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收治的60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干预组(30例),对照组选择静脉自控镇痛,干预组选择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伸膝角度、屈膝角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后6 h,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12 h,术后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24 h,术后72 h的VAS评分低于本组术后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6、12、24、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伸膝角度、屈膝角度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7、14 d...  相似文献   

2.
孟涛  尚希福 《安徽医药》2015,36(11):1325-132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因单侧膝骨关节炎就诊并行初次TKA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于术前2周至术后2周口服补充铁剂,术中于松止血带前20 min静脉给予15 mg/kg氨甲环酸,并于切口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 g氨甲环酸+20 mL生理盐水),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人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FIB、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1天、3天、2周时Hb及Hct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TKA围手术期的失血,促进患者术后Hb、Hct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老年膝关节置换术中有限使用止血带对全身炎症反应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就诊行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照组于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观察组则采用限制使用止血带。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止血带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的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及术后3 d的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的IL-6、TNF-α水平高于本组术后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2 d及术后3 d的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疗效及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因类风湿关节炎(RA)或骨性关节炎行TKA的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95例,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5 ml),术前20 min予氨甲环酸15 mg/kg静脉滴注,当手术操作进入切除关节面时予以硝酸甘油2~4μg·kg-1·min-1静脉输液泵输注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AP)逐渐降低基础值的20%.对照组91例未使用氨甲环酸及控制性降压.比较2组患者疗效、凝血情况、总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4%高于对照组的89.01%(P<0.05).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分别为(806.90±215.11)ml和(1295.68±263.85)ml,术中失血量(99.49±55.48)ml和(213.31±62.17)ml,术后引流量为(231.40±80.65)ml和(479.74±120.66)ml,输血率为8.42%和26.37%,各指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组组患者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控制性降压可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与输血率,且不增加血栓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本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中和术后分别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进行治疗,均使用1次,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48 h凝血功能,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引流时间、创面干燥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48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全血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情况、行走稳定情况、行走距离、行走辅助、伸屈情况、肌力水平得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血,降低术后引流量,缩短术后引流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对凝血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安全性。方法将96例初次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患者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均一致。利伐沙班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口服利伐沙班10mg,共14d;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口服安慰剂。于术前及术后第2天行血常规检查,根据公式计算失血总量和血红蛋白(HGB)下降量;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拔管后伤口渗液量,计算显性失血量;记录术后35d内的出血事件。结果利伐沙班组失血总量及HGB下降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术后显性失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TKA术后出血有一定影响,但与安慰剂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屈曲度、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变化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度、被动屈曲度均高手术前,且术后7 d时均高于术后3 d,而术后14 d时均高于术后7 d及术后3 d(P<0.05);且观察组术后3,7,14 d的膝关节屈曲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术后48 h时VAS评分低于术后24 h,术后72 h时VAS评分低于术后48 h及术后24 h(P<0.05);且观察组术后24,48,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实施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疼痛干预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提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使用充气止血带能够创造无血、清晰的术野,减少术中失血量,但却增加了术后失血量[1]。据报道,TKA术出血量为600~1550ml,且术后常出现置换膝关节周围皮下淤血,容易造成感染,严重者患膝肿胀,影响功能锻炼,降低患者手术满意度。止血带造成TKA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止血带激活了局部[2,3]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置换(TKA)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单侧TK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B)、硬膜外镇痛组(EA)和局部浸润镇痛组(LA)。3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局麻药混合液。记录4、12、24、36、48h静息状态和术后24、36、48h持续被动运动时VAS疼痛评分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点静息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术后24、36、48h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各时点肌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镇痛在持续被动运动镇痛效果好,且不影响非手术侧股四头肌的肌力,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安全性高,操作简便,是TKA术后又一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关节腔未放置引流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初次行TKA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未放置引流管)33例和对照组(关闭切口前放置引流管)32例,记录各组术前及术后1、3、7天Hb及HCT值,计算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异体血输血人数及输血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K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1、3、7天Hb分别为98.6、91.3、106.32g/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总失血量为888.28mL,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异体血输血人数为2例,平均输血量为400m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两组术后出院时膝关节K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后未放置引流管有效安全,值得手术后采用。  相似文献   

11.
周璐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324-325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镇痛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0年采取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17例人工膝关节置换(TKA)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10例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技术镇痛作为治疗组,另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并评估股神经阻滞镇痛技术在术后恢复早期功能锻炼中的作用。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所有病例置换术前后评分有无著差异。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10例患者(治疗组)术后48h内及72h内在相关不良反应,术后疼痛(VAS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情况与7例患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镇痛技术可以减轻围手术期患者疼痛,促进其早期活动,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伤口浸润麻醉和股神经阻滞(FNB)2种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名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随机分为2组(伤口浸润麻醉组和FNB组),每组36人。FNB组接受连续的股神经阻滞治疗,伤口浸润麻醉组注射脂质体布比卡因。从VAS疼痛评分、转换成氢可酮当量的阿片总量、术后使用的阿片制剂的数量、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观测2种镇痛方法的疗效。结果:相比较而言FNB组需要更高的麻醉剂量(P<0.001)。在术后的首5 d内,相比较于伤口浸润麻醉组的平均视觉模拟疼痛分数(1.74),FNB组更高(2.01)。在不引起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伤口浸润麻醉组术后膝关节弯曲角度明显高于FNB组(P<0.05)。伤口浸润麻醉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大于FNB组(P<0.05)。结论:在术后镇痛和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长效脂质体布比卡因浸润技术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治疗,并且麻醉用药更少。  相似文献   

13.
路强  丁路 《安徽医药》2013,17(10):1782-1784
目的观察膝关节局部注药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方式用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康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30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镇痛措施采用股神经阻滞,B组采用关节腔局部阻滞,C组采用股神经阻滞加关节腔局部阻滞。观察3组患者静息、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肌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术后4、12、24、36、48h静息痛和被动活动痛VAS评分均低于A和B组(P〈0.05),C组在术后的第3天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A、B组有较好恢复(P〈0.05)。两组副作用无差别。结论TKA关节周围注药联合股神经阻滞可在术后早期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康复,且不会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翠 《哈尔滨医药》2023,(6):138-140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n=60)进行前瞻研究,依据随机数字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生活质量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随访并发症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显示(P>0.05),护理后Lysholm评分提高、VAS评分降低(P<0.05),组间差异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MBI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提升明显,两组组内改善幅度观察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比较(P<0.05);两组患者最大伸膝角度、屈膝角度护理前差异比较(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护理后VAS对照组(P<0.05);满意度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较对照组多,计算其疗效差异显示(P<0.05);随访安全性,两组均有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例数更少,检验组间差异显示(P<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端肢体复合保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因原发性膝骨关节炎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77例,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中男29例, 女10例, 年龄(66.24±5.58)岁;观察组38例中男26例, 女12例, 年龄(67.85±6.07)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置;观察组于止血带结扎后给予远端复合保温, 直至止血带开放后30 min。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止血带时长、手术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及疼痛评分、血栓风险等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止血带使用时长、手术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高于对照组[(79.59±11.02)分比(74.18±12.14)分], 患肢远端疼痛评分、远端感觉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8比13/39),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量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对符合标准的50例双膝关节同时置换的患者,左右膝成对随机分别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缝合关节囊结束前应用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分别观察术后12h、24h、48h计算失血量,术后半年行膝关节学会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结果 2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h失血量、24h失血量、48h失血量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感染病例及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下膝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够简单有效的减少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失血。  相似文献   

17.
马红玲 《淮海医药》2012,30(6):549-550
目的 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冰敷袋应用与常规术后护理比较,评估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量的效果.方法 2007年4月~2010年12月38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按入院顺序分别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对照组21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况均具有可比性.术后观察组应用自制冰敷袋包敷于伤口敷料外持续冰敷,冰融化时及时更换冰袋.结果 观察组术后2h、12 h、24 h、48 h引流出的血液量平均分别为140ml、200 ml、250 ml、35 ml,明显低于对照组255 ml、320 ml、390 ml、50 ml,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KA术后应用自制冰敷袋明显能减少术后失血量,是一种有效的减少TKA术后失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失血量及血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全身麻醉诱导期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观察组采用10 mg/kg氨甲环酸静脉滴注,比较两组失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输血率明显更低,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小腿周径、髌上10 cm周径短于对照组,K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可使患者失血量减少,加快患者机体膝关节康复进度,同时不会明显增加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华芳  陈梅  李成太 《安徽医药》2016,37(10):1292-1293
目的 比较2种不同止血带充气压力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160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由同一组医师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充气压力487.5 mmHg,试验组采用个体化逐渐增压,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增加37.5 mmHg。观察止血效果、止血带松解后血压变化、术后局部皮肤疼痛、水疱、瘀斑以及神经感觉障碍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结果 试验组止血带压力值为(333.0±15.7)mmHg,对照组为487.5 mmHg,试验组压力值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局部皮肤疼痛、水疱瘀斑形成及神经感觉障碍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但术中止血效果、止血带松解后血压下降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个体化使用止血带使用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20.
<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血量较大[1],而为了降低感染几率,需早期拔出引流管,患者膝关节积液、肿胀明显,影响术后功能锻炼。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可用止血带达到减少出血的效果,但松止血带后下肢血管内纤溶系统的激活增加了术后失血量[2],包括显性及隐形失血,一部分患者术后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