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猪胆汁钙盐法生产胆红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使胆红素的收率比原生产工艺增加了约0.015%。本文的工艺方法省去了乙醇沉降过程,节约了原辅材料,缩短了工时,且胆红素含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树脂法生产胆红素的工艺过程,并用六种国产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研究,其中763型大孔隙苯乙烯系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较为适宜。该方法简单、快速、收率高、纯度好。同时,对猪、牛、羊、鸡和人胆汁中的胆红素样品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单一试剂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方法。血清总胆红素批内重复的CV=1.8%,批间重复的 CV=3.7%,直接胆红素批内重复的 CV=1.1%,批间批重复的CV=3.1%。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101.3%。本法与 J—G 法比较,其相关性非常密切,总胆红素测定 r=0.9990,方法比较试验的回归方程为 Y=0.991×—1.841。线性范围至少可达342μmol/L。本法操作简便快速,试剂稳定,既适宜自幼化分析,又可手工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实验分析纯化胆红素的最佳实验条件,并确立制备胆红素的工艺过程.此工艺具有简便、快速、低成本和高收率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和抽血查血胆红素两种黄疸检测方法的异同,评估经皮胆红素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68例黄疸患儿,在各经皮胆红素水平,分成7组,对同一个患儿经皮胆红素测定同时抽血查血胆红素水平.将各组两种检测结果按配对样本t 检验方式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在6-15.9mg/dl水平,t0.05,两种检测方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经皮胆红素检测可基本代表血胆红素水平;经皮胆红素在16 mg/dl以上,两种检测结果t>t0.0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皮胆红素检测不能代表血胆红素水平.结论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关系具有局限性,在血胆红素水平高达一定程度后,经皮胆红素检测不能准确反映血胆红素水平,必须作抽血胆红素测定方能明确.  相似文献   

6.
胆红素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的再认识与临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晓翠  吴莉 《医学综述》1999,5(8):379-380
<正>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症。长期以来,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研究的较为深入。近年研究发现胆红素不仅具有生理功能,而且对心脏、肾脏有一定的毒性影响。本文就胆红素生理和病理作用的再认识与临床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正常人群组(130例)、普通疾病组(11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组(100例),进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测定。结果:通过对比,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是冠状动脉疾病独立的负性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经皮测胆红素与静脉血所测总胆红素值的相关性,探讨经皮测总胆红素是否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初筛手段。方法:分别对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日期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经皮测总胆红素及静脉血测总胆红素的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测总胆红素可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9.
施荣杰  罗鹏  林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1):1084-1085
了解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糖尿病患者与4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健康人相比,血清总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P<0.01),而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本资料显示,积极防治糖尿病患者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和间接胆红素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无溶血及溶血时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无溶血及溶血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结果:无溶血时,两种方法测定总胆红素差异无显著性,结合胆红素测定差异有显著性;溶血时,除干化学法结合胆红素测定与无溶血时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测定与无溶血时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干化学法和湿化学法测定结合胆红素不可等同。溶血时干化学法测定结合胆红素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冠心病患者胆红素水平与胆固醇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WHO标准)80例及正常对照组80例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胆固醇。结果冠心病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绍,总胆固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对冠心病的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覃立强 《广西医学》2009,31(2):278-28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约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新生儿曾出现黄疸。Gubemiek等报告,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60%,早产儿达80%。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由不同病因引起,严重者发生高胆红素脑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诊疗工作的核心是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近年来新生儿黄疸的研究有了许多新进展,本文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胆红素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102例冠心病患者与200例非冠心病患者以及203例健康对照,对两组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并与胆红素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是防止冠心病的有效物质,检测胆红素对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经皮胆红素测试仪对新生儿进行检测,并以血清总胆红素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未能取代血清检测。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经皮测胆红素适用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检测。如作为单一的治疗凭证则欠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作为冠心病的生化指标之一,血清胆红素的降低是冠心病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勇  耿素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276-4277
临床检验常出现患者的胆红素结果不配套,直接胆红素(DB)结果反而比总胆红素(TBIL)结果高,使检验人员难以解释。特别是干化学法问世以来,尤其是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检测中,此种现象尤为突出。结合胆红素(DC)常常为零,未结合胆红素或未结合胆红素加结合胆红素的结果大于总胆红素结果。使传统湿化学法测定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两者相减,等于间接胆红素的方法受到置疑。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准确有效地测定新生儿胆红素(NBIL)对儿科医生正确进行鉴别诊断,尽早采取合理治疗措施,预防核黄疸发生有着十分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定37例足月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读数,同时与改良J-G法测定的血清胆红素对比,结果显示,经皮胆红素读数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8,血红蛋白水平不影响经皮胆红素测定的准确性,经皮胆红素测定是一种非创伤性测定新生儿胆红素的新技术,操作简便、无副作用,能及时准确地观察新生儿黄疸消长和监测胆红素动泰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作者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生儿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的方法。在咖啡因试剂存在下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解离被定量地萃取到氯仿中,使用C_(18)柱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450nm 处监测胆红素。以美国国家标准局 SRM916a 胆红素为原始标准,胆红素加入血清后的平均回收率为0.996(s=0.018,n=16)该方法被建议为新生儿血浆未结合胆红素的标准参考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患儿 ,探讨NBNA检测法在胆红素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 4 6例发生了胆红素脑病 ,NBNA法检出 4 3例 (93.5 % ) ,常规临床观察法检出 12例 (2 6 .1% ) ,两种方法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6 .75 ,P <0 .0 1) ,间接胆红素水平越高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越高 (χ2 =12 .81,P <0 .0 1) ,伴贫血或败血症时 ,胆红素脑病发病率亦较高。结论 :NBNA检测可以较常规临床观察法更灵敏地检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脑病 ,且血清间接胆红素越高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患儿,探讨NBNA检测法在胆红素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有46例发生了胆红素脑病,BNA法检出43例(93.5%),常规临床观察法检出12例(26.1%),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5,<0.01),间接胆红素水平越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越高(χ2=12.81,<0.01),伴贫血或败血症时,胆红素脑病发病率亦较高.结论BNA检测可以较常规临床观察法更灵敏地检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胆红素脑病,且血清间接胆红素越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