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住继发青光眼作晶状体摘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和/或抗青光眼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25只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作脱位晶状体摘除、小粱切除、玻璃体切割等多种联合手术。[结果]25例患者(25只眼)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22例患者眼压恢复正常,18例患者矫正视力提高。[结论]晶状体摘除术、小粱切除术、玻璃体切割术等多种联合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青光眼是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临床上病情复杂,传统治疗手段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为眼外伤后影响视力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眼科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对一些手术适应证有了新的认识。我院2000年3月~2002年5月经晶状体超声粉碎、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12例12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冉露尹 《中外医疗》2013,(31):67-68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手术治疗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30例需进行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术后视力得到了提高(90%),视力不变或有所下降的患者有3例,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和屈光状态,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赵昕  李敏  崔凌  杨珂 《微创医学》2009,4(6):632-634
目的探讨玻璃体显微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玻璃体切除取出全脱位入玻璃体腔晶状体16例16眼,先行标准睫状体扁平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做巩膜隧道切口长度约7~8 mm,持5 mL注射器从睫状体扁平部一切口进入玻璃体腔,将针头刺入脱位晶状体中央1/2~2/3,提举至前房,持晶状体圈套器从巩膜隧道口娩出晶状体;植入袢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固定于睫状沟。对术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眼压≥40 mmHg的3眼行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16例均一次手术成功取出脱入玻璃体腔晶状体,随访6~15个月,术后6个月脱盲(视力≥0.05)率75%(12/16),较术前的37.5%(6/16)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 4,P=0.032 5,P〈0.05)。结论玻璃体显微手术取出脱入玻璃体腔的晶状体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有效手术方法,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6例外伤性晶状体脱位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观察疗效及术后的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2眼(84.62%),视力不变4眼(15.38%),术前的并发症均痊愈。结论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是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评价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24只眼)晶状体全脱位21例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或全部玻璃体切割术,人工晶体悬吊术,3例晶状体坠入玻璃体随访戴镜矫正视力未行手术(保守治疗)。结果:21例患者晶状体成功摘除,术前视力均为光感~手动/20cm,且术后矫正视力提高87%,5例矫正视力0.5以上,15例矫正视力0.3~0.5,1。例矫正视力0.1,3例未行手术,且随访矫正视力保持尚好视力。结论:晶状体全脱位引起并发症采用晶状体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人工晶体悬吊术是治疗晶状体全脱位的最佳方法,且应尽早手术.有利于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非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30人(40眼),总结病因、晶状体脱位方式、手术方式及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方式因晶状体脱位方式、晶状体核硬度及眼部并发症而异,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术中及术后少有严重并发症,仅1例术中行上袢悬吊的患者术后2年发现人工晶状体向颞下方移位。结论:非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病因复杂,手术难度大,但只要术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成熟的手术技能,仍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可卫  曾惠红 《微创医学》2009,4(5):499-501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5眼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患者予药物降眼压及行眼球伤口修补术、晶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等多种联合手术治疗。结果术后35例患者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1例高眼压患者有16例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结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针对不同情况,予以不同治疗,包括眼球伤口修补术、晶状体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等多种联合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外伤性晶状体脱位35例35眼的住院病例,其中男性为多,工人、农民为34.2%与31.4%;致伤原因以木器伤为主(48.5%),盲目29眼(82.8%)。j晶状体脱位分为完全脱位(包括前脱位及后脱位)和半脱位;其中晶状休后脱位15眼(42.8%),但晶状体前脱位所致青光眼、白内障的发生率最高;摘除脱位的晶状体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E)在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玻璃体疝者先用玻璃体切割器切除前房内及晶状体赤道部玻璃体。连续环形撕前囊,植囊袋张力环于晶状体囊袋内,然后行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合并青光眼者同时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结果术后19例患者人工晶状体均为正位。随访3~6个月。矫正视力〉0.8者6只眼,0.4~0.8者12只眼,0.3者1只眼,全部患者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自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使手术过程更为安全,它阻挡玻璃体前移,避免人工晶状体偏位。并可防止晶状体悬韧带断离范围扩大,减少手术并发症.并且有助干视力快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在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并行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取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的患者42例(42眼)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42例(42眼)脱位晶状体均全部成功取出,除2例(2眼)(4.76%)有视网膜脱离者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外,其余患者全部Ⅰ期植入(95.24%)。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90.48%),且并发症少(9.52%),效果满意。结论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取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与外伤性白内障的声像图特点,为临床医师判断手术禁忌证、选择术式及评估手术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及眼科裂隙灯分别对19例外伤性白内障及173例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进行对比分析。用超声检查测量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观察晶状体囊回声、晶状体及玻璃体透声情况,并了解视网膜、脉络膜、眼底及球后回声情况。结果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厚度与正常晶状体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厚度(5 mm)比正常晶状体明显增加。结论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直观、准确的检查方法,对白内障术前诊断、评估手术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常波  钱定国  汪冬 《吉林医学》2012,33(15):3271-3272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行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晶状体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悬吊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及周边虹膜切除联合手术,观察术后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提升明显,眼压控制≤21 mm Hg(1 mm Hg=0.1333 kPa),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外伤性晶状体重度半脱位合并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多种联合手术,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手术方式对晶状体脱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晶状体脱位患者46例(66眼)的临床资料.晶状体脱位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36眼)、外伤性(8眼)、自发性(22眼)三类,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或在前述手术基础上联合视网膜、青光眼等其它的手术方式.结果 脱位的晶状体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均成功摘除,术后矫正视力51眼(77.3%)提高,7眼(10.6%)不变,8眼(12.1%)下降.结论 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方法依据脱位程度、位置及是否存在并发症而定,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较有效的手术方法,合理的手术方式或联合手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至2003年1月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28例资料作回顾性分析。28例均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方式包括经巩膜隧道切口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或囊内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或经睫状体扁平部切口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所有患眼均成功去除晶状体,89.2%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并发症少(占17.9%),效果满意。结论:合理选择术式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手术成功的关键,Ⅰ期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可提高手术效果,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根据其发病机制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48例患者术后眼压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21mmHg者39眼,占81.25%,视力≥0.1者37眼,占77.1%。结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复杂,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治疗以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根据其发病机制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48例患者术后眼压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21mmHg者39眼,占81.25%,视力≥0.1者37眼,占77.1%.结论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复杂,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治疗以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咬切术治疗晶状体完全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25眼)晶状体完全后脱位4级及以下核患者行闭合式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切除了后脱位晶状体,切除时间10~35min,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25眼中22眼(88.0%)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论 闭合式玻璃体腔内晶状体切除术是治疗晶状体完全后脱位4级及以下核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割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3例(13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对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2圆周者,将囊袋张力环用缝线固定在悬韧带离断一侧巩膜壁上,随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13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到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防止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晶状体脱位的处理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在婢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眼)晶状体脱患者,根据晶状体脱位的程度、部位及硬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摘除脱位的晶状体,分别植入前房或后房人工晶状体(包括睫状沟缝线固定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并发症少,效果满意,结论:正确处理各种类型晶状体脱位,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是病人恢复较好视力,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