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为了适应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实验治疗工作的需要,在寻找红细胞沉降剂的研究中,发现作为一种新型代血浆而用于临床的羧甲基淀粉钠(即404代血浆)对狗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具有较好的分离作用,现简要报告如下: 在404代血浆内加入0.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常规灭菌后置室温保存。狗血液6ml与404代血浆4ml混合后,于室温下静置3分钟红细胞即开始下沉,12分钟沉降完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血红细胞调控白细胞CXCR4表达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灭活癌细胞(S180,5×106/ml)0·2ml(或生理盐水)加入全血细胞(或白细胞)0·2ml和血浆0·3ml中,37℃温育1h,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测定红细胞CD35和白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CXCR4分子表达量。分组:①癌细胞悬液0·2ml加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②生理盐水0·2ml加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③癌细胞悬液0·2ml加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④生理盐水0·2ml加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结果脐血红细胞CD35表达量在S180激活后下降不如正常人红细胞明显,而白细胞CXCR4表达量在S180激活后上升不明显;正常人全血红细胞CD35表达量在S180激活后明显下降(40·21%±11·52%vs28·65%±8·08%,P<0·01),而粒细胞CXCR4表达量明显上升(40·62%±17·89%vs64·18%±11·69%,P<0·01)。结论脐血红细胞免疫调控能力和白细胞免疫功能都明显低下。  相似文献   

3.
抗原激活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反应主干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抗原对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反应主干道的作用。方法癌细胞(5×106/ml)和(或)卡介苗(0·1mg)或酵母菌(5×108/ml)加到全血细胞悬液0·2ml(或白细胞0·2ml)和枸橼酸抗凝的新鲜血浆0·3ml(或生理盐水0·3ml)37℃温育1h,采用免疫酶联法检测IL-8水平。分组:①抗原(癌细胞或酵母菌或卡介苗)0·2ml加入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②生理盐水0·2ml加入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③抗原0·2ml加入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④生理盐水0·2ml加入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结果癌细胞、卡介苗和酵母菌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但没有加血浆组中,这些抗原不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在这些抗原加入全血细胞和血浆组,IL-8激活指数(2·124±0·860)明显高于这些抗原加入白细胞和血浆组的IL-8激活指数(0·390±0·080),P<0·01。结论结果表明在血液免疫反中存在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反应主干道路线图,红细胞和补体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离白细胞的方法很多。自然沉降法时间太长;离心法及梯度离心法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梯度液;红细胞选择性破坏法中某些化合物不利于原有疾病的治疗。IBM连续分离系统能从整体外周血液中单独收集到大量单个核细胞,但分离时间过长(240~270分钟),分离后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吞噬能力及趋向性等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而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红细胞调控球蛋白变化新的自然实验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对白细胞分泌球蛋白能力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癌细胞悬液(5×106/ml)0·2ml或生理盐水0·2ml加至枸橼酸抗凝全血细胞悬液(包括红细胞和所有白细胞)0·2ml或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中,37℃水浴1h,用OlympusAU100生化测定仪检测球蛋白含量。分组:①全血细胞实验组:癌细胞0·2ml加入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②全血细胞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加入全血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③白细胞实验组:癌细胞悬液0·2ml加入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④白细胞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加入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结果肿瘤患者全血细胞自然实验组球蛋白激活率(0·31±0·09)明显低于正常人全血细胞自然实验组球蛋白激活率(0·39±0·14)。肿瘤患者全血细胞自然对照组红细胞对球蛋白吸附率(0·09±0·08)也明显低于正常人全血细胞自然对照组红细胞对球蛋白的吸附率(0·29±0·14)。结论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自然实验体系用于测定红细胞对球蛋白的调控作用,方法简便,实用,肿瘤患者红细胞对球蛋白含量的调控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CD35在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细胞CD35在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健康成人ACD抗凝全血获得淋巴细胞悬液(1×106/ml)和红细胞悬液(1×108/ml),以灭活腹水癌细胞S180(1×106/ml)作为激活抗原,以自体血浆作为反应基质,考察红细胞对淋巴细胞的调控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阳性率。单抗封闭红细胞CD35或EDTA破坏补体,观察淋巴细胞CD25表达的变化。结果CD35单抗封闭后淋巴细胞CD25表达量(18·22%±4·27%)明显降低;EDTA破坏补体后,淋巴细胞CD25表达量(18·79%±3·90%)比ACD抗凝组(23·29%±4·40%)明显降低,与CD35阻断组基本相同,但仍高于Hanks′液对照组(13·19%±2·96%)。结论红细胞CD35和血浆补体对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血浆中还存在其他调控淋巴细胞活化的机制。促进红细胞表面CD35分子表达、保持血浆补体活性对提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存前白细胞过滤对血液保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存前的白细胞去除是否会增强血液保存中红细胞的抗损伤能力 ,目前仍无统一的看法。起初 ,人们认为白细胞在保存过程中的降解可能会释放一些酶类 ,对血液成分造成损害。然而 ,保存前的白细胞过滤似乎对血小板的保存损伤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过滤后血小板与未处理的血小板的多项指标没有差别。本实验旨在通过监测全血经去白细胞处理后不同阶段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 ,初步探讨白细胞过滤对血液质量及血液保存效果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选择 7名健康献血者。CPDA保存液常规采集其血液 2 0 0ml,混匀均分成滤过组和对照组。滤过组于采血后 1~…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调控IL-8新的实验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调控白细胞分泌IL-8的能力。方法将癌细胞(S180)悬液0·2ml(5×106/ml)或生理盐水0·2ml加至枸橼酸抗凝全血细胞悬液(或白细胞悬液)0·2ml和血浆0·3ml中,37℃水浴1h,酶联免疫法测定反应液中IL-8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全血细胞实验组、全血细胞对照组、白细胞实验组和白细胞对照组的IL-8含量(pg/ml)分别为376·35±243·96、353·64±271·92、461·27±277·11和424·97±278·93,正常人相应各组则分别为11·36±6·93、4·98±4·35、29·41±30·66和20·77±24·20;原发性肝癌患者全血细胞实验组、白细胞实验组和正常人全血细胞实验组、白细胞实验组的癌细胞激活率(%)分别为0·22±0·24、0·25±0·53、2·49±2·33和0·75±0·21;原发性肝癌患者全血细胞实验组、全血细胞对照组和正常人全血细胞实验组、全血细胞对照组的红细胞IL-8吸附率(%)分别为0·22±0·18、0·17±0·33、1·18±2·29和0·86±0·49。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IL-8激活率及IL-8吸附率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采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测定红细胞对IL-8的调控作用方法简便、实用。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对IL-8含量的调控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浓缩鱼油对高脂血兔血浆、主动脉及肝脏总胆固醇(TC)、血浆过氧化脂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鱼油组血浆、主动脉和肝脏TC值、血小板聚集率、全血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血浆过氧化脂质水平相近,但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变形性无显著变化;鱼油组主动脉AS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表明浓缩鱼油不仅可降胆固醇,对实验性AS形成亦有显著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
Nd∶YAG激光组织间照射血管瘤后即刻 瘤腔内血液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Nd∶YAG激光组织间照射血管瘤后即刻瘤腔内血液学的变化。方法 收集适合Nd∶YAG激光组织间照射治疗且照射前后可自瘤腔内各抽取10ml血液的血管瘤病人6例,以Nd∶YAG激光行血管瘤组织间照射,照射功率密度为531×103Wcm2,能量密度为797×104Jcm2。激光照射前及照射后即刻取血进行血液细胞学、生化学、酶学、免疫学、流变学等共24项指标检测。结果 激光照射后即刻瘤腔内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均P<005),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全血粘度(切变率190s、46s、575s)、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还原粘度、低切变率下血液相对粘度升高(均P<005),血液生化学、免疫学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激光组织间照射后血液粘滞度升高,因此要注意防止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含有90%~91%的水分、6.5%~8.5%的蛋白质和2%的低分子物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血液在体内运输营养物质,携带代谢产物,调节内环境的稳定及行使防御功能。正常成人的总血量约为体重的7%~...  相似文献   

12.
Nd:YAG激光组织间照射血管瘤后即刻瘤腔内血液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Nd:YAG激光组织间照射血管瘤后即刻瘤腔内血液学的变化.方法:收集适合Nd:YAG激光组织间照射治疗且照射前后可自瘤腔内各抽取10 ml血液的血管瘤病人6例,以Nd:YAG激光行血管瘤组织间照射,照射功率密度为5.31×103 W/cm2,能量密度为7.97×104 J/cm2.激光照射前及照射后即刻取血进行血液细胞学、生化学、酶学、免疫学、流变学等共24项指标检测.结果:激光照射后即刻瘤腔内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均P<0.05),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全血粘度(切变率190/s、46/s、5.75/s)、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还原粘度、低切变率下血液相对粘度升高(均P<0.05),血液生化学、免疫学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激光组织间照射后血液粘滞度升高,因此要注意防止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解答: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指24h内给成人输注超过20U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h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1.5ml/(kg·min)。对于严重创伤合并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紧急启动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常用方案包括:(1)方案一: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考虑按6∶4∶1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2U红细胞∶800ml FFP∶1U血小板。(2)方案二:红细胞、FFP、血小板考虑按1∶1∶1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U红细胞∶100ml FFP∶1U血小板,三者均是从200ml全血分离。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大剂量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所有病例用二甲双呱进行常规降糖治疗,其中78例同时服用黄连素40d,34例同时用川芎嗪静脉滴注2个疗程(20d),分别检测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简称CD62),并同时对血糖、血脂进行观察。结果 黄连素和川芎嗪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表明黄连素和川芎嗪可明显改善血液粘度和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其中,黄连素治疗后在降低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元及血糖等方面比川芎嗪组更明显(P〈0.01)。结论 大剂量黄连素及川芎嗪均有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且黄连素对降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纤维蛋白元及降低血糖方面优于芎嗪。  相似文献   

15.
血液病是指发生在血液、骨髓、脾及淋巴结里的疾病。常表现为外周血液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质或量的改变。以红细胞改变为主的就是常说的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以白细胞变化为主的有白血病和粒细胞缺乏症等,而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则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常把由于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所引起的出血称为出血性疾病。血液病的早期信号主要有:贫血贫血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常见的原因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造血原料缺乏,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细胞破坏过多,如溶血性贫血、女性月经过…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4岁.间断血尿3年,加重20 d,血清肌酐升高5 d于2007年9月29日就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3 g/L(正常值110~160 g/L),白细胞3.56×109/L[正常值(4~10)×109/L],血小板176×109/L[正常值(100~360)×109/L];血浆游离血红蛋白30 g/L(正常值<5 g/L);网织红细胞4.4%(正常值0.5%~1.5%);尿红细胞80/μl(正常值<25/μl),异形为90%;血肌酐243 μmol/L(正常值53~132 μmol/L);总胆红素38.9 μmol/L(正常值5.1~22.2 μmol/L),直接胆红素 9.0 μmol/L(正常值0~8.6 μmol/L).  相似文献   

17.
AMINGO血细胞连续分离器是美国七十年代初期由Freireich和Eisel等人在NGI-IBM血细胞分离器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它能在整体条件下从狗和人的外周血中连续分离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粒细胞和血浆等多种血液成分。应用广泛,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高原环境下动物肝细胞的体外分离方法 ;方法 :采用胶原酶体外两步灌流法先进行肝叶灌流 ,再将所得肝组织悬液分别置 3 7℃温育不同时间 ,对比观测肝细胞产量、存活率、纯度及细胞接种后生长情况的差异 ;结果 :未经温育组及温育 1 0min、3 0min、60min组肝组织悬液的肝细胞产量分别为 ( 0 .85、2 .67、3 .84、4.2 9)× 1 0 6/ g湿重肝组织 ;肝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97.6%、96.9%、88.3 %及 71 .5% ;肝细胞纯度分别为 96.2 %、95.4%、96.7%及 95.8% ;前两组细胞贴壁生长和增殖情况均较好 ,后两组则较差 ;结论 :在高原环境下先采用肝叶体外两步灌流后再行胶原酶短时间 ( 1 0min左右 )温育处理是一种既可获得较满意的细胞活性 ,同时又可显著提高细胞产量的分离肝细胞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首次使用0.05%甲基纤维素分离骨髓有核细胞与5%羧甲基淀粉钠、自然沉降及Ficoll分离法等方法比较,甲基纤维素法具有方法简便易行,分离速度快,有核细胞及CFU—GM回收率高(分别为79.0±17.7%和93.0±10.7%)等特点.将此方法应用于4例恶性血液病病人的大容量骨髓的体外分离进行自体骨髓移植(ABMT)均重建了造血,取得了移植成功.我们认为此方法适于国内推广应用进行ABMT.  相似文献   

20.
应用离心淘洗技术分离同步化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应用离心淘洗分离同步化细胞的方法,根据本文的方法可很好地分离呈单层细胞生长的V_(79)细胞及呈悬液生长的白血病P_(388)细胞,分离后的G_1期细胞纯度可达94.7~96.8%,S期细胞纯度可达67.1~94%,G_2M期细胞可达71~7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