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云克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 选择115例RA伴骨质疏松(O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2组.治疗组给予云克(锝99-亚甲基二磷酸盐)和辛伐他汀联合2种缓解疾病的抗风湿性药物(DMARD).对照组给予2种常规DMARD药物治疗.治疗周期6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脂(TC、LDL-C)、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等指标.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和非贯用桡骨骨密度(BMD).结果 云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骨代谢指标ALP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腰椎和桡骨骨密度(BM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ALP无变化,BMD有下降.结论 常规剂量的辛伐他汀联合云克治疗能增加RA患者BMD,改善患者的OP.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住院接受云克治疗的RA患者49名及未接受云克治疗的RA门诊患者30名并随访一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晨僵时间、疼痛评分、ESR、CRP、RF、骨密度、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云克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经云克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BM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不仅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亦可增加骨密度、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阿仑膦酸钠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骨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骨质疏松门诊2012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OP患者120例,分为RA+OP组(60例)和OP组(60例),且均口服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钙尔奇D持续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表征髋部力学结构强度的参数值CSA、CSMI、Z、CT和BR值(分别代表股骨颈抗轴向压缩力、骨骼刚度、抗屈曲负荷系数、皮质骨厚薄及屈曲比)、骨密度(BMD)、骨折发生率、炎性指标及临床体征。结果 经治疗6月、12月后,除RA+OP组全髋部位BMD外,OP组全髋、两组患者腰椎、股骨颈BMD、CSA、CSMI、Z、CT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BR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月后,RA+OP组股骨颈、全髋BMD、CSA、CSMI、Z值均低于OP组(P<0.05),腰椎BMD、CT、BR值无差异;治疗6至12月期间,RA+OP组股骨颈、全髋BMD增长率低于OP组(P<0.05);RA+OP组治疗前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OP组,所有RA患者疾病活动性控制良好。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和钙剂可明显提升RA患者骨密度及髋部骨强度,提高骨骼稳定性,这种提升随疗程延长比正常骨质疏松患者缓慢。  相似文献   

4.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45例女性RA患者和45例女性正常人的前臂、腰椎2~4以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并同时测定握力、关节功能、X线分期、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以健康评估表HAQ积分表示)和血沉、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女性RA患者中除股骨Ward区骨量丢失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测定部位的BMD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45例女性RA患者中发生骨质疏松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更大(P<0.005),关节功能更差(P<0.01),HAQ积分更高(P<0.05),握力更低(P<0.05),CRP更高(P<0.05).女性RA患者中服用糖皮质激素组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组间BMD及OP发生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绝经后女性RA患者的骨量丢失较绝经前明显(P<0.05);除桡骨远端外,绝经后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患者(P<0.05).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年龄:OR=1.085[(1.019-1.156),P=0.011]和关节功能:OR=4.828[(1.368-17.039),P=0.014]为RA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女性RA患者的总体骨量变化与正常人相近,但股骨Ward区的骨量丢失明显高于正常人.其BMD的降低和OP的发生与年龄、绝经和关节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骨密度(BMD)阈值。方法选择334例RA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0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研究对象腰椎2~4(L2、L3、L4、L2-4)的BMD,以X线摄片(脊柱正侧位片)作为确定研究对象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诊断方法。结果 RA腰椎2~4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A患者腰椎2~4总的骨质疏松(OP)发生率为27.2%(91/3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OP发生率14.0%(7/50)(!2=4.905,P0.05)。RA患者的腰椎OPF发生率为16.8%(56/334),明显高于对照组6.0%(3/50)(!2=3.877,P0.05)。RA患者OP组中脊柱OPF发生率为39.2%,骨量减少RA患者中脊柱OPF的发生率为15.7%,骨量正常组RA患者中为13.9%,3组间脊柱OPF发生率有明显差别(!2=23.821,P0.001)。RA患者L2-4部位BMD及其对应的T值与发生OPF的ROC曲线分析显示:L2-4BMD-OPF的AUC为0.646,BMD截点值为0.847g/cm2(P0.0001);L2-4T值-OPF的AUC为0.665,T值截点值为-2.25(P0.0001)。RA患者中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8,P0.001,95%CI:1.027~1.089)和使用糖皮质激素(OR=2.021,P0.05,95%CI:1.125~3.633)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腰椎L2-4部位BMD(OR=0.205,P0.05,95%CI:0.048~0.876)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在非OP状态下就可以发生,其发生脊柱OPF的腰椎BMD阈值是降低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1 061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及相关临床因素的分析,探讨RA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确诊的1 061例RA患者,同期健康体检者636例,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检测腰椎1~4、左股骨近端骨密度,收集RA患者一般资料,评估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血沉、C-反应蛋白,分析RA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RA组股骨颈、股骨转子、转子间、全髋关节、腰椎1~4、全部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均减低(P<0.001),低骨量、骨质疏松占比分别为36.5 %、30.7 %,较对照组高(P<0.001)。RA是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30(1.70~3.09),BMI是RA合并OP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2(0.77~0.86),年龄、女性、服用糖皮质激素大于1个月、脆性骨折史、股骨头坏死是RA合并OP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4(1.12~1.16)、4.83(3.05~7.64)、2.31(1.57~3.41)、6.90(2.28~20.88)、16.19(3.20~81.90)。抗CCP抗体、RF、DAS28评分非RA合并OP的危险因素。结论 RA较健康人群骨密度显著减低,罹患OP风险增加,对高龄、女性、长病程、低体重、有脆性骨折史、股骨头坏死、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尤其需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观察~(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的疗效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取60例住院的RA并发O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另一组给予MTX联合~(99)Tc-MDP治疗。另选取30例原发性OP患者,给予~(99)Tc-MDP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血清炎性细胞因子、骨转换标志物、双能X线(DXA)及QCT测得的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MTX联合~(99)Tc-MDP组与MTX单药组相比,治疗后患者DAS28评分、VAS疼痛评分、β-CTX显著降低(P0. 05),炎性细胞因子较治疗前下降,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MTX联合~(99)Tc-MDP组治疗前后QCT骨密度值有显著变化(P0. 05),且与β-CTX呈负相关(P0. 05)。(3)应用DXA、QCT计算的10年内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MTX联合~(99)Tc-MDP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应用QCT检查能早期从影像学上观察到~(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和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了105例RA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骨矿含量,并同时测定关节功能、X线分期、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血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抗瓜氨酸肽抗体(CCP)、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结果105例RA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47%,RA患者中OP组与非OP组比较在年龄(P0.001),病程(P0.01),ESR(P0.05),Ca(P0.05),AKP(P0.01),关节功能(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关节压痛数和肿胀数及RF、CRP、CCP、P、ASO、X线分期等指标比较无差异。RA患者中激素组与非激素组间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1.021,OR=4.189,P=0.001)。股骨颈与腰椎BMD比较显示激素组与非激素组间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激素使用小剂量组OP发生较非小剂量组多(P0.01),激素长时间用药组较短时间用药组的OP发生多(P0.01)。RA患者中免疫抑制剂组与非免疫抑制剂组间引起OP的比较无差异(X2=0.536 OR=1.333,P=0.464)。结论 确诊为RA的患者应进行BMD检测,以了解骨矿含量,在RA治疗过程中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ue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在解放军南京总医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查的RA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资料,DXA检测的部位包括腰椎L_(1~4)、左股骨颈和左全髋,以T值、Z值最低处作为诊断,并与同期体检人群进行对照。分别统计两组中骨量正常、低骨量、骨质疏松及严重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以及各检测部位BMD值,分析两组各部位BMD随年龄变化特点。结果 RA患者427例,骨量正常者占40.7%(174/427),低骨量者占34.0%(145/427),骨质疏松者占19.7%(84/427),严重骨质疏松者占5.6%(24/427);对照组人群1343例,骨量正常者占57.6%(773/1343),低骨量者占34.0%(456/1343),骨质疏松者占7.6%(102/1343),严重骨质疏松者占0.9%(12/1343)。经χ~2检验,两组人群BMD检测结果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673,P=4.918E-21),RA组BMD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6.794,P=1.313E-9)。RA组腰椎L_(1~4)、左股骨颈、左全髋BMD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现象在40~79岁年龄段的RA患者中尤为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对照组相比,40岁以上的RA患者左股骨颈、左全髋BMD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结论 RA患者骨质疏松阳性率较高,40岁以上的RA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BMD下降尤为明显,应尽早进行DXA检查并定期随访,积极防治OP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骨密度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分析98名桡骨远端骨折老年女性术前及术后3个月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依据术后是否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其他内科疾患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2例)。结果治疗前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与治疗前骨密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均值增高,与初始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两组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发现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数存在统计学差异,辛伐他汀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不影响骨质疏松患病率。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老年女性应用辛伐他汀(20 mg/d)可以改善桡骨远端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但不影响骨质疏松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