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吲哚美辛已作为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常用药物,但是该药物常伴有严重不良胃肠道反应,而塞来昔布作为COX-2特异性抑制剂理论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但其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作用目前尚缺乏研究。目的:观察COX-2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的效果,为伴有胃肠道症状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12/2011-05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年龄55~72(65.40±3.24)岁,左髋19例,右髋31例。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25例和吲哚美辛组25例,分别给予塞来昔布200mg/d或吲哚美辛75mg/d,连续服用6周。结果与结论:塞来昔布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2.0%,吲哚美辛组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6.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塞来昔布组与吲哚美辛组分别为88.0%,76.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塞来昔布组和吲哚美辛组分别为16.0%,3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结果可见塞来昔布预防全髋关节置换后异位骨化是可行的,并且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背景: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其因需皮下注射而存在局限性。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58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28例,低分子肝素组(达肝素)30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与达肝素组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置换后非严重出血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0月行膝关节置换及全髋置换的患者167例,其中全髋置换患者114例,膝关节置换患者53例。以患者住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n=84):术后6 h内开始使用利伐沙班10 mg/d,1次/日,口服,膝关节置换术2周,全髋置换术5周。低分子量肝素钙组(n=83):手术前2 h及手术后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2500 IU,5 d。疗效评定:术前与术后行双下肢静脉超声,了解深静脉管腔大小改变、DVT发生率;凝血功能于实验开始前和治疗2 d、5 d、1周、2周、5周末各测定1次。结果①DVT发生率比较:利伐沙班组中有9例发生DVT(10.7%);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15例患者发生DVT(18.1%)。②下肢静脉管腔大小前后变化比较:股浅静脉狭窄>2 mm者,利伐沙班组中有23例(27.4%),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38例(45.8%);腘静脉狭窄>2 mm者,利伐沙班组中有27例(32.1%),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中有47例(5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凝血功能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10 s以上者,利伐沙班组0例(0%),低分子量肝素钙23例(27.7%)(P<0.01)。结论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低分子量肝素钙效果更佳,且凝血功能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背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较高.目前尚不清楚原发病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目的:观察不同原发病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47例,年龄64~93岁,根据原发病不同分为2组:骨折组68例,置换前经历了创伤,均为股骨颈骨折患者;骨病组79例,术前未经历过创伤.根据患者生理年龄、置换前社会活动能力、骨质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全髋假体,其中采用生物学假体5例,混合型假体12例,其他全部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对术后出现患肢肿胀和/或疼痛,下肢伴有或不伴有Homans征/Neuhofs征阳性的患者常规应用加压超声技术进行超声多谱勒检查.结果与结论:骨折组置换后32例出现患侧肢体肿胀,伴有疼痛者20例,出现Homans征/Neuhofs征15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29例下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股骨颈骨折后行全髋关节置换1例,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于置换后17 d猝死,尸检证实为伤侧下肢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骨病组置换后20例出现患侧肢体肿胀,伴有疼痛者11例,出现Homans征/Neuhofs征9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证实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比骨病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液凝固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更高(P<0.05).提示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活血通络汤预防人工股骨头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人工股骨头置换已经成为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多见于下肢.因而如何有效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为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活血通络汤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分别给予活血通络汤内服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引流量、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活血通络汤组患者切口引流量明显少于低分子肝素组(P < 0.05);活血通络汤和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计数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活血通络汤和低分子肝素均能明显的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但低分子肝素效果优于活血通络汤(P < 0.05);两组患者中各有2例轻度下肢深静脉血栓,两者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相当.说明活血通络汤能够预防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其疗效同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低分子肝素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入院后第1天至14天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28例,未行抗凝措施.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d,7d和14d行双下肢静脉超声多普勒检查,评估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入院后1d,7d复查头颅CT,评估是否发生颅内再出血.结果观察组32例,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2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28.6%),其中6例(21.4%)发生在瘫痪侧,7例(25.0%)发生在腘静脉以下,有症状者2例(7.1%),经治疗后好转;发生症状性肺栓塞1例(3.6%).两组发生颅内出血各1例,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均稳定.两组间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栓塞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28.6%VS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物理预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高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高龄(均≥75岁)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物理预防组50例、B组——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C组——物理预防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50例。入院后即开始进行三组对比研究。结果物理预防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发生率为24%;低分子肝素钙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发生率为8%;物理预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结论物理预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背景: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方面已得到广大学者研究证实。国外文献指出将疗程延长至35 d可更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国内研究尚未明显结论,且延长疗程后药物安全性是否可靠仍未证实。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髋关节置换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利伐沙班疗程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106例,随机等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2组均在置换后6 h给药,利伐沙班组10 mg/d,疗程为5周;低分子肝素组4100 U/d,疗程为2周。结果与结论:利伐沙班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复查及随访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并且未发现深静脉血栓症状者,低分子肝素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现深静脉血栓7例(13%),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前后静脉血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凝血功能,以及置换后引流量和皮下瘀斑面积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髋关节置换后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具有明确的疗效,且足疗程应用利伐沙班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1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n=122)应用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药物治疗,B组(n=109)单纯应用活血药治疗,比较2组术后D-二聚体、凝血指标异常患者比例,比较2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发生D-二聚体异常10例(8. 20%),B组18例(16.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A组发生凝血时间异常18例(14. 80%),B组15例(13. 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89)。A组有5例(4. 10%)发生DVT,B组为13例(11. 90%),A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结论气压泵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