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WNT)糖蛋白是一组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极性以及细胞移动的信号分子,其多种家族成员与唇腭裂发生密切相关。WNT-3基因位于17q21,其蛋白质主要通过经典WNT/β+连环蛋白通路调节唇和腭的发生。WNT-3A基因位于1q24,主要表达于胎盘、气管、肺和结缔组织,其蛋白质通过调控神经脊细胞和腭间质细胞,影响颅面的发生进程及腭融合。WNT5A基因位于3p21~14,其蛋白质通过Ror2介导在非经典信号转导通路中调节腭发生。WNT-9B基因位于17q21,主要表达于上颌突、中鼻突和侧鼻突的外胚层,敲除该基因会出现唇裂和腭裂。WNT-11基因位于11q13.5,其蛋白质表达于腭中线缘上皮细胞,通过促进程序性细胞死亡参与腭板融合,与FGFR1b之间相互拮抗调节腭发生。研究删瑾因,可为进一步揭示唇腭裂病因及其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WNT信号通路作为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在牙周组织生长发育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Axin相关蛋白Axin2作为WNT信号通路的直接效应分子,可对WNT效应细胞进行良好标记.研究显示,牙周组织内Axin2阳性(Axin2+)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及多向分化潜能.本文对Axin2+细胞在牙周组织发育过程中的时空...  相似文献   

3.
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作为B7-CD28家族的重要负性共刺激信号途径,已证实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慢性疾病。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点和功能及其在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牙周炎、口腔恶性肿瘤等口腔慢性疾病中的研究,著探讨了调节该通路为口腔慢性疾病提供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细胞死亡-1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作为B7-CD28家族的重要负性共刺激信号途径,已证实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慢性疾病.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点和功能及其在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牙周炎、口腔恶性肿瘤等口腔慢性疾病中的研究,并探讨了调节该通路为口腔慢性疾病提供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组织工程策略构建顺序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和WNT信号通路激活剂的双层复合材料,并研究其在体外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CCK-8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法和茜素红染色法分别检测BMP信号通路激活剂...  相似文献   

6.
牙龈卟啉单胞菌分泌的牙龈蛋白作为牙周病的一种重要的毒力因子,一方面通过降解骨保护蛋白(OPG)及促进核因子-κB(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释放激活OPG/RANKL/NF-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进而诱导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增强破骨细胞功能;另一方面,牙龈蛋白可通过线粒体依赖性内在程序性细胞死亡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介导的外在程序性细胞死亡通路诱导成骨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抑制成骨细胞功能,最终导致牙槽骨丧失。本文就近年来牙龈蛋白及其对破骨和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Hippo/YAP信号通路首次被发现于果蝇中,在哺乳动物中具有高度保守的特性,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细胞增殖、程序性细胞死亡以起到平衡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器官大小的作用.YAP作为Hippo信号通路中的一个转录共激活因子,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Wnt/β-联蛋白、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1/2等通路中相关分子相互作用,使得Hippo通路与其他增殖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形成“交通”,构成一个复杂的信号通路网,共同调控细胞的增殖.本文就目前对Hippo信号通路中共激活因子YAP与增殖调控信号通路间的交叉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腭发生是一个受多种基因调控的形态发生过程,任何异常调控都可能导致腭裂发生。目前,大量与腭发生相关的基因与细胞因子被发现,其中β-连环蛋白与无翅型小鼠乳房肿瘤病毒整合位点家族(WNT)形成WNT/β-连环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参与腭的发生过程:WNT/β-连环蛋白与神经嵴细胞的形成和迁移分化密切相关,WNT/β-连环蛋白信号调节各面突的生长,参与头面部骨骼肌肉发育,调节腭板融合,调节腭皱的形成。本文就β-连环蛋白在腭发生的作用进行归纳与综述。  相似文献   

9.
牙发育过程,包括胚胎早期预定成牙部位到发育形成完整的牙及牙周组织的发育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连续过程。牙发育实际上是牙源性上皮与脑神经嵴来源的牙源性间充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受到诸多信号的影响。Yes相关蛋白基因(YAP)是Hippo通路中的靶基因,在牙胚发育的初始阶段,可在不同部位检测到其表达。Hippo-YAP信号通路通过抑制YAP的活性,调控细胞增生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间的平衡,从而调控器官的大小。本文就Hippo-YAP信号通路和YAP在牙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与口腔黏膜癌变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与口腔黏膜癌变的关系,进而了解口腔黏膜癌变的发病机制,探索预防和治疗口腔黏膜癌变的手段,研究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基因是必要的。下面就与口腔黏膜癌变相关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调控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唇腭裂病因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先天性唇腭裂易感基因的研究已成热点,国外许多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本文回顾近年来在唇腭裂病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易感基因定位、相关信号分子流行病学及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时唇裂修复同期硬腭裂隙封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47例年龄为3·0~7·5月龄的单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腭部裂隙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与单纯唇裂修复术相比平均延长13 min , 术中出血平均增加5 ml,术后恢复好,无创口感染及裂开。至患儿9~18月龄二期手术时腭部裂隙比行单纯唇裂修复术平均小0·28 cm,使二期手术时软腭后退充分,腭咽闭合良好。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accounts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malignant neoplasms that arise in the mucosa of the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Recent studies of cleft lip/palate have shown the association of genes involved in cancer. WNT pathway genes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types of cancer and recently with cleft lip/palate. To investigate if genes associated with cleft lip/palate were also associated with oral cancer, we genotyped 188 individuals with OSCC and 225 control individuals for markers in AXIN2, AXIN1, GSK3β, WNT3A, WNT5A, WNT8A, WNT11, WNT3, and WNT9B.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PLINK 1.06 software to test for differences in allele frequencies of each polymorphism between cases and controls. We found association of SNPs in GSK3B (p = 0.0008) and WNT11 (p = 0.03) with OSCC. We also found overtransmission of GSK3B haplotypes in OSCC cases. Expression analyses showed up-regulation of WNT3A, GSK3B, and AXIN1 and down-regulation of WNT11 in OSCC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tissues (P < 0.001). Additional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functional variants in these genes as contributors to human clefting and oral cancer.  相似文献   

14.
唇腭裂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多学科的研究表明,唇腭裂的病因涉及众多因素,受到多个因素的调控.其中导致腭裂发生的原因之一是腭板未能融合,而对于腭板融合过程的研究,在体内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可以采用体外腭器官培养的方法进行研究.长期实践证明,与体内实验相比,体外腭器官培养模型可以模拟体内腭裂形成的过程.本文就腭器官培养方法在腭裂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988~1992年中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我国 1988~ 1992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 ,对 1988~ 1992年期间我国 5 0 0多所医院孕 2 8周至产后 7天的 3 2 46 40 8例围产儿 ,4349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国 5年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城乡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发生率为 14.9/万 ,女性发生率为 11.7/万 ,差异有显著性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性别比为 1.3∶ 1。三类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各自的发生率为 :CL± P:7.8/万 ,CL:3.8/万 ,CP:1.8/万。结论 我国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率无变化趋势 ,城乡无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唇裂合并腭裂为最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6.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是常见的先天性颌面部畸形,致病机制与基因及环境因素互相作用有关。目前针对基因研究较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新型易感基因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B(v?maf musculoapo?neurotic fibrosarcoma oncogene homolog B,MAFB)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发病有关,本文以MAF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进行综述。结果表明,MAFB基因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分化,对维持脑、胰腺、甲状旁腺等多种器官及组织的发育起重要作用,MAFB基因与亚洲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有明显关联。目前研究相对较多的主要致畸单核苷酸位点包括rs13041247、rs11696257、rs17820943等,在不同种族中研究结论有明显差异;MAFB基因与其他易感基因互相作用共同导致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发生,但其相关机制、作用途径等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丁磊  袁华  程杰  万林忠  江宏兵 《口腔医学》2012,32(3):176-178
第一鳃弓综合征是一类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而合并唇腭裂的患者临床报告更是罕见,该文通过回顾1例第一鳃弓综合征合并唇腭裂的患者,并对近期国内外文献做一回顾性分析,对这一类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病因的遗传学研究及目前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唇腭裂的预防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对1433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唇裂390例,唇裂伴腭裂794例,单纯腭裂249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35:1),但在不完全性腭裂中,女性多于男性(1:0.87);在单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及完全腭裂中,左侧明显多于右侧(3.58:1);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例占总病例的6.35%;母亲妊娠初期经历危险因素316例,占22.05%;85.97%的患者来自农村;唇腭裂伴发其他畸型者42例,占2.93%。结论:多基因遗传与胚胎发育早期的环境因素是唇腭裂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唇裂不伴腭裂52例(唇裂不伴腭裂组),唇裂伴腭裂38例(唇裂伴腭裂组);选择同期我院口腔科常规口腔检查、口腔健康的4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应用问卷调查法评估口腔健康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口腔健康与日常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唇裂不伴腭裂组与唇裂伴腭裂组在龋失补指数(DMFT)、功能牙数目(TH)、咬合牙对、龋齿牙数、LOA≥6 mm牙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唇裂不伴腭裂组与唇裂伴腭裂组的DMFT、TH、咬合牙对、龋齿牙数、LOA≥6 mm牙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唇裂伴腭裂组OIDP量表各条目得分、OIDP总分显著高于唇裂不伴腭裂组(P<0.05);唇裂不伴腭裂组OIDP量表各条目得分、OIDP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临床口腔健康指数与OIDP分数的相关关系,唇裂不伴腭裂组与唇裂伴腭裂组DMFT、MT与根龋牙数、LOA≥6 mm牙数与OIDP分数呈负相关;咬合牙对与OIDP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非综合征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口腔健康对日常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