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术期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为临床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在围术期可用于防治高血压、控制心律失常、治疗慢性心衰、保护和改善心肌功能,从而增强手术耐受力,提高术后生存率。现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的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与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受体阻滞剂越来越多地在围术期得到预防性应用,现就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现状、作用机制、应用标准、注意事项以及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围术期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为临床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在围术期可用于防治高血压、控制心律失常、治疗慢性心衰、保护和改善心肌功能,从而增强手术耐受力,提高术后生存率。现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的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围术期心脏事件是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修订心脏风险指数及ACC/AHA制定的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评估指南.可协助临床医生评价非心脏手术心脏风险并做出围术期诊治决策。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可减少高危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术前血管重建治疗对于严重冠心病患者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 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针对不同患者人群,各试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目的 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及研究提供依据.内容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应用时的适应证、药物选择、治疗时机、持续时间及存在的问题与争议.趋向 随着对β受体阻滞剂认识的深入,其临床应用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但目前各项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心脏直视手术后10例患者发生心室电风暴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10例患者24 h内发生室速/室颤2次以上,均给予电除颤、胸外心脏按压、胺碘胴/β受体阻滞剂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心室电风暴的死亡2例,1例择期置入ICD。结论心脏手术围术期应避免出现诱发心室电风暴的原因;心室电风暴在反复电复律时,应尽快使用胺碘酮,在无低心排表现时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时纠正各种诱因,维持电解质等内环境稳定,是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减少手术后心血管死亡率、心肌缺血/梗死以及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我们就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改善心脏手术及非心脏手术患者手术后转归的证据进行了回顾。方法我们检索了11个大型数据库,时间从建库到2005年11月。并查阅了多种网上资源,以便发现未发表的研究和会议摘要。我们选取了对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或标准疗法进行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在3680篇收集到的文献中,有69篇符合入选标准。由于并无明显的临床异质性,因此在假定存在随机效应的情况下计算了比值比(oddsratio,OR)。结果β-受体阻滞剂减少了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OR(心脏手术):0.28,95%CI为0.13—0.57;OR(非心脏手术):0.56,95%CI为0.21—1.45],心房颤动^心房扑动[OR(心脏手术):0.37,95%CI为0.28—0.48],其他室上性心律失常[OR(心脏手术):0.25,95%CI为0.18—0.35;OR(非心脏手术):0.43,95%CI为0.14—1.37]以及心肌缺血[OR(心脏手术):0.49,95%CI为0.17—1.4;OR(非心脏手术):0.38,95%CI为0.21—0.69]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并未减少[加权均数差(心脏手术):-0.35天,95%CI为-0.77—0.07;加权均数差(非心脏手术):-5.59天,95%CI为-12.22—1.04],与之前的报道相反,β-受体阻滞剂不能减少死亡率[OR(心脏手术):0.55,95%CI为0.17-1.83;OR(非心脏手术):0.78,95%CI为0.33—1.87],对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也没有影响[OR(心脏手术):0.89,95%CI为0.53~1.5;OR(非心脏手术):0.59,95%CI为0.25—1.39]。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但是对心肌梗死、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8例嗜铬细胞瘤术前2周至术后72h围手术期加强监护,总结了围手术期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心律及血容量的变化,对正确指导术前应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高血压症以及β受体阻滞剂纠正心律失常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在围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β阻滞药)既往主要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发现这类药物在围术期应用有许多有益的作用,但由于对这类药物的作用认识不足,临床上β阻滞药的应用并不充分。因此,麻醉科医师应熟悉β阻滞药的作用,对于有用药的指征而手术前又未接受治疗者,应在围术期给予β阻滞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尽管麻醉学家很早就认识到,在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轻肾上腺素能“应激”,但是最近,一些专家重新提出重视使用“围手术期B受体阻滞剂”(perioperative β-blockade,PBB)这一观点。这一热潮主要与两篇仍存在争议的早期研究报道有关,一份报道来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心,另一份则是1997年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发布的围手术期应用PBB的试验性推荐。随着PBB被健康研究机构和质量报告指定为首选的“安全措施”,人们对于PBB的兴趣已经达到“狂热”的程度。在追求最佳患者预后的医师眼中它是“值得高度期待”的方法;热衷于改善医院状况的医院管理者将它作为“安全医疗”的保障。近期,研发性能改善措施的行政管理机构将其视为基础医疗和减少费用的方法。然而,接受过以经典流行病学技术评估治疗效能(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得出的结果,诸如有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随机临床试验)和治疗效果(如:从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的结果)教育的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从一开始就对PBB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1.
阿替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患者围术期易发生心肌缺血,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者较无心肌缺血者出现心脏病态事件的危险性增加约9 倍,而β-受体阻滞药可预防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动态心电图(Hoher)和肌钙蛋白Ⅰ(cTnI)观察阿替洛尔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医师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遗传和分特征制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策略。近年来,基因测序及其相关技术在医疗机构中变得更加经济和便捷,其在各种医疗领域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围手术期,有很多使用精准医疗的机会。例如,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个体多态性可提高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同时也使患者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同样,阿片受体的个体多态性可以使阿片类药物在术后镇痛中的有效性提高或者降低。此外,细胞色素P450 2D6(CYP2D6)酶基因的突变可以通过加速或减缓β受体阻滞剂和阿片类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大大影响到二者的临床反应。术前基因测序可使麻醉医师识别患者上述以及其他相关的分子特征,并相应地选择适当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当下正是麻醉医师和围手术期医务人员实践精准医疗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价值。方法:结合三种电极的特点回顾性分析14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接受TUVP和TURP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提高了高龄高危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TUVP结合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68岁,6年前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手术顺利,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并同时服用α、β受体阻滞剂和ACEI,血压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始手术治疗大肠癌612例,术后围手术期死亡11例,死亡率1.8%,手术期死亡与肿瘤、手术、患者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提出早期发现梗阻性大肠癌;合理选择高龄高危晚期大肠癌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质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是启动细胞能量代谢活动的重要环节、受体功能状态与心脏外科围秫期心肌舒缩功能调节密切相关,本文综述心脏外科围术期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及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期的荟萃分析评估了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性,但并未发现其降低手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作用。有人建议严格控制心率可能会改善预后,但荟萃分析中并未考虑严格的心率控制对围手术期β受体阻滞剂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已发表的检索策略,我们检录了所有非心脏手术术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随机研究,共包含10项研究,2176例患者。我们利用这些研究中的数据以发现控制心率与以手术后院内心肌梗死(MI)为主要转归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对心率控制和心肌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荟萃回归分析。结果所有研究的合并结果并未显示β受体阻滞剂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OR=0.76;95%CI=0.4—1.4;P=0.38;异质性:I^2=34%)。然而根据最快心率分组后显示最快心率小于100bpm组,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肌保护作用(OR=0.23;95%CI=0.08~0.65;P=0.005),最快心率大于100bpm组则不具有心肌保护作用(OR=1.17;95%CI=0.79~1.80;P=0.43),且无组内异质性。此外,8受体阻滞剂引起的心率变化和手术后心肌梗死的logOR进行荟萃回归分析表明β受体阻滞剂对于平均心率、最大心率、心率变异性的作用与心肌梗死的OR存在线性相关(r^2=0.63;P〈0.001),β受体阻滞剂对心率的影响越大则手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越低。所有研究中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手术后心率的下降(加权平均差:8.6bpm;95%CI=-9.6~-7.6;I^2=85.3%),同时存在很大的异质性。β受体阻滞剂引起心率变化的异质性部分是由于β受体阻滞剂类型不同所致,特别是美托洛尔,也与合用钙通道阻滞剂有关。钙通道阻滞剂与美托洛尔以外的其他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以有效控制心率。心率对?  相似文献   

18.
心脏病人非心脏大手术围术期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冠心病或高危冠心病人在全麻下行非心脏大手术,其围术期心脏的发病率与有关危险因素,包括:(1)术前血管疾病只;(2)术前慢性充血性心衰史;(3)术前冠心病史;(4)术后心肌梗塞史;(5)术后不稳定心绞痛史。围术期心脏病的死亡多发生在术后头几天,其危险性的预测因素有:术前心肌缺血、高血压病、活动能力丧失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即单独应用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联合5α还原酶抑制剂,在超过10年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过程中效果的差异。方法纳入1989年1月至2000年6月间患者共620例。其中368例患者接受α-受体阻滞剂单独治疗;252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首先对两组间急性尿潴留(AUR)及前列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20.
β-受体阻滞剂能缓解甲亢病人的症状 ,但其机理尚未明了 ,以往认为其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滞β1 -受体 ,但临床上却常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先前的研究对β-受体阻滞剂能否降低高代谢病人的氧耗讨论不多 ,且有争议。本研究比较抗甲状腺药物 (他巴唑 )、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倍他乐克 )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 )对女性甲亢病人的整体氧耗水平以及 CO2生成的影响。病人  90名女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病人中有 2 8名在充分了解试验的情况下愿意接受手术前的随机药物治疗 (服他巴唑或倍他乐克或心得安 )。年龄为 19~ 4 5岁 ,均有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