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三水区一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分析疫情发生原因,探讨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对疫情控制的影响。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数据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三水区某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特点,疫情发生原因及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水平对腮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三水区某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疫情持续64d,累计42名学生发病,罹患率1.38%,六年级学生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学生罹患率(χ~2=124.54,P0.05),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率为46.67%,疫情暴发期间,六年级学生应急接种率为29.59%,应急接种疫苗保护率为100%,调查发现共有6例流腮病例学校未及时隔离是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首发病例没有及时隔离,疫情期间学校组织班级交叉考试,可能是该起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六年级学生既往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保护效果不理想、应急接种率低、是该起疫情持续蔓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明高坪区江陵镇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原因及传播特征和掌握有效的控制措施,为扑灭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提供借鉴作用。方法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共发病101例,罹患率为10.67%,病例主要集中在4月8-12日和4月27-5月16日,各占发病总数的34.65%,发病年龄以7-12岁学生为主,共发病82例占发病总数的81.19%。所发101例病例均无确切的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接种史,免疫空白、疫情报告不及时以及对暴发的防范意识不敏感是本次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和完善对学校疫情报告和传染病管理,加大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推广与普及力度,是防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调查处理,分析其暴发特征,探讨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类似疫情发生。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历时23 d,共发病22人,罹患率为13.33%。病例集中于小学五年级学生。结论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可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4.
符彬  潘黎正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284-2285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专门的个案调查表对所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疫情共有63名学生发病,罹患率4.17%,波及12个班级,多数学生病情较轻,仅2名学生并发脑炎,各班级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报告不及时、防控措施不到位、流行性腮腺炎免疫空白是导致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加强民工子弟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该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9.62/10万,发病高峰与学校行课时间一致,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 2009-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和暴发疫情报告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应推广普及腮腺炎疫苗接种,加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监测,及时调查处置,必要时开展应急接种。  相似文献   

6.
徐颖 《中国校医》2019,33(3):217
目的 分析桂林市长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防治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疫情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检测流行性腮腺炎抗体。 结果 在校的321名学生中,发病16例,罹患率为4.98%。发病年龄9~10岁,其中男9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1.29:1。实验室检测其中2名病人的血清学流行性腮腺炎IgM抗体阳性。 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一起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可能是日常接触导致传播的。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治疗病人,加强学校卫生,开展健康宣教等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易形成暴发。2007—02/03西安市临潼区代王房家小学发生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现将疫情调查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06年宁化县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暴发疫情有关资料。[结果]2006年共报告190例,并发睾丸炎和脑炎各1例;疫情呈散发与暴发并存的流行模式,暴发病例占发病病例的56.3%,集中在3所小学,发病107例,罹患率7.1%。疫情流行时间长,波及面广,全县16个乡镇中12个乡镇有病例报告,为多疫点、多传染源的暴发疫情。[结论]应重点加强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确定流行强度和暴发因素。结果本次疫情历时90 d,共发病111例,罹患率8.48%,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2岁,发病与性别、班级、通住校和免疫史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防控措施落实不及时和不科学、该年龄组易感性上升是引起本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提高疫苗接种率,是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防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冬春两季多见,易引起局部暴发和小流行。荆州市近几年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暴发疫情时有发生,并且以中小学生发病为主。对2008年荆州市沙市区4起学校风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情况作分析,旨在更好地应对和处置发生在集中人群中的暴发疫情、探索其发生原因、制定预防控制对策,为指导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连云区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对2005--2012年连云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2年连云区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3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8.33/10万,无死亡病例。4-7月份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5~14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1.48:1,小学生为流行性腮腺炎高发人群。2005—2012年连云区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1起,发生地点为小学。结论应根据当地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高危人群等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韵红  郭锋  胡燕红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50-1651
目的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原因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临床调查方法,确立流行强度、暴发的因素。结果 疫情发生于春夏交替季节,历时72天,共发病63例,罹患率6.31%,有一大二小3个高峰,病例分布在17个班级。所有病例均无明确的腮腺炎疫苗免疫史。结论免疫力缺失、隔离措施不到位以及应急免疫覆盖率偏低是引起本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开展相应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艳霞  廖征  文海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86-2687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某大学一起学院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暴发的原因和规律,总结疫情控制的经验,提出预防和控制类似疫情的对策。方法采用现患调查方法,通过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分析暴发的有关因素,找出原因和控制对策。结果该起疫情的暴发,共20例病人,发病时间为4月19—23日,主要集中在一个院系,呈集中暴发的形式,主要原因可能是南方连日来以潮湿多雨天气为主,形成暴发流行的条件;学校校医室忽视了及时报告及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采取宣传教育、隔离患者、免疫预防和消毒等控制措施后,疫情很快得以控制。结论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点,采取宣传教育、隔离患者、免疫预防和消毒等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和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疫情控制的有效经验。方法 采用疫情暴发时对病人的个案调查和问卷资料,对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和有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找出疫情暴发的原因和控制的对策。结果 该起疫情的暴发主要集中在一个行政村,并以该村的小学生发病占绝大多数(91.67%),从2月份到5月份,累计发病60例,主要原因是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较低,以及当地卫生条件差,群众对本病缺乏认识,没有采取任何隔离措施。结论 通过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滨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滨州市2006~2007流腮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滨州市2006~2007年合计报告流腮353例,年均发病率为4.74/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分布于7县(区),不同县(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以散发为主(占87.82%)。1月、12月和5~7月发病200例,占病例总数的56.56% 1~15岁发病312例,占88.38% 男女性别比为2.18 学生、散居儿童分别占62.04%、17.84% 353例病例中有免疫史者67例,占18.98% 不详者200例,占56.65%。[结论]滨州市近两年流腮发病有上升趋势。应采取以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控制流腮的发病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武鸣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8-2012年武鸣县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8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59/10万,5年间出现1个历时2年的流行期,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和春末夏初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男性多于女性,男女发病比为1.51: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4岁人群(82.78%),学生、幼托儿童是主要的发病人群;武鸣各镇均有疫情发生,暴发疫情发生具有该病的季节性特点,发生场所均为乡镇小学。结论武鸣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较高,建议做好适龄儿童麻疹一风疹一腮腺炎联合疫苗(MMR)接种,并进行腮腺炎疫苗的加强免疫,保证疫苗接种率和有效水平,在流行年期间或发生局部暴发时仍应开展以腮腺炎疫苗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接种对象重点是幼托儿童和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7.
穆金萍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03-2804
目的通过分析沈阳市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控制对策。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2005—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沈阳市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1.64/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7月、12月至次年1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42.50%、21.02%;男女性别比为1.62∶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00/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9.98/10万,男女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以4~14岁年龄组为主,占72.02%;学生、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4.80%、15.83%。结论该市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开展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预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水平;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疫情,控制暴发,评价应急接种效果.[方法]开展暴发调查,核实诊断;对全校无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病史的学生应急接种流腮疫苗,并测定抗体效价.[结果]疫情持续约4个月,罹患率全校学生为27.47%,寄宿生高于走读生(P<0.01);检测病人23例,抗体滴度≥164的占65.22%;应急接种后,接种者的抗体阳转率和GMRT分别为48.57%(17/35)和2.8,抗体滴度≥164者占11.76%;应急接种后17d暴发终止.[结论]这是一起由于传染源输入、延误防制措施、居住拥挤和密切接触引起的山区学校流腮暴发,应急接种流腮疫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陆寒  梁月  严威 《职业与健康》2014,(16):2336-2338
目的通过分析开封市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收集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8--2012年网络直报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开封市2008--2012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22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1266/10万。全年均有发病,4—7月份发病最多,以男性患儿居多,4~10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重在预防,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为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因此,切实提高流行季节易患儿童疫苗接种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悦  张妮 《职业与健康》2012,28(6):713-715
目的分析沈阳市东陵区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探讨控制对策,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沈阳市东陵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1.87/10万,各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7月、1月及12月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年报告发病数的33.31%、25.20%;男女性别比为1.7∶1,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6.84/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6.28/10万,男女流行性腮腺炎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以4~14岁年龄组为主,占74.19%;学生、幼托儿童报告发病数分别占全部报告发病数的61.32%、18.49%。结论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开展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趋势预测,及时做出预警分析;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防范意识和水平;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