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使用单、双极电凝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按不同的止血方法,将其分为3组:单极电凝组30例、双极电凝组30例、镜下缝合组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抽血检测E2、FSH、LH,并术后随访。结果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术后发生月经改变及围绝经期综合征明显多于镜下缝合组(P〈0.05)。3组病例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较术前均出现E2下降和FSH、LH增高,其中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分别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两组分别与镜下缝合组术后E2、FSH、LH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极电凝组术后3个月的E2较单极电凝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两组的E2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增高,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创面采用电凝止血会引起对卵巢功能的损害,而使用镜下缝合止血可更好地保留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方式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镜下缝合组、单极电凝组、超声刀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缝合止血、镜下缝合止血、单极电凝止血、超声刀止血,检测并对比四组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时的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及月经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四组患者的LH、FSH、E2、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四组患者的LH、E2、FS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对照组的LH、FSH、E2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单极电凝组患者的E2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三组,而LH、FSH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镜下缝合组患者的月经情况未见明显改变,单极电凝组6例患者月经异常,超声刀组4例患者出现月经异常。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镜下缝合止血和超声刀止血不加重对患者的卵巢功能的影响,而单极电凝止血可降低患者的近期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超声刀组(31例)、单极电凝组(38例)、双极电凝组(41例)以及镜下缝合组(3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时血清中 FSH、LH 及 E2的含量。结果:术后1个月时,各组患者的血清中 E2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 <0.05),FSH 与 LH 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 <0.05),以单极电凝组患者 E2下降和 FSH、LH 升高最为明显(P <0.05);术后3个月时,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的血清 E2含量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单极电凝组、双极电凝组 E2含量低于术前(P <0.05),各组患者血清 FSH 和 LH 仍高于术前(P <0.05);术后12个月时,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的血清 E2含量仍低于术前(P <0.05),FSH 和 LH 高于术前(P <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采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凝止血方式,而使用超声刀或镜下缝合方式进行止血。  相似文献   

4.
两种止血法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2种止血方法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的患者80例,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两种止血方法.双极电凝组(A组)40例,缝合组(B组)4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第2次月经)及3个月分别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清基础抑制素B(INHB)及阴道超声探测窦状卵泡数(AFC)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结果两组病例在术后1月均出现E2、INHB下降及FSH、LH增高,阴道超声探测AFC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止血组与镜下缝合组术后3个月E2、INHB、FSH、LH、阴道超声探测AFC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双极电凝止血易造成卵巢储备功能降能降低,这种电凝止血方法较缝合止血方法加重对卵巢储备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超声刀组(31例)、单极电凝组(38例)、双极电凝组(41例)以及镜下缝合组(32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时血清中FSH、LH及E_2的含量。结果:术后1个月时,各组患者的血清中E_2水平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0.05),FSH与LH则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以单极电凝组患者E_2下降和FSH、LH升高最为明显(P0.05);术后3个月时,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的血清E_2含量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单极电凝组、双极电凝组E_2含量低于术前(P0.05),各组患者血清FSH和LH仍高于术前(P0.05);术后12个月时,单极电凝组和双极电凝组的血清E_2含量仍低于术前(P0.05),FSH和LH高于术前(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采用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凝止血方式,而使用超声刀或镜下缝合方式进行止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中两种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卵巢良性肿瘤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止血方式分成双极电凝止血组(66例)和缝合组(54例)。分别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术前、术后月经情况,卵巢功能早衰以及阴道B超探测窦状卵泡数(F0]。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月经情况、比较,缝合组显著优于双极电凝组,两组术后月经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在卵巢功能出现早衰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两组术前窦卵泡数(F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电凝组F0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的缝合止血法比双极电凝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肿物剥除术中可吸收线缝合、双极电凝及超声刀三种方式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单侧良性卵巢肿瘤剥除术患者,按不同止血方式分为超声刀组、双极电凝组、可吸收线缝合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的月经周期第2-3天监测性激素(FSH、LH、E2)及窦卵泡数(AFC),随访术后1-6个月期间月经变化。【结果】3组患者术后均出现E2下降和FSH、LH增高及窦卵泡数减少,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缝合组术后3个月恢复术前水平,超声刀组术后6个月恢复,而双极组术后激素水平及窦卵泡数虽逐渐恢复,但相对缓慢。月经改变主要表现为周期延长、经量减少,偶有经期延长及轻微潮热出汗,情绪烦躁的表现,但术后逐渐缓解。【结论】卵巢肿物剥除术中可吸收线缝合对卵巢功能影响最小而恢复最快,双极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影响最大、恢复最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行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进行比较研究,单极电凝组(n=18)、双极电凝组(n=18)和缝合组(n=18)。比较分析三组患者不同时间段FSH、AFC、术后月经改变率及妊娠情况。结果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缝合组患者的FSH均显著低于单极、双极电凝组(P0.05);术后1个月,三组的AF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缝合组患者的AFC均显著高于单极、双极电凝组(P0.05);缝合组的术后月经改变率和妊娠率显著高于单极、双极电凝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实施术后镜下缝合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激素水平,提高月经改变率和妊娠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熊爱群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35-36,38
目的探讨电凝止血法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卵巢囊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缝合法止血,观察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卵巢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窦状卵泡数(AFC)无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的E2、LH、FSH、AFC有差异(P〈0.05);对照组在月经改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妊娠情况方面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双极电凝止血会降低卵巢的储备功能,对卵巢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高友凤 《当代医学》2014,(8):106-107
目的:探究不同止血方法在腹腔镜下进行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择期进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分为四组,对照组行开腹术并采取常规缝合止血;其他三组行腹腔镜术,分别采取单极电凝止血、镜下缝合止血以及超声刀止血。以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孕酮、雌二醇、睾酮等性激素水平以及术后经期改变情况为指标,评价4种方法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的促黄体生成激素分别为对照组(9.82±3.23)IU/L、镜下缝合组(12.12±3.07)IU/L、单极电凝组(15.46±4.37)IU/L、超声刀组(13.72±4.87)IU/L,雌二醇分别为对照组(49.43±11.02)ng/L、镜下缝合组(35.62±9.78)ng/L、单极电凝组(35.67±12.98)ng/L、超声刀组(37.45±11.27)ng/L,卵泡刺激素分别为对照组(9.47±1.53)IU/L、镜下缝合组(13.54±1.62)IU/L、单极电凝组(13.51±1.89)IU/L、超声刀组(13.03±2.28)IU/L;术后3个月的促黄体生成激素分别为对照组(7.57±1.82)IU/L、镜下缝合组(7.73±1.69)IU/L、单极电凝组(9.78±2.63)IU/L、超声刀组(7.44±1.65)IU/L,雌二醇分别为对照组(72.21±6.99) ng/L、镜下缝合组(69.45±9.82)ng/L、单极电凝组(41.22±9.02)ng/L、超声刀组(68.17±13.04)ng/L,卵泡刺激素分别为对照组(7.03±1.30)IU/L、镜下缝合组(7.56±1.23)IU/L、单极电凝组(11.96±2.03)IU/L、超声刀组(7.88±1.37)IU/L,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单极电凝组在术后3个月时,这3项指标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酮和睾酮却无明显变化;镜下缝合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无明显经期异常现象。结论开腹术和腹腔镜手术都会对卵巢产生影响,而镜下缝合和超声刀止血可以有效的维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双极电凝止血法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的97例卵巢囊肿患者临床资料,将接受缝合止血的43例患者纳入缝合组,接受双极电凝止血的54例患者纳入电凝组。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 d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电凝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缝合组短,术后1 d电凝组血清FSH、LH水平均较缝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双极电凝止血法辅助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可有效减轻对卵巢功能的损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探究双极电凝与缝合止血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入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使用腹腔镜进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90人,随机分成电凝组与缝合组,每组45人,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血清雌二醇(E2)、窦卵泡计数(AFC)、卵泡刺激素(FSH)等指标。身体各项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缝合组的各项指标与术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电凝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E2、AFC、FSH等指标与术前有差异,P0.05。并且电凝组中,术后卵巢功能下降患者3人;缝合组中,术后卵巢功能下降0人。结论在卵巢囊肿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缝合止血法的效果更好,能使患者的卵巢功能得到更好保留,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谢访 《大家健康》2014,(1):105-10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进行卵巢囊肿剔除术时使用单极电凝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并与缝合止血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入院拟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实施单极电凝止血,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实施缝合止血,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激素水平变化情况以分析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雌二醇、促黄体生存激素、卵泡刺激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变,且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变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酮与睾酮水平在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下实施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使用单极电凝止血会对卵巢功能造成一定影响,相比缝合止血其损害更为严重,在临床应用时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缝合止血与电凝止血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术后给予电凝止血)和研究组(50例,术后给予缝合止血)。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激素水平、窦卵泡计数、卵巢功能衰竭、卵巢功能降低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两组窦卵泡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窦卵泡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未发现卵巢功能衰竭或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对照组有4例出现卵巢储备功能降低的情况,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后,与电凝止血相比,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70例行腹腔镜下单侧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方式分为3组:单极电凝组23例,双极电凝组24例,氩气刀组23例.结果显示双极电凝组、氩气刀组术后雌二醇(E2)、窦卵泡数(AFC)高于单极电凝组,同时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低于单极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卵巢肿瘤剥除术中使用双极电凝、氩气刀可以较好地保护卵巢功能,氩气刀对于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115例拟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单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开腹对照组30例、超声刀组26例、单极电凝组31例、镜下缝合组2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测血性激素水平。结果术前,4组患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睾酮(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4组患者E2、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开腹对照组较其他3组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4组患者E2、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极电凝组较其他3组E2水平明显降低,FSH、L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极电凝组月经异常6例,超声刀组月经异常3例,开腹对照组和镜下缝合组无明显月经异常改变。结论开腹术和腹腔镜手术均对卵巢功能有一定影响,但腹腔镜手术使用单极电凝会加重卵巢近期功能的损害,使用镜下缝合或超声刀可更好地保留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止血、超声刀止血及缝合法止血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OEMC)剥除术中的应用对卵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13年5月~2015年1月采用 OEMC 剥除术治疗的1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选择的不同止血方法进行分组,其中电凝组70例、超声刀组59例、缝合组5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6个月进行卵巢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对比三组卵巢功能恢复差异。结果:术前电凝组、超声刀组和缝合组患者的 FSH、LH、E2、AMH 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电凝组、超声刀组的 FSH、E2测定值显著的高于缝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电凝组、超声刀组的 LH、AMH测定值显著的低于缝合组患者;术前电凝组、超声刀组和缝合组患者的窦状卵泡个数、PI、RI 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电凝组、超声刀组的 PI、RI 测定值显著的高于缝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电凝组、超声刀组的窦状卵泡个数显著的低于缝合组患者。结论:双极电凝止血、超声刀止血在 OEMC 剥除术中的应用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大,应尽量多采用缝合法止血。  相似文献   

18.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67-270
目的:探讨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育龄期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腹腔镜剥除术后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育龄期卵巢良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0例腹腔镜剥除术中采用电凝止血(电凝组),90例采用缝合止血(缝合组);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月经周期第3天查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行超声测定双侧卵巢的窦卵泡数;观察记录术后6个月内月经紊乱发生情况,并随访术后2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电凝组FSH、LH、E2及窦卵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缝合组FSH、LH、E2及窦卵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FSH、LH水平明显高于缝合组(P<0.05),E2及窦卵泡数明显低于缝合组(P<0.05)。术后6个月内,电凝组月经紊乱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缝合组的8.89%(P<0.05)。随访2年,缝合组妊娠率为75.56%,高于电凝组的5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应用缝合止血,相比于电凝止血的安全性更高,对卵巢功能保护较好,有助于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极电凝止血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后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的病例165例,按照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器(40 W)不同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卵巢囊肿剥离前电凝组65例(单侧卵巢囊肿60例,双侧卵巢囊肿5例),剥离后电凝组45例(单侧卵巢囊肿40例,双侧卵巢囊肿5例),缝合组55例(单侧卵巢囊肿49例,双侧卵巢囊肿6例)。观察3组平均电凝时间、剥离中囊肿破裂比例、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排卵情况,并随访患者的月经情况。结果3组比较,剥离后电凝组平均电凝时间长,电凝面积宽;剥离后电凝组、缝合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剥离中出现囊肿破裂比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随访,剥离前电凝组、缝合组术前术后FSH、E2比较无改变,以上两组患者均在术后45 d内月经恢复,经量无改变。剥离后电凝组患者中有2例双侧卵巢囊肿患者在术后3个月出现FSH升高、E2降低,均在术后2个月内月经恢复,2例患者出现经量减少,剥离前及剥离后电凝组术后3个月排卵率较缝合组高。结论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在囊肿剥离前用双极电凝止血与剥离后用双极电凝止血、缝合止血比较,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平均电凝时间短,电凝面积小,对卵巢功能影响与缝合组接近,术后3个月排卵率较缝合组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创面止血的最佳方法.方法 选取收治的9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术中采用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两种方法.电凝组46例,缝合组45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并于术前、术后时、术后6个月抽血检测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以判断卵巢功能.结果 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患者FSH升高幅度明显大于缝合组(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患者E2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缝合组(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患者LH升高幅度明显大于缝合组(P<0.05);电凝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FSH≥12 U·L-1(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及FSH≥40 U·L-1(卵巢功能衰竭)的例数明显多于缝合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时缝合止血比电凝止血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