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纤维喉镜下咽鼓管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并分析在纤维喉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纤维喉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例41耳。结果:临床观察4~12个月,显效:18耳,占43.9%;有效:15耳,占36.6%;无效:8耳,占19.5%,总有效率为80.5%。结论:此法操作简单,不破坏鼓膜的生理结构,并发症少,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其听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给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且无鼻腔疾病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剂)通过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吹入患者鼓室内,对照组仅给予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两组均口服桉柠蒎肠溶胶囊。结果激素吹张组(实验组)中痊愈36人占83.7%,好转5人占11.6%,无效2人占4.7%。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组(对照组)中痊愈25人占58.1%,好转14人占32.6%,无效4人占9.3%。结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将药物(糖皮质激素)送入鼓室内可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治疗安全、有效、费用低、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杨敏  龚政 《耳鼻咽喉》2002,9(2):70-71
目的:总结并分析在纤维喉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彭管吹张 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纤维喉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鼓管吹张 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例41耳,结果:临床观察4-12个月,显效:18耳,占43.9%;有效;15耳,占36.6%,无效:8耳,占19.5%,总有效率为80.5%,结论:此法操作简单,不破坏鼓膜的生理结构。并发症少,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其听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6年5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山东医科大学研制的新型咽鼓管导管[1]经口插管注药、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氮气导入中耳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氮气(N2)导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腔,希望以此产生并维持长时间的中耳腔正压,达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目的。方法 用咽鼓管导管吹张法将N2导入2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腔,用声导抗仪动态观察中耳腔压力的变化,并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判断疗效;将结果与行空气吹张的另20耳分泌性中耳炎作对照组比较。结果 中耳腔在导入N2后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压和压力升高。但两组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N2导人中耳腔并未比一般的咽鼓管吹张(空气)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6年来采用中耳正压治疗仪先行咽鼓管吹张或导管打气,再行鼓膜穿刺抽液,后经鼓膜穿刺孔向中耳加正压并导入药物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30例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人泼尼松龙和玻璃酸钠混合液体2ml,隔日1次,共7~lO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30例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鼓膜内陷不同程度缓解,无粘连发生。纯音听阈(0.5,1.0,2.0,4.0kHz平均听阈)下降10-30dB28例,无变化2例;耳鸣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4例:耳闭塞感消失26例,明显减轻4例。结论 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及耳闭塞感症状。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临床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56例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咽鼓管注药+波氏法咽鼓管吹张,治疗组采用口服药物+鼓膜穿刺+波氏法咽鼓管吹张+鼓室药物灌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7%(35/39),对照组有效率为80.0%(24/3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较好的临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于1996年6月开始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8例,并与传统咽鼓管吹张术25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进行了对比。 结果。治愈标准:自觉症状消失,鼓膜内陷充血消失,纯音测听气导恢复正常范围,声阻抗显示鼓室任恢复为“A”型。鼻内窥镜组54耳,1次性治愈25耳,随访6~12个月,2例复发。而传统方法组25例(28耳)中,1次性治愈6耳,复发6例。鼻内窥镜下和传统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曹火太$深圳市福田医院耳鼻咽喉科!5180…  相似文献   

10.
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用导管向咽鼓管吹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置入咽鼓管注药,治疗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激素经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1~6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68例(110耳)SO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咽鼓管吹张给药组(A组)和咽鼓管吹张组(B组).A组在单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和...  相似文献   

12.
简易鼓膜按摩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鼓膜内陷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体征,多因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中耳腔负压所致.病情严重时,可引起鼓膜萎缩,鼓室粘连,形成粘连性中耳炎,使听力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鼓膜内陷这一体征应予以重视,积极进行治疗.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张法、咽鼓管导管通气法,以上三种方法患者必须每周定时去医院治疗,受时间、地点限制,不能保证治疗效果.天津市天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自行设计研制的一种简易鼓膜按摩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负压、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治疗方法有多种.1999年3月至2002年2月我们应用鼻内窥镜直视下咽鼓管吹张术结合向咽鼓管内注入类固醇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3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负压或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特别是儿童SOM对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早期儿童SOM治疗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咽鼓管吹张法,但该方法患儿难以配合常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我科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使用自动咽鼓管吹张器联合药物对比波氏球咽鼓管吹张联合药物治疗儿童SOM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电子喉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子喉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9例(77耳)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鼓膜穿刺术(穿刺组,38耳),一组电子喉镜引导下行咽鼓管吹张(吹张组,39耳),分别治疗3次,每次间隔5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穿刺组治愈20耳,好转15耳,无效3耳,总有效率92.1%,吹张组治愈22耳,好转16耳,无效1耳,总有效率9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喉镜引导下咽鼓管咽口吹张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因此SOM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如何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中耳积液排除被受重视.咽鼓管导管吹张为治疗措施之一,但在小儿SOM治疗中,这一方法由于要求技术操作熟练程度高,或者小儿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使咽鼓管导管吹张在小儿(SOM)治疗中实施颇感困难.随着鼻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仅能给我们提供直观的检查咽鼓管咽口的手段,而且给治疗带来了方便.2002年2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小儿鼻内镜引导下进行咽鼓管导管吹张治疗SOM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和原因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动态观察分泌性中耳炎51耳的咽鼓管功能.用鼻内窥镜检查咽鼓管咽口,根据咽鼓管功能状态行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以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51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36耳,正常15耳.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8耳,异常组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32耳,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咽鼓管功能异常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和局部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结论咽鼓管咽口病变影响咽鼓管的功能,咽鼓管功能检查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以鼓膜切开置管术为主,尽管鼓膜通气管不断改进,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2002年6月~2005年1月我科行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插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00例(135耳),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改良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我科门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观察等待3个月,药物治疗组使用鼻喷剂+口服抗组胺药+口服粘液促排剂治疗1个月后继续观察2个月,咽鼓管吹张组使用改良咽鼓管吹张器治疗1个月后继续观察2个月,药物+咽鼓管吹张组同时使用药物+咽鼓管吹张治疗1个月后继续观察2个月。结果治疗过程中接受咽鼓管吹张的患儿均能配合完成治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不适。治疗1个月后四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吹张组和药物+吹张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继续观察2个月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吹张组和药物+吹张组之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吹张组和药物+吹张组气骨导差值明显下降,观察组和药物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值无变化。结论改良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在观察等待的3个月中可有效清除中耳积液,降低需要手术的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能否改善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正规药物治疗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8例,年龄≥16岁,分为实验组(64耳)和对照组(64耳),实验组治疗方案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对照组为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束后2周和1个月复查,评估患者主观听力和耳闷等症状缓解情况,耳内镜观察鼓膜相及鼓膜活动度,声导抗检查记录鼓室压力图,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气导及气骨导差(ABG)等用以评估疗效,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咽鼓管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5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5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χ2=2.000,P =0.154)。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显示两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后实验组咽鼓管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2,P =0.023)。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可有效改善其症状,甚至达到痊愈,从而避免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有创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