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开腹手术一样,主要操作步骤是疝囊高位结扎,由于腹腔镜可以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因此较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更彻底,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仍有0.5%~2.7%[1-2].为进一步降低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我院从2003年1月起,建立并开展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术式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对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2009,(8):2034-203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是成熟手术。然而传统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复发率高,其内环宽大,高位结扎过低,术中组织损伤等,主要表现腹横筋膜薄弱、松弛。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广泛开展。该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极低。姚干等报道,复发率为0.5%~2.7%。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经脐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2009,23(22):2034-203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是成熟手术.然而传统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复发率高,其内环宽大,高位结扎过低,术中组织损伤等,主要表现腹横筋膜薄弱、松弛[1],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广泛开展.该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极低.姚干等[2]报道,复发率为0.5%~2.7%.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经脐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行改进的针形器械缝扎内环口周边腹膜行疝囊高位结扎32例,总结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均经微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一般行疝囊高位结扎就可根治.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必须解剖腹股沟区,可能引起提睾肌、输精管、血管、神经的损伤,也有可能形成医源性隐睾,且术后常有阴囊水肿,术后七天还要拆线,增加小儿痛苦.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则克服了上述缺点,同时还能发现对侧隐性疝而一并结扎,效果满意.我院自1999年8月~2000年12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结扎术162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傅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29-230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8例(组),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9例(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疗效优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1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法:在腹腔镜下用特制带线钩针带线环绕内环口,在内环口处高位结扎疝囊。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20min,术后住院1~2d,无手术并发症,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494例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护理经验,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近5年来共494例患儿实施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效果良好,无复发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是现代腹股沟疝的重要选择,腹腔镜下疝囊颈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环高位结扎可靠,能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疝;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瘢痕、美容效果好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是治疗腹股沟疝尤其是双侧腹股沟疝的较佳选择;而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该手术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支持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超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冰  郭焕菊  徐春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54-205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术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随访时间最长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加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超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及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普外科常见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为开放性疝囊高位结扎术,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相对较多。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经逐渐取代传统治疗方法,其具有切口小、损伤少、复发率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2例行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的复发性斜疝患儿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204例采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访2年以上,调查复发情况,分析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04例腹股沟疝患儿术后复发18例,发生率8. 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环口直径 2 cm、年龄 6岁、可吸收缝线是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疝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且与结扎线类别、内环口直径、年龄等因素有关,可开展围术期及院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预防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6~18岁较大儿童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单纯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下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两种方法的优劣,探讨生物补片在儿童腹腔镜下腹股沟巨大斜疝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疝环口直径>3cm )52例,年龄6~18岁,其中行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21例(生物补片组),单纯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术31例(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物补片组21例患者随诊3个月至2年无患者复发。对照组31例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4%。在复发率方面生物补片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下治疗较大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时,行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能减少巨大斜疝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王亚楠 《全科护理》2022,20(1):102-105
目的:分析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14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4例,未复发组114例。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结扎线类型、哭闹情况等信息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获取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BMI、内环口直径、疝环粘连程度、哭闹情况的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岁、BMI≥22 kg/m2、内环口直径>2 cm、哭闹多是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复发风险较高,危险因素有年龄≥8岁、BMI≥22 kg/m2、内环口直径>2 cm、哭闹多,护理人员要加强风险预测性,针对性防护,降低患儿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曹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415-1415,141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分别实施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修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术式修补组无1例复发,单纯疝囊高位结扎组复发4例,复发后均经再次手术治愈,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不同术式在降低小儿腹股沟斜疝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疝囊高位结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60例,其中85例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观察组,75例接受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及术后各项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较传统手术,患儿的疝囊采用腹腔镜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后,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仅1例出现术后阴囊胀气,2d后完全吸收。无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下积血积液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方面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与传统开放武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小儿外科腔镜中心2007年1月~2011年4月收治60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同期小儿普外组收治600例腹股沟斜疝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小儿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腔镜组术中发现523例单侧腹股沟斜疝合并对侧鞘状突未闭193例(37%),并避免解剖腹股沟管结构,无开放手 术组术中出血、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的腹股沟斜疝是安全的,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及恢复快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46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总结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约为15~40分钟,平均20分钟。术后2~3天出院。仅1例术后阴囊积气。术后随访2周至28个月,无复发及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初期疝复发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初期(学习曲线期)疝复发的因素、研究对策及改进方法,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方法8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均在腔镜下行疝内环口缝扎术。其中8例巨型疝(疝内环口直径>3cm)作内环口上、下双重荷包缝扎术。结果手术时间8~20min,平均14min,所有病人除2例复发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复发病人均在操作者学习曲线期1个月内发生,且均为1岁左右巨型疝。最短复发时间1周,2例复发者再次腔镜直视下双重荷包结扎,收到满意疗效。结论操作者学习曲线期复发率高值得重视,提高手术技巧,掌握好疝囊最佳高位结扎位置,巨型疝疝囊颈上、下双重荷包结扎是降低疝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在腹腔镜驰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300例(单侧斜疝240例,双侧斜疝60例)应用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在腹腔镜下经皮缝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本组300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单侧18 min,双侧30 min.术后住院时间2-3 d.3例术毕拔出脐部套管时部分网膜脱出,其余无并发症.266例随访6个月至7年,无复发.结论 利用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腹腔镜下经皮缝合高位结扎疝囊,效果佳,操作简单,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20.
李理 《临床医学》2022,(4):67-69
目的 比较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与腹腔镜组,每组150例.开放组使用开放式小切口手术,腹腔镜组使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变化、疼痛评分、并发症、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