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青  赵亚丽  顾力华 《新中医》2018,50(5):193-195
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及较好的疗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从药物的类型、穴位的选择、赋形剂的种类、贴敷时间的确定及贴敷温度的设定等方面概述了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概况,为临床应用穴位贴敷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穴位贴敷治疗子宫肌瘤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药物贴敷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穴位药物贴敷治疗,穴位:关元、气海、中极、子宫;药物:生天南星、乳香、没药、滑石粉。结果:经过2疗程的治疗,痊愈3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穴位药物贴敷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简便、易行、无痛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具体应用方法现状。方法通过对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具体应用方法包括药物组成、穴位选择、治疗时间、频率等方面进行临床文献综述。结果穴位贴敷的疗效不仅与药物组成有关,与穴位选择、治疗时间、频率及疗程亦有关。结论提示开展穴位贴敷具体应用方法的研究,对于规范化中药穴位贴敷的操作,提高临床疗效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法,应用历史悠久,对内外妇儿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常见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有大量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报道,均有较好疗效,但各篇文献使用的治疗方案却不尽相同,表明了该疗法的有效性与灵活性。兹从药物选择、穴位选择、促透剂选择、贴敷时间等多角度,梳理近几年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文献中的治疗方案,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归纳总结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搜集各类文献资料,归纳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穴位贴敷单一疗法、穴位贴敷配合电针、穴位贴敷结合壮医药线点灸、穴位贴敷配合拔罐、穴位贴敷配合神阙穴贴敷、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配合超短波治疗、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等方法。结果穴位贴敷是通过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经皮给药共同作用的一种外治疗法,可以通过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恢复人体生理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单一穴位贴敷与穴位贴敷结合电针、拔罐、中药内服等多种治疗的综合疗法均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结论过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其机制主要为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风池、颈夹脊,辨证加减其它穴位,并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93.2%。结论:针刺加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颈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理论,运用穴位贴敷,通过穴位与药物的作用治疗临床常见病,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证型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不同中医证型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门诊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患者,根据中医理论分为虚寒型组与虚寒挟痰热型二组,进行对照治疗。结果:虚寒型组疗效优于虚寒挟痰热型。结论:用相同的药物、相同的穴位,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哮喘,不同的中医证型疗效有差异,提示穴位贴敷治疗哮喘也应辨证用药、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辅治小儿病毒感染性发热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大椎、曲池、印堂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70%、对照组5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辅治小儿病毒感染性发热退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药物穴位贴敷法是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原则,结合经络学说,以腧穴为枢纽、通过药物的吸收作用双向调节、汇聚脏腑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在原有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其治疗机制,通过临床应用归纳、总结穴位贴敷的临床疗效,发现穴位贴敷具有简单易行、疗效显著、费用较低、无毒副作用的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初步分析影响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1年4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数字化期刊(万方数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穴位贴敷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比对穴位贴敷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常用穴位及贴敷时机、时间等进行数据的统计描述.结果 共收集文献36篇,合格29篇.穴位贴敷治疗COPD的常用药物为白芥子(89%)、生姜(74%)、细辛(74%);常用穴位为肺俞(93%)、大椎(46%)、天突(43%)、膻中(43%)、膏肓(43%);贴敷时机多为三伏天(55%);贴敷时间多为2~6h(59%).结论 穴位贴敷治疗COPD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穴位、时间、刺激强度等多种因素,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与临床疗效关系缺乏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较好,可增强自身抵抗力。该文主要探讨如何增加患者对穴位贴敷治疗的接受度和依从性、如何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方法和药物透皮吸收率,以此促进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科研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贴敷时机、药物选择、刺激量、疗效评判等方面对近10年来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文献进行综述报道。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在今后临床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暖胃健脾膏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31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均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组加用暖胃健脾膏穴位贴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暖胃健脾膏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冬病夏治的穴位贴敷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案,查阅近20余年来相关文献,从药物的组成、炮制方法、剂形等方面阐述贴敷方法与现状。结果提示,目前国内所应用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组方主要在《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的基础上酌情加减化裁,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明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贴敷药物标准化程度较低,限制了该疗法的推广。本研究从临床应用的穴位贴敷药物的整体思路出发,提出了穴位贴敷药物标准化的建议,以期为正确理解穴位贴敷药物标准化的真正含义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创新穴位贴敷疗法对围绝经期女性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传统穴位贴敷组、创新穴位贴敷组、针刺治疗组,每组60例。3组分别在相同的穴位进行贴敷或针刺,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Kupperman评分、疗效、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LH、疗效和Kupperm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患者LH、疗效和Kupperman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创新穴位贴敷组和针刺治疗组LH、疗效和Kupperman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穴位贴敷组(P0.05),说明传统穴位贴敷、针刺治疗和创新穴位贴敷皆能改善患者Kupperman评分,且改善情况创新穴位贴敷组和针刺治疗组明显好于传统穴位贴敷组。创新穴位贴敷组和针刺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治疗和创新穴位贴敷在改善患者LH、疗效和Kupperman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创新穴位贴敷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传统穴位贴敷组。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18)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5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位贴敷组60例,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口服药物组60例,予复方益母胶囊口服,空白对照组30例,予穴位贴敷无药物的空白贴。结果治疗后穴位贴敷组和口服药物组疗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和口服药物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患者子宫动脉RI、PI、A/B均降低,血清OT、PGF_(2α)、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贴敷组与口服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痛经症状,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疗效观察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实证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痛经的实证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和药物组,贴敷组31例使用中药(制南星、三棱、莪术等)在中极、关元、气海穴处进行贴敷治疗;药物组30例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痛经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的积分,测定外周血前列腺素F_(2α)(PGF_(2α))与前列腺素E_2(PGE_2)含量.结果: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贴敷组症状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显著(P<0.01);贴敷组可明显升高原发性痛经患者外周血中PGE_2含量(P<0.01),明显降低外周血中PGF_(2α)含量及PGF_(2α)/PGE_2比值(均P<0.01).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实证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值得推广.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的合成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穴位贴敷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牛博真  李艳慧 《中国针灸》2008,28(3):179-18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与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穴贴组(33例)、药物组(30例).穴贴组用穴位贴敷法(将三棱、莪术、制南星、冰片制成薄片,敷于气海、关元及乳房局部阿是穴);药物组口服乳癖消.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穴贴组总有效率为97.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3.3%,穴贴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穴贴组乳房疼痛改善积分为(13.82±5.90)分,药物组为(7.00±3.89)分,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贴敷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腰背疼痛是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常用的西医及中医疗法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穴位贴敷疗法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经络腧穴学说,通过辨证选取不同的药物和穴位,将药物制成贴膏贴敷于穴位,利用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从整体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作用精准、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用于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概述了穴位贴敷疗法,对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的药物及穴位选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