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脑血管病致肢体障碍功能恢复,优化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128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康复计划组与传统护理组(即对照组).康复计划组从住院生命体征平稳后至出院后连续实施康复计划护理共3个月.其内容有主动、被动运动,防止并发症,饮食、排便等健康教育与行为演示教授法.结果 经收集整理资料,采用计数资料统计分析差别显著(P<0.05).康复计划护理组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功能康复计划护理对恢复脑血管病肢体障碍功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3例脑血管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5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一科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于入院时、2周、4周时采用Fugle-meger值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ADL能力,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恢复程度。结果经过2周、4周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康复组Fugle-meger值及Barthel指数均大幅度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急性脑梗死入院早期运用循证护理对肢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入院3周后进行肢体功能缺失评定。结果: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ADL)Barthel记数的记分法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致肢体功能障碍早期进行康复是恢复患肢功能的关键,能减少运动的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回归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早期康复疗法对于改善急性脑血管病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来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资料作为回顾性分析依据,将35例接受临床基础治疗与早期康复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将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的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患者的运动技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分别采用Brunnstrom法与Barthel法进行评定.收集2组患者康复周期内的数据,以作为6周后2组病人整体康复效果对比的依据.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自理水平比较显示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康复疗程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自理水平的改善情况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故应重视早期康复,针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开展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可有效促进脑血管病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76例与对照组70例,康复护理组进行肢体、心理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只接受基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MBI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社区卫生服务中脑血管病康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社区服务中有关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经验。方法 总结 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 999-0 1~ 2 0 0 2 - 1 2间脑血管病患者 73例 ,包括对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病的卫生宣教 ,及定期随访和机能训练等康复手段。结果 脑血管病患者经规范治疗 ,增强主动训练意识 ,使肢体功能恢复速度、心理顺应性、情绪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卫生社区康复对脑血管病巩固治疗和疾病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综合康复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取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0年6月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1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辅以按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的同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结果 在治疗3个月以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和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20例脑血管偏瘫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有效地降低了肢体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出院时常规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出院后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定时进行电话随访,1年后对两组患者从饮食方面、服药方面、功能锻炼方面、护理人员满意度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正确饮食、遵医嘱服药、日常生活护理、康复训练、安全管理5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安全管理,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陈敏 《吉林医学》2012,(31):6860-6862
目的:检验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6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康复护理训练后,两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行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琰 《中国医疗前沿》2011,6(1):86-86,9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与护理对脑血管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6例中老年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康复与护理,包括瘫痪肢体置功能位、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坐起训练等。结果 1年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治疗脑血管的同时进行偏瘫肢体功能康复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护理方法,提高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6月入院的脑血管病伴偏瘫患者62例,通过早期康复训练,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位,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做好心理护理及疾病知识宣传。结果:62例患者均无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结论:脑血管意外致偏瘫病人在病情稳定时,及时进行正确合理的肢体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能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综合训练运动疗法。在患者人院第1周和出院前,运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过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康复组患者肌力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锻炼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脑血管患者肌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1~12月出院186例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患者语言、肢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患者及家属掌握自我护理能力有明显提高.结论 社区康复护理为脑血管病患者减少了复发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早期康复训练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在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8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入院1~2 d,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入院第1~2周病情稳定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分为3个阶段4期,对照组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4周结束后,两组患者功能恢复判定,康复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8例脑血管疾病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2组均在早期开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训练每个时期配合适宜的心理治疗,观察并记录在心理干预情况下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1~2个康复疗程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良好的心理干预有利于调整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完成各项康复训练任务,对脑血管疾病康复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并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选择脑血管病人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只用临床药物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级比较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积分比较.结果经治疗3个月,实验组在功能恢复分期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及时对脑血管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明显降低致残率,最大限度地改善受损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ADL)及生活质量(QOL).因此,加强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尤其是早期康复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应大力开展现代综合康复治疗,不断适应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中风致偏瘫患者愈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7例脑中风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本文所探讨的早期康复护理,2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患者肢体恢复至3级以上肌力观察组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提高脑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疾病的恢复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喆  左绍祥  白常林  秦丽  王玉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797-1798,1800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54例恢复期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评定,心理干预后再次评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脑血管病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心理干预后,其心理功能维度及因子分值明显提高,但社会功能维度仍低于对照组.结论: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较差,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脑血管病病人临床护理和早期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脑血管发病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进行心理护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康复组瘫痪肢体肌力恢复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地降低致残率.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有效地降低了肢体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