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处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不同皮瓣处理方法对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年余行乳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11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4种皮瓣处理方式的术后皮下积液及切口皮缘坏死的情况。结果119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和/或皮缘坏死共43例。用横切口的79例中,术后积液13例,皮缘坏死3例;用纵切口40例中积液20例,皮缘坏死7例;用“皮瓣处理1”60例中积液23例,皮缘坏死8例;用“皮瓣处理2”59例中积液10例,皮缘坏死2例。结论横切口加1/4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皮下注入,加刀片分离皮瓣、加“铆钉”式缝合固定皮瓣的术式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皮下积液和切口皮缘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双管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较常出现的并发症,影响了病人的术后恢复过程及治疗.我院58例采用双管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皮瓣下双管负压引流及胸带加压包扎,对照组采用腋窝单管负压引流及绷带纱垫加压包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4例(9.30%),均为单处小面积积液。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13例(30.23%),其中3例为两处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负压引流及胸带加压包扎,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而且患者痛苦小,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12例。比较皮下引流管接持续高负压吸引组(A组)与持续低负压引流组(B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A组160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220~350ml,平均270ml。35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21.8%。同时伴皮瓣坏死5例。B组152例患者拔管前合计引流量160~250ml,平均180ml。17例发生皮下积液,积液发生率为11.2%。皮瓣坏死3例。B组与A组比较皮下积液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1)。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接持续低负压吸引有助于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防治体会(附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对9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术中电刀的合理应用,彻底止血和淋巴管结扎,纤维蛋白胶的使用,重视术后切口的包扎,术中放置及术后适时拔除引流管,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本组仅9例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发生率为9.18%,均经细针穿刺后消失。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采取综合措施可降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原因与对策。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游离皮瓣时电刀采用小频率,皮缘3 cm以内不用电凝;应用较细的硅胶管螺旋式剪侧孔,置于术野边缘一圈,距皮缘3cm处缝皮瓣至胸壁,采取小负压吸引,无需胸带及皮外加压包扎。结果:42例乳腺癌根治术,仅1例行皮瓣转移患者有少许皮瓣坏死外,其余均为一期愈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及淋巴漏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引流,不加压包扎的方法处理乳腺癌根治术创面98例,皮下积液发生率较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围术期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术期防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方法。方法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情况;术中注意手术操作方法的改进,尽量避免术后出血、淋巴漏、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注意创面引流、加压包扎、抗感染等处理。结果 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87 例,出现皮下积液8 例,发生率9.2%。结论 加强围术期的整体观念是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关键,出现了皮下积液若能及时妥善的处理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为常见并发症~([1]),主要与手术范围大、切除组织多以及创面弥漫性渗血和淋巴瘘等有关。术后皮下积液较长时间不愈,会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延误后续治疗。有效引流是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关键环节之一~([2])。随着引流方法的不断改进,乳腺癌术后皮下较大范围积液以及积液较长时间不愈合明显减少~([3])。我科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为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乳癌根治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文献报告国外为10%~20%,国内则高达51%~71%。我院自1995年3月至今共行乳腺癌根治术72例,采用“Y’型皮下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持续吸引,皮瓣加压包扎及术中手术操作细节改进,术后皮瓣坏死和皮瓣下积液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高发生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93例经改良手术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172例病人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 率由原来的54.7%降至3.2%,皮下积液发生率由57%降至8.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减少皮瓣坏死的关键是:一定的皮瓣厚度、防止淋巴管瘘、通畅的引流和适当的胸带包扎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改进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观察45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改进引流方法,腋下引流管术后3~5天拔除,胸部皮瓣下引流管5~6天拔除。结果无一例发生皮下积液。结论有效的引流,可大大降低及避免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由于手术游离创面大,创面渗出较多,虽然传统方法给予创面加压包扎,多孔橡胶管引流,但皮下积液仍时有发生,导致皮片漂起,甚至加压不匀造成皮片缺血坏死,乃致术后需长期换药或植皮,延长了病程,增加了住院费用,影响了后续治疗;自2000年2月-2004年6月采用新方法处理乳腺癌病人98例,只有1例病人在腋前皮下少量积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原因、预防方法及两种不同引流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乳腺甲状腺外科2010年1月-2016年9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 100例发生皮下积液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 032例采用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 068例采用迪诺保伤口高负压引流系统,均未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 2100例中,发生皮下积液68例,占3.2%,其中纵切口48例,横切口20例.1 068例伤口高负压引流系统引流中,发生皮下积液36例,其中切口感染28例,皮瓣坏死8例;术后拔管时间8~36 d,平均12 d:1 032例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引流中发生皮下积液32例,其中切口感染22例,皮瓣坏死10例;术后拔管时间6~12d,平均8d.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后,均无皮下积液及腋窝积液发生.结论 充分的引流是预防皮下积液的关键,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和伤口高负压引流均能有效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但维斯第负压封闭引流更适用于渗出较多,潜行腔隙较大、较深,尤其是感染、脓肿的伤口.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治疗首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但术后易发生皮下积液,部分患者愈合时间延长形成顽固性皮下积液.治疗皮下积液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局部注射器抽吸结合加压包扎、 置管引流及皮瓣和胸壁缝合局部注射生物蛋白胶等,疗效各有不同.我们借鉴胸外科治疗乳糜胸或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1],采用滑石粉悬液注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顽固性皮下积液区,并配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对积液持续引流、加压包扎[2],促使皮肤与胸壁粘连,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超引导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在乳腺癌术后局部皮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1~2011年期间11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局部皮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成穿刺抽液组和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组,观察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乳腺癌术后局部皮下积液行B超引导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出现的局部皮下积液,B超引导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方法简单易行,治疗效果确切,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可吸收止血海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减少引流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方式均为改良根治术,对照组术后常规采取加压包扎持续负压引流,实验组则联合使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填塞于腋顶区、腋静脉周围.分别观察患者术后第1、2天的引流液总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前两天的总引流量平均为(150.70 ±39.20)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99.45±58.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实验组为(4.38±0.71)d,对照组为(6.15±1.07)d(P<0.05);实验组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对照组9例(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可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酶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19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根据手术时间顺序交替分组研究,术后观察组术后3 d每天由引流管注入凝血酶,对照组仅行负压引流,统计2组术后72 h引流总量、拔管时间及拔管后皮下积液例数;对拔管后出现皮下积液患者根据拔管时间顺序交替分组,皮下积液观察组抽尽积液后采用凝血酶皮下积液腔注射并加压包扎处理,对照组仅行穿刺抽液并加压包扎处理,统计2组的皮下积液愈合时间。结果术后观察组术后72 h引流总量明显少于术后对照组(P〈0.001),拔管时间明显早于术后对照组(P〈0.001),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对照组(P〈0.05),术后第2 d引流液颜色明显较术后对照组浅(P〈0.001)。皮下积液观察组皮下积液平均愈合时间在积液量少的患者中与皮下积液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或大量积液患者中皮下积液平均愈合时间较皮下积液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由引流管注入凝血酶可明显减少引流量并缩短拔管时间,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对中~大量术后皮下积液患者行凝血酶皮下积液腔内注射可促进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双管负压引流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笔者近2年来对47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并与以前4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单管引流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示:双管负压引流组术后前3d引流量大于单管组(P<0.05),4~6d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双管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管组(P<0.05);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单管组(P<0.05)。提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更充分,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腋窝皮下积液是乳腺癌腋窝清扫术常见并发症[1].2009年8月-2011年8月我们对17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进行前瞻性配对研究,对其中86例患者术中用美蓝行上肢淋巴管显影指导下的结扎,其余患者未行上肢淋巴管显影结扎,探讨上肢淋巴管显影结扎是否可以减少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