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杏贝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PI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杏贝止咳颗粒的活性成分并预测潜在靶点,根据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Pharm GKB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PIC相关靶点,并与杏贝止咳颗粒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取交集,获得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8.2构建杏贝止咳颗粒活性成分-靶点-PIC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通路-靶点网络图;最后使用AutoDockTools 1.5.6、AutoDock 4.2.6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对杏贝止咳颗粒的研究,共获得96个活性成分,有效靶点272个,PIC靶点212个,共有靶点55个,对应于杏贝止咳颗粒82个活性成分;以槲皮素、β-谷甾醇和豆甾醇为重要活性成分,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白细胞介素6、肾上腺素能受体β2、糖皮质激素受体、原癌基因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枣仁安神颗粒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挖掘枣仁安神颗粒的入血成分,并采用反向分子对接,预测入血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失眠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治疗失眠的作用靶点。利用蛋白互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基于共有靶点,采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芯片进行分析,得到枣仁安神颗粒治疗失眠的关键通路。结果 方中3味中药酸枣仁、丹参、北五味子共得到29个入血成分和184个潜在靶点,其中19个成分、60个靶点和36条通路与失眠极为密切,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色氨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GABA能突触等相关分子环节。结论 方中3味中药以作用靶点为媒介,连接入血成分及相关通路,从而发挥抗失眠的生物学效应,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起效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何慧  李桂冬 《齐鲁药事》2003,22(1):42-42
中药颗粒剂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在此就有关混悬性颗粒剂质量标准制定和检验中遇到的问题与同行共同探讨。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一部收载颗粒剂 2 9个品种 ,从制法中看小儿肝炎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六味地黄颗粒、龙牡壮骨颗粒都含有药材原粉 (另小儿解表颗粒、宝咳宁颗粒含少量牛黄粉 ) ,应属混悬性颗粒剂 ,以上 6个品种除龙牡壮骨颗粒对其溶化性作特别说明 (除溶化性不检查外 ,其他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外 ,其他 5个品种均未说明。检验时依据制法中有药材原粉入药 ,溶化性检查按混悬性颗粒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网络药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TCMSP查找补肾活血颗粒活性成分,进行ADME筛选,将得到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与PD作用靶点相结合,得到疾病-药物共同作用靶点;使用STRING11.0对获得的疾病-药物作用靶点构建PPI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对疾病-药物靶点功能与通路的富集分析,继而使用Cytoscape 3.7.1构建补肾活血颗粒-PD靶点-作用通路网络图;借助于AUTODOCK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操作。结果补肾活血颗粒治疗PD的核心活性成分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酮等;主要靶点有PTGS2、PTGS1、SCN5A、ADRB2和CHRM1等;主要信号通路有PI3K/AKT、Toll样受体信号等,其功能主要为调节细胞凋亡和神经炎症反应。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补肾活血颗粒多层次、多环节治疗P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寻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复方一枝蒿颗粒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和OMMI数据库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靶点。将复方一枝蒿颗粒药物靶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基因取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疾病”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_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92个活性成分,1 627个靶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靶点464个,两者取交集筛选出87个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得到2 040个条目(P<0.05),与病毒过程、参与共生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的调节、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病毒生命周期、炎症反应的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有关。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50条通路,与新冠肺炎密切相关的有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结核、COVID-19、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实,筛选的靶点受体蛋白与活性成分可以较好地结合。结论 复方一枝蒿颗粒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药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瓶颈问题就是弄清其分子靶点是什么,靶点是药物发挥疾病治疗作用最为重要的功能发挥者,是药物作用的源头。所以,中药活性成分的直接作用靶点的揭示与阐明是诠释中药作用机理的关键突破口,也是当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方法本课题组长期致力于传统中药活性成分的直接作用靶点发现及分子药理机制研究,通过建立特色的中药成分修饰磁性纳米芯片,率先将现代靶点"钩钓"技术应用于中药作用靶点鉴定中,深入解析了多个中药活性成分的直接靶点及分子机制。结果中药苏木抗炎活性成分苏木酮A的靶点蛋白为IMPDH2,苏木酮A可以直接共价修饰靶点蛋白IMPDH2的140位半胱氨酸,进而引起IMPDH2蛋白变构而发生失活,发挥抗神经炎症作用;中药野菊花内酯的抗炎靶点为Hsp70,野菊花内酯可以共价修饰Hsp70的603位半胱氨酸,进而引起Hsp70变构,实现抗神经炎症作用;此外通过靶点"钩钓"技术还鉴定了中药淫羊藿神经保护活性成分淫羊藿苷的靶点蛋白为Bax,淫羊藿苷通过直接靶向Bax进而抑制其二聚化并抑制线粒体去极化,最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建立了一种"靶点驱动"的中药药理研究新思路,为阐明中药传统功效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与全新视角,对于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萍  张志国 《中国药业》2016,(4):114-116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开发成颗粒剂,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是否制成一日颗粒剂用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证《方剂学》中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在现行《中国药典》中制成颗粒剂的服用天数。结果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制成颗粒剂后的服用天数增加,最多的八珍颗粒达10.4 d最少的小建中颗粒为1.1 d。结论中药汤剂开发成颗粒剂服用天数增加,在制备工艺上可行。  相似文献   

8.
周妹  陈红英 《肿瘤药学》2021,11(4):446-45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中药鸦胆子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探讨中药鸦胆子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筛选鸦胆子主要活性成分,利用TCMSP、BATMAN-TCM、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筛选活性成分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DAVID 6.8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鸦胆子活性成分19个,作用于81个靶点,得到基因本体GO条目53个,肺癌相关通路105条。根据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推测木犀草素、鸦胆子素D、β-谷甾醇、鸦胆亭、鸦胆子苦醇和鸦胆醇为鸦胆子治疗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mTOR、FGF2、BCL2、AR、CASP3、MMP1、MMP2、AKT1、ALB、EGFR和IL6等关键靶点。通过调节PI3K-Akt、apoptosis、small cell lung can-er、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和microRNAs in cancer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肺癌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部分证实和预测了鸦胆子治疗肺癌的分子机制,为鸦胆子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挖掘中药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组方规律并进行网络药理学验证,为治疗肾病综合征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检索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2-2022 年收录的内服中药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文献, 使用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 18. 0、SPSS 26. 0 软件对纳入中药的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 TCMSP) 数据库获取药物的活性成分,并收集其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使用 GeneCards、OMIM、DrugBank 数据库获取儿童肾病综合征的靶点基因,通过STRING 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 PPI) 网络,应用 MetaScape 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作用通路,然后使用CytoScape 3. 7. 2 软件构建“ 药物-靶点-通 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纳入文献147 篇,得到内服中药方剂181 个,中药229 味,其中黄芪、茯苓等使用频数 较高。关联规则提示支持度>20%、置信度>80%的药对共10 对。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得到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活性成分为槲 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丹参酮ⅡA 等,核心靶点有PTGS2,其作用通路主要为炎症、免疫通路,分子对接显示结合活性较好。结 论:儿童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复杂,中药用药以补气健脾、淡渗利湿、活血行气为主,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衰老机制 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强心利水颗粒中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进一步探讨强心利水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强心利水颗粒全方8味中药相关的所有化学成分、作用靶点,进而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图。通过TTD数据库、string数据库以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靶点,进而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相互作用图的核心靶点。结果:利用ClueGO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析,利用DAVID和KEGG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相关通路的富集。选择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作为化合物分子的筛选条件,筛选出强心利水颗粒中的135个活性成分和264个相应的蛋白靶点。通过度、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网络拓扑特征评价筛选出与强心利水颗粒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作用的核心靶点332个,GO分析共包括258条富集结果,其中分子功能64条,生物过程162条,细胞组成32条。利用KEGG数据库对相关通路富集,筛选出20条通路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网络药理学验证了强心利水颗粒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预测了强心利水颗粒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齿痛消炎灵颗粒治疗牙周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E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报道筛选齿痛消炎灵颗粒潜在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的网络图;在GeneCards、TTD、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取牙周炎疾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对其进行拓扑学分析;进一步利用Metascape网站对筛选得到的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degree值排名前5位的关键靶点和有效成分作为受体蛋白和配体小分子,使用AutoDockTools 1.5.6对配体和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Pymol将分子对接结果可视化。结果 共筛选得到齿痛消炎灵颗粒的264个潜在活性成分,得到齿痛消炎灵颗粒治疗牙周炎的作用靶点157个;拓扑学分析发现关键活性成分以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柚皮素、木犀草素等为主;PPI网络中关键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低氧诱导因子-1(HIF-1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GO富集分析筛选出2 137个条目,涉及生物过程1 884条,细胞组成93条,分子功能160条;KEGG富集到基因通路206条;分子对接结果发现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能够较好的结合。结论 首次预测了齿痛消炎灵颗粒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牙周炎的作用机制,为齿痛消炎灵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儿脾醒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儿脾醒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DrugBank、TTD数据库得到小儿厌食症相关靶点基因;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得出儿脾醒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靶点并绘制Venn图;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药物与小儿厌食症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的可视化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通过Bioconductor数据库和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了解儿脾醒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可能的生物过程及通路;最后运用SYBYL-x2.0软件实现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儿脾醒颗粒主要活性成分46个、药物靶点蛋白236个;检索小儿厌食症疾病相关靶点共1 372个,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118个;发现儿脾醒颗粒通过作用于转录因子AP-1(JUN)、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RELA)、肿瘤坏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系统分析川归胶囊治疗白癜风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及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川归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 通过ETCM数据库检索筛选川归胶囊4味中药(川芎、当归、白鲜皮、补骨脂)的活性成分和各活性成分的靶点信息。分别采用GeneCard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以“Vitiligo”为关键词检索白癜风疾病的靶点。采用维恩图得到川归胶囊治疗白癜风疾病的交集靶点信息。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靶点的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软件优化,根据拓扑分析数据自由度值筛选川归胶囊治疗白癜风疾病的关键靶点和成分。采用DAVID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TLC法对处方中川芎、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川归胶囊中关键活性成分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分析。结果 川归胶囊4味中药共收集到77种活性成分和352个潜在靶点,共收集到1 192个白癜风疾病靶点,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50个。通过拓扑分析得到二十四烷酸、阿魏酸、亚油酸、豆甾醇、肉豆蔻酸、补骨脂异黄酮、孕烯醇酮、菜油甾醇、谷甾醇、花翠素是川归胶囊的关键活性成分;ALB、AKT1、TNF、I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藤清痹颗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DisGeNET及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金藤清痹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靶点。将二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接着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金藤清痹颗粒成分靶点网络图及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等。通过R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Tools软件对金藤清痹颗粒中的活性成分与其对应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金藤清痹颗粒中153个化合物,399个化合物相关靶点,131个交集靶点。根据网络拓扑学参数筛选得到关键靶点,分别为蛋白激酶B1(Akt1)、胱天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白细胞介素6(IL-6)、肉瘤基因(SRC)、雌激素受体1(ESR1)、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UN)。对PPI网络分析得到151条KEGG通路和2 567条GO功能条目;GO条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新止骨增生丸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新止骨增生丸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检索KOA疾病的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在线平台对新止骨增生丸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KOA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取交集,得到新止骨增生丸治疗KOA的关键靶点(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将结果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进行拓扑分析,提取核心靶点;运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关键靶点-通路”网络。结果 共获得活性成分54个,对应靶点262个,疾病靶点2459个,共同靶点142个,经过蛋白互作及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3个, 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821个生物过程(BP), 94个细胞组分(CC), 139个分子功能(MF)和167条通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大黄附子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效物质基础、具体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阐述大黄附子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库查找大黄附子汤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及适当的补偿机制对成分进行评估筛选;再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预测大黄附子汤活性成分靶点,将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进行反向分子对接;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及相关通路注释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大黄附子汤抗CRF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ELISA的方法初步验证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从大黄附子汤中共筛选出45个潜在活性化合物,预测存在17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分析,最终筛选得到大黄附子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16个有效成分,6个作用靶点以及最具研究价值的5个通路;验证结果表明,所筛选成分中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可与EGFR结合,初步证明本研究的意义。结论:大黄附子汤复方的配伍科学严谨,本研究为其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现代研究支持,为其后续的开发提供科研基础,为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临床科研一体化模式,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对布鲁氏菌病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治疗机制,为中药治疗布鲁氏菌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分析近30年治疗布鲁氏菌病的核心中药所包含的活性化合物,在Uniport和GeneCards数据库中匹配活性化合物的靶点基因,构建活性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图.在S...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颗粒由柴胡、黄芩、甘草、党参、半夏、生姜和大枣七味药材组成,具有解表散热、舒肝和胃之功效。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科学解析小柴胡颗粒的组方配伍规律。通过数据库结合文献筛选小柴胡颗粒各味药材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药材间交互分析;构建小柴胡颗粒药材-成分-靶点网络,对各味药材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TNF信号通路阐释小柴胡颗粒退热机制及药材配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β-谷甾醇等9种成分为两味及以上药材共有。君药柴胡的作用通路及靶点集中在抗病毒、退热、免疫、炎症等方面,在处方中发挥主导地位;臣药黄芩可增强柴胡作用,并同时增加了处方的抗菌功效;佐药党参、大枣通过内分泌、松弛素、心血管相关通路及靶点,发挥益气健脾、养血生津功效;佐药半夏、生姜通过神经活性、神经传导、激素分泌相关通路及靶点,发挥和胃降逆止呕、抗抑郁功效;使药甘草主要影响药物代谢与分布,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针对退热及其机制,小柴胡颗粒共富集到TNF信号通路中的27个靶点,其中七味药材共同作用的核心靶点有5个:NFκB、AP-1、PTGS2、MMP9、CASP3,对于退热疗效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单成分浓度叠加、单靶点作用叠加、多靶点协同作用三个方面,科学解析了小柴胡颗粒的组方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甘草治疗异位性皮炎(AD)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利用TCMSID数据库结合文献调研收集甘草的化学成分,根据各成分的靶点选择性、成药性、潜在毒性等性质进行成分过滤;运用SEA、SwissTargetPrediction、PPB2以及TargetNet平台对甘草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并利用Python代码对预测靶点名称进行标准化和不同网站的靶点结果合并;通过OMIM和GeneCards5.0数据库检索AD的相关靶点;将AD靶点与甘草成分预测靶点取交集后运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并获得甘草成分抗AD的潜在靶点和活性成分;采用DAVID V6.8数据库对甘草成分抗AD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中药-靶点-通路”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整合“中药-成分-靶点”网络、“中药-靶点-通路”网络和PPI网络,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筛...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药标准采用“生物活性测定”项目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药是天然环境条件中产生的生物制品,具有成分复杂,可变因素多、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不清晰等特点。因此,中药质量标准中仅川理化方法测定指标成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生物检定方法可测定与临床相关的生物学活性,生物检定正适用于中药这样具有多种相似生物活性成分的药品。本文讨论了对中药制剂,尤其对中药注射剂、危重病症用药品质量标准中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进行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本文建议:中药"生物活性测定"应结合中药的"功能主治",参考其主要药效学试验方法,首先开展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和测定限值的研究。研究过程可采用方法筛选—方法和限值确定研究—方法验证—内控标准—质量标准的步骤;本文用某中药注射剂对人鼠血小板聚集试验、小鼠脑血栓形成试验等约效学试验方法、举例作为对只有活血化瘀功能,主冶脑血栓中风后遗症药物进行生物学活性质量的内控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开展其他类似"功能主治"中药生物学活性方法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