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腔气囊导尿管在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导尿管在上颌窦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及20例行柯一陆氏上颌窦根治术患者应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上颌窦压迫止血。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拔管无出血,术后一月复查。窦口均开放良好。结论:在上颌窦手术中应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是保证窦口开放的一种有效手段,且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鼻内镜(柯陆式)术后用气囊导尿管填塞上颌窦腔与传统的碘仿纱条填塞上颌窦腔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鼻内镜(柯陆式)手术后随机选取两组病人,一组用气囊导尿管填塞上颌窦腔,另一组用碘仿纱条填塞上颌窦腔,比较两组病人在疼痛程度、面部肿胀情况、换药时病人的不适感和出血量的情况结果:鼻内镜(柯陆式)术后上颌窦腔用气囊导尿管填塞,具有疼痛程度轻,面部肿胀轻,出血量少,并且容易测量,换药时病人痛苦小等优点结论:在鼻内镜术后用气囊导尿管填塞上颌窦腔代替碘仿纱条填塞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与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1引言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是常见病、多发病,易复发.常规治疗方法有鼻窦置换法、鼻内滴药、上颌窦穿刺冲洗及全身应用抗生素,但疗效不明显.我科1998年~2001年应用鼻内镜行上颌窦自然窦口扩大术、并经下鼻道穿刺入上颌窦腔内,注入1%过氧化氢溶液、生理氯化钠溶液及抗生素后反复抽吸脓液,冲洗干净后注入有效抗生素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24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法预防和治疗上颌窦造口术后窦口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双侧慢性鼻窦炎患者85例,均于鼻内镜下行功能性鼻窦开放术及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选择右侧鼻腔为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双侧均于术后1周、2周、4周、2月、4月、6月定期行鼻内镜复查。实验组于术后2周、4周、2月、4月复查时同期行小儿双腔球囊导尿管扩张上颌窦口4 h。术后6月分别测量双侧上颌窦窦口大小。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和窦口大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法能有效预防和治疗上颌窦造口术后窦口狭窄,且安全经济,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上颌窦根治术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手术,为探讨上颌窦根治术的术腔采用不同填塞物止血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本院近10年来679例(993侧)上颌窦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5例(403侧)术腔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354例(590侧)采用自制止血气囊填塞止血,二者均可将术后出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是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术腔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可选择不同填塞物.本科近10年来采用自制止血气囊行术腔填塞止血,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院自 1995年 3月至 1998年 3月对慢性上颌窦炎施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 (FESS) ,处理上颌窦口病变有困难时将其按不同术式手术 ;即上颌窦自然开口成形术 (成形组 )和经典上颌窦根治术 (经典组 )。并随访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 2例 ,成形组 84例 ,男 5 0例 ,女 34例 ,平均年龄 18~ 5 5岁 ,病程 1~ 15年。其中慢性上颌窦炎 2 7例 ,上颌窦息肉 31例 ,上颌窦囊肿 2 6例 ;经典组 78例 ,男 4 8例 ,女 30例 ,平均年龄 15~ 5 2岁 ,病程 1~ 13年。慢性上颌窦炎 2 9例 ,上颌窦息肉 30例 ,上颌窦囊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66例上颌窦真菌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6例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患者均单侧发病,一组行单侧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一组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治疗术,随访1~5年。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结果行单侧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一组治愈29例,复发3例,治愈率为87.9%,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一组治愈32例,复发1例,治愈率为97%。结论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治疗术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上颌窦根治术术后常采用自制气囊管充气止血,自制气囊管指用手套端捆于橡胶尿管一端,通过另一端充气填塞窦腔止血。自制气囊管存在易破损、漏气、消毒困难、制作麻烦等缺点。我院采用双腔气囊尿管充气用于窦腔止血,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方法上颌窦根治术后,根据患者  相似文献   

9.
由于鼻腔、鼻窦解剖复杂 ,存在变异 ,发病原因及影响愈合的因素较多 ,手术方式多样 ,常导致鼻窦炎、鼻息肉复发。我科 1998年 7月至 2 0 0 2年 3月对 75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 ;我们运用了整体护理程序 ,强调心理护理 ,在术前术后认真评估病人 ,及早地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与结果1 1 临床资料本组 75例中 ,男 4 7例 ,女 2 8例 ,年龄 8~ 72岁 ,平均 34 8岁 ,既往曾行鼻息肉摘除术 32例 ,上颌窦根治术 2 4例 ,鼻内镜手术 15例 ,4例行下鼻道开窗术。术…  相似文献   

10.
2000-10~2004-09我科采用鼻内镜电视监视下微型柯陆氏径路除上颌窦黏膜囊肿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5~64(平均32)岁.左侧15例,右侧17例,双侧4例.囊肿位于内侧壁9例,外侧壁14例,底壁10例,前壁7例.本组术前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筛选本术式入选病例.要求患上颌窦口通畅, 窦口鼻道复合体无阻塞,无中鼻甲肥大等解剖异常,筛窦、上颌窦无炎症.术前常规全身检查及化验确定无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11.
反复表麻在局麻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内窥镜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是目前临床鼻科医师仍在探讨的问题。自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间 ,我们对 7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手术 ,术中采用反复表面麻醉的局麻方式 ,麻醉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76例 ,男 43例 ,女 33例 ,年龄 10~ 73岁 ,病程 0 5~ 14年。 71例行中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清除开放术 ,5例行全鼻窦开放术。其中 5 8例加行鼻息肉摘除术 ,2 3例加行鼻甲肥厚或息肉样变部分切除术 ,10例加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9例加行双径路上颌窦囊肿、息肉摘除术。1 2 麻醉方法1 …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月以来,我们共行鼻内镜手术168例,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男88例,女80例;年龄10~78岁.其中单纯鼻窦炎80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84例,上颌窦囊肿4例.  相似文献   

13.
<正>对青少年鼻息肉的治疗,因其鼻腔、鼻窦解剖与病理生理的特殊性,与成年人有着明显的差异。鼻内镜手术可以有效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的病变,保证窦腔通气和引流通畅,因此为鼻息肉的诊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院2000年4月~2010年2月对青少年鼻息肉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53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松  鞠丽娴  李井成 《临床医学》2010,30(2):109-109
<正>本科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行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69例上颌窦良性病变,并随访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69例,男37例,女32例;年龄15~72岁,平均37岁;病程2月~23年。上颌窦囊肿32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月~2007年11月,我们对80例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45例,女35例,15~86岁.其中鼻息肉15例,上颌窦囊肿5例,上颌窦炎60例,病程2~30年.临床表现:患者均反复发作流浓涕,并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减退,其中部分有嗅觉障碍.本组均于局部麻醉 强化麻醉鼻内镜及摄像系统和电视监视器下行手术.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8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2007年11月,我们对80例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45例,女35例,15~86岁.其中鼻息肉15例,上颌窦囊肿5例,上颌窦炎60例,病程2~30年.临床表现:患者均反复发作流浓涕,并伴有头痛、头晕、记忆减退,其中部分有嗅觉障碍.本组均于局部麻醉+强化麻醉鼻内镜及摄像系统和电视监视器下行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5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联合径路(上颌窦前壁开窗及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至直径≥1.0cm)术式,彻底清除病灶,术中及术后用氟康唑注射液反复冲洗上颌窦。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组织病理确诊曲霉菌感染48例,毛霉菌感染7例,假丝酵母菌感染3例;术后患者鼻塞、涕中带血、鼻腔异味及头痛等症状均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上颌窦口通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a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联合径路术式是彻底治疗真菌性病变的主要途径,术后辅助抗真菌溶液冲洗术腔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黄文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0):2065-2065
2004年2月~2005年7月,我们为4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了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2例,男35例,女7例,12~69岁,平均41.7岁。其中24例为慢性鼻窦炎,18例为鼻息肉。1.2方法均采用局麻、鼻黏膜表面麻醉下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患者仰卧位,头部垫高,并略偏向手术操作者。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时,鼻内窥镜自一侧前鼻孔插入,嘱患者全身放松,在鼻内窥镜引导下,于中鼻甲的前端切开黏膜,分离并切除钩突,开放筛窦,并根据病变范围,开放病变窦腔,彻底去除病灶。鼻息肉摘…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根治术后压迫止血气囊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亚琦 《上海护理》2002,2(4):39-39
以前 ,我院五官科患者行上颌窦根治术 ,术后都用橡胶导尿管 ,在其近端扎个手套指 ,放在根除的上颌窦处 ,然后在其远端打气 ,手套指便成一小气囊 ,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这种方法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手术台上扎手套指很困难 ,扎的太松容易漏气 ,扎的太紧 ,远端打气被阻 ,因此每次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使气囊捆扎成功。二是这种手工“气囊”管除了压迫止血外没有引流作用 ,术后患者创面渗血较多 ,局部肿胀严重 ,患者会感到很不舒服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自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 ,我科试用双腔气囊止血导尿管代替橡胶导尿管 ,经临床观…  相似文献   

20.
1998年9月~2002年9月,我科对49例鼻息肉、鼻窦炎患儿行经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9例,其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4~9岁8例,10~14岁41例,平均年龄11.6岁麻醉方式均采用全身麻醉。2 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