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随着玻璃钢用途的广泛 ,由此引起的职业危害范围也在扩大。为深入了解不饱和聚酯玻璃钢粉尘对肺部的致病性及危害程度 ,用不饱和聚酯玻璃钢纤维粉尘对大鼠进行了 18个月的实验研究 ,以探讨其对大鼠肺脏的致纤维化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的Wistar健康雄性大白鼠 ,体重在 180~ 2 5 0 g,随机分成不饱和聚酯玻璃钢粉尘实验一组 (染尘量 5 0 mg/只 )、二组 (染尘量 10 0 mg/只 ) ,石英对照组 (染尘量 5 0m g/只 )和正常对照组 (生理盐水 ) ,每组 4 0只。1.2 实验粉尘 用玛瑙研钵将游离 Si O2 平均含…  相似文献   

2.
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水泥生产的粉尘作业对工人的危害程度,给职业卫生管理和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某市水泥厂进行了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 方法 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要求,测定粉尘浓度、粉尘游离SiO_2含量,每工种选择有代表性工人2名,测定每种肺通气量及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3.
1996年4月,对我市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压克力)浴盆生产厂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发现该厂涂板工序苯乙烯、玻璃纤维对作业工人的危害较严重,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对该厂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明确职业危害因素及查体对象,按照要求对作业工人进行系统的临床查体,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能(ALT、AST、TBiL、BiLC、TP,ALB,A/G),乙肝五项、肝胆B超、胸透、心电图等。 2 结果 2.1 工艺流程与职业危害因素:该浴盆生产用压克力板加热定型,然后外敷一层玻璃钢起加固支撑作用。其工艺流程:压克力板→加热(270~350℃)定型→涂板(玻璃纤维 不饱和聚酯树酯)→固化→修整→成品。所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含苯乙烯22~25%。  相似文献   

4.
氧化铝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山东铝业公司职业病防治所褚连富满瑛王永进杨伟华高强氧化铝粉尘是烧结法生产的主要职业危害。为摸清氧化铝生产过程粉尘对作业工人的危害程度,为劳动保护和粉尘危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某铝业公司的氧化铝厂进行了粉尘作业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玻璃钢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璃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新型高强度复合材料[1,2]。我国从事玻璃钢生产的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玻璃钢产品品种达2000多种,年产量达15万吨,居世界第六位。为了解玻璃钢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情况,我们于1994年10月对两玻璃钢厂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及接尘工人健康体检,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体检对象:选择接触玻璃钢粉尘3年以上且无其它粉尘接触史的作业工人95人。接尘工人胸片由山东省尘肺诊断组集体阅片诊断。1.2 调查内容:车间空气中玻璃钢粉尘监测,作业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6.
从事电焊作业者同时接触多种职业危害、包括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危害。在以往电焊作业工人健康监护中,一直以粉尘为主,侧重于作业工人尘肺的检查而忽视焊尘中毒物的危害。随着我市机动车辆增多,从事汽车维修、电焊作业工人日益增加,为全面了解电焊作业的职业危害,加强监护,我们对全市17个修理厂、机修车间从事电焊作业工人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粉尘危害防控综合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估,为该行业粉尘危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因地制宜建立起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粉尘防控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接尘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培训出勤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等情况进行检测、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干预后该作业场所硬件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大幅下降,其合格率从干预前的87.04%提高到干预后的97.29%(P0.05);接尘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培训出勤率、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行为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实施干预措施有效地改善了作坊式宝石加工场所粉尘作业环境,今后应注重粉尘危害的源头治理工作,进一步降低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8.
国内腈纶纤维的生产和使用与日俱增,关于腈纶粉尘的职业危害问题及腈纶粉尘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了解腈纶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及其对工人肺功能早期损害的特点,并为从事腈纶粉尘作业的尘肺患者劳动能力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与分析某碳酸饮料公司职业危害因素,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本项目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和职业卫生检测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及定性和定量评价。对检测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征、作业工人接触的有效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判定工人接触职业危害的实际程度。结果本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物质有盐酸、氯、二氧化碳、乙二醇、氨、臭氧、氮氧化物和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粉尘有硅藻土粉尘、活性炭粉尘和电焊烟尘,物理因素为噪声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表明,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如作业人员接触高毒物品氨CTWA〈0.952 mg/m3、二氧化氮CTWA为0.12mg/m3;作业人员工作日内接触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综合各方面分析,在确保各类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全面落实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救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危害程度与不同年龄、不同接害工龄之间的关系,识别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职业禁忌症,诊断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3号令),《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对3个单位526名接触粉尘作业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单位526名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中发现职业禁忌症6人,检出率1.14%,诊断I期矽肺1例,检出率0.18%。结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职业危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越来越重要,为发现职业危害作业禁忌症,杜绝职业病的发生,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相关权益打下坚实基础,为今后的职业危害作业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