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膀胱血管瘤临床上少见,易被误诊。现报道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诊治的1例膀胱血管瘤患者,并回顾国内外关于此病的相关资料作介绍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2岁,因"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2年余"入院。患者2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间歇性发作,可自行停止。入院后查彩色B超提示:膀胱右侧壁可见实性占位,大小约1.2cm×1.5c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显示团块内血流丰富,考虑血管瘤可能性大。行CT、静脉泌尿系造影均未见明显异常。膀胱镜检提示膀胱右侧壁靠顶壁处可见一约1.8cm×2.0cm×1.0cm紫红色团块状肿物,广基、无蒂(图1),未取活检。术前考虑行膀胱镜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因查体发现膀胱占位病变1月入院.自述无明显不适.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电图、血液生化、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CT示膀胱右侧壁见一截面1.9 cm×1.6 cm大小结节状软组织病变,突向膀胱内,表面较光整,中心处见斑点状低密度灶.膀胱镜检查于膀胱右侧壁距右输尿管口约3 cm处见一2 cm×2 cm×1 cm大小实性占位,表面覆盖正常膀胱黏膜,双输尿管开口位置正常.考虑为膀胱良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电切数刀后,患者突然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达200/120 mmHg,考虑患有嗜铬细胞瘤可能,立即停止操作.给予立其丁10 mg静滴后,血压降至正常,逐改开放手术,将肿瘤完整切除,患者血压平稳.术后病理检查: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后给予抗炎、输液治疗,10天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囊实性占位8年,无痛性肉眼终末血尿3个月,于2011年7月21日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泌尿系超声检查示左肾低回声占位性病变,约7.5 cm×8.0 cm,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膀胱左侧壁肿物3.3 cm×1.9 cm,突向膀胱.腹部CT检查示左肾上极实质内可见团块状混杂密度影,边缘不规则,8.0cm×9.0 cm大小,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增强扫描后见左肾上极团块状密度影,左侧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盆腔CT检查示膀胱左侧壁球状充盈缺损,约2.5 cm ×l.5 cm.胸部CT检查示双肺结节状密度影,最大直径约1.0 cm,考虑转移瘤.入院诊断:左肾癌、膀胱肿瘤、双肺转移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左侧壁直径约3.0 cm球形肿物,基底宽,表面有陈旧性血块覆盖.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膀胱癌极少发生,临床上报道较少。我院自2010年至今共收治2例妊娠期膀胱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病例1,26岁。因“停经8周,尿频、尿急1个月余”就诊。无发热、腰痛及肉眼血尿。B 超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一约2.5 cm ×1 cm 大小肿块。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一直径约2.5 cm 大小肿块,基底窄。取组织病理检查示:膀胱尿路上皮癌(低级别)。患者及家属要求终止妊娠,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检示:膀胱尿路上皮癌(低级别),肌层无肿瘤侵及。术后5 d 拔出导尿管,术后1周终止妊娠。术后予以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化疗,定期复查膀胱镜。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65 岁。患者 2 年前在外院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术后切口愈合好。半年前出现右侧腹胀不适,到该院复查B 超示右侧腹部大量积液,行穿刺抽液。近1个月再次出现右侧腹胀不适来本院就诊,B超示双肾积水(右肾2.6 cm,左肾2.5 cm),右肾下方可探及一15 cm×10 cm囊性包块,以膀胱癌术后尿性囊肿收治入院。体检:下腹正中可见一纵形切口瘢痕,右下腹可见回肠膀胱瘘口,余未见异常。静脉肾盂造影示右肾显影不良,左肾积水,左输尿管增粗,右肾下方可见一大囊腔。CT示囊肿与回肠膀胱不通,考虑为尿瘘所致。实验室检查,血 BUN 8.55 mmol…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辽宁海城市中心医院近期收治1例膀胱复合性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50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3月”就诊。B超示:膀胱右侧壁可探及1中强回声结节,大小3.0cm×2.0cm,表面不规则。多普勒:其内可见血流信号。CT:膀胱右侧壁可见结节样软组织影突入膀胱腔内,表面不规则,CT值42.3Hu,大小约3.0cm×2.3cm,增强后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0岁.因无痛性终末肉眼血尿6 d于2008年10月15日入院.查体:耻骨上区轻压痛.尿红细胞(+++),蛋白(+).B超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占位.CT检查示膀胱右侧壁6.0 cm×7.0 cm×7.5 cm肿块,肿块突入膀胱腔,怀疑膀胱癌;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输尿管及肾脏未见积水.  相似文献   

8.
例1,男性,61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伴尿频、尿急”于2008年9月5月人院。CT示膀胱左侧壁占位性病变(约4.0cmx3.0cm×2.0cm),侵犯肌层,膀胱镜检示膀胱左侧壁4.0cm×3.0cm×2.0cm菜花样新生物,基底较宽,活检提示膀胱尿路上皮癌。于2008年9月14日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  相似文献   

9.
例1,女性,39岁,因尿频、排尿不畅感六个月于1988-11-2入院。查体:下腹部阴道双合诊可触及6cm×4cm左右实性肿物,与下腹壁及阴道壁不粘连;尿落细胞学检查阴性;B超示膀胱左后侧壁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 6.4 cm×4.0 cm;膀胱镜检:膀胱左侧壁肿物凸入膀胱,粘膜呈珊瑚样改变,活组织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考虑为膀胱良性肿瘤,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为膀胱平滑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阑尾腺癌侵犯膀胱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阑尾腺癌侵犯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中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1、45岁。例1为体检发现膀胱肿物,CT示膀胱右侧壁实性肿物,大小约2cm,不均匀强化,考虑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壁半球性肿物,活检提示黏膜慢性炎表现。例2表现为尿混浊含絮状物3个月,CT示膀胱右侧壁实性肿物,大小约6cm,不均匀强化,膀胱镜检查发现右侧壁局部黏膜溃烂,膀胱内含有大量絮状物,活检提示黏膜慢性炎表现。消化道造影提示回盲部受压表现,阑尾未显影。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均行手术治疗,例1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术中电切肿物至肌层后发现有絮状物流出,行开放手术,术中见阑尾与膀胱侧壁粘连紧密,考虑阑尾肿瘤侵犯膀胱,行回盲部、阑尾肿瘤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阑尾高分化腺癌侵犯膀胱。例2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肿瘤侵犯膀胱,行阑尾肿瘤、右半结肠切除及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阑尾黏液腺癌侵犯膀胱。术后随访6、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阑尾腺癌临床少见,侵犯膀胱罕见,膀胱继发性肿瘤应考虑阑尾肿瘤侵犯可能,尿中持续有絮状物者应考虑有阑尾膀胱瘘可能。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行膀胱部分切除或全切,阑尾肿瘤及右半结肠切除,放疗及化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膀胱壁脓肿致阑尾周围脓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49岁,尿频、尿急、尿痛20d,无血尿、脓尿,无排尿困难,无发热,无腹痛、腹泻。查体:T36.6℃,P78次/分,R18次/分,Bp115/75mmHg,消瘦,腹软,右下腹可触及一直径约5cm质韧包块,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WBC7.7×109/L,N69.8%;B超及CT示:膀胱右侧壁直径约5cm肿物突入膀胱腔内;膀胱镜检查示:右侧壁滤泡样改变,向腔内突出。初步诊断为膀胱占位。在腰麻 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切开膀胱壁见右侧壁不规则肿物向膀胱腔内生长并侵透膀胱壁全层累及腹膜,切开腹膜,见局部大网膜与腹膜及膀胱壁粘连较重,阑尾盆位,被包裹在内,分离阑尾,…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于膀胱恶性黑色素瘤十分罕见。我院于2007年底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74岁。因尿频、尿急、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入院。全身皮肤无斑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彩超检查膀胱腔左侧壁可见3.5 cm×4.5cm不规则实性低回声影,突向膀胱腔,表面不光滑。膀胱剩余尿量135 ml。CT示膀胱左侧壁团块软组织影突入膀胱腔内,局部膀胱壁增厚,其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资料患儿,女性,6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 d"就诊。体格检查:双肾区对称无隆起及包块,无压痛及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隆起及压痛,正常女性外阴,尿道口无分泌物排出。泌尿系超声提示:膀胱右侧壁可见大小约1.2 cm×1.0 cm低回声团,可见血流信号,考虑膀胱占位性病变。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行膀胱镜检术+经尿道2μm激光膀胱肿瘤汽化切除术,术后结合病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7岁。以无痛性肉眼血尿1月加重1周于2006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自诉1月前无意中发现小便呈洗肉水样,无尿痛及排尿费力,1周前出现尿频(1次/h),小便时可见血块,伴有胀痛,到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膀胱肿瘤(右侧前壁),拟住院手术。术前膀胱镜检查见右侧壁新生物3.0cm×4.0cm,实质性,广基无蒂易出血,距右侧输尿管开口2.0cm,双侧输尿管开口及喷尿均正常。术前静脉肾盂造影示右侧膀胱区3.0cm×4.0cm充盈缺损,双肾无积水,输尿管未见扩张。CT示膀胱右侧前壁3.0cm×4.0cm×3.0cm肿块,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术前检查腹股沟未见肿大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1岁,因"腹泻伴高热,尿中混有粪渣样物半月余"来我院住院治疗。B超检查示:肝胆脾胰腺及双肾未见占位性病变,右下腹部至膀胱底部可见大小为6.3cm×5.7cm的中等强度光团回声,内可见片状低回声(图1)。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81岁,因"间歇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1月余"于2016年2月17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门诊泌尿系B超检查显示膀胱右前壁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入院后CT(图1)提示膀胱腔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大小约3.8cm×3.4cm×2.5cm,内可见血流信号和结节状钙化灶.MRI(图2、3)显示膀胱右前壁占位性病变(考虑膀胱癌),侵犯膀胱壁全层及膀胱外脂肪间隙,双侧髂血管旁及腹股沟区淋巴结增多增大.胸部CT示左下肺小结节,直径约0.3cm,边界清晰;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胸腹部X片示主动脉粥样硬化.于2月24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膀胱肿瘤诊断性电切术,术中见膀胱右前壁一乳头状新生物,大小约4.0cm×3.5cm,蒂宽,表面可见钙化灶,双侧输尿管口正常.术后病检(图4)报告:组织呈灰白色,鱼肉样,肿瘤广泛坏死,大量梭形细胞及骨样基质,细胞可见异型,核分裂象易见,肿瘤边缘见少许异型腺体.病理诊断考虑为膀胱肉瘤样癌.术后诊断:膀胱肉瘤样癌,T3bN2Mx.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6岁。因膀胱癌术后7年,下腹部肿物2年入院。患者7年前因膀胱移行细胞癌在外院作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膀胱内灌注1年。2年前发现下腹部原切口瘢痕处一约手指头大小肿物,无疼痛,无血尿,未诊治。肿物逐渐增大,现肿物如拳头大小。查体:下腹部原切口瘢痕处有局部隆起,可扪及一约8 cm×10 cm肿物、表面光滑,质硬,边界清,与腹肌相连,稍可活动。双肾未触及,无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辅助检查:IVU示盆腔区一放射状钙化影,直径约8 cm,膀胱三角区偏左侧见一4 cm×3 cm充盈缺损,呈分叶状,考虑膀胱癌复发,双肾未见异常。MR I检查示子…  相似文献   

18.
膀胱壁囊肿临床罕见, 与膀胱癌同时发生更罕见,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尿频、肉眼血尿入院, 术前B超、CT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和右前壁各一肿瘤。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菜花样肿物, 膀胱右前壁隆起肿物;对左侧壁肿物取组织活检, 结果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耻骨上小切口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左侧壁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并右侧壁囊肿。术后随访15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6岁。因工作负重时突发右侧腹股沟区出现鸡蛋大小包块,伴脐周胀痛不适,平卧可消失,站立或咳嗽时加重。于2006年1月以“右直疝”收住我院。B超示膀胱顶部可见巨大混合性包块,大小约10.3cm×8.1cm×9.4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部分为实性低回声,部分为囊性回声,其中囊性区的大小分别为6.8cm×4.7cm和3.6cm×2.4cm。CT示膀胱顶部可见10.6cm×8.7cm团块,混合密度灶,其密度不均,低密度CT值约18HU,高密度CT值为37HU,病灶边缘清楚,前列腺大小正常。全麻后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检查:肿块大小约11cm×10cm×4cm,包膜完整,切面部分呈…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6 0岁。因右下腹及右肾区阵发性绞痛 7d,于 2 0 0 1年 5月 1 4日以“右肾绞痛、右侧输尿管结石”入院。体检 :心肺未见异常 ,右肾区叩击痛阳性。静脉肾盂造影提示右侧输尿管梗阻伴右肾积水 (Ⅱ度 )。膀胱镜下见膀胱右侧壁局限性隆起 ,粘膜充血 ,粗糙不平。CT检查双肾实质密度均匀 ,未见异常病变。泌尿系成像左侧肾盂、输尿管形态大小正常 ,右侧输尿管及肾盂扩张 ,右侧输尿管膀胱交界处可见局限性占位性病变 ,向腔内略突入。 2 0 0 1年 5月 2 4日行膀胱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膀胱右侧壁有一约 4.0cm× 3 .0cm× 3 .0cm大小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