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调查手术室护工手卫生现状,提高护工手卫生意识,以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率.方法 将仙居县4所县级医院的23名护工作为研究对像,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标准,对其手进行采样,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对手术室护工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工手菌落数洗手前为(11.25±6.58)CFU/cm2;洗手后为(10.35±6.67)CFU/cm2,洗手前手术室护工手上的菌落数多于洗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室护工手卫生的合格率洗手前为43.5%,洗手后为47.8%,手术室护工手卫生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无菌物品后执行率分别为47.8%及52.2%.结论 手术室护工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手卫生执行率低,洗手依从性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护士在正常工作中手的污染情况,为提高其手卫生的依从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分别从某院5种岗位(手术室、病房治疗、病房配药、病房护理以及门诊注射室工作)护士中随机抽取20名,同一天分别做洗手前、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手消毒)后以及工作2 h后手部采样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工作岗位间护士洗手(或手消毒)前手采样培养菌落数均严重超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岗位护士洗手(或手消毒)后手采样培养菌落数显著低于洗手(或手消毒)前(P<0.05);洗手(或手消毒)后,各工作岗位间护士手采样培养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2 h后,从事手术室和病房配药工作的护士与其洗手(或手消毒)后手采样培养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事治疗、护理和门诊注射工作的护士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菌落数显著增加。结论无论采用何种手卫生方法,只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基本都能达到各自岗位规范的要求,能很好地预防因手传播而造成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3.
医院护理人员手污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普通外科、骨外科共50名护理人员分2日于晨间护理期间进行洗手前后手采样。第1日,做完规定的3张床位患者的晨间护理后进行洗手前后手采样,各50份,送细菌培养;洗手前手采样检测合格率为0,洗手后为14.0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日,每做完一个规定床位患者的晨间护理后进行洗手前后手采样,各50份,送细菌培养;洗手前手采样检测合格率为4.00%,洗手后为80.00%,两者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1)。第1日与第2日洗手后手采样检测合格率之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1)。细菌培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9.45%),葡萄球菌属次之(27.36%)。提示护理人员做护理或治疗等操作时,必须做到一人一洗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医院保洁工手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齐龙  陈玲  彭叶  凌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1):2168-2169
[目的]探讨医院保洁工的手部洗手效果。[方法]采用对保洁工洗手前后对照采样培养及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调查51名保洁工,洗手前手污染较严重,手部菌落数最高达1260cfu/cm^2,最低11 cfu/cm^2,平均菌落数为169 cfu/cm^2;通过接受洗手技术培训与未接受培训保洁工洗手后检测表明,手采样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保洁工洗手技术的培训及洗手效果的监督和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为制定有效的手卫生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6月通过调查问卷、现场观察及手表面采样的方法,对24所市级医院的111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所有被调查科室均设置有专门的洗手设施,且被调查者均采用流水洗手的方式进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使用消毒剂的比例(82名,73.87%)高于采用六步洗手(42名,37.84%);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99.10%(110名),高于接触患者后的89.19%(99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9.23、9.88,均P0.01)。诊疗活动中手卫生前手最大菌落总数为475 CFU/cm~2,手卫生后手最大菌落总数为85 CFU/cm~2,洗手后手菌落计数低于洗手前(P0.01)。年龄、性别、科室和职业是影响手卫生的重要因素。洗手前,护士手卫生合格率高于非护士,女性、护士以及Ⅰ类环境中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分别低于男性、非护士以及其他类型环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洗手后各组手卫生合格率均有提高,医务人员手表面菌落总数均有减少。结论重庆市市级医院洗手设施配置和手卫生效果均较好,但≥35岁年龄组、男性、Ⅲ和Ⅳ类环境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非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荆州市院前急救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85名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采用手部菌落采样法调查试验组45人(加强六步洗手法教育和使用手消毒剂)、对照组40人的手部污染状况。并调查救护车上的洗手设备情况。结果院前急救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低。两组院前急救人员出诊中、洗手后的平均菌落数与手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4辆救护车上有洗手设备的仅6辆,但均不能正常使用。结论院前急救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强于保护患者的意识。救护车上手卫生设施缺失严重,院前急救人员手部污染严重,出诊前按常规的六步洗手法洗手不现实,但在救护车上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是切实可行的,是减少手部细菌污染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工作中护士洗手依从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洗手执行率<40.0%.护士往往是完成了护理操作后才洗手,在操作前选择洗手的比例只有53.0%,且存在着工作中戴着手套不及时洗手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樊利和  张彩云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56-1757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部不同岗位护士手的清洗效果。方法医院住部不同岗位护士120名,分别做洗手前、按日常程序洗手或手消毒后以及工作1 h后手的细菌培养。结果各岗位护士手培养的细菌菌落数洗手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药室护士工作1 h后培养的菌落数与洗手或消毒后菌落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事手术、治疗和护理岗位的护士菌落数明显增多。结论护士在上、下岗时无论从事何种岗位一定要严格执行手的清洗和消毒程度,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并尽可能做到勤洗手、多洗手。  相似文献   

9.
爱护佳洗手液与传统皂液刷手消毒效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部菌落数(4.10±4.03)CFU/cm2,洗手后即刻菌落数(0.08±0.26)CFU/cm2,洗手后2 h菌落数(0.49±1.31)CFU/cm2;两组间各项评价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爱护佳皮肤清洁剂+免洗外科手消毒液,有助于洗手后长时间抑菌,并且在皮肤舒适度、挥发速度、整体接受程度方面均优于传统外科手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医护人员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护人员80名,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两组,每组40人,一组采用普通洗手法洗手,另一组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比较两组洗手后手合格率和细菌菌落数合格率。结果:采用六步法洗手后手合格率由普通洗手后的72.5%上升到97.5%(X2=9.804,P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家庭式母婴同室新生儿陪护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协和医院100名家庭式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陪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标准,对其手进行采样.结果 洗手前陪护人员手上的菌落数为(11.34±26.50)CFU/cm2;洗手后,菌落数为(10.52±26.75)CFU/cm2,洗手前陪护人员手上的菌落数多于洗手后;洗手前陪护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为64.0%;洗手后,合格率为65.0%.结论 家庭式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陪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爱护佳手部皮肤消毒效果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爱护佳皮肤消毒剂消毒效果。方法将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按8个时段随机分成涂抹、未涂抹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4%爱护佳外科洗手液进行皮肤消毒;在消毒后,需再次涂抹0.5%爱护佳快速无水消毒洗手液于手部和前臂,为涂抹组;无需涂抹0.5%爱护佳快速无水消毒洗手液,为未涂抹组;两组均在消毒后即刻及术中1、2、3、4、5、6 h及6 h后分别进行手指采样培养,检测消毒效果。结果两组人员在各时段进行细菌学检测,菌落数均<5 CFU/cm2,手消毒效果均达到国家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标准,涂抹组与未涂抹组在各时段及总时段的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爱护佳皮肤消毒剂消毒效果可靠,无需再次涂抹0.5%爱护佳快速无水消毒洗手液,其抗菌作用可持续≥6 h,使用流程简便,并能降低手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行为教育对基层医院母婴同室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母婴同室陪护人员10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人,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陪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洗手方法正确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陪护人员抱新生儿前、给新生儿喂奶前、给新生儿换尿片后、护理产妇后、接触病房周围环境后的洗手执行率分别为85.12%、82.69%、77.91%、63.53%、52.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81%、28.71%、41.33%、20.22%、22.22%,洗手方法正确率试验组为6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两组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正确洗手方法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陪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宣传及行为教育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实施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从2012年10月-2013年9月救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实施手术的患者共78例,依照住院的顺序,随机将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各39例,护理干预组对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指导,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7.3±2.7)d,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5±2.1)d,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对比,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4.306, P〈0.05),常规护理组出现并发症的共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9%显著的低于护理干预组患者(2例,5.1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165,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3种不同手卫生处置方法的效果,为医务人员提供便利、可靠的手卫生方法.方法 选择临床医护人员90名,随机分为3组,设肥皂洗手组30人,卫生手消毒组30人,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30人;洗手组使用肥皂,卫生手消毒组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组是先用肥皂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洗手,干后立即用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采样双手标本送检,37℃培养48 h,观察3组人员手部细菌菌落数.结果 肥皂洗手、卫生手消毒、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6.7%、93.3%、100.0%,均未检出致病菌;肥皂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比较、卫生手消毒与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皂洗手与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卫生方法均可用于临床医务人员的手部清洗除菌,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效果最佳,卫生手消毒效果优于肥皂洗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使用关节镜来治疗膝关节疾病患者的手术以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于本院自2011年6月-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确诊为膝关节疾病的患者共35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手术以前、手术以后实施综合护理方法,手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并做好各种手术护理准备、手术以后护理以及患者康复后的护理,经过12个月的随机访问,对比两组的不同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手术以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都有较大程度的恢复,观察组中达到优良的患者共162例,治疗和护理的优良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共138例,优良率为77.1%),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优良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χ2=6.394,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没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膝关节疾病的患者的关节镜进行手术,系统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是促进手术成功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何芳  何慧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65-156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急救组分布据点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送院方式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我中心急救车送入医院)40例和对照组(家属直接送入医院)40例,通过对我中心院前急救组分布据点院前急救后预后情况跟踪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溶栓时间和抢救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知程度、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日常工作中的防护行为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598名医务人员完成调查表,合格率70.7%;护士、医师合格率>80.0%,护工、工勤人员的合格率仅为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职称组间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合格率由78.7%上升至90.8%,工作年限>21年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2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0%医务人员能做到无菌操作前后及抢救危重患者前后洗手、抢救危重患者时戴口罩等;60.0%的人不能做到六步洗手法、进病房戴口罩、接触病案及患者物品后洗手.结论 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无论医师、护士还是医技检验人员均存在着不规范的操作,建议医务人员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并比较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2月之间我院68例胃肠外科患者进行观察,并随即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满意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人数分别为2和8,百分比分别为5.88%和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为61.76%,实施循证护理的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精神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循证护理后对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上以及对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