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左外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9例行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血管瘤直径7.1~9.3 cm,其中血管瘤完全位于肝实质内6例,部分突出于肝表面3例。结果 9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200~600 ml,术后1例出现少量腹水,1例出现腹腔包裹性积液,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经选择的病例中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左外叶血管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1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来院就诊。B超发现肝脏包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AFP阴性。B超报告左肝癌。CT见左肝外叶4cm×4.5cm×4cm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未见异常,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以左肝癌行手术探查,见左肝外叶有5cm×5cm×5cm包块。行左肝外叶切除。病愈出  相似文献   

3.
血管瘤是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它好发于颜面部皮肤及口腔粘膜舌头等部位,亦可发生于肌间隙、骨骼系统。颌骨血管瘤一般分为周围型及中央型。周围型之血管瘤其血管来自骨膜,向骨表面侵蚀,促使骨皮质及骨松质吸收;中央型之颌骨血管瘤其血管从骨松质而来,向周围扩大,促便周围骨组织吸收。病理学上又把中央型之颔骨血管瘤分为毛细管型及海棉窦型。颌骨血管瘤以海绵型为主,镜下见有窦腔及完整之血管壁,扁平内皮细胞组成其内壁,与毛细管型之内壁由方形内皮细胞组成不同。临床诊断颌骨中央性血管瘤并非容易,因其早期可不显症状。肿瘤长大后,引起颌骨变形,例患者面部出现畸形,或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有时邻近之牙齿可出现松动,跳痛发麻等不适。同时,颌骨血管瘤偶尔因拔牙等手术流血不止而被怀疑作出诊断。皮肤粘膜之血管瘤多半在婴儿出生起就发生,初  相似文献   

4.
李梅  张骅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54-154
血管瘤是一组增生性薄壁血管和很少有支持性的间质所组成的良性瘤,很少发生在肺内,常发生在外周肺内,胸膜下多见,但此病在国内报道很少,本病术前确诊较为困难,通常需开胸术确诊。我院于2010年2月份收治1例左侧胸膜顶血管瘤患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2岁.因发现左大腿肿物2月余,于2006年10月3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个月被发现左大腿上部外侧有鸽蛋大小肿物,后逐渐增大,表面发青,无红肿、疼痛,双下肢活动无障碍.查体:左大腿上部外侧局部隆起,表面皮肤呈青蓝色,皮下可触及直径3 cm大小的肿物,质韧,不活动,边界不清,无压痛.彩色超声检查:左髂部皮下脂肪层内探及一低回声团块,约3 cm ×3 cm×1.2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团块内可见红色血流信号.临床诊断为左大腿血管瘤.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4年收治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1例,女3例;年龄43~54岁,平均48岁。4例均有上腹部包块、胀痛及肝区痛等症状,无肝炎病史,经B超、CT或MRI等检查确诊。1.2 治疗方法 本组3例施行了肝血管瘤切除术。左肝肿瘤采用正中切口,右肝肿瘤采用右肋缘下切口。充分游离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及左、右三角韧带、部分冠状韧带;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临床症状复杂,容易误诊。笔者收治1例布病患者出现左踝关节肿大误诊为“踝关节血管瘤伴骨质坏死”,现报告如下:石××,男性 60岁 农民,1985年3月5日因发烧、乏力、出汗、左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去外地就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经抗风湿药物治疗后,症状加重,左下肢不能走动。同年6月5日住院治疗。X 线片见:左胫腓骨骨膜反应,内外踝、距骨下及小头骨邻距骨跟骨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内踝尖部可见死骨。病理检查为血管瘤伴骨质坏死。  相似文献   

8.
肺淋巴管肌瘤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38岁。因呼吸困难、胸闷伴咳嗽、咳痰4月余,于2001年4月10日入院。患者自2000年12月起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偶有痰中带血。在外院相继诊断为支气管炎、左侧胸腔积液。2001年2月出现低热,37.4~37.8℃,无盗汗、消瘦。自发病起月经不规则。既往体健。体检:头面部无血管瘤,无紫绀及杵状指;听诊闻及左肺呼吸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67岁,因发作性心悸、气短、浮肿20余年、近日加重入院。有不洁性交史。体检: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明显,呈抬举样,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一来往性收缩期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肥厚劳损和频发房性早搏。超声切面显像:升主动脉呈局限性增宽,内径4.2cm,管壁僵硬,主动脉瓣反射明显增强,活动受限,全心扩大以左室为主。血清华、康氏反应阳性,临床诊断:梅毒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心衰Ⅲ度。  相似文献   

10.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虹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56-135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切除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1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男女之比为0.1:1,平均年龄50.9岁。患者通常无症状。影像学为一孤立的境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单侧发生,右肺略多于左肺,位于肺周边部。镜下瘤组织形态多样,主要有四种基本结构和两种细胞:(1)乳头状结构;(2)实性细胞区;(3)肺泡内出血;(4)硬化性变化。此四种结构以不同比例混和存在。实性细胞区内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乳头表面衬覆的立方细胞。免疫组化标记两种细胞均共同表达TTF-1和EMA。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多见于女性。通常无症状,影像学为一孤立的境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病理学有其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巨大左房临床少见,现将我们见到的2例报道如下。 例1 女,52岁。以劳累性心悸、气短18年、加重6个月,于1989年2月入院。体检:BP18/10kPa,端坐呼吸,颈静脉充盈。双肺中下野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界向两侧明显扩大。HR80次/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式左胸腹联合左颈二切口在食管下段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采用了改良式左胸腹联合左颈二切口根治术的21例食管下段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上腹部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改良式左胸腹联合左颈二切口根治术能有效的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扩大了腹内淋巴结清扫范围. 结论改良式左胸腹联合左颈二切口根治术是食管下段癌患者的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肝血管瘤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确诊为肝血管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超声检查肝血管瘤结果。结果强回声型,瘤体内有筛样结构、质地均匀、致密22例;中等回声型,瘤体大小基本一致,瘤体内回声高8例;低回声型,瘤体内部回声低5例;混合回声型,肝血管瘤形态不规则,瘤体内部回声不一致,外部可出现薄膜样高回声圈13例。结论超声检测结果可作为肝血管瘤临床确诊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左胸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分析63例有左胸导联ST段改变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Ⅰ组)与63例无ST段改变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Ⅱ组)的临床资料和预后。结果显示:Ⅰ组左心室扩大,肥厚的检出率、左心衰竭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Ⅱ组;两组间疗效、预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提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左胸导联sT段改变为左心室受损或合并冠心病所致,并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右心室血管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心脏肿瘤较为少见,尸检中发生率0.0017%-0.27%,其中良性肿瘤占75%,而50%系黏液瘤,血管瘤仅占2.8%。1893年Uskoff首次报道心脏血管瘤,中英文文献报道不超过100例。现将我们发现的临床体征—外周性发绀及术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室血管瘤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男,44岁,工人。自幼发现右侧颈部血管稍隆起,1986年因隆起明显,在外院血管造影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近4年发现甲状腺肿大,伴发作性心悸,偶有易饥、多食、多汗。胸片提示:肺动脉高压,右膈上抬,心脏扩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间断短期服用“他巴唑”后,症状缓解,复查甲状腺免疫功能全套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而停药。2001年因车祸引起右侧销骨骨折。  相似文献   

17.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又称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上少见,易于误诊,病死率高,我们曾遇2例,现举1例如下。女,3个月。患儿自出生即被发现左股部有暗紫色斑块,触之较柔软,患儿无痛苦表情;此后肿块迅速胀大,发紫发亮,出生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 ,6 8岁。 1991年体检时B超发现左肝有一直径 2cm的肿块 ,诊断为“血管瘤” ,无不适 ,亦未经任何治疗。1999年因胸背部带状疱疹复查B超 ,左肝示 7.6cm× 7cm× 8.1cm强光团 ,界尚清 ,内部略不均匀 ,印象为左肝血管瘤。CT检查发现左肝内侧段有 6 .9cm× 6 .7cm肿块 ,表面隆起 ,其内密度不均 (3.3~ 5 1Hu) ,强化至 83Hu ,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较粗条状血管影 ,边缘灶强化 ,界较清。因CT印象首先考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于 1999年 9月 13日住院行左肝肿块切除术。体检 :体温 37°C、脉搏 80次 /min、呼吸 2 0次 /…  相似文献   

19.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病变 ,占所有海绵窦肿瘤的 2 %。这种病变由于血管丰富并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关系密切 ,是神经外科的治疗难点。作者报告1例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动脉瘤患者。患者 50岁 ,女性。因左颞部疼痛 2个月 ,突发短暂意识丧失及左上睑下垂 5天入院。体检左眼肌完全麻痹、左颞肌和咬肌萎缩、左面部感觉减退、左角膜反射消失。CT显示一巨大、边界清楚均匀的高密度增强肿瘤 ,位于左中颅凹并延伸到蝶鞍及桥脑小脑池。CT骨窗显示 ,中颅凹底、颞鳞、蝶骨小翼骨质侵蚀变薄。MR显示 ,病变扩展进入蝶鞍和眼眶并通过Meck…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塞伴心力衰竭病人远期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对于这类病人如何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存活率是临床所关注.本研究目的旨在观察卡托普利(captopril)是否能改善陈旧性心肌梗塞病人左室功能并提高运动耐量.一、对象和方法1.病人选择:3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左室扩大伴左心功能减退病人进入本研究.男性3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2士6.1岁.所有病人符合:(1)有OMI病史,心电图显示心肌梗塞图形(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证实有相应梗塞区域节段性室壁运动减低或消失;(2)由超声决定左室大小,男性舒张末期内径≥55mm,女性≥50mm,为左室扩大;(3)左室功能不全:如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及肺水肿,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0%,左室缩短分数(Fs)<35%;(4)超声心动图检查除外能引起左室扩大的其他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