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489-1490
目的观察呼吸末正压Acapella Duet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呼吸功能训练(含ACB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capella Duet震荡排痰器。两组每日治疗2次,每次30mi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痰效果和肺功能。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FVC、 FEV1、 PEF均提高(P <0.05),且观察组的FVC、 FEV1、 PEF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呼吸末正压Acapella Duet联合ACBT能够在短期显著提高患者的排痰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改善通气障碍,对脑卒中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稳定期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呼吸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血常规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排痰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比较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血红蛋白(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NEU%、Hb指标都有所降低,且治疗组感染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Hb含量大大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都较前有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突出。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COPD稳定期的疗效良好,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早期及延迟治疗在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5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延迟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病情好转情况、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通气例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好转率、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较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病程,提高病情好转率,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通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辅助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痊愈25例,显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3%(33/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0,P< 0.05).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因痰液窒息行气管插管.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用于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结合PDCA循环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50例行常规重症护理的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50例行目标管理结合PDCA循环护理的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2.00%,低于对照组的48.00%(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8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中接受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对比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吸痰前后生命体征等.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6.67%),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SpO2、收缩、舒张压、心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和机械性呼吸时间,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1,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 5,P<0.05)。结论 连续性护理用于脑卒中合并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效果明显,在患者护理满意率提升上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临床中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皮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ICU气管切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传统气管切开,观察组32例行经皮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伤口出血量级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II度出血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8%(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更加快捷、简单的微创急救技术,特别适合ICU的危重患者紧急气管切开的,相较于传统气管切开手术,更加安全、简便、并发症更少,可取代传统气管切开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严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严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灌洗吸痰,观察组则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治疗,对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肺部感染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1h和4h后气道峰压(PIP)、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阻力(Raw)及呼吸功(WOB)参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CPI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治疗3、5、7d的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痊愈29例占72.5%,显效9例占22.5%,对照组痊愈16例占40.0%,显效18例占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治疗严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感染症状和呼吸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 5年1 2月我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麦角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眩晕缓解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第7d、第14d观察组患者眩晕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快速、有效、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能够有效去除患者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整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联合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方法:将80例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入选此次研究,选取时间自2015年6月-2018年6月,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解痉、化痰以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动态顺应性(Cdyn)以及呼吸做功(WOB)呼吸力血指标,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Raw、PIP、Cdyn以及WOB值均明显改善(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Raw、PIP、Cdyn以及WOB值均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的疗效明显低于研究组(P 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呼吸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ICU气管切开患者协助吸痰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1例需要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均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应用普通式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组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使用吸痰器的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32%,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每天使用吸疾次数为(5.0±1.85)次,对照组为(14.0±1.7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切开置管吸痰,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rrjk》2017,(8)
目的:探讨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我院ICU病房需用呼吸机治疗的12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有6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是32.26%,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是11.29%(P0.05)。结论:在ICU呼吸机治疗患者的常规对症护理上实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预防护理能够获得明显护理效果,可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易江红 《现代养生》2014,(14):227-228
目的: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7月间的颅脑损伤ICU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于患者转出ICU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GCS、MMSE及MBI水平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于相应护理干预后其气管切开封管情况更为良好,且患者MBI、MMSE及GCS评分改善情况更为良好,p<0.05。结论:给予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护理干预时给予有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有较好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他唑巴坦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的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哌拉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培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他唑巴坦联合比阿培南治疗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43-1344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呼吸支持对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发生院内心脏骤停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球囊+面罩通气支持,观察组则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者30分钟抢救后复苏情况及14 d后神经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复苏率为50.00%,对照组为33.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呼吸支持能显著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循环恢复率,且在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方面优于球囊+面罩通气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患儿8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保暖、呼吸道护理,对出现低氧血症的患儿使用氧疗,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程爱玲 《现代保健》2010,(24):104-105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更换胃管方法的改进,以减少患者在插管过程中的不适和痛苦,达到人性化护理的目的 .方法 将30例昏迷气管切开后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插管方法--边插边拔法,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将气管套管上提的插管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 改进后的更换胃管方法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的置胃管法,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21-12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GCS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各项治疗与护理措施的落实和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