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难治的炎症性肠病,其发病急,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本文从"消托补"理论源流出发,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发病特点,从消以导引消散、从托以托脓外出、从补以培本固元3个方面分层阐述了"消托补"理论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运用。笔者认为"消托补"理论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截断其传变。本文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有益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补止清活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止清活汤为主治疗,对照组运用两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0d.结果 治疗组总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补止清活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3.
卢涛 《新中医》2000,32(10):19-20
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湿热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7.5%。认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初期病位在大肠,久则损伤中焦脾胃,表现为脾胃虚弱,而湿热为患贯穿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火升阳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火升阳方,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火升阳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6)
目的 观察补脾益肾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诊断为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治疗组给予补脾益肾方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整体的临床疗效及腹胀腹痛、黏液脓血便、肛门坠胀等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量较治疗前降低(P 0.05),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均较治疗前增多(P 0.05)。结论 补脾益肾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同时调节患者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加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智  彭天书 《光明中医》2008,23(10):1490-1492
目的:探讨中药经典方补中益气汤加保留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以中药补中益气汤加中药灌肠,对照组以常规西药加灌肠。结果:两组比较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补中益气汤加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明显,减轻了患者久治不愈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用药规律.方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可视化,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挖掘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药治疗规律.规律通过一维频次及二维的网络图进行显示.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西药依次为柳氮磺吡啶、甲硝唑、地塞米松、泼尼松和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最常与其他西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使用频数排在前五的中成药依次为云南白药、乌梅丸、补脾益肠丸、理中丸和西瓜霜,中草药依次为黄连、白术、白头翁、黄芪和乌梅.补中益气丸和补脾益肠丸常与其他中成药联用,黄芪、黄连、白术常与其他中草药联用,补脾益肠丸、云南白药和乌梅丸常与地塞米松、甲硝唑、柳氮磺吡啶联用.结论:文本挖掘技术能较客观地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中西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经验总结提供有益的探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具有原因不明、病损不可逆、病情易反复等特点。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温中补虚治法的文献进行研究,总结临床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临床治愈率,更好地缓解患者不适提供指导。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在中医看来,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肾阳虚为主,故治疗上当重视对疾病本质的治疗,以温中补虚为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近10年复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检索,统计分析治疗溃结的中药类别,单味中药出现的频次与频率,从而归纳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气""热""虚"关系密切,着重运用"清热理气,收涩止血"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共检索出140个中药复方,中药136味:其中以清热类(25味)最多,其次为补虚类(21味),收涩类(12味),活血化瘀类(12味);功效以清热、补虚、收涩、活血化瘀为主。结论通过分析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总结出高频中药,归纳其中药类别及用药规律,为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最佳组方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实验动物模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健脾灵、补脾益肠丸、SASP 三种药物的复健治疗结果。研究表明,免疫方法复制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与人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相一致,健脾益气、调节免疫功能为主中药的组织病理学疗效显优于 SASP。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之一。为了探讨本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和组织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法复制成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模型,并应用健脾灵中药进行复健治疗,现将造型动物的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姣姣  朱莹 《河南中医》2024,(4):529-535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疡性结肠炎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芩、黄连、苦参、蒲公英清利湿热、调和肝脾、祛湿止泻;肝郁血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逍遥散、四物汤化裁;脾肾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补骨脂、肉桂、熟地黄、杜仲、干姜等中药温补脾肾;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运用分期祛瘀通络之法,在瘀病初期运用丹参、川芎、桃仁等配合白芍达到行气活血、养血合营、缓急止痛之效;滞瘀同病期配伍莪术、牛膝、牡丹皮以行滞通络;虚瘀同病期常用地龙、土鳖虫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山药、当归以搜风通络、攻积破瘀、补脾益气,从而起到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12.
补脾固肠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哲 《现代中医药》2008,28(3):28-28
目的 观察中药补脾固肠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补脾固肠饮加减治疗本病76例结果 总有效率94.74%结论 补脾固肠饮具有益气健脾,化湿清热,祛瘀固肠之功效,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陆金根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陆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以脾虚失健、脾虚湿盛为主,无论是活动期还是缓解期,健脾化湿应贯彻始终,治以柔肝祛风,健脾化湿,攻补兼施。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4.
白术芍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复杂性肠道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以口服西药为主,包括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类,但因其疗效不稳定、毒性大和依赖性强等问题的存在,不适合长期使用。白术芍药散是临床常用的中医传统方剂,具有补脾柔肝和祛湿止泻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术芍药散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该文就白术芍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常见,且较难治疗。目前其病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微血栓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原因[1]。溃疡性结肠炎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肠辟""痢疾""久泻"范畴,多为脾虚肝郁所致,本文观察了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选取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52例采用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指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黏膜组织学检查疗效评价标准(Geboes指数)、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月后、2月后研究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补蔻补虚方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大肠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国内外均逐年升高,引起了临床广泛重视。通过跟师学习,掌握分期辩证方法,灵活运用治疗手段,通过查找分析古代及现代医学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论述,结合临床有效案例,总结分析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经验。杨强主任医师通过结合运用初期的清热活血之灌肠方与后期的补益活血之口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以内服自拟补脾愈溃汤加味,并配合中药汤药灌肠,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及强的松片,常规剂量,两周为一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黏膜病变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锡类散灌肠治疗,治疗组使用锡类散的灌肠剂灌肠配合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4.4%,总有效率为95.5%,与对照组比较(57.8%,82.2%)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补脾汤加减配合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机的多变,虚实舛化,辨治难扣纲絜。探析溃疡性结肠炎病机溯源及演变,从元神审因统机,法遵证循,治从法拟,认为脾元虚弱为其发生之本,湿热瘀毒为其发展之关键,神机失调为其转归之攸,治疗上应攻补适宜,尤重补虚固元,兼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还应注重养神调气,安五脏以祛百邪。从元神论治溃疡性结肠炎体现了中医"形神一体"的诊治思维,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