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刘大男  何作云  李金生 《天津医药》2004,32(12):724-727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组 )感染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1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4 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组 )患者及 3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 (NC组 )的血Cpn抗体水平及DNA ,同时观测纤维蛋白原(Fg)、6 -酮 -前列环素F1α (6 Keto PGF1α)及血栓素B2 (TXB2 )变化及其与Cpn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CpnIgG、CpnIgM阳性率及水平高于NC组 (P <0 .0 5 ) ,CpnDNA检测结果与之吻合。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前、后 ,CpnIgG阳性与AMI均有相关关系 (OR分别为 3.6 5 3和 3.174 ,P <0 .0 5 )。AMI组中Cpn( )组Fg、TXB2 高于Cpn(- )组 ,而 6 Ke to PGF1α低于Cpn(- )组 (均P <0 .0 5 )及NC、OMI组中Cpn( )组 (均P <0 .0 1) ;并且IgG与TXB2 呈正相关 ,与 6 Ke to PGF1α呈负相关 ,调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前、后 ,IgG与Fg均呈正相关。结论 :Cpn感染与AMI有明显的相关性 ,与Fg、TXB2 及 6 Keto PGF1α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赵慧强  李金生  刘大男 《贵州医药》2002,26(12):1075-1077
目的:研究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组(AMIA)、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组(AMIR)、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正常对照组(N)分别进行CP特异性IgG、IgM抗体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上述检测的IgG阳性标本进行CP DNA检测;并检测各组的血CRP水平。结果:各病例组IgG阳性率明显高于N组(P<0.05);AMIA组IgM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PCR技术检测各组中IgG阳性组CP DNA阳性率很高。IgG阳性与AMI的发生有相关性,校正了影响因素后OR=2.0,P<0.05。AMIA组中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有显著性意意义(P<0.05),而后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A组、OMI组中显示IgG与CRP有相关性(γ=0.7276,P=0.000;γ=0.6380,P=0.008)。结论:CP感染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很可能CP急性感染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促发因素;CP急性感染与ORP水平升高有关,可能CP急性心感染参与了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RP升高。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高大胜 《中国医药》2008,3(11):670-67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不同类型CHD的关系。方法64例老年CHD患者为CHD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组23例,双支血管病变组19例,多支血管病变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例;21例老年非CHD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浆Fg和血脂等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老年CHD组血浆Fg为(4.07±1.18)g/L,对照组为(3.05±0.78)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浆Fg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MI组和UAP组血Fg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Fg在老年CH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可以作为预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吸烟对血液过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吸烟与不吸烟人静脉血血浆及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血浆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血浆总抗氧化能力(AOA).结果表明:吸烟组血浆及红细胞MDA的含量高于不吸烟组(P<0.01),红细胞SOD含量高于不吸烟组(P<0.01),血浆SOD、全血GSH-Px活力.血浆AOA均低0于不吸烟组(P<0.01,P<0.05,P<0.05).提示长期吸烟可使血中氧化与抗氧化失去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3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33例非糖尿病冠心病及33例健康成人的血小板聚集率和释放的血栓素A2代谢物TXB2及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抗血小板聚集物前列环素代谢物6-Keto-PCF1α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和TXB2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组及非糖尿病冠心病人组,分别P<0.01和<0.05.而观察组6-Keto-PCF1α浓度均值则低于健康组和冠心病组,P<0.01和<0.05。观察组中又以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TXB2测值最高,不仅高于同组病人,也高于非糖尿病组的AMI患者。另外观察组内60岁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检测了41例冠心病病人使用益气通络丹治疗前后循环血中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全血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血浆总抗氧化能力(AOA);红细胞膜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滤过指数(IF)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红细胞SOD、全血GSH-Px、CAT活力、血浆AOA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膜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IF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红细胞SOD、全血GSH-Px、CAT活力、血浆AOA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膜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IF明显降低(P<0.01)。结论:益气通络丹能减轻病人血液过氧化反应,改善红细胞变形性(ED)。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冠心汤对冠心病患者血液过氧化反应及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我们检测了冠心病患者使用冠心汤治疗前后红细胞SOD,全血GSH-PX、CAT活力,血浆AOA和红细胞膜MDA含量及IF的变化,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SOD、GSH-Px、CAT活力及AOA明显低于对照组(H<0.01),MDA含量及I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SOD、GSHPx、CAT活力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MDA含和IF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提示冠心汤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液的过氧化反应,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检测了37例冠心病病人使用左归饮治疗前后循环血中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全血谷胱苷肽迂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氨酶(CAT)活力;血浆总抗氧化能力(AOA);红细胞膜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滤过指数(IN)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前红细胞SOD、全血GSH-PX、CAT活力、血浆AOA明显下降(P<0.01),红细胞膜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IF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红细胞SOD、全血GSH-PX、CAT活力、血浆AOA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膜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IF明显降低(P<0.01)。提示左归饮能减轻病人血液过氧化反应,改善红细胞变形性(ED)。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原发性骨关节炎(PO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9例POA患者和17例对照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两组比较。结果:OA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3/S)、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放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两组间的全血粘度(高切200/S)、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骨关节炎患者血液粘滞度较正常增高,并主要由血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白蒺藜全草提取物的复合制剂(JL-GE)对SD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8月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阿斯匹林和JL-GE分二种剂量,I组JL-GE 150mg/(kg.d),Ⅱ组JL-GE 300mg/(kg.d)灌胃,半月后取其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两个JL-GE实验组的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模型组(P<0.01,P<0.05),其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个实验组动物红细胞压积与模型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JL-GE可能通过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SD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11.
谭劼  韩君勇  张红雨 《中国医药》2010,5(9):788-78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标记物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CD62p的变化及其与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AMI患者(AMI组)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患者Fg水平,与3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相关项目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PAC-1、CD62p、Fg均高于健康对照组[(79.53±11.23)%比(47.02±5.98)%,(44.76±6.85)%比(29.13±4.38)%,(4.72±0.98)g/L比(3.38±0.48)g/L,P<0.01].AMI组PAC-1与Fg呈正相关(r=0.56,P<0.01),CD62p与Fg呈正相关(r=0.42,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Fg增加、血小板明显活化,其血小板活化程度与Fg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及外周血清MP抗体Ig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30例冠心病病人和对照组30例健康人进行外周血MP抗体检测.结果:冠心病组30例,外周血清MP抗体IgG阳性6例(20.0%),对照组30例中MP抗体IgG阳性1例(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及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151例CHD病人,其中急民生心肌梗死(AMI)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9例,心绞痛(AP)82例;脑梗死患者42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血清Lp(a)浓度。对高Lp(a)水平随机分组用血脂康胶囊及维生素C治疗。结果:CHD及脑梗死组其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CHD组高于脑梗死组(P<0.01)。CHD组中,AMI组>AP组>OMI组(P<0.01或P<0.05)。用血脂康胶囊4粒/日治疗40例,12周末血清Lp(a)下降19.6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提示Lp(a)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脂康胶囊对高血清Lp(a)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AMI和OMI患者各48例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20 mg·d-1,qd,疗程4周。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酒石酸美托洛尔12.5~50 mg,bid,硝酸异山梨酯5~10 mg,tid)。治疗前后用数字化24 h Holter记录测定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SDNN)和频域参数(LF和HF)。结果:AMI患者试验组治疗4周后,HRV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SDNN,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OMI患者试验组SDNN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LF和HF均明显增加,LF/HF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的作用,使LF/HF趋于正常,提示该药具有稳定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关系。方法将82例AMI患者分成心绞痛组(AP)48例和无心绞痛组(Non-AP)34例,测定患者血清CPK及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并用硝酸还原酶法经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者的CPK、CK-MB、CTnI较低,而NO水平较高,与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绞痛对AMI的心肌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而NO在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脂的相互关系,从而探讨CHD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CHD患者12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6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0例,另选取6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微量免疫荧光法测量Cpn特异性抗体,用酶联吸附法测定vWF,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结果AMI组、UAP组Cpn特异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n特异性抗体阳性患者vWF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Cpn特异性抗体阴性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浆vWF及TC、TG、LDL-C水平与Cpn特异性培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之呈负相关。结论Cpn致CHD的可能机制为:Cpn感染使体内vWF水平升高,协同血脂异常,激发和加重冠状动脉内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加,动脉血栓发生率升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姚威  刘文娴 《中国医药》2010,5(12):1113-1115
目的 通过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定期复诊、督导规范二级预防用药,与未干预的AMI患者后二级预防对比,对AMI患者出院进行管理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622例.观察组患者225例为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督导,督促定期复查者;不能坚持上述情况而分散就医、未规律服药,未定期复诊者394例为对.照组.比较随访1年时两组复查时血压、心率、心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分别为(113±19)mm Hg(1 mm Hg=0.133 kPa)与(118±18)mm Hg(P=0.040);舒张压分别为(72±14)mm Hg与(75±16)mm Hg(P=0.015).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随访1年时2组患者的心率分别为(70±14)次/min与(77±19)次/min(P=0.000).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较对照组有所减慢.出院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50.6±5.3)mm与(58.8±5.8)mm,P=0.020]、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为(34.9±7.1)mm比(38.8±6.2)mm,P=0.011]有所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6.5±10.8)%与(50.3±11.6)%,P=0.0024]有所提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健康教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病人血清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抗体IgG(CagA Hp IgG)的阳性率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 78例脑梗死病人和6 0例对照组血清CagA Hp IgG以及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浓度。 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CagA Hp IgG阳性率 (5 2 5 6 % )显著高于对照组 (35 % ) (P <0 0 5 )。CagA Hp IgG阳性与阴性者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马树旗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33-34,36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新发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资料,其中新发房颤患者53例(AF组),未发生房颤者291例(NAF组),AF组按新发AF持续时间分为AF1组23例(心肌梗死24h内发生AF者),AF2组30例(心肌梗死24h后发生AF者)。比较AF组和NAF组之间的年龄、并发症、CK—MB峰值、心功能(Killp分级)、死亡率以及NAF组和AFl组、AF2组之间心肌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情况等因素的对比。结果AF组老年患者多于NAF组(P〈0.01),AF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者高于NAF组(P〈0.01),AF组CK—MB峰值、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显著高于NAF组(P〈0.01),AF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较NAF组高(P〈0.05),AF1组下壁AMI发生率高于NAF组和AF2组(P〈0.05),AF2组前壁AMI发生率高于AF1组(P〈0.05)。结论高龄、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梗死面积及多支血管病变是AMI并新发AF的危险因素,AF发生时间与AMI梗死部位相关,AMI并新发AF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应给予早期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