纳洛酮对症治疗等积极抢救,3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 复方苯乙哌啶片中毒病情急,早期彻底洗胃,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有效血容量,及时应用纳洛酮解毒,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岁以下婴幼儿服用复方苯乙哌啶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转归及毒副作用,提高对应用该药引起器官系统功能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8年11月住院的39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儿均因不同程度腹泻而服用该药,均有明确服用复方苯乙哌啶而确立诊断.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嗜睡或昏睡38例(97.43%).瞳孔变小光反应迟钝或消失38例(97.43%),腹胀32例(82.05%),呼吸抑制23例(58.97%),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30例(76.92%),昏迷4例(10.25%),急性肺水肿3例(7.67%),失明运动智力发育倒退1例(2.56%),除1例服药时间长达1个月致失明运动智力发育倒退治疗无效,其余38例经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2岁以下婴幼儿腹泻应针对病因及临床症状体征积极进行相应治疗,而不能单纯以服用复方苯乙哌啶达到止泻目的,该药可引起多种毒副作用,按药典要求2岁以下婴幼儿应禁止使用复方苯乙哌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临床表现,纳洛酮在其中毒时的救治方法以及如何预防。方法收集、整理、分析2007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34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中毒患儿给予纳洛酮首次剂量0.03~0.05mg/kg静脉推注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于2h后重复使用;重度患儿于首次注射后改静脉滴注维持2~3d,剂量为10~20μg(kg·h)。结果轻症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可引起发热、精神差、嗜睡、呕吐、腹胀、便秘等,重者可引起昏迷、抽搐、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甚至脑出血、死亡。应用特效解毒药纳洛酮治疗,1例超大剂量误服患儿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经治疗后好转,其余33例均治愈,治愈率97%。结论复方苯乙哌啶治疗小儿腹泻安全范围小,不良反应大,临床对小儿应禁用或慎用。早期诊断,早期使用纳洛酮,是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复方苯乙哌啶是临床常用的止泻药,是一种复方制剂,每片含盐酸苯乙哌啶2.5mg,阿托品0.025mg,其药理作用是收敛及减少肠蠕动作用.主要用于急、慢性腹泻.我科于2000年6月成功救治1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性,2.5个月,因腹泻合并脱水入院。给助消化药物,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用药治疗一天后病儿仍有位泻次数不减。又投给复方苯乙哌啶1片口服(超量)病儿家长见药片小,又多给服1片。这样每次二片,一日三次口服,病儿眼药后即有昏睡,呼吸浅但在第四次服药后.病儿在昏睡中出现口唇发组,呼吸节律不整,为戏而没叹息样呼吸,每分钟3~5次,继之出现呼吸停止。当时表现面色苍白.口后余组,双瞳孔扩大,四肢肌肉松弛,各种生理反射消失,心音低钝律慢而不整。立即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尼可刹术和洛贝林各半静脉注射.大约2分钟后病…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2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疗效。方法对24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均给予纳洛酮静推,首次0.1mg/(kg.次),4h后给予0.01mg/(kg.次),每4h一次,至呼吸平稳临床症状消失。结果24例患儿均痊愈,无后遗症发生。结论纳洛酮为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特效药。  相似文献   

12.
长期口服复方苯乙哌啶成瘾1例二院儿科曲书强任凤琴常毅军婴儿室马光宇王丽敏王梅患儿女,1岁,因长期腹泻,哭闹不安2天,于1994年9月6日入院。患儿自生后2个月腹泻,为绿色稀水便,当地医生给胖得生治疗2个月无效,改用复方苯乙哌啶至今1年余,开始每次服...  相似文献   

13.
复方地芬诺酯 (又名复方苯乙哌啶 ) ,为含有苯乙哌啶和阿托品的复方制剂 ,其中苯乙哌啶是哌替啶的衍生物。我科于 1995~ 1999年应用该药治疗 2 1例糖尿病所致腹泻。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 1980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且除外其它原因所致腹泻。男 9例 ,女 12例。年龄 31~ 64岁 ,小于 5 5岁者占 2 /3。其中Ⅰ型糖尿病组 4例 ,女 1例 ,男 3例 ;Ⅱ型糖尿病组 17例 ,女 11例 ,男 6例。1 2 治疗 口服复方地芬诺酯片剂 (每片 5mg) ,常规每日量 15mg ,分 3次口服。出现显效后逐渐减量 ,以 2 5~ 5mg维…  相似文献   

14.
复方苯乙哌啶片依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因口服复方苯乙哌啶片致依赖1年余入院.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依赖病史. 患者自诉于2007年3月出现腹痛、腹泻.当地医院按过敏性结肠炎治疗,给予口服复方苯乙哌啶2片,3次/d.服用1周后大便正常,停药3 d后又出现腹泻,再给予复方苯乙哌啶,半年后,凡停止用药则出现腹痛、有便意感、全身不适等戒断症状,再服药后感欣快.以后多次停药都出现上述戒断症状.近期平均每日用量40 mg.查体:体温36.2℃,血压110/70 mm Hg,营养中等,慢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未见静脉穿刺针痕.实验室检查:WBC 7.8×109/L.Hb 121g/L.HIV(一),ALT<40 U.尿哌替啶定性试验(+).诊断为复方苯乙哌啶依赖.给予纯中药舒痛安胶囊脱瘾治疗,20 d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原因、临床表现、及救治要点,以汲取经验教训。方法:收集本院近两年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资料9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加以分析。结果:经综合救治,9例患儿均治愈。其中毒原因,误服者1例,不按医嘱服药者2例,按医嘱服药者6例。结论:过量服用复方苯乙哌啶可造成中毒,大剂量时可危及生命,及时就治,预后良好。提醒基层医生要正确掌握给药剂量及适用证,同时,指导家长观察不良反应,加强看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全部给予洗胃、输液、利尿治疗,呼吸衰竭者给予辅助呼吸。对照组应用安钠咖及洛贝林,治疗组静脉应用大剂量纳洛酮。首次0.2mg/(kg&#183;次),1h后给予0.1mg/(kg&#183;次),每0.5~1小时1次。症状缓解后,改为纳洛酮0.1mg/kg加5%葡萄糖溶液中静咏滴注,并逐渐减慢滴速。结果30例患儿均痊愈,病程明显缩短,3例患儿在静脉用纳洛酮后30min内出现兴奋症状.随后自行消失.结论纳洛酮是抢救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特效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复方苯乙哌啶20世纪60年代初投入使用。1961年起报道其不良反应,其后屡有报道。复方苯乙哌啶为非特异性止泻剂,用于治疗急性功能性腹泻。由于止泻作用快,儿科临床应用较多。但用量不当可引起中毒,笔者于2004—2006年收治8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浅析中毒表现、处理及体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小儿复方苯乙哌啶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纳洛酮的救治。方法对65例复方苯乙哌啶中毒小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患儿入院时均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嗜睡、青紫及呼吸减慢,及时合理应用纳洛酮后全部抢救成功。结论及早诊断并及时应用纳洛酮是抢救复方苯乙哌啶中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例1:患者男性,53岁。因腹泻、腹隐痛、便前腹痛加重4~5年,糊状便2~3次/cl,大便常规及培养正常,考虑为过敏性结肠炎。给予矽碳银2片、3次/日口服治疗,效果欠佳。1982年3月改服复方苯乙哌啶,2片,3次/日。服用一周后大便正常,停药3天后又出现腹泻。乃再给复方苯乙哌啶,半年后以致不能停药,每日均需用药,考虑成瘾。予以逐渐减量停药。经过6个多月的观察未复发。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9天.主因腹泻5天,嗜睡、拒乳1天入院.患儿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一般情况可.生后第4天,出现腹泻,为水样便,日约数十次.曾请本村医生诊治,按“婴儿腹泻”给予“复方苯乙哌啶片”1片,每日3次口服.治疗1天,患儿出现嗜睡、拒乳,急入我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50次/分,呼吸40次/分.反应差,呻吟不止,哭声细小.口周唇发绀,末梢循环差.皮肤轻度黄染,弹性尚可:头颅无畸形,前囟约1.5×1.5cm,膨隆,张力高.颈抵抗,双肺底可闻及少量粗湿罗音.心率150次/分,律整,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四肢肌张力亢进.吞咽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